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析版)
《唐诗三百首》注音版解析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选编题辞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
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七言律绝二体。
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
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邪。
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请以是编验之。
乾隆癸未年春日蘅塘退士原题ɡǎn 感yù遇sì四shǒu首zhī之yī一(张九龄)ɡū孤hónɡ鸿hǎi海s hànɡ上lái来,c hí池h uánɡ潢bù不ɡǎn敢ɡù顾。
cè侧j iàn见s h uānɡ双c uì翠n iǎo鸟,c háo巢zài在sān三z hū珠s hù树。
j iǎo 矫j iǎo矫z hēn珍mù木d iān巅,dé得wú无jīn金wán丸jù惧。
měi 美fú服h uàn患rén人z hǐ指,ɡāo高mínɡ明bī逼s hén神è恶。
jīn 今wǒ我yóu游mínɡ冥mínɡ冥,yì弋z hě者hé何s uǒ所mù慕。
ɡǎn感yù遇sì四shǒu首zhī之èr二(张九龄)lán 兰yè叶c hūn春wēi葳r uí蕤,ɡuì桂h uá华q iū秋j iǎo皎j ié洁。
xīn 欣xīn欣cǐ此s hēnɡ生yì意,zì自ěr尔wéi为j iā佳j ié节。
s huí谁z hī知lín林qī栖z hě者,wén闻fēnɡ风z uò坐x iānɡ相y uè悦。
第32讲:《唐诗三百首》-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第32讲:《唐诗三百首》(解析版)孙洙(1711—1778),字临西,一字芩(qín)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江苏无锡人,祖籍安徽休宁。
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中举,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出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省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
孙洙能诗善文,有《蘅塘漫稿》《异闻录》等著作传世。
【主要内容】《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2016年版)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3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七言古诗28首,五言律诗80首,七言律诗53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乐府39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该书分为8卷,入选诗歌按照体裁的不同,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类,乐府诗附入各体之后。
选本中所收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边塞行旅、宫闱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沉、隐逸山林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书中汇集了唐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又力图反映出不同作者各自的诗歌风貌。
在这些作品中,能读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士人情怀,也能感受到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隐逸之风;有慷慨激昂的壮志,也有落寞黯然的愁肠,还有婉转低回的心曲。
【艺术特色】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诸体完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在唐诗的普及和流播过程中,历史唐诗选本难以胜数,其中流传最广、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是《唐诗三百首》。
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
l.唐诗数量适中,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
清代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300余首,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因篇幅适中、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优点,成为流传最广的唐诗普及读本。
《古代诗歌五首》(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找出第二首诗中的两个成语。
2.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比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点。
【答案】1.万马齐喑、不拘一格2.相同点:都针对人才问题,表达作者对人才的爱惜;不同点:第一首诗表现作者奉献自己培养人才的崇高献身精神。
第二首诗写作者希望政府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振兴。
从他的动作反应,与人交流时的反应,贴心的服务功能三个方面看,大白离我们并不遥远。
【解析】1.理解第二首诗的内容可知,“万马齐喑、不拘一格”是成语。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不拘一格”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2.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诗歌,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两首诗可知,都表达作者对人才的爱惜。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首诗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作者无私奉献培养人才的精神;第二首诗通过“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作者希望朝廷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振兴的愿望。
二、古诗文阅读天末怀李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第13课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解析版)

13 唐诗五首★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皋(gāo)千载(zài)燕然(yān)鹦鹉洲(yīng)B. 落晖(huī)萋萋(qī)属国(shǔ)荆门外(jì)C. 驱犊(dú)日暮(mù)萧关(xiāo)带禽归(qíng)D. 采薇(wēi)征蓬(pēng)崔颢(hào)没马蹄(mò)【答案】D【解析】A项载zǎi;B项荆jīng;C项禽qín;故选D。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皋薄暮望(稀薄) 徙倚欲何依(徘徊)B.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芳草萋萋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C.长河落日圆(很长的河) 仍怜故乡水(喜爱)D.单车欲问边(慰问)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答案】D【解析】 A项“薄”是“接近”的意思;B项“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样子”;C项“长河”是“黄河”的意思。
