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青岛版《科学》六制一年级下册.《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找空气》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找空气》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找空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空气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也给了我智慧和灵感,多彩的气球,充气彩虹门,让我找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更找到了学生活动的切入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去探索袋子,游泳圈,气球肚子里的秘密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有趣新奇的事情,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空气的存在。

2、让学生体验在游戏探究中的快乐。

3、激发学生探索空气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砖块、海绵、皮球,粉笔若干,卡纸,蜡烛,玻璃杯,打火机,碎纸屑若干,一盆水,充气玩具若干、游泳圈、做成娃娃的袋子若干、气球一个,塑料袋若干,四、活动过程:(一)、教师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1.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儿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他们猜猜它是谁?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空气)2.出示皮球,让学生说出皮球为什么会鼓起来?(空气)(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

1.找空气: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将皮球,充气玩具,游泳圈一一出示,让学生说出谁住在它们的里面?(空气)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

(三)、探索活动,让学生实验操作。

1.感知身体里的空气。

让学生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嘴对着手吹气感知身体里的空气。

2、感知海绵里的空气。

让学生把海绵浸入水中,用力捏海绵,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3、.感知粉笔里的空气。

以分组活动的形式,学生分别把粉笔头放入盛水的盆里,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

(四)、教师做实验,让学生感知空气存在及其特征。

1、说说你的验证方法:用玻璃杯斜放入盛水的水槽里,观察现象。

2、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给玻璃杯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

你能使杯子里的水不倒出来吗?成功的和失败的各一名代表上来演示,通过对比,学生知道只有盖住卡纸使杯内无气泡(杯内无空气),才能将杯子倒过来。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课设计1、找空气教课目的: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四周有空气。

2、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械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察看的空气进行间接察看.证明空气的存在。

3、能在好奇心的驱遣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研究性趣;能尊敬事实.培育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认识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巧妙巧妙真巧妙.没有颜色没滋味 .无孔不入各处跑 .人人时辰都需要。

学生解说谜底:空气。

教师展现小魔术:做对于大气压力或压缩空气的小实验 .激发学生研究空气的兴趣 .一次导入研究活动。

二、活动过程1、想方法 .找空气。

(1)提出问题:找一找 .哪里有空气。

(2)小组合作设计找空气的方案。

(3)沟通找空气的方法。

(4)分组找空气。

(5)报告、沟通经过哪些方法找到了空气。

2、实验研究“杯子中能否有空气”。

(1)提出问题:杯子中有空气吗?(2)学生依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想。

(3)小组议论试验方法。

(4)沟通试验方法。

(5)小组实验研究。

(6)得出结论:杯子中也有空气。

3、沟通试验状况 .获取结论。

(1)提出问题:经过以上实验.你们有哪些发现?(2)学生列举实例 .得出结论:我们四周有空气。

4、拓展活动1、提出活动指向:想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2、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想。

3、指引学生课下找衣服考证。

1、认识空气教课目的: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 .能用简单的器械对空气特色进行研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色。

2、培育爱发问、爱研究、爱发现、爱合作沟通的感情与能力。

3、认识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谜语导入。

说个宝 .道个宝 .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 .越往高处越稀罕。

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解说谜底:空气。

对于空气 .你们有哪些认识?(二)演示小魔术——纸为何不会湿?教师发问:为何纸第一次没有湿.第二次湿了?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对空气的研究活动。

一年级下册第二课《认识空气》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第二课《认识空气》说课稿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认识空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63制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空气》。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要落实的课标要点是: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本节课要落实的是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器材,运用各种感官认识到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的特点,为学生理解纸风车的转动和3-4年级更深入的研究空气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周围处处有空气,对于空气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特点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空气能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特点缺少实际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空气的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能在探究空气特点的过程中表现出探究的兴趣;乐于合作、尊重事实、愿意倾听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难点:理解空气能向四面八方流动。

五、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借助物体或使用简单实验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

学生通过用眼看、用耳听,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点。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塑料袋,杯子等分组实验材料和蚊香、火机学生准备:塑料袋七、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老师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

说它宝贵到处有,万物生存离不了。

学生猜到是空气。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周围处处有空气,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空气。

随机板书:2.认识空气(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活动1:空气有什么特点?(1)探究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教师出示有空气的烧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怎样研究空气有什么特点呢。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2 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2 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2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热情。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了解认识空气的特点,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知道空气的传播方向。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找空气。

