音乐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合集下载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梁祝》是由中国作曲家陈其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他著名的作品。

这部作品也被誉为中国上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一部古典音乐作品之一,也被公认为是中国新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背景来自莎士比亚的爱情剧《威尼斯商人》,陈其钢在这部作品中把浪漫伦理的东方特色和西方浪漫的特征结合在一起,通过复杂的乐曲语言,表达了梁祝、友情和爱情之间的不同成分。

整部曲子是以主题ABA形式组成,采用独奏曲以及三重奏形式,从民族音乐延伸出华丽的曲式,乐曲里有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带有广大中国民族音乐的神韵,表现了中国特色的爱情及其悲剧的景象。

乐曲的两个结构段中,陈其钢精心构筑了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段,每个小段实现了对原有风格的发展。

其中,A小节以准备乐章和发展乐章组成,给乐迷们以强烈的节奏感,B小节以急板和慢板两个部分构成,慢板段以不同的抒情曲让乐迷们传达浓郁的悲痛情绪。

这部作品极是考究,极为精致,乐曲变化多端,乐句层次分明,节奏变化明显,一起的抒情融入了波澜壮阔的民族风格,在小提琴的伴奏下,唱出了一支深情款款的悲歌,使得莎士比亚的原著更加引人入胜,成为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南靖县张克帆创作的一
部作品,这部作品受到了国内外乐迷的一致称赞。

《梁祝》是一部艺
术性和音乐性相结合的协奏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色调、丰富的旋律和
精彩的曲式变化,把古典和民族音乐融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一部卓越
的音乐作品。

《梁祝》协奏曲分为四个乐章,它是根据中国传说中伟大的爱情
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创作的。

乐曲首先以明朗欢快的旋律表现,开篇便令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浪漫;随后,一曲优美的旋律出现,使乐
曲更加绚丽多种;接着又有一段深沉的弦乐选段,表现出恋人在尘世
的热烈爱慕;最后,一改之前的婉转柔美,出现了大气磅礴的强劲高潮,为乐曲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小提琴的旋律在《梁祝》中有重要的作用。

作曲家在这支乐曲中
运用了小提琴独特的音色,使整首乐曲充满了激情和浪漫。

起初,缠
绵悱恻的旋律表达出了恋人之间不可言喻的情感;中间,环环相扣的
旋律呈现出乐曲激荡的爱情;最后,伴随着弦乐的盛况,小提琴起伏
跳跃的旋律把乐曲演奏的更加完美。

《梁祝》作为经典的协奏曲,不仅保留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特色,
更在乐曲中体现出了浓浓的浪漫情绪。

从中可以看到作曲家的强烈的
感情表达,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热情活力和浓厚的文化
气息。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歌谱为高清矢量文件)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描写了秀丽的江南景色。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

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抗婚主题)。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音乐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部曲子,由韩德君作曲,被誉为中国
新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
两者结合出不一样的风格,是一部十分有特色的音乐作品。

这首曲子原篇是电影《梁祝》的主题曲,讲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一只蝴蝶携着神仙传报来到梁山,两位牛郎织女心痒难耐,从此幸福
美满,过上了如同神仙一般的生活。

曲子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引
人入胜,以小提琴的独奏,夹杂着唢呐、笛子的演奏,形成一个浪漫
的氛围,以及隐约的哀愁。

曲子里的旋律编排极其精美,总令人心不
禁起波澜,让人激动潸然,非常完美地表达出了牛郎织女之间浓烈而
又幸福的爱情。

《梁祝》歌颂美好的爱情,旋律变化自如,表演非常灵动,动听
而又豪放。

小提琴的独奏音色清冽而高昂,融合了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令人陶醉,十分动人。

曲子以小提琴把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人感到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怀,让人沉醉在小提琴的旋律里,体会牛
郎织女之间的爱情实践。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韩德君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它将中国
民乐与西洋古典音乐融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而又完美的音乐风格。

小提琴曲子以淡淡的婉转旋律把浓浓的爱情情怀表达得非常出色,旋
律动人,节奏轻快活泼,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曲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梁祝》是中国小提琴协奏曲《六乐章》中之一,作者是韦正发,写于1976年。

本作品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
特色。

《梁祝》中描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运用了多首民间
曲子,如《眉杆子》、《千里姻缘一线牵》、《飞燕回》等,融合古
典和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出一部流传着千百年的文化瑰宝。

开头抒情和缓,舒缓而焦急,以小提琴单簧管主旋律,伴以柔和
的大提琴和钢琴,温柔抚慰;随着节奏加快,管乐调子上升,小提琴
演奏地更加热情,显得活泼;用抒情抒怀,加以伴奏,演绎出“梁山
伯与祝英台”美妙的爱情故事;再进行紧张的节奏,表现出激动的场景;小提琴沉浸在要求技巧的音乐中,弦音之间抒发出深情的思慕,
又彰显出激昂的热情。

《梁祝》的创作,充分展示了作曲家对古典曲风的演绎,也勾起
了无尽的遐想,重新激发了人们对爱情的思考。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抒情音乐的经典代表作,被广泛用
于节日庆典、歌舞表演、电影、电视剧等媒体之中。

它融合了中国传
统音乐和西洋古典音乐的特点,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

《梁祝》的主题是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叙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可
分割的爱情故事。

