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印本(三)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鉴赏: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读书笔记
书法真让人羡慕,看了让人忍不住想亲近,好像古代人的书法都很好,付出的精力和汗水终会让人有所收获。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鉴赏: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鉴赏: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鉴赏:怀仁集王羲 之圣教序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怀仁
王羲之
怀仁
西域
鉴赏
圣教序
字
正文
碑帖
内容摘要
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 子李治(唐高宗)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 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 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
北宋拓《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赏析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它是唐代书法家怀仁和尚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根据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集字而成的一篇序文。
这篇序文共32行,每行84字,全文共2600余字,是一篇非常珍贵的书法珍品。
这篇序文的书法风格非常独特,它融合了王羲之的行书和草书的特点,笔法流畅自如,气韵生动,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同时,这篇序文的内容也非常珍贵,它记录了唐太宗对佛教的尊崇和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流传非常广泛,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你想知道这篇序文的原文吗?。
王羲之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此版本最好,堪称书学经典

王羲之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此版本最好,堪称书学
经典
王羲之圣教序版本有好几种,比较出名的就是“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拓本碑文共30行,每行八十五六字不等,原碑现存陕西省西
安碑林内。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翻译的佛经写的一篇序以及唐高宗李治所写附记,之后附有《心经》一篇,弘福寺和尚怀仁奉敕出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二十余年,所集王羲之行书碑,此碑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建立,由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
该碑现藏于西安碑林,计三十行,行八十余字,共两千四百余字,字数较多,是历来公认的学习王羲之行书的最佳范本。
此碑自宋以后不断被翻拓,流传版本很多,现民间流传不外两种版本,一是原碑拓本,一是翻刻本。
而原拓本又分早期宋拓本及之后各朝代拓本。
由于年代久远,碑面不断风蚀,笔画由肥渐瘦,字迹损泐逐渐增多。
故一般认为北宋拓本优于南宋后拓本,现市面所见版本多是文物出版社及上海古籍书店印行,而以文物出版社1965年5月出版的拓本为佳,俗称肥本,笔画丰腴,骨肉亭匀,卷后由董其昌、郭尚先题跋。
怀仁集王圣教序版本比较

怀仁集王圣教序版本比较圣教序碑从古至今,历代的法书刻本及印刷的出版物字帖不计其数。
其中著名的有以下几种:墨皇本墨皇本外观翁方纲本内库本刘铁云旧藏西博藏本三井藏本安思远藏本陕西博物馆刘正宗彩印郭尚先拓本宋拓本(明刘正宗旧藏)此册《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系北宋拓本,纸墨相宜,捶拓精致,蜡光如新,是国内现存较好的拓本。
原碑立于西安碑林。
此本原为明代刘正宗旧藏,每行约十一字,经重新割裱,每行约九字。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张应召藏传世最善本)传世最善本集王圣教序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帖后有王壮弘的介绍文章以唐拓为善本,一般都为宋拓,《纷纠、何以、出》字无损为最善本,此本虽不可说唐拓,但当在诸宋拓本之前。