教学难点:2.学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1.塑料袋、塑料瓶、一次性纸杯,气球、蚊香,蜡烛。

2.教学准备:袋子人手一个,气球,瓶子,蚊香,蜡烛没组一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周围有空气,今天我们来认识空气。

二、讲授新课(一)空气有什么特点1.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牛奶和空气有什么区别,并完成如下表格。

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观察并完成表格,老师总结空气的特点:空气没有颜色。

2.老师提出问题:我们怎么知道空气的味道呢?请小组同学互相讨论验证空气味道的方法。

学生回答验证空气味道的方法:闻。

老师总结:你们说的非常正确,我们就用手来轻轻的煽动空气到自己的鼻子旁边,来闻闻空气是什么气味,并完成实验表格的填写。

学生自己验证空气的气味,老师随堂指导。

3.老师提问:同学们,空气能不能流动呢,我们怎么验证呢?学生分小组讨论验证空气流动的方法:用塑料袋验证,用瓶子,气球验证。

老师小结,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对,现在拿出你的塑料瓶,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去验证空气能否流动,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结论反馈。

学生完成实验记录的填写。

老师提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观察空气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回答,可以通过看、闻等方法认识空气的颜色,气味等。

老师总结:用看、闻等方法认识空气的颜色,气味等,这就是在观察。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空气的特点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二)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同学们,同过学习,我们知道空气能流动,哪空气到底是怎样流动的呢?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是怎么流动的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验证空气流动的实验方案。

小学科学_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认识空气》一课,是青岛版一年级科学《空气》这一单元的重点课,学生经历多种探究活动,体验用感官观察空气的探究过程,认识到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认识空气特征。

3.培养学生爱提出问题,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会流动等特点。

难点: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教学准备:黑色塑料袋、塑料瓶、蜡烛、火柴、杯子、牛奶、蚊香、气球及相关课件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准备两个黑色袋子,里面分别套两个白袋子,一个装满玩具,一个装满空气。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神秘的袋子,大家来猜一猜它们里面装的是什么呀?生:我猜那个里面装的是羽毛,这个里面有玩具……师:嗯,这是你的猜测,请坐/它确实有这个特点/对,羽毛的确又轻又软,这是你的想法……(总之,要肯定学生的回答)师:好,找两个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到前面来观察。

(前面摆一张桌子,袋子放上面)师:(指一男一女生到前面来)不能打开呦!(两个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顺势提醒他们)可以摸一摸、掂一掂。

师:好,观察结束。

咱们请这两位同学说一说他们的感觉。

来,女生优先。

生:这个有点沉,里面有点硬;那个很轻,里面不硬。

/这个好像是空的,那个里面有玩具……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你说的很清楚(很具体、很完整)/你是一名出色的小小观察员!师:来,你再来说说你的观察结果。

(生重复的情况下)噢,原来你也是这种感觉,看来它们的特点非常明显。

一个又软又轻,一个又硬又重。

(做成两个小标签分别贴到袋子上)一人一枚小奖章请回。

师:这里面到底装了什么呢?打开看看?师: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动手拆开)哇,什么呀?生:小汽车,猪爸爸……师:都是你们喜爱的玩具。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找空气 认识空气 纸风车)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找空气 认识空气 纸风车)教学设计

师:经过对比可以得出:空气有没有颜色?生:空气是没有颜色、透明的。

板书:没有颜色,透明。

师:是的,看一看是“观察”的一种方法。

(2)认识空气是没有气味的。

师: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生:闻一闻。

师:这个方法真不错。

怎么闻?生:像闻水的气味一样闻一闻空气。

师:来,用正确的方法闻一闻。

师:你们闻到什么气味了吗?生:没有气味。

师:我们也可以说:空气(没有)气味。

板书:没有气味。

……5.通过观察研究,你知道空气有什么特点?小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6.出示“观察”探究技能。

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就是观察。

(2)认识空气是流动的1.师:经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还是透明的。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继续观察空气呢?2.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3.学生活动尝试。

4.师:我们再这样试一试:把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用力捏矿泉水瓶,有什么发现?学生实验,观察。

