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合集下载

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之比较

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之比较

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之比较西欧和中国都曾经存在过封建制度,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两种封建制度在许多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以下是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之比较。

一、政治制度差异西欧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权力基于君主制,国王是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力是由上帝授予的。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国王的权力逐渐向贵族阶层和教士阶层分散。

在贵族阶层中,最有权力的是领主,他们拥有自己的封地和私人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独立于国王的统治。

教会的权力也与国王相当,因为教会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国王信徒的心灵,所以教会可以对国家和政治产生影响。

与此不同,中国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权力基于皇帝制,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力是天赋的。

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享有绝对权力,没有任何人能够对他进行挑战。

封建社会中,王侯将相、州县官吏、地方豪强和士人等群体都与皇帝的权力有关,他们在政治上的角色和议程都由皇帝控制。

二、社会结构差异西欧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是以种姓制度和贵族制度为基础的。

人们分为三个阶层:贵族、平民和农奴。

贵族是社会最顶层的人,他们通常拥有大量土地和财产。

平民是介于贵族和农奴之间的人,他们通常是手艺人、商人和自由农民。

而农奴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拥有极少的权利,被视为财产,可以随时被买卖。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是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

人们被分成九个等级:皇帝、官僚、士人、商人、农民、手工业者、奴隶、佃农和神职人员。

在这些等级中,官僚、士人和商人通常享有较高的地位和财富,而农民和佃农则占据社会大多数人口。

由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共同影响,社会上的流动性比西方社会低得多。

西欧封建制度下的家庭结构通常是由一位大地主或贵族领导的,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家产,雇用许多农奴和仆人。

家庭成员包括大地主、家族成员、仆人和农奴。

在这些家庭中,大地主或贵族通常具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力,决定家族的政治和经济命运。

中国封建制度下的家庭结构也非常重视家族的传统和家长的权威。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封建制度是指在统治者的统治下,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社会制度。

在中国和西欧的历史上,都有着强烈的封建制度。

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一、统治结构和社会组织的差异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封建君主统治着整个国家,在整个社会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中国的君主制度是建立在天命思想的基础上的,是传承于宗法社会的一种制度。

君主有绝对的权力,子民则必须恭敬顺从。

此外,中国的封建制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织形式--宗族制度。

宗族是由血缘关系联系的人们所组成的整体。

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宗族制度是比官僚制度更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而在西欧的封建制度中,统治结构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有所不同。

在西欧,封建君主的权力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与其他领主共享。

这些领主们可以拥有自己的领土和军队,甚至与封建君主对抗。

封建领主们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西欧封建制度中的主要特点。

此外,在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公教制度(教会的组织结构)也极为重要。

教会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掌控君主和领主们。

二、土地制度差异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土地主要是私有制。

封建君主赋予封建领主土地作为封地,这些封地的经济收益需要被领主自行支配。

在官府和地主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在整个封建制度中,土地主权仍然是封建领主的。

与此不同的是,在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土地制度主要是农奴制。

封建领主需要从农奴那里萃取出粮食和工具。

这种制度极为残酷,农奴们的生活极为苦难。

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农奴主要是在庄园内工作,而自由劳工则可以旅行并在各个地区工作。

同时,大规模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也使得自由劳工越来越多。

三、社会文化差异中国和西欧的封建制度所体现的社会文化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中,传统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主要是在传统思想和家族牢固的掌握下发展而来的。

孝道、礼仪、忠诚这些传统美德被认为是封建文化的基础。

此外,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

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摘要: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在中西方这种制度存在很多异同点。

关键词:封建制度中国封建制度西方封建制度制度异同封建制度是中古时代主要的经济与政治制度。

随着罗马帝国的统治结束,这个体系便在中央权力崩溃和社会动乱中逐步发展起来。

效忠强人的等级制度,代替皇帝、元老、行省、城市和城镇等的罗马体系。

同时封建制度也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

,在中国,封建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在西方,封建制度指的是欧洲中世纪与贵族骑士相对应的法律地位及军事责任制度,主要围绕着三个中心:领主、封臣及土地。