朱翼盦藏本故宫藏北宋早期拓本朱卧庵本前明拓本(三奥未损本)南宋拓本国家图书馆藏圣教序北宋及南宋拓本存世总量应该在100本左右,北京故宫就有20多本。
现存世最早的拓本是项元汴收藏的五代拓本,在三井纪年美术馆。
集王聖教序王鐸本北宋拓三井文庫集王聖教序松煙本北宋拓三井文庫集王聖教序王澍本北宋拓三井文庫集王聖教序顏培湖本北宋拓東京國立博物館集王聖教序墨皇本北宋拓天津市藝術博物館集王聖教序張應召本北宋拓上海圖書館集王聖教序王世懋本北宋拓故宮博物院集王聖教序吳雲本北宋拓安思遠藏集王聖教序謝肇制本南宋拓上海圖書館集王聖教序徐以升本南宋拓上海圖書館集王聖教序蔣衡本南宋拓上海圖書館集王聖教序宋拓浙江中凱圖書《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太宗皇帝对王羲之历来崇拜得五体投地,千方百计搜购王羲之遗作,甚至民间留下他以不光彩手段偷贴的佳话。
他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作论,直认“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怀仁发愿集王字刻《圣教序》,可谓是双重马屁,无疑能大大加重《圣教序》这块佛教护身符的份量。
然而恐怕他一开始也没想到这个事情会这么难。
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到咸享三年(672年)共24年,怀仁从内府所藏王帖中逐字集书,个别缺字不惜重金相求,前后耗去千金,终于集成《圣教序》碑上全部字数。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书法作品论述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书法作品圣教序是唐太宗创作的作品,后由沙门怀仁集王羲之书法字体制作成了书法作品。
这部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特色与魅力。
下面是我整理的。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梵本佛典到长安,太宗见之甚喜。
当年三月,玄奘奉命居弘福寺,并从事译经。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亲自为之撰序,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作记,此序和记,与太宗御敕、皇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由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字,历时二十余年,于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成此碑,全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
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行书三十行,每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惜今已断裂。
现存西安碑林。
怀仁是长安弘福寺僧,能文工书,受诸寺委托,借内府王羲之书迹,煞费苦心,历时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
遂使“逸少真迹,咸萃其中〞。
碑文选自王书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
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表达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到达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大唐三藏圣教序?原文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
显复载以含生。
四时无形。
潜寒暑以化物。
是以窥天鉴地。
庸愚皆识其端。
明阴洞阳。
贤哲罕穷其数。
然而。
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
以其有像也。
阴阳处乎天地。
而难穷者。
以其无形也。
故知像显可徵。
虽愚不惑。
形潜莫睹。
在智犹迷。
况乎佛道。
崇虚乘幽控寂。
弘济万品。
典御十方。
举威灵而无上。
抑神力而无下。
大之那么弥于宇宙。
细之那么摄于毫厘。
无灭无生。
历千劫而不古。
假设隐假设显。
运百福而长今。
妙道凝玄。
遵之莫知其际。
法流湛寂。
挹之莫测其源。
故知蠢蠢凡愚。
区区庸鄙。
抆其旨趣。
能无疑惑者哉。
然那么大教之兴。
基乎西土。
腾汉庭而皎梦。
照东域而流慈。
简谈《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印本(二)

简谈《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印本(二)作者:鲁大东来源:《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2012年第12期在讲述了两个传奇故事以后,下面将进入相对枯燥的版本和印本流水账。
