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疗法课件
磁疗法(共75张PPT)

了 解: 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
磁疗发展史
旋转磁疗法、低频交变磁疗法、脉动磁疗法、脉冲磁疗法的操作
磁处理水疗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 三、医用磁场分类 四、发展史
第一节 概述
1. 磁体与 非磁体
能吸引铁、镍、钴和其他某些合金的物体称 磁体。
不能吸引铁、镍、钴和其他某些合金的物体 称非磁体。
4.磁力线 描述磁场分布情况的曲线称为磁力线
第一节 概述
磁感应强 度
○ 穿过单位面积的磁通量为磁感应强度, 其计量单位为特斯拉(T)或毫特斯 拉(mT)。
第一节 概述
6.磁阻与磁导 磁力线从N到S极的途径称为磁路 在磁路中阻止磁力线通过的力量称为磁阻;而导磁的力量称为磁
导。
通俗的讲:磁阻就是磁通通 过磁路时所受到的阻碍作用
一、生理作用
对皮肤反应的影响 恒磁场有 降低致敏的效果,能减轻致敏 动物皮肤的变态反应。而脉 冲式动磁场可使皮肤对化学 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使皮肤对 某些离子渗透性增强。
第二节 治疗作用
一、生理作用
对穴位经络的影响
○ 穴位经络存在电活动现象,如穴位 比周围区域有较高的电位,较低的 电阻等。当某脏腑的功能异常时, 相应经络穴位皮肤电位和电阻出 现异常。磁场可通过影响经络的 电磁活动过程而起功能调节作用。
第三节 操作技术
一、静磁法
将磁片直接贴敷在患病部位或穴位,以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 贴患病部位时,选用患区或其邻近穴位,或是用远隔部位的穴位。 为了防止压伤或刺激皮肤(尤其当磁片贴败时间较久,由于汗液 的浸渍,磁片生锈时),可在磁片与皮肤之间垫一层纱布或薄纸。 贴敷穴位时,一般多用直径1cm左右的磁片;贴敷患区时,根据患 区的范围大小,选用面积不同的磁片。
第七节磁场疗法讲义

第26 章磁场疗法第一节磁场作用原理一、磁体与磁极能够吸附铁、钢、镍、钴等金属的物质叫作磁体。
磁体吸铁的性质叫作磁性。
磁性保持时间久,不易消失的磁体叫作永磁体。
永磁体分为天然永磁体和人工永磁体。
人工方法制成的永磁体称人工永磁体,常用以制作人工永磁体的材料是稀土合金,如钐锢铜、铈钴铜、钕铁硼,人工永磁体的磁性好,磁场强度高,广泛应用于临床。
磁体的两极处磁性最强。
磁极具有不可分割性,当两块磁体相互接近时,就会出现同名极相互排斥,异名极相互吸引,即南极与南极相斥,北极与北极相斥,南极与北极相吸。
二、磁化与磁感应被磁体吸住的物体,当它们离开磁体后也具有磁性,这种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经过磁场的作用变为有磁性的物体的过程叫作磁化。
能够被磁化的物质叫作铁磁物质或磁性物质。
铁、镍、钴能够被磁化,铜、铝、玻璃不能被磁化。
人工永磁体就是通过磁化过程产生的。
如果磁化过程不是通过与磁体直接接触产生,而是隔着其他物体,如玻璃、纸张、空气等,这种磁化过程叫作磁感应。
三、磁场与磁力线磁力作用的范围叫作磁场。
磁场是无形的,在磁场中磁力是有方向的,磁力线从磁体的N 极发出,通过空间进入磁体的S极,又在磁体内部从S极回到N极,形成封闭的曲线。
磁力线的走行遵循同名相斥,异名相吸的原则。
磁极处的磁力线最密集,该处的磁性最强。
四、磁导与磁阻所有的物质根据其磁导率的不同分为抗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和铁磁性物质。
抗磁性物质的磁导率低于真空的磁导率,u v 1,这类物质包括玻璃、惰性气体、锑、铋等。
抗磁性物质不能被磁体吸引。
顺磁性物质能够被磁体吸引,在靠近磁极的部分产生异名极。
铁磁性物质能够被磁体吸引,并在磁场作用下易于磁化。
五、磁电关系电流可以产生磁场。
通过电流作用产生的磁体叫作电磁体。
磁场也可以产生电流。
六、磁场的作用原理(一)调节体内生物磁场(二)产生感应微电流(三)局部作用和神经体液的作用所有物理治疗的共同作用机制,都是通过物理因子的局部作用和神经体液作用,超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七章 磁疗法_PPT幻灯片