时间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一般认为于春秋战国之交开始,持续时间约2100年。

而西方的封建制度形成于六世纪初, 511 年前后萨利克法典的颁布,西欧封建制度持续时间1000多年。

综上所述,中国的封建制度形成的早并且持续的时间久。

农耕方面,我国封建制度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

特点:1、允许土地买卖。

2、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是购买。

3、通过收缴地租方式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在西方封建制度的大部分时期中,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它有三特点:1、逐级分封,2、领地世代相袭,3、剥削手段是把田产分为份地和保有地,农奴不仅要耕种份地维持生活,同时还需要无偿为领主耕种保有地。

中国封建制度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

在西方,农奴则被视为领主财产的一部分,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

并且,西方封建主和中国封建主都拥有很大权利,可以制约国王。

每一个大的封建主在自己辖内都拥有军队,俨然一个“国中国”。

历史背景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在夏商周那种具有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特征的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浅谈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错综复杂的封建制度——中世纪

浅谈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错综复杂的封建制度——中世纪

浅谈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错综复杂的封建制度——中世纪展开全文中世纪中世纪通常指5-15世纪之间近千年的历史,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航海大发现之前的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化的时期,同时也是文化思想最黑暗的时期。

中世纪通常只是欧洲史的说法,放在世界史上我们更愿意成为中古史(世界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与中国的不一样,事实上中国的封建本身就包含多重含义(封建在西周大分封时是封土建国的意思;到了秦汉之后成为了封建制度,也就是类似农奴制度的中国化版本;随后封建又指封建社会,也就是中国从秦汉到明清的社会性质),而欧洲封建制就完全是另一种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了,本期内容就来浅谈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日耳曼人诸国中世纪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那么西罗马灭亡后它的疆土哪去了呢?或者说最先进入中世纪的是哪些国家呢?答案是日耳曼人日耳曼人诸国详情参考西罗马帝国竟被如此瓜分,日耳曼人诸国——中世纪封建诸国西罗马灭亡后西欧主要由日耳曼人国家的西哥特王国、东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不列颠诸国、伦巴德王国、法兰克王国组成这些日耳曼人是最早步入中世纪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今天西欧人的祖先(今天的什么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等都带着日耳曼人的血统;与此相对的,东欧是斯拉夫人居多。

在中世纪基本上就是西有日耳曼、东有斯拉夫的格局)中世纪西欧封建制都说封建制封建制,那么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到底是个啥嘛?要了解这个问题,我建议你百度一下【滑稽】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

封建领主在其封土内首先明确拥有的是土地的所有权,进而在王权衰落后,又逐步取得了王权在地方的权力并将其转化为同封土一并世袭的私人权力,其中包括行政、司法、税收、铸币等权力。

追究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根源,则包括了三个主要的因素:罗马文明、日尔曼传统以及基督教的影响。

封建主之间形成特殊的封主封臣关系,并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

中古西欧与中国封建君主制的差异

中古西欧与中国封建君主制的差异

收稿日期:2000-05-16作者简介:张庆服(1962-),男,山东鱼台人,济宁师专历史系副教授。

第22卷第2期济宁师专学报2001年4月Vo l .22No .2Jo urnal of Jining Teachers 'Co lleg e Apr .2001文章编号:1004-1877(2001)02-0074-04中古西欧与中国封建君主制的差异张庆服(济宁师专历史系, 山东济宁272025) 摘 要:中古时期西欧与中国封建君主制表现出权力呈多元与一元、世俗与神化的差异,其原因在于二者处于不同的社会结构及其二者产生的渊源不同。

关键词:封建君主制;差异中图分类号:K 06 文献标识码:A 中古时期,君主制是西欧和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制度的常态。

在西欧诸国,君主制表现为以王权为代表的国家政权形态;在中国,则表现为以皇权为核心的国家政权形态。

二者虽然在阶级属性等本质性问题上是相同或相近的,但也存在着差异,并且由此对西欧和中国日后的社会发展影响不一。

本文就西欧和中国封建君主制的不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历史作用作简略探讨,从而有助于我们历史地认识中西方封建社会国家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一比较西欧和中国封建君主制,可以发现二者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一)西欧的封建君主制是封建国家制度权力多元化的产物,而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却是与封建国家制度权力一元化相联系的。

中古时期的西欧诸国,由于盛行贵族领主制,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的分封、等级和割据的政治制度,致使国家政权形态呈现出权力多元的特色。