当然,不论是从传世宋拓本的质量和数量,《集王圣教序》都堪称史上最强,这一点就足够传奇。
而从学习书法的角度,传世宋拓本,往往不以时间早晚论优劣,而是按照拓工的技术判高低。
名号喊得最响的是所谓的“墨皇”本,因为他的收藏者清末满族书画与拓本大藏家崇恩在拓本首页右上侧隶书“墨皇”二字。
拓本册页匣装,一共46开,崇恩的题诗和题跋就占了16开,还不算碑文旁边的朱笔和墨笔批注19则,所以这个拓本也叫崇恩长跋本。
每开2页,每页四行,每行约10字,白麻纸拓本。
崇恩藏《集王圣教序》宋拓本有7本之多,而他在题跋里认为只有这本才是“天下法书名碑第一,吾家宋拓墨宝第一”。
(见图1)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崇恩以重金从孙尔准处卖来这个“天下第一”,极为珍爱,带着它宦游东西,不断展示,甚至带到了西藏,其间每每用颇有水准的苏体行书记录心得,使这件拓本具有更大的名气和学术价值。
崇恩死后,拓本传给他的儿子廷雍,结果1900年,代理直隶总督的廷雍,因为支持义和团被八国联军在保定斩首,家里的碑帖收藏也就散失殆尽。
1901年,铁路局道员孙钟祥从古董商手中重金买下了“墨皇本”,而孙钟祥正是孙尔准的从曾孙。
五十六年后,拓本又回到了孙家。
民国时,藏家陶湘和徐世章合资五千大洋,从孙氏后人那里把“墨皇本”合买了下来,不久陶湘急着用钱,所以拓本归了徐世章。
徐氏晚年捐赠天津博物馆,是为最终归宿。
曾见上海有正书局《崇藏墨皇:北宋拓圣教序》,8开双层宣纸珂罗版,当时的价格1927年是四元六角。
(见图2)文明书局的珂罗版取名《宋拓怀仁集书圣教序》,有线装本和裱本经折装两种,前者便宜后者贵,大约在大洋五到六元左右。
1985年成都古籍出版社翻印了有正书局版,12开本,名字照搬,连题名也使用了狄平子的原签题,但是制版水平差一些,纸张也太薄。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明内府珍藏本《集圣教序》这个版本的《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北宋中晚期的拓本,加上题跋,总共是21开,共42页,裱本纵34.5cm,横22.5cm。
每页5行,行11至12字不等。
最早的时候,是明朝的皇家藏品,稳稳地躺在了明代的内府库里。
到明代的永乐到成化年间,明朝政府实在是有点儿缺钱,发不起官员们的工资了,怎么办?就用些贡物来抵工资,这个本子的『王圣教』就是这么从内府库里抵了出来。
一路经过了刘正宗、倪琇(竹泉先生)、吴荩忱等人的递藏。
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先生从北京文物商店买来后,转捐给了当时的陕西省博物馆,现在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藏品。
后来又经过了上海博物馆的修复重装,就跟新的一样~ |董其昌题记+郭尚先跋文尤显珍贵这个本子,前面还有一则董其昌的题记:绢本《圣教序》墨迹,昔为余藏数年,经年不三四发箧展玩,颇意其剑去为刻舟者所宝耳。
盖唐时谓之『小王书』,乃怀仁一笔摹拟,不尽出于右军,即右军剧迹有大小肥瘦不类者,怀仁亦置弗摹,以《兰亭序》相较,其不合者多矣。
今观宋拓《阁帖》《绛帖》《潭帖》《戏鱼堂》等刻右军书,率意数行,天真自远,何能一一束缚,入此定法中耶?自唐至胜国数百年,其以小王书名世者寥寥,足镜矣。
然书家鲜有不家置一册者,而宋拓特罕见。
此本是南宋所拓,故少五字『纷』『纠』『何』『以』及『内出』之『出』字,如稧帖之有损本,或五字,或七字,买王得羊,不失所望耳。
故城道舟中题。
甲戌四月九日,董其昌。
董其昌的题记,可以说是非常珍贵了!不仅如此,后面还有两则郭尚先的跋文:|北宋中晚期的拓本实在难得先看一组对比:一个是1973年西安碑林博物馆发现的《集王圣教序》的整幅拓本,金正隆三年(1158)至大定十九年(1179)间的本子;一个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个:金代整拓剪裱库装董题本整拓碑末“尚书”二字间有一条斜裂细纹,系碑未断前所拓;剪裱库装董题本则没有任何细小裂纹。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书法字典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书法字典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书法字典是一部研究书法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珍贵的文献之
它由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唐朝高宗怀仁年间(公元741—756年)编写而成,总共有四卷,收录了书法史上至今流传至今的所有书法家、历代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共有五百多幅,被称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宝库。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书法字典的书写风格极为精细,采用了典型的古典书法风格,把书法家的作品精心收录,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细致层层解读,每一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笔触和构图。