引导学生制定方案学生自由回答、汇报方法。

师:谁来对大家说一说你的发现?生:用力捏矿泉水瓶,小气球鼓起来。

生:松开手,气球又瘪了。

师:什么让气球鼓起来的?说明什么?生:捏矿泉水瓶时空气就跑到气球里,使气球鼓起来,松开手,空气又回到矿泉水瓶中,说明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5. 师:想一想,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的现象证明?生:国旗迎风飘扬。

师:是的,刮风时,飘扬的国旗让我们感觉到了空气在流动。

生:对着脸扇扇子。

师:是的,夏天扇扇子,能感受到空气流动。

生:倒热水时候,看到上面有白气飘动,也是空气流动。

师: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想到了生活中空气流动现象。

6.师:现在我们对空气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空气是流动的,想不想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师:可是我们看得见空气吗?生:不能。

师:那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来看见空气的流动方向呢?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

生:可以看烟的流动。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2:认识空气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2:认识空气

2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

2 .指导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认识空气特征。

3 .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4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学生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会流动的。

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要占据空间。

难点: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水槽、水、蜡烛、蚊香、牛奶、醋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知识解析】空气能被压缩.mp4。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r展示】展示准备的素材。

【展示】展示谜语,聚焦问题。

说个宝,道个宝,动物植物离不了。

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

【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预设】空气。

【过渡】同学们问答的非常好,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空气,知道了我们周围存在着空气,空气存在于固体里,那么空气有什么特点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空气的特点。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空气有什么特点?【组织活动】同学们,请你们利用手中的塑料袋去教室门口、教室外面或座位上方捕捉一袋空气。

【学生活动】按照要求进行活动。

【展示】展示一瓶醋,并打开让同学们闻一闻。

【提问】刚才老师打开了一瓶醋,同学们闻到什么气味儿了吗?【预设】酸味。

【提问】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那现在请你闻一闻,你手中塑料袋中的空气有什么味道?【预设】没有味道。

【总结】通过我们用鼻子闻,我们发现空气没有味道。

【展示】展示牛奶,并让学生观察。

【提问】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瓶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呢?【预设】白色或乳白色。

【提问】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那现在请你看一看,你手中塑料袋中的空气是什么颜色的呢?【预设】没有颜色。

【总结】通过我们用眼睛进行对比观察,我们发现空气没有颜色0【展示】展示气球和塑料瓶。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5)评价手段: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评价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空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气球上升或下降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空气的奥秘。
2.气压是指气体对于物体表面的压力,它是由于气体分子的运动和碰撞产生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与气压相关的现象是水壶烧开时水蒸气的压力导致壶盖跳起。
3.空气在生物呼吸中起到提供氧气、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例如,当人们呼吸空气时,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参与新陈代谢。
4.实验设计: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气压计。将气球吹满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气球的出口,观察气球的变化。当气球内的空气被封闭时,气球会因为内部气压的增加而变得坚硬。移开手指,气球内的空气逸出,气球变软。这个实验展示了气压的原理,即气压与气体分子的运动和碰撞有关。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气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空气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空气》这一课是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体内容包括:空气的组成、气压的概念、以及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空气》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时。


课是在学生找到空气以后,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
进行探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
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塑料袋、矿泉水瓶、纸杯、蚊香、气球、蜡烛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本环节有一个活动:空气有什么特点?首先通过与牛奶对比着看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然后用闻的方法知道空气是没有气味的;又通过把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捏矿泉水瓶,气球鼓起来了,体验到空气是会流动的。

再吹蜡烛火焰观察火焰的变化,观察烟的流动,进
一步观察空气的流动;借助装玩具、装空气的塑料袋,认识到空气和玩具一样,是实实在在
存在的,和玩具一样,能把空气鼓起来。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比较空气和水在轻重
方向的不同。

本课指导学生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
【学生分析】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
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

2.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认识空气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提出问题,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能力。

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
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袋、矿泉水瓶、纸杯、蚊香、气球、蜡烛等
教师准备:课件、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 3 出示]猜谜语: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

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
越稀少。

它是什么?(空气)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周围到处有空气,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空气是什么样的。