《梁祝》使用了中国传统节奏,大部分采用8/4、4/4、7/4以及
9/4等多种节奏。

同时,作曲家混入了中国传统乐曲《十面埋伏》的旋律,使全曲更有节奏感和抒情性。

作曲家也融入了欧洲古典音乐的形式,用不同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浓郁的戏剧性来表达多变的情感。

比如,在这首曲子中,作曲家使用了三类主旋律,而它通常由小提琴
演奏出来。

在《梁祝》中,小提琴的音色极具特色,清晰的声音与传统的乐
器形成了富有对比的音乐效果。

它的技巧包括滑音、按音、揉音、闷
击等,充分表达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缠绵悱恻、痴心萝浮情意的过程。

而管弦乐的特殊处理、古典乐曲的欣赏性和节奏的错落有致,一起形
成一幅梦幻的画面,令人怦然心动。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极富感染力,深受乐迷和同行的喜爱。


所蕴含的爱情、生命与传统文化素材,令人神往而又伤感。

不仅如此,它还为流行文化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新意见,并为西方音乐界带来了很
多新的思想。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这段主题也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乐曲吸取了戏曲音乐中歌唱性 的“对话”形式,由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呼应,以描绘梁、祝二 人草桥结拜的情景及他们真挚、纯洁的友情: 最后由乐队全奏爱 情主题,独奏小提琴在此主题的基础上将情绪进一步引向深化。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
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 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 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 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 愉快生活。 活泼的小快板速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
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 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小提琴协奏曲
奏鸣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
1、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2、呈示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
第二部分
3 、展开部——英台抗婚、楼台会 哭灵控诉、投坟
第三部分
4、再现部——化蝶 5、尾声
度。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 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 窗
十 八




整 三
情 切


, 促
, 谁


并 肩 两
一 别 在
无 猜
楼 台
乐曲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 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音乐开始由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沉重的大锣、大提琴、大管 的音响一 ,出现凶暴的新主题:接着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
——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让我来告诉 你吧……
【协奏曲】
(Concerto)指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 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 叫什么协奏曲。例:钢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 琵琶协奏曲等。

(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梁祝》是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与陈刚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成功地将西洋乐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低回婉转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相融合,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淋漓的展示了一部柔美又激昂的乐章。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

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

何占豪先生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名著鉴赏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2013/10/26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大千世界声音是必不可少的,而声音中最美妙的就是音乐。

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

没有声音的世界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生机。

因此音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首先,我很高兴我们学校开设了艺术方面的课程,同时这学期我很幸运地选上了这么艺术课程--音乐名著赏析。

它给了我一次正面面对艺术的机会,让我从过去对音乐的懵懵懂懂逐渐开始更加深刻的认识音乐。

半个学期以来,我们欣赏了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作品,通过各方面方面系统的认识,我领略到了世界各个地方的艺术之美。

柴可夫斯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通过音乐名著赏析这门课程作为平台,我们才能安安静静的欣赏音乐,也只有在这门课上,我们才能用心聆听每一句歌词背后的故事,从繁杂的事物中脱离,给自己的精神补给营养。

这个学期的音乐课虽短,所欣赏的音乐和音乐电影也有限,但并不妨碍我们对音乐的了解,因此我选择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来赏析。

其实从高中开始,《梁祝》就一直是我的最爱,在我手机的音乐播放器中,《梁祝》一直是保留曲目,标准的28分钟的音乐,每次听完都是一次享受。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何占豪两位老师根据同名越剧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此曲融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曾经看过有关《梁祝》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

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

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

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
向祝求婚。

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

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

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由于我经常听这首曲子,下面我就说说自己的观点。

全曲的故事情节大概沿着“草桥结拜——同窗三年——十八相送——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双双化蝶”的顺序展开,由于各故事情节的喜怒哀乐不尽相同,所以在音乐的表达上也要各有所奏,此曲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点,这也是它成功的原因。

其实《梁祝》的成功在于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美感的特征,使欣赏的主体的心灵受到了它多重美感的震撼;欣赏《梁祝》,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才能真正地认识和评价其艺术性;而只有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才能从中获得艺术享受;欣赏《梁祝》,不仅要多听、多想、而且要专心融入感情……
简单地说,《梁祝》以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为题材,以越剧唱腔为素材,综合采用西方交响乐与中国民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和意境。

我个人认为,这部曲子最好的部分是最后一段——化蝶。

这段音乐既是对开头的重现,也是整部作品的升华。

这虽然是一首老掉牙的曲子,但真的非常感人。

那对爱情如怨如慕的倾述,那凄凉的旋律,令人为之动容,为之落泪。

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能让我们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艺术素养水平。

艺术修养的提高不仅需要上述的这些,更需要我们落实到行动中去。

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在闲暇之余多听一些经典的高雅的音乐,多参加一些诸如音乐会这样的艺术文化活动。

或者多去欣赏一些名画名作,揣摩作者在其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蕴含在其中的文化。

艺术素养是人的真正的一种精神品质,这种品质的高低是不需要衡量的,也是无法衡量的,我们只能尽量去提高,而无法知道我们的艺术素养到底能达到何种高度。

所以,我们不能停下脚步,把艺术真正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我认为艺术素养的提高是国家和个人共努力的结果,只有国家重视了这方面的提高,我们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整体国民的艺术素养。

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个人努力是很重要的,我们注意自身整体素养的提高,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