中枢神经系统
抑制 兴奋
➢ (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周围神经系统 促进修复、再生
➢ (三)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 (四)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五)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2021/3/8
20
➢ (六)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第二节 治疗原理及作用
一、治疗原理
➢ (一)对细胞的作用 ➢ (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三)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2021/3/8
第一节 概 述
三、磁场的分类 (根据磁场强度和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 1. 静磁场(恒定磁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不随时间改变和变化的为静磁场。如磁片和电 磁铁通直流电产生的磁场。
2021/3/8
15
第一节 概 述
➢ 2. 动磁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改变
而改变的为动磁场。
交变磁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
2021/3/8
18
第二节 治疗原理及作用
一、治疗原理
细胞膜
➢ (一)对细胞的作用
➢ (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细胞因子 第二信使
➢ (三)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 (四)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五)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20➢21/3(/8 六)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9
第二节 治疗原理及作用
一、治疗原理
➢ (一)对细胞的作用
磁体:能吸引铁、镍、钴和其他某些合金 的物体。
2021/3/8
第一节 概 述
磁极:磁体中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其中 一极为南极(S极),另一极为北极(N)。 磁极之间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永磁体:磁性材料在去掉磁场后仍长期保持磁 性者为永磁体。
2021/3/8
理疗课件:磁场疗法

23
二、产生感应微电流 磁场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微电流可引起体内钾、钠、钙、镁、氯等离子分
布与移动的变化,改变膜电位,改变细胞膜的通 透性;刺激神经末梢,调节神经机能。
24
三、局部作用和神经体液的作用 局部作用 穴位有电磁特性,穴位是人体电磁最活跃点。 人体每个细胞都有一个微电磁场,健康人的经络
12
磁化: 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经过磁场的作用变为有磁
性的物体的过程叫作磁化。
铁磁物质或磁性物质: 能够被磁化的物质。铁、镍、钴能够被磁化,
铜、铝、玻璃、水不能被磁化。
磁感应: 磁化过程不是通过与磁体直接接触产生,而是
隔着其它物体,如玻璃、纸张、空气等。
13极发出,通过空间进入磁体的S
➢ 钕铁硼:磁性好,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可广泛 使用。
45
磁片法方法: 1、直接敷磁法:将磁片直接固定在治疗部位和
穴位上,一般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磁片。 1)单磁片法:适用于病变范围小且表浅的部位。 磁力线分布主要集中于磁片下的组织。越接近磁 片的皮肤受到磁力线的作用越强。接触皮肤的磁 片极性没有一定的规律,可以是南极,也可以是 北极。
穴位磁场高于非健康人的穴位磁场。 新生的细胞圆形饱满,电磁场能量高;衰老的细
胞呈三角形凹陷,磁场弱 。 当人体患病时,则机体生物电流紊乱,体内磁场
失衡。穴位磁疗可通过经穴直接调整内磁场,激 发人体经络信号的能量使其迅速恢复传递,达到 疏通经脉,调整机体气血平衡目的。
25
神经反射作用 磁场刺激人体的感受器,感觉传入沿神经传导通路
35
七、促进创面愈合
机制:磁场可改善血液循环,为创面提供了更多 的血液,改善了局部的供氧和营养。
磁场疗法(南医大)-医学课件