故选D。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牧人/驱犊/返 B.日暮乡/关何处/是C.月下/飞天/镜 D.最/爱湖/东行不足【答案】A【解析】B项朗读节奏应为“日暮乡关/何处/是”;C项朗读节奏应为“月下/飞/天镜”;D项朗读节奏应为“最爱/湖东/行不足”。
故选A。
4.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A【解析】A项化用了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的典故。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
通常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B.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烽烟。
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C. “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完整word版)唐诗三百首解析

《琴歌》【作品简介】【原文】《琴歌》作者: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解】:1、广陵客:广陵客泛指弹奏古琴的人。
因为在古琴的流派一面有一个广陵派(扬州的),后来多用广陵指弹奏古琴的人了. 古有《广陵散》琴曲,晋名士嵇康擅此调,后来以“广陵客”称谓技艺高超的琴师。
2、《渌水》:琴曲名。
3、清淮:地近淮水。
【韵译】:今夜主人有酒,我们暂且欢乐;敬请弹琴高手,把广陵曲轻弹。
城头月明星稀,乌鹊纷纷飞散;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
铜炉薰燃檀香,华烛闪烁光辉;先弹一曲渌水,然后再奏楚妃。
一声琴弦拨出,顿时万籁俱寂。
星星为之隐去,四座沉默陶醉。
奉命出使清淮,离家千里万里;告归四川云山,是夜萌生此意。
【讲解】: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
这是一首听琴的歌,写了听琴时被音乐所陶醉的感受,并由此而动了归隐的念头,觉得要去赴任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既入仕途,又向往在诗酒和音乐声中怡然自得,表明了旧时代文人大都有的矛盾心情。
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
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
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
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
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评析】:这首诗通过对美妙琴音的赞叹,从而引起自己归隐的情思。
作者把“奉使”和“云山”对举,显然是对仕途的不满。
在描绘琴音效果上,此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借助环境描写,进行侧面烘托,从而在动静形和室外的乌鸦纷飞、霜摧万木的悲凄景状进行鲜明对比,在极不协调的画面构置中,寄寓隐隐的忧情.他在另一首《不调归东川别业》诗中,一再表示:“惭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
第13课 唐诗五首(基础训练)(解析版)

第13课唐诗五首【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sù)晴初霜旦.(dàn)飞漱.其间(sù)水皆缥.碧(piǎo)B.解.衣欲睡(jiě)能与.其奇者(yū)竹柏.影(bǎi)泠.泠作响(líng)C.亦未寝.(qǐn)夕日欲颓.(tuí)素湍.绿潭(tuān)鸢飞戾.天(lì)D.林寒涧.肃(jiàn)藻、荇.交横(xìng)都.护(dōu)属.引凄异(zhǔ)【答案】C【详解】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辨析。
A项。
“漱”应读“shù”。
B项。
“与”应读“yù”。
D项。
“都”应读“dū”。
2.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牧人驱.(qǖ)犊返,猎马带禽.(qín)归。
B.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C.渡远荆.(jīng)门外,来从楚.(chǔ)国游。
D.几处早莺.(yīng)争暖树,谁家新雁.(yàn)啄春泥。
【答案】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项。
“驱”应读“qū”。
B项。
“燕”应读“yān”。
D项。
“雁”应为“燕”。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
B.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D.萧关逢候骑.(qí),都护在燕然。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唐诗三百首》解析

唐诗三百首李白诗人档案:李白(701年—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疑:怀疑,以为。
举头:抬头。
【译文】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2、《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3、《古朗月行》(节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4、《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
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
缘:因为。
秋霜:秋天的白霜,这里用来形容白发。
似个:这个。
【译文】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
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
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5、《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县南面。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佯:假装【译文】若耶溪有一个采莲的女子,看见客人来了便唱着歌儿回返。
唱着笑着进入了荷花丛里,还假装害羞不肯出来。
6、《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恐怕。
惊:惊吓。
【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转载---唐诗三百首解析

