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1.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解析:(1)明朝科举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唐朝主要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诗赋政论等,内容全面。

(2)明朝八股取士限于程朱理学观点,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唐朝可发挥个人见解。

(3)明朝答卷文体严格,仅限于八股文,僵化呆板;唐朝不限文体。

(4)明朝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以消极影响为主;唐朝科举考试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有利于社会进步,以积极影响为主。

2.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释析: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①各个政权相据并立,如辽、北宋、西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可以说明这一点。

②北宋和南宋政权的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

主要表现在通过签订《澶渊之盟》等条约,以岁币换取和平。

③民族矛盾突出。

各民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而且大部分政权都亡于其他民族政权。

④民族大融合是主流。

辽、宋、西夏、金时期,虽然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战争较多,但战争是短暂的;由于战乱频繁,促使汉族人民向边疆地区迁移,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各民族杂居相处,友好往来,有利于民族融合,即民族大融合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和平是主流,双方使者往来不断,各族人民友好交往,贸易频繁,如北宋与辽、西夏在边境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加强民族问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知识结构图:知识要点:1.掌握各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史实:北宋和辽、北宋和西夏、金和南宋 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以及表现,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3.了解宋代社会生活风貌。

填写知识要点: 1.北宋和辽议和的内容:。

2.西夏和北宋议和的内容:。

3.金和南宋议和的内容:。

4.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5.经济重心南移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对外贸易货币6.宋代社会生活风貌物质生活衣北宋初年:官员:普通百姓:达官贵人:女子:食北方:南方:住老百姓:城市平民:贵族官僚:行达官贵人:士大夫:精神生活娱乐活动娱乐:商业:节庆活动传统节日:典型例题精炼: 1.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午餐吃是的稻米、玉米等粮食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2.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D.理藩院 3.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下列表述与南宋时期南方商业繁荣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 A.京城的主要街道店铺林立 B.京城的主要街道买卖昼夜不绝 C.纸币与铜钱并行 D.广州的人口多达百万4.“苏湖熟,天下足”表面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5、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上(shǎn shuò)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wū yè),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shǎn shuò)________②(wū yè)___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矗立______②咀嚼______(3)上述文段中的夜空景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二、选择题2.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夸张、对偶)D.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比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年来,她把心血都灌输..在了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事业上,帮助上千名女孩用知识改变命运。

B.红军越过老山界后非常疲倦,躺在地上不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C.取消苛捐杂税....对农民来说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D.命运是无法预料、不可捉摸....的,能够把握它的只有我们自己。

4.下列对选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B.选文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便于直接展开议论,陈述观点,做出评价,抒发感情。

C.本文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排比句起到凸显主题、强化感情的作用;多处使用了一般疑问句,让情感的抒发充沛而有层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人教部编版道德和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复习题

人教部编版道德和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复习题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1.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青少年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下列关于青少年情绪的说法正确的是()A.情绪具有多样性,无法调适,不可驾驭B.不良情绪必然导致不良后果,要远离不良情绪C.在发泄愤怒的情绪时首先不要伤害别人D.要学会并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2.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起因是乘客刘某错过下车站点要求停车被拒,遂与公交司机发生争吵直至互殴,致使车辆失控坠入长江,全车15人无一生还。

此间,车上乘客无人及时劝阻。

这警醒我们()①做情绪的主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②做文明有礼的人,面对他人的负面情绪,要理智冷静对待③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守护正义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路怒症”主要表现为:被别人超车、插队就开骂,一堵车就生气……“路怒症”告诉我们()A.要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C.负面情绪必然导致不良后果B.情绪是无法控制的D.人的负面情绪多于正面情绪4.最近一段时间,小龙同学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很低落,于是约了几个同学,好好地踢了一场足球,自己的情绪好了很多。

小龙调节情绪的方法是()A.合理定位B.自我暗示C.立即行动D.换位思考5.当你气恼时,先数到十;假如怒火中烧,那就数到百。

这种调控情绪的方法属于()A.合理宣泄C.放松训练B.转移注意D.改变认知评价6.来自台州的郭口顺被评为“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2018十大年度人物。

30多年间,他筹资500多万元助学帮困,挽救失足青少年近千人。

他身上传递的正能量是()A.关爱他人,道济天下C.助人为乐,坦诚相待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D.诚信守法,律己宽人7.阳光心态带给我们快乐、信心和力量。