贵族领主制是西欧封建制的集中体现,封建君主——国王,按照采邑封土制将土地分封给下属的大封建主,从而成为大封建主的封主即领主,而受封的大封建主成为国王的“附庸”,大封建主又照次分封土地,从而使整个封建主阶级上自国王下至骑士,构成了封建统治的金字塔。

由分封形成的等级制,形成了封建国家多元的权力结构和体系,任何一级的封建领主,在其世袭的领地内拥有合法的军事、司法、行政、财政的全权,各级领主庄园都是相对独立的权力单元,这样,西欧各封建王国,名义上王权代表封建国家,处于至尊的地位,实际上王权是多元权力中的一种权力,表面上国王与封建主存在着臣属关系,实质上国王与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权力“契约关系”,即两种权力之间的“契约关系”。

浅谈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差异

浅谈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差异

浅谈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差异作者:杨万胜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153-02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讲授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这一课时,总觉得分析不够透彻,讲解不够清晰,重难点不易把握。

总之,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完成教学任务。

同样,学生也听得糊里糊涂,难以理解,知识线索混乱,知识点无法串联落实。

最终,教与学的效果很不理想。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再加上不断的总结反思,最终发现,要解决以上问题的发生,我们历史教师很有必要弄清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几点差异。

1 时间上的差异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要比中国晚得多,但封建社会结束的时间却比中国早。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

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法兰克王国。

6世纪末,法兰克社会急剧变化,土地变成私有财产,一部分破产失去土地的农民、尚未破产农民、残存的奴隶向农奴转化。

8世纪中期,宫相查理·马特采取采邑制,又推进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9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西欧国家在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9世纪前期)西欧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

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封建国家开始形成时期,也是由诸侯割据称雄走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时期。

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逐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真正结束。

也就是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近1000年,结束却晚一个半世纪。

2 政治、经济上的差异中世纪西欧国家长期混乱、四分五裂。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先是出现了较大的法兰克王国,后来分裂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王国。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以武力进入伦敦加冕为英国国王,而他仍以法国国王附庸的身份在法国享有大片领地。

由此,英法两国为争夺大陆领地长期存在矛盾。

中西封建制度对比

中西封建制度对比

2、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地主、高利贷者三位一体的结合,巩固了封建经济结构,限制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中国封建政权对工商业的直接控制和摧残,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不同点
一、中国封建经济制度是在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的奴隶制解体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封建地主经济的租佃制
在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封建领主经济的庄园制度。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
三、实物地租是主要剥削形式,主要生产者是租佃农民而非农奴。
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地租形式的发展顺序,大体上是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到货币地租占统治地位时,封建社会就要解体了。当然,在实际情况中,这三种形式也有同时存在的时候。中国封建社会地租形式的特点是,从封建社会产生起,实物地租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地租形式,而劳役地租或者货币地租无论在封建社会发展的那一阶段,始终没有占据主要地位。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限制和阻碍的原因
从明代末期到鸦片战争历时三百多年,中国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原因:
1、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因为,这种自己自足的生产方式,不但维持着十分低下的生产技术和狭小的生产规模,而且还因其自己自足性,排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封建城市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是对立的,他是根据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封建城市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消费中心。
六、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制度。
中国的封建社会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央集权专制制度,而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时期,国王的权利不大,实际上是封建贵族民主制。只是到封建社会末期,王权才加强起来并形成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时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解体了。

东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

东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

中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中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论文名称:中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年级专业: 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姓名:张京雨学号:I00814190评阅教师:姚德薇提交时间: 2011—01—01中西方封建社会结构比较摘要中世纪的西欧,庄园与教会及农村公社是封建制度下的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封建社会的中国,村社、门阀,尤其是宋代以后普遍建立健全的宗族构成了封建政权下的基本的社会组织。

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造成社会结构及组织功能的重大区别。

庄园与教会分别担负社会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

二者既有总目标下的相互配合,又有具体行动中的相互抗衡。

松散的社会结构、分离的组织功能,使得整个社会比较脆弱。

在中国,身兼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宗族,在其内部,两种功能相互支持、协调行动,具有极强的内聚力和排他力。