唐诗三百首全集《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精选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其中精品无数。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当数《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是仿《诗经》三百篇(共311篇)之作,从前是家弦户诵的儿童诗教启蒙书,所以比较浅显,读者容易接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原序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唐诗三百首》目录:【第一卷:五言古诗】张九龄:感遇·其一张九龄:感遇·其二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月下独酌李白:春思杜甫:望岳杜甫:赠卫八处士杜甫:佳人杜甫:梦李白·其一杜甫:梦李白·其二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送别王维:青溪王维:渭川田家王维:西施咏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常建:宿王昌龄隐居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长安遇冯著韦应物:夕次盱眙县韦应物:东郊韦应物:送杨氏女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溪居【第二卷:五言乐府】王昌龄:塞上曲·蝉鸣空桑林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李白:关山月李白:子夜秋歌李白:长干行孟郊:列女操孟郊:游子吟【第三卷:七言古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颀:古意李颀:送陈章甫李颀:琴歌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杜甫:寄韩谏议杜甫:古柏行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韩愈:山石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石鼓歌柳宗元:渔翁白居易:长恨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李商隐:韩碑高适:燕歌行·并序【第四卷:七言乐府】李颀:古从军行王维:洛阳女儿行王维:老将行王维:桃源行李白:蜀道难李白:长相思·其一李白:行路难李白:将进酒杜甫:兵车行杜甫:丽人行杜甫:哀江头杜甫:哀王孙【第五卷:五言律诗】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张九龄:望月怀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沈佺期:杂诗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王湾:次北固山下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岑参:寄左省杜拾遗李白:赠孟浩然李白:渡荆门送别李白:送友人李白:听蜀僧浚弹琴杜甫:春望杜甫:月夜杜甫:春宿左省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杜甫:月夜忆舍弟杜甫:天末怀李白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别房太尉墓杜甫:旅夜书怀杜甫:登岳阳楼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山居秋暝王维:归嵩山作王维:终南山王维:酬张少府王维:过香积寺王维:送梓州李使君王维:汉江临泛王维:终南别业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留别王维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新年作钱起:送僧归日本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刘脊虚:阙题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卢纶:送李端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喜见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刘禹锡:蜀先主庙张藉:没蕃故人白居易:草杜牧:旅宿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早秋李商隐:蝉李商隐:风雨李商隐:落花李商隐:凉思李商隐:北青萝温庭筠:送人东游马戴:灞上秋居马戴:楚江怀古张乔:书边事崔涂:除夜有怀崔涂:孤雁杜荀鹤:春宫怨韦庄:章台夜思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第六卷:七言律诗】崔颢:登黄鹤楼崔颢:行经华阴祖咏:望蓟门崔曙: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李颀:送魏万之京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王维:赠郭给事杜甫:蜀相杜甫:客至杜甫:野望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登高杜甫:登楼杜甫:宿府杜甫:阁夜杜甫:咏怀古迹·其一杜甫:咏怀古迹·其二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咏怀古迹·其四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韩翃:同题仙游观皇甫冉:春思卢纶:晚次鄂州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元稹:遣悲怀·其一元稹:遣悲怀·其二元稹:遣悲怀·其三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李商隐:锦瑟李商隐:无题李商隐:隋宫李商隐:无题·其一李商隐:无题·其二李商隐:筹笔驿李商隐:无题李商隐:春雨李商隐:无题·其一李商隐:无题·其二温庭筠:利州南渡温庭筠:苏武庙薛逢:宫词秦韬玉:贫女【第七卷:七言乐府】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第八卷:五言绝句】王维:鹿柴王维:竹里馆王维:送别王维:相思王维:杂诗裴迪:送崔九祖咏:终南望余雪孟浩然:宿建德江孟浩然:春晓李白:夜思杜甫:八阵图王之涣:登鹳雀楼刘长卿:送灵澈刘长卿:弹琴刘长卿:送上人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李端:听筝王建:新嫁娘权德舆:玉台体柳宗元:江雪元稹:行宫白居易:问刘十九张祜:何满子李商隐:登乐游原贾岛:寻隐者不遇李频:渡汉江金昌绪:春怨西鄙人:哥舒歌【第九卷:五言乐府】崔颢:长干行·其一崔颢:长干行·其二卢纶:塞下曲·其一卢纶:塞下曲·其二卢纶:塞下曲·其三卢纶:塞下曲·其四李益:江南曲【第十卷:七言绝句】贺知章:回乡偶书张旭:桃花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闺怨王昌龄:春宫曲王翰:凉州词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早发白帝城岑参:逢入京使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韦应物:滁州西涧张继:枫桥夜泊韩翎:寒食刘方平:月夜刘方平:春怨柳中庸:征人怨顾况:宫词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刘禹锡:乌衣巷刘禹锡:春词白居易:后宫词张祜:赠内人张祜:集灵台·其一张祜:集灵台·其二张祜:题金陵渡朱庆余:宫词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遣怀杜牧:秋夕杜牧:赠别·其一杜牧:赠别·其二杜牧:金谷园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寄令狐郎中李商隐:为有李商隐:隋宫李商隐:瑶池李商隐:嫦娥李商隐:贾生温庭筠:瑶瑟怨郑畋:马嵬坡韩翎:已凉韦庄:金陵图陈陶:陇西行张泌:寄人无名氏:杂诗【第十一卷:七言乐府】王维:渭城曲王维:秋夜曲王昌龄:长信怨王昌龄:出塞李白:清平调·其一李白:清平调·其二李白:清平调·其三王之涣:出塞杜秋娘:金缕衣唐诗名家作品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苏轼●李商隐●杜牧●韩愈●柳宗元●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刘长卿●韦应物●岑参●元稹●李贺●张若虚●孟浩然●刘禹锡●王维●屈原●陶渊明●欧阳修●曹操●陈子昂●温庭筠《唐诗三百首》介绍《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是孙洙,别号蘅堂退士,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进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作品原文《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诗歌注释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3、诗歌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4、诗歌赏析$《春晓》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