下列体现阳光心态的是()A.为了保持好心情,小东从不想考试不及格的事情B.在比赛中没拿到好名次,小强在教室里大喊大叫C.受到批评后,小林进行了反思并下决心改正错误D.为了不影响别人,小英总把自己的郁闷藏在心里8.对待自己,我们有自尊感;取得成绩,我们有自豪感;犯了错误,我们有羞愧感,这些情感体验是()A.青少年特有的C.消极情绪的表现B.一种消极的情感D.促进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9.下列行为能带来美好情感体验的有()①我自豪地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书法②同学遇到困难,我主动伸出援助之手③在运动场上,我为班集体赢得了荣誉④我帮同桌考试作弊,他非常开心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0.人生路漫漫,有喜也有悲。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人教版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人教版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 ( 2分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坚韧.(rèn)淳.朴(chūn)覆.灭(fù)B. 谦逊.(xùn)豁.亮(huò)犁耙.(pá)C. 聚歼.(jiān)迸.裂(pēng)摁.倒(èn)D. 掰开(bāi)憋.闷(biē)过瘾.(yǐn)【答案】 D【解析】【分析】A 淳朴(chún); B 犁耙( bà); C 迸裂(bèng)注音正确。

D读音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

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 ( 2分 ) 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

B.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梁那样淳朴可爱。

C. 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D. 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答案】 B【解析】【分析】“高梁”应为“高粱”。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字形积累。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3. ( 2分 ) 下列词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战略决战中,我军以高屋建瓴....之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B.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今天读起来仍然令人回肠荡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黄河颂复习试题(含答案) (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黄河颂复习试题(含答案) (7)

【答案】4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43.D【解析】42.此诗由“我”落笔,由“我”的“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可以说层次清楚,条理分明,为下文的“颂”作了很好的铺垫。

43.D.“风格委婉含蓄”错误。

应是“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故选D。

我爱你中国瞿琮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

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

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皑皑的北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我爱你,中国!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44.这首诗歌涵盖内容很广。

从时间上看,它写了______;从空间上看,它写了______。

45.“我爱你,中国!”诗中反复出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6.仿照下面的例句,分别写一个句子。

例句: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44.春、夏、秋、冬天上、地下、南、北45.四次反复出现,利用具体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抒发的感情越来越强烈。

46.我爱你夏天亭亭的荷花。

我爱你冬日洁白的雪花。

47.对祖国的热烈歌颂和浓烈的热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班级:姓名:等级: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4分)1、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气魄pò浊流zhú澎湃bài B.哺育fǔ 惩罚chéng 懊悔ào C.屏障píng 嗥呜háo 炽痛chìD.惨白chǎn 污秽suì镐头g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操炼怪诞亘古蚱蜢B.班斓泛滥崎岖回环曲折C.屏障懊悔雄键亦复如是D.狂澜险峻坦荡九曲连环3、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最后一课》是篇短篇小说,作者以韩麦尔为主人公,表现了阿尔萨斯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D.《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4、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我家花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

5、写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4分)(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填空(16分)⑴《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 》,词作者是________ 曲作者是________⑵《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 _ 国作家______本文的体裁是______⑶《木兰诗》选自_____朝编的这是南北朝时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黄河颂复习试题(含答案) (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黄河颂复习试题(含答案) (4)

向南北两岸千万条铁的臂膀。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在亚洲的原野。

A.投向分成张开出现B.奔向劈成伸出出现C.滚向劈成张开涌向D.奔向分成伸出涌现【答案】B【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本题注意对原文内容的熟悉,就可以准确找出合适的词语。

2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简介有误的一项是()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黄河颂》是一首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的决心。

C.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D.《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读所记,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梳理有关情节,比较判断。

D错,都德是法国作家。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8.(2015届广西梧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上游来水减小,西江梧州站水位于18日8时回落到大约1.39米左右。

B.按照市政府要求,梧州市将加快健全和建立生态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C.学生自主选学选考将成为2015年开始实施的高考改革的突破口。

D.梧州市承办第十三届区运会的各个体育场馆都在加快改善建设及改造进度。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时间 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挚.zhì痛谰. làn语辔.pèi 头浊. zhuó流B、嗥.鸣(háo)怪诞.(dàn)默契.(qì)蚱.蜢(zhà)C、亘.héng古田垄.lóng 污秽.huì啾啾.quīD、哽.gèng咽镐.gǎo头宛转.zhuàn 意蕴.yùn2、加点字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 (3分)A、山巅.(山顶) 狂澜.(大波浪) 哽.住(声气阻塞) 木兰当户.织(门)B、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控制) 亘.古(延续不断) 问女何所忆.(思念)C、澎湃..(曲折) 关山度.若飞(过)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哺.育(喂) 宛转D、懊悔..(侮恨) 惨.白(悲惨) 怪诞.(荒唐的) 愿为市.鞍马(买)3、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老山界》是光未然创作的文章,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本文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4、指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 ) (3分)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C、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复习题(2014)
一、填空题。