顺磁性物质:磁导率略大于真空的磁导率,μ> 1 ,包括空气、稀土金属、铝、镁等。顺磁性物质能 够被磁体吸引,在靠近磁极的部分产生异名极。
铁磁性物质:磁导率明显大于1,μ>> 1,这类物 质包括铁、镍、钴等。铁磁性物质能够被磁体吸引 ,并在磁场作用下易于磁化。
六、磁场对细菌的影响 磁场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
球菌等细菌有杀灭作用,对绿脓杆菌无抑制和 杀灭作用。
七、磁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对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起抑制作用。 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
磁场强度(H):表示磁场的强弱,单位是安培/ 米(A/m)。
磁感应强度(B):磁体内部或磁体表面的磁场 强度,单位是特斯拉(T),(旧用高斯Gs, 1T=10000Gs)。
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为: B = μH(μ=磁导率)
磁路:磁力线从磁体N极出发,回到磁体S极的途径 。在磁路中的阻磁力量叫作磁阻,而导磁力量叫作 磁导。磁导率用μ表示。
使淤滞性扩张的血管收缩,对血管的作用是双 向调节作用。
二、磁场对血液的影响 对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影响不确定。 使血小板数一过性增加。 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
三、磁场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可增强正常胃肠的生物电活动,提高胃肠蠕动,
促进胃肠吸收。 双向调节病理性胃肠,对于胃肠蠕动缓慢者,
人体组织的磁导率μ≈1。
磁电关系: 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可用右手定则表示。 当电流通过直线导线时,右手拇指指向电流方向
,其它四指环绕导线所指的方向为磁场的方向。 当电流通过螺旋状导线时,右手四指弯曲环绕导
静磁场疗法精品PPT课件

6.胃肠道 小剂量——刺激胃酸分泌,蠕动↑ 大剂量——肠壁出血,水肿,甚至穿孔 空腹时喝500ml开水,气体排出(肠内) 超声波定位
治疗时——空腹喝水,坐位
7.肾,泌尿系统 皮质近曲小管>髓袢分支>远曲小管>(降) 肾盂
8.生殖系统 小剂量——增加精子数量,活动,提前子 宫内膜蜕变周期,促进滤泡形成
治疗技术及方法
1.操作方法 (1)直接接触——声头和皮肤之间有间隙(反
射),接触剂 固定法—量小<0.5w 小部位有明显痛点 移动法—量大1.2~1.5或2w,大部位,切忌
停下来,1-2cm/s (2)间接接触——水下法 (3)声头与皮肤有2-4cm距离,水的温度程 (1)与声头大小无关 <2.5w (2)时间 : <5’-10’/次(移动)
转化,减轻炎症,镇痛.
(4)加速氧化(低强度的超声波) (5)超声的活化酶作用——肌肉GOT,GPT,苹
果酸脱氢酶降低,醛缩酶升高. (6)改变组织的生物化学成分——使局部细胞
得到细微按摩,促局部血循环. ATP↓,CP↓,P↑,淀粉↓,血清酶↓, 血糖↓,Fe↓ (7)触变作用——可引起液化反应,使凝胶软
<5’/次(固定) 10’-20’/次(脉冲) (3)次数 慢性10-15次/疗程 急性6-8次
3影响因素 (1)病人 ①体质,精神状态 ②病种,疤痕,1.5w/cm2,神经0.5w/cm2 ③治疗部位 (2)治疗机器的机能 ①f ②方法,连续(小),脉冲(大) ③声头面积
(3)操作技术 ①治疗方法:固定(小),移动(大) ②操作时的角度:<7°(小), 7-27°, >27° ③接触剂的种类:油,蓖麻油,扶他林,量小 ④水下法(不规则的表面)
磁场疗法课件