作为收录书法家的最佳经典,《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书法字典不仅反映了古代书法家的书法风格和精神,而且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珍藏。
它的出现,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谈《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印本(三)作者:鲁大东
来源:《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2013年第01期
翻了翻这两年来写的书评,吓一跳,主要是震惊于前面的鄙陋和无知。
人的眼界是有限的,这两年来最大的收获是发现自己看到的字帖太少。
举个例子:上一期谈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藏本,认为黑白印本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的胶印本为最佳,应该没有更好的了。
结果发了稿就在旧书肆买到1987年日本NHK学园发行、藤原印刷株式会社印制的《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是当时陕西省博物馆和陕西人民出版社供稿的非卖品。
(见图1)纸张和印刷质量犹胜于前者。
还有一个发现是本来想要写成简述,后来就越来越琐碎和自说自话,背离了书评的初衷,这使我几乎失去了继续连载下去的信心,是时候告一段落了。
然而终于还是厚着脸皮再写一段,起码把《集王圣教序》交代得差不多才行。
谈一下日本的藏本和印本。
前两期我一直在强调《集王圣教序》宋拓本的存世数量无敌,这从大名鼎鼎的三井文库的收藏就可以体现出来,根据1998年日本便利堂出版的《三井文库别馆藏品图录:听冰阁旧藏碑拓名帖撰》和公开的《三井文库别馆收藏拓本目录》(见图2),光其所藏的《集王圣教序》宋拓本(包括一个所谓的五代拓本)就达到13本之多,令人发指。
二玄社划时代的彩印字帖“原色法帖选”系列,出过两本《集王圣教序》:一本是第3册,昭和六十年(公元1985年)初版,用的却不是三井文库的藏本,而是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朱卧庵本”,来自高岛菊次郎的旧藏。
这个乌金拓本印得清晰洁净,一颗颗朱红印章颇为醒目。
(见图3)另一本是第二批的第39册,这次用的是三井文库的王铎、刘铁云(鹗)藏本,也称为内库藏北宋本,就拓本的质量而言,虽然笔画比朱卧庵本细一点,但锋芒毕露,使转清晰,对临摹更有帮助。
(见图4)
刘铁云本民国时有正书局的有石印本,印刷自然与彩印本有霄壤之别。
(见图5)二玄社本国内也有翻印,稍好的是西泠印社的《王羲之书法全集》第八卷,纸张厚,不反光,只不过为了开本的方便,每页五行改作四行。
早在1959年,二玄社的“书迹名品丛刊”系列就出过质量不差的《集王圣教序》,用的是崇恩的另一个墨皇本,南宋拓。
(见图6)
三井文库黑白印本,发行量最大,也是被大陆翻印最多的,是1987年二玄社“中国法书选”第16册,选用的是王澍跋北宋松烟拓本,笔画清晰挺劲。
(见图7)在流入日本之前,这个本子商务印书馆1927年曾经用珂罗版印过,起名《宋拓第一圣教序》,黄葆戉题签。
这个珂罗版如果一定要说有价值,那就是它原大影印了王澍、永瑆、康有为等人的题跋。
武汉古籍出版社1990年用16开本翻印,名字很吸引人,叫做“翰墨林影印丛帖”,其实没什么价值。
(见图8)
三井文库号称五代拓本的项墨林藏本,没有见过单行本,只见过书影。
(见图9)日本的博文堂从上世纪初开始就印过几个版本的宋拓《集王圣教序》,都与罗振玉有关,市场罕见,从略。
按我的习惯,国内的一些其它不同版本,只要是印刷还说得过去,都会买回来存着,但大家不必像我这样败家。
近年比较值得推荐的,当然就是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开始出版“中国碑帖名品”系列的第51册《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了,用的是朵云轩藏北宋末年拓本,以前没出版过,而且拓工精良,印刷清晰度高,色彩不太偏,又有释文和解读,物有所值。
(见图10)
其它如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出版《名师指导·圣教序》,选用国家图书馆藏本,版本不错,印刷凑合,彩印本见《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八大册,价格贵。
最后还是忍不住要破例推荐一个放大本,按常理,PS放大本只会使原作的清晰度递减,但这条规律只适合于大陆出版社。
说的还是二玄社,还是三井文库刘铁云藏本,2011年的“精选扩大法帖”系列《集王圣教序》,虽然可能因为版权问题,没有整个拓本全部影印,但彩印水准让人垂涎。
(见图11)再回头看看书店的各种放大字帖,都可以直接去卖废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