1、960年-1368年,中国先后经历北宋与辽、西夏并力,南宋和金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阶段。

()三项重大发明与应用及海内外商贸兴盛,标志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

2、()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历史上称为北宋。

()就是宋太祖。

3契丹族原居住在()一带,过着()生活。

()年,()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

()就是辽太祖。

后来,契丹改国号为()。

4、1004年,辽军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宰相()反对迁都退让的主张,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

()抵达澶州城。

()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
5、北宋初期,在今天()、()一带生活着以()为主的民族党项族。

()年,党项族的首领()称大夏国皇帝,定都()。

历史上称为()。

6、()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西夏和北宋的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7、()族原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过着以()为主的生活。

()年,()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

()就是金太祖。

()年,()帝做了金军的俘虏,辽朝灭亡。

8、()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被去,北宋灭亡。

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
9、()年,北宋皇族()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历史上为南宋。

()就是宋高宗。

10、1140年,()带领的宋军在()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

1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1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全国的经济重心从()转移到()。

13、随着优良水稻品种-()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14、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在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15、铁、铜等金属冶炼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宋代()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合。

16、宋代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因此被誉为“()”。

17、()前期,()地区出现了“()”,其历史价值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期,通行“()”“()”等纸币。

18、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并设有“蕃市”“蕃学”。

还先后在()()等地设置()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西至()和()。

19、宋代社会阶层:__ ___ ___ ___宋代统治阶层主要包括()()()。

20、宋朝开国后实行()的国策,()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相当部分官员来自(),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

21、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和(),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

22、南宋都城()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等,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

23、()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24、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是蒙古族杰出首领()。

()年,蒙古贵族在()召开大会,推举()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蒙古族实行()的国家体制,定都()。

成吉思汗时,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

25、()年,成吉思汗之孙()继承蒙古汗位,()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就是元世祖。

()年,元统一了全国。

26、忽必烈即位后大力推行以采用()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改革内容:政治方面:他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

中央设(),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

经济方面:忽必烈推行(),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写《》。

27、元朝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撕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

元朝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
习儒家经典的学校(),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呈现以()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28、()时期,平民()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年。

将磁化刚针支撑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的盘中,用来指向,这就是(),也叫()。

南宋时,指南针由()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我国在()发明了火药,()加以改进,制成大量的火药和火器,广泛用于军事战争。

元代的劳动妇女()从海南岛()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并在制棉工具和制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

黄道婆的故乡()地区的棉纺织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

()逐渐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2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巨著------《》。

历时(十九)年编成。

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

30、两宋时期杰出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北宋的()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

他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等。

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代表作有《》《》南宋词人()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代表作有《》《》。

31、()和()合称为元曲,元杂剧标志着我国()的成熟,同时,它也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叙事为主的()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

其代表作是悲剧《》,散曲是由()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起源于()和()。

32、北宋画家()的《》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

二、问答题。

1、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58页)
答: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2、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南侵有何重要意义?58页)
答: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北宋抗击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正义的,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3、金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女真旧俗?(63页)
答:(1)仿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2)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3)学习汉人生活习俗。

6
7、简要评价成吉思汗?(80页)
答:成吉思汗即铁木真,是蒙古族杰出的首领,对蒙古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功绩有:(1)统一蒙古(2)建立建立蒙古政权(3)建立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4)创制蒙古文字(5)蒙古的扩张
三、开放题。

1、结合所学知识,对岳飞作一简要评价。

(为什么千百年来人民一直怀念岳飞)
答: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他一生的主要事迹就是抵抗金朝的骚扰。

在1140年他带领的宋军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大片失地。

岳飞的抗金活动符合人民的利益,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敬。

这一历史人物对你有什么影响?
他的刻苦勤奋,严于律己,忠君爱国等优秀品质都是我们中学生所值得学习的。

2、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来探究一下《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社会风貌。

答: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生动的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生活与习俗风情。

1、宋代主要有士农工商四个社会阶层,士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2、宋代绝大部分居住在乡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他们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和改善。

3、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大量涌现,城镇人口大幅度增加,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也随之蓬勃开展起来。

城市中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瓦舍”,使都市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填图和识图题。

1、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P56)
2、金、南宋对峙形势图(P61)3北宋“交子”纸币、南宋“会子”纸币(P67)1元疆域图(P76)2.毕昇\泥活字模型(P81)3.黄道婆(P83)4.《资治通鉴》书影(P86)5.《窦娥冤》插图(P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