③多磁片法:是应用多个磁片贴敷于局部的方法。为3~6片:应 用于病变范围较大、较浅的疾病。具体用磁片的数量,可根据病 情而定。
间接敷磁法 磁片不直接接触皮肤,而是在磁片而是在磁片与皮肤之间,加一 层隔垫物或衣服。
磁提针法 选好穴位后,将磁锯针的尖端,放置在中心点上,使针体与穴位 表面,垂直呈90度角,并稍施加压力(约30~50g),每个穴位放 置2~5分钟,每天进行2~3次,每次2—3个穴位。也可以直接放 置在痛点上。
6
磁场对血管的影响 磁场对血管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改善血管舒缩功能,另一 方面是改善血液循环。经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可以使血管扩张, 血流加快,改善血液循环,并观察到磁场还可使淤滞性扩张的血 管缩小,说明对血管机能有双向调整作用。金完成等报告18例高 血压病人磁场作用前后甲皱微循环的观察结果,也证实了磁场的 上述作用。
电磁治疗机 是利用电流通过线圈铁芯产生的磁场治疗疾病。根据产生磁场的 不同类型,可分为低频交变磁场磁疗机、脉冲电磁治疗机及脉动 电磁治疗机以及交变磁场与脉冲磁场相交替的磁疗机。
17
治疗方法 旋磁法
将施磁机头置于穴位、痛点或病变局部。按穴位进行治疗时,每 次取穴2~ 4个,每次治疗时间15~30分钟。 电磁法 包括应用低频交变磁场,脉冲磁场、脉动电磁场。将磁头置于病 变部位,应用强度根据患者耐受量,每天治疗一次。由于电磁法 有较强的温热效应,在治疗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避免因过 热发生烫伤。
2
§2、磁场强度、类型与剂量
磁场强度 垂直穿过某处单位面积上的磁力线的多少,就是此处 的磁场强度。磁场强度有两种表示法:单纯由电流或 运动电荷引起的场用磁场强度H表示,单位是奥斯特 (Oe)。介质因磁化而产生的场用磁感应强度B表示, 单位是高斯(Gs)。在真空或空气中B与H完全相同, 所以高斯与奥斯特也完全相同。我们说某处的磁感应 强度是1个奥斯特或磁感应强度是1高斯,在国际制中 磁感应强度用特斯拉(T)表示。1T=104Gs,1mT=10Gs。
磁场疗法 PPT课件

1
六、止瀉:對於腸炎、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腹瀉有較 好的效果。
機制: 1、磁場促進腸粘膜上皮細胞對水分、葡萄糖等物 質的吸收。 2、磁場使膽鹼酯酶活性增強,使腸道分泌減少, 蠕動減慢。 3、磁場可降低腸蠕功的頻率及其振幅 。 4、磁場有抗滲出的作用。 5、磁場有抗炎作用。
1
3)多磁片法:應用2個以上的磁片直接貼敷於患者皮 膚治療疾病的方法,一般用於病變範圍較大的情況。 多磁片法磁極的放置多用同名極法。
線形:將磁片固定在同一平面上,每個磁片的距離 應相等。
環形:當對腫物進行磁療時,磁片的安置採用環形 或近似環形予以固定,使腫物處在磁片的包圍之中。
療程:連續貼敷3~5天,也可連續貼敷3~4周,或2 ~3月。
磁場強度與磁感應強度的關係為: B = μH(μ=磁導率)
1
磁路:磁力線從磁體N極出發,回到磁體S極的途徑 。在磁路中的阻磁力量叫作磁阻,而導磁力量叫作 磁導。磁導率用μ表示。
抗磁性物質:磁導率低於真空的磁導率,μ< 1, 包括玻璃、惰性氣體、娣、鉍、水等。抗磁性物質 不能被磁體吸引。
順磁性物質:磁導率略大於真空的磁導率,μ> 1 ,包括空氣、稀土金屬、鋁、鎂等。順磁性物質能 夠被磁體吸引,在靠近磁極的部分產生異名極。
1
磁場療法的作用原理
一、調節體內生物磁場 二、產生感應微電流 三、局部作用和神經體液的作用 四、細胞膜通透性的改變
1
一、調節體內生物磁場 人體在疾病狀態生物電流發生改變。 人體內的生物電流產生了體內的生物磁場。 正常生理情況與病理情況人體內的生物磁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