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
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
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
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
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
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人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人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春晓》给人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
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
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1、作品原文《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 、诗歌注释(1)春日:春季来临的日子。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3 、诗歌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 、作品原文《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诗歌注释⑴《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
”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
吟:吟诵。
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即作者自己。
⑶临:将要。
⑷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⑸言:说。
寸草:小草;萱草。
这里比喻子女。
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心:语义双关。
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得了。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
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3 、诗歌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1 、作品原文《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 、诗歌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荷叶的尖端。
细流:细小的流水。
3 、诗歌译文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树阴映在水上,很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尖尖的角才刚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1 、作品原文《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2 、诗歌注释陂(音“悲”)田:积水塘附近的田地。
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乡村多以之为篱,花早开晚落。
两两:成双成对。
两两归:指牛驮着乌鸦一同回村。
3 、诗歌译文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
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1 、作品原文《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诗歌注释(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似乎(9)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3 、诗歌译文第一种: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像用碧玉装扮无比美妙。
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随风摇摆。
不知这纤细婀娜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第二种: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1 、作品原文)《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 、诗歌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3 、诗歌译文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1 、作品原文《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诗歌注释①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②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③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3 、诗歌译文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注:后五句意义相同,都是说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意思。
东、西、南、北并列,铺陈其事,这是诗经中的“赋”的手法,)4、诗歌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1 、作品原文《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 、诗歌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2)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舟:小船。
(8)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
/3 、诗歌译文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1 、作品原文《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 、诗歌注释游园不值――想观赏园内的风景却没有人在。
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
应怜――应该爱惜。
应,应该;怜,可惜。
屐齿――屐是木底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春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3 、诗歌译文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很长时间门,也没有人来开。
主人大概不在家,又可能是爱惜青苔,担心被游人踩坏,从而不开门。
但是一扇柴门,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