板书:认识空气(板书课题)。

二、活动过程
(一)认识空气的特点。

1.我们原来学习过用眼、耳、鼻、舌观察物体的特点,你们想怎么观察空气的特点呢?
小组讨论讨论,你们想用什么材料,怎样观察,同时还要想一想用到哪个器官观察的。

2.学生讨论后汇报。

[PPT 4 出示]出示记录表,引导学生研究记录。

3.学生探究。

4.研究后汇报。

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研究成果?(以下的顺序随着学生的汇报安排。


(1)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透明的。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喝牛奶吧?牛奶是什么颜色的?
生:白色。

师:如果把牛奶倒进杯子,你能看到什么颜色?
生:白色。

师:(拿出一个装有牛奶的杯子,一个装有空气的杯子)同学们仔细看,隔着装有牛奶
的杯子能看到老师的手吗?
生:看不到。

师:隔着装有空气的杯子能看到手吗?
生:看得到。

师:经过对比可以得出:空气有没有颜色?
生:空气是没有颜色、透明的。

板书:没有颜色,透明。

师:是的,看一看是“观察”的一种方法。

(2)认识空气是没有气味的。

师: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
生:闻一闻。

师:这个方法真不错。

怎么闻?
生:像闻水的气味一样闻一闻空气。

师:来,用正确的方法闻一闻。

师:你们闻到什么气味了吗?
生:没有气味。

师:我们也可以说:空气(没有)气味。

板书:没有气味。

……
5.通过观察研究,你知道空气有什么特点?
[PPT 4 出示]小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6.[PPT 5 出示]出示“观察”探究技能。

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就是观察。

(二)认识空气是流动的。

1.师:经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还是透明的。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继续观察空气呢?
2.[PPT 6 出示]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学生活动尝试。

4.师:我们再这样试一试:把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用力捏矿泉水瓶,有什么发现?
学生实验,观察。

师:谁来对大家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用力捏矿泉水瓶,小气球鼓起来。

生:松开手,气球又瘪了。

师:什么让气球鼓起来的?说明什么?
生:捏矿泉水瓶时空气就跑到气球里,使气球鼓起来,松开手,空气又回到矿泉水瓶中,说明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5. [PPT 7、8 出示]师:想一想,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的现象证明?
生:国旗迎风飘扬。

师:是的,刮风时,飘扬的国旗让我们感觉到了空气在流动。

生:对着脸扇扇子。

师:是的,夏天扇扇子,能感受到空气流动。

生:倒热水时候,看到上面有白气飘动,也是空气流动。

师: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想到了生活中空气流动现象。

6.师:现在我们对空气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空气是流动的,想不想观察空气是怎样
流动的?
师:可是我们看得见空气吗?
生:不能。

师:那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来看见空气的流动方向呢?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

生:可以看烟的流动。

[PPT 9 出示]师:你的方法真不错,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蚊香、蜡烛。

想一想,你可以
用这些物品,怎样更好的观察空气流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方案?
生:点燃蚊香。

师:蚊香可以帮助我们怎样来认识空气呢?
生:点燃蚊香,我们观察烟飘的方向,就可以看出空气在动。

师:这个方法真好,我们眼睛看不到空气,可以借助烟的流动来证明空气的流动。

引导:
⑴通过观察烟的流动来体会空气的流动情况。

⑵通过吹点燃的三支蜡烛火焰的变化,观察空气的流动。

师: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实验去研究,有观察就要有记录的,把你观察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师:我们开始吧!
(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研究我们观察到了空气的流动现象,我们身边的空气一直都在流动着,因为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气体,所以我们平时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感受
的到,也可以借助别的物体观察到空气的流动。

(三)认识到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PPT 10 出示]师:我们用塑料装上玩具,再用塑料袋装上空气,有什么发现?
(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


师:说一说你们的发现?这说明什么?
生:装玩具的时候,塑料袋鼓起来。

生:装空气的时候,塑料袋鼓起来。

生:说明空气虽然看不见,空气和玩具一样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四)汇报总结。

师:通过以上的活动,你知道空气有哪些特点吗?
生:我们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

[PPT 11 出示]课件展示结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空气会(流动)。

三、巩固应用,拓展创新。

1.师: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空气,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水,水和空气有什么不同呢?
你们先猜一猜。

生:我觉得水沉一些。

2.师: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3.师:[PPT 12 出示](出示课件)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一个里面装满了空气,一个里
面装满了水。

试一试,它们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2.认识空气
没有颜色
空气的特点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会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