宗族自身的稳定,促成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具体比较东、西封建社会的整体结构,即多方面、多层次的观察社会各种经济、政治、宗教、宗法等力量及其组织方式,就会发现东、西方封建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造成不同社会结构的原因以及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两个方面入手,最后再结合今天的中、西之间的差异简述一下两者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社会结构;宗教;经济;庄园;多元化;国家机器目录前言 (4)一、中、西方不同社会结构的成因 (4)(一)西欧封建社会结构形成的原因 (5)(二)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原因 (5)二、各自不相同的发展道路 (5)(一)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 (5)(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 (6)三、历史对今天的影响 (6)(一)义利关系问题 (6)(二)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 (6)(三)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 (7)(四)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 (7)(五)思维方式的差异 (7)前言历史上早就出现了东方与西方这两个名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几乎都被用来对世界的粗略的划分,两者之间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上都存在在这许许多多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

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

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应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前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与农民阶级构成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还是有区别的。

第一,经济基础不同
中国封建制度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而西欧实行的是土地领主所有制,这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土地关系上的区别是最重要的。

正因为土地制度上的差异,才导致中国的封建社会始终以统一或局部统一为主导,而西欧自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再也没统一过。

第二,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不世袭,地方军队也由中央控制,地方官无法私自招募、调动军队。

而西欧的贵族诸侯在自己领地拥有行政、财政、军事等所有权力。

可以招募私军,爵位也是世袭继承,可以自行指定继承人。

除了要承担对中央的纳税等有限的义务以外,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力.
第三,贵族的地位不同
中国封建社会的贵族领地很小甚至完全没有领地,往往集中在中央,享受尊荣和富贵,大部分时候无法对政治产生太大影响。

某些特殊时期出现过“七国之乱”之类的地方贵族对中央王朝的叛乱也很快被平定。

所以中国的皇帝绝大多数时候都保持了对贵族的绝对优势。

可以说,贵族是依附于君主而存在,中央政权灭亡了,前朝的贵族往往就烟消云散了。

但西欧不同,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和贵族之间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君主是贵族的代表,必须维护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

君主对贵族缺乏绝对的控制力。

在贵族的领地,君主的命令和法律往往无法直接起效,而要经过贵族的认可才行。

因为君主是依靠贵族而存在,如果君主无法维护贵族利益,他的地位就非常危险,甚至会被贵族联合起来推翻。

第四,君主的产生和继承不同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王朝的更迭主要不是以血统来决定的,而是武力。

改朝换代往往是某个杰出的英雄造反推翻前朝建立新朝。

然后君主的继承往往是在直系后代中传承的。

而西欧的封建社会,君主的
更迭更依靠血统。

由于受基督教影响,西欧君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君主出现绝嗣的情况非常常见。

于是就会在与他有亲戚关系的地方贵族中产生新的君主。

甚至跨国的政治联姻会产生某君主同时成为几个国家君主的情况。

比如查理五世是西班牙国王和卡斯蒂利亚女王的儿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孙子,还有其它几个国家的王室血统。

他后来同时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国王、那不勒斯国王、西西里国王。

但是即使是这样,他并不能把这些国家统合成一个国家,因为他的王位只是重叠了,相当于他“身兼数职”。

他死后,这些职位仍然会分别选择继承人。

这就是西方君主和中国君主的一个很大区别。

西方是贵族中产生君主,而中国是英雄人物成为皇帝,与他相关的人才会成为贵族。

第五,与宗教的关系不同
在中国古代,宗教是依附国家存在的,宗教权力从来没有超越过世俗权力。

即使在佛教势力极盛的南北朝和隋唐,佛教的尊崇地位的基础也是皇帝和国家。

失去了国家的支持,宗教马上陷入灭顶之灾,如历史上几次“灭佛”之举都使宗教势力受到严重打击而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因为在中国不存在能与“天子”抗衡的宗教领袖。

但西欧基督教社会,教皇的权威一度是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的。

教会和皇室的权力斗争贯穿在中世纪历史的始终。

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权力斗争就很有意思。

教皇以开除教籍的手段逼迫亨利四世低头,亨利四世在当时也算是很有能力和势力的君主,也不得不跪在雪地里请求教皇的饶恕。

因为一旦真的被开除教籍,不但他自己皇位马上不保,其它基督教国家也可以堂而皇之以讨伐异教的旗号联合起来对他宣战。

但是亨利四世在暂时隐忍之后也找机会放逐了格里高利七世,另立了一个教皇。

他们两人的争斗是中世纪教权和皇权之争的一个缩影。

直到宗教改革运动,教会对西欧国家的强大控制才逐渐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