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化学绪论

合集下载

卫生化学:绪论

卫生化学:绪论
色谱-光谱联用仪(GC-MS,HPLC-MS,HPLC-ICPMS,HPLC-IR,HPLC-NMR等)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
• (一)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 • (二)无机与有机分析 • (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 (四)常量、半微量、微量与超微量分
析 • (五)常规分析和仲裁分析
《卫生化学》
第一章 绪论
一、卫生化学的任务、作用和发 展趋势
• (一)任务和作用
• 1、定义:应用分析化学特别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 实验技术,探讨和研究预防医学中所需要的检验方法、 理论和新分析技术的一门科学。
• 2、任务: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结构分析
• 3、作用 • (1)环境检测领域 • (2)营养与食品卫生领域 • (3)劳动卫生领域 • (4)流行病学领域
• 4、研究内容 • (1)误基本概念。
• (2)各类样品采集和保存的基本原则 • (3)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有关分析仪器的
基本操作技术。
• a光学分析法:Uv-vis,AAS,MFS • b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和库伦分析法 • c色谱法:LC,GC,HPLC
(二)发展趋势
• 1、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样品量和被测成分含量的微量化(ng/g,ng/ml;pg/g,pg/ml)
• 2、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实现对痕量待测组分的分析) • 3、扩展时空多维信息(扩展到与时间、温度、空间结构和性能、生物活
性等的多维度。)
• 4、微型化和微环境的表征与测定 • 5、形态分析与表征 • 6、生物大分子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表征与测定 • 7、与计算机联用——专家系统的智能化

第一章 绪论(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一章 绪论(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分析化学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章 绪论 》
- 1/33页 -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什么是分析化学?
What
Why
为什么要学习分析化学

如何学习分析化学?
How
《 第一章 绪论 》
- 2/33页 -
目录
CATALOG
0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及其特点
02 分析化学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实验性强 :
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强:
涉及化学、生物、电学、光学、计 算机等,体现能力与素质。
分析化学工作者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 第一章 绪论 》
特点
- 7/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1991年IUPAC国际分析科学会议主席E.NIKI 教授所说,21世纪是光明还是黑暗取决于人类 在能源与资源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环 境科学四大领域的进步,而取得这些领域进步 的关键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分析科学。
《 第一章 绪论 》
- 30/35页 -
教学要求和成绩评价
掌握
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
分析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培养
《 第一章 绪论 》
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 作风,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 31/35页 -
习题
1、分析化学的英文名称是( )
A
A、analytical chemistry
医药卫生
临床检验:血液、尿液等指标的检测。
《 第一章 绪论 》
- 14/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卫生学知识点

卫生学知识点

【绪论】1.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概念是:“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卫生学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预防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3.环境是指围绕人类周围的空间,还包括这个空间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存在的各个因素。

环境通常狭义地限定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卫生学长期以来以研究自然环境为主,并人为地将其划分为生活环境和职业环境。

4.从预防医学的意义上定义环境,环境是指人体外的全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与生物因素及有关的行为因素,而不包括不可改变的自然环境。

5. 健康在人类发展的重要地位已得到广泛认可。

为此,我国政府近来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工作战略目标。

6. 我国卫生工作的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

(了解即可)【第一章】7. WHO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认为:“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它包括了两大部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8. 自然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与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9. 生物圈的范围大致包括了12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10. WHO最近从环境可影响人类健康的意义上对环境下的定义:指人体外的全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以及有关的行为因素。

11. 自然环境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选择)项目原生环境次生环境定义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对健康的有益影响清洁的空气、水、土壤及适宜的阳光照射和小气候改造环境过程重视生态平衡,使其优于原生环境,更适合人类生存,有益人类健康对健康的不良影响某些地区水、土中某种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改造环境或生活、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卫生化学笔记:绪论 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

卫生化学笔记:绪论 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

绪论预防医学:预防疾病,增进人群健康卫生化学:将分析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预防医学领域,探索化学物质(与人群健康相关)检测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

研究对象:与人群健康相关的化学物质。

样品特点:种类繁多,组成复杂,机体干扰大分析范围广:无机、有机分析;形态分析被测物质含量差别大:常量痕量卫生化学的作用: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因素与健康;微量元素与健康;食品安全与健康;制定卫生标准和执行卫生监督常用仪器分析方法(1)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2)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3)电化学分析法(极谱法、微分电位溶出法)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误差——分析工作中,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得到的分析结果与其真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即存在误差(error)一、分析误差1.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分析误差存在于分析的全过程: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试剂的配制和使用;仪器的使用;样品的测定;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分析结果的表达了解误差来源的目的:(1)分析前制定措施以减少误差(2)分析中严格操作使误差最小(3)分析后合理估计误差大小2.误差的分类(一)随机误差1. 产生原因: 分析过程中偶然的、非确定性因素。

2. 特点: 单次测量时,正负和大小无规律。

无限多次重复测量时,呈正态分布。

对称性;抵偿性;单峰性。

3.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二)系统误差1. 产生原因:某些确定性的因素。

(1)方法(2)试剂、仪器(3)主观2. 特点:系统误差:正负、大小具有一定规律,重复测量时会重复出现。

系统误差可分为定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

化学测量中多为定值系统误差。

3. 消除方法:查明原因并改正,或确定大小予以校正。

(三)过失误差1. 产生原因:分析过程中的错误或过失。

2. 特点:正负或大小皆无规律。

3. 消除方法:加强责任心,认真记录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以便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取舍。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绪论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第一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

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化学,认识化学的特殊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我国在化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发展。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化学的作用以及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重点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难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点的科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如果没有化学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观看视频,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化学研究的对象?1.化学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氮气、水、金刚石、食盐等)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塑料、纳米铜、橡胶、药品等)2.从分子层认识物质:例如:冰、水、水蒸气只是状态不一样,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3.化学研究的方法—实验: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制备物质,实验步骤;探究实验:定性实验,定量实验,性质实验。

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二、化学发展的主要历程1.古代化学:老师引导下归纳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

绪论

绪论

第一节基础化学课程的重要意义一、基础化学——医学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课基础化学是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大一学生首先接触到的一门极重要的基础课。

它适应21世纪化学和医学渗透融合的形势,以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的,将医学生带入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化学世界,为他们破解医学之迷,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同时研究其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关系。

医学则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科学,以人体为对象,研究人体中生理、心理和病理现象的规律,寻求防病治病的途径。

这两门学科源远流长,关系密不可分。

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人类在炼金术、炼丹术、医药学的实践中获得了初步的化学知识,也就是说,化学从一开始就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些医药学家本身就是化学家,而化学家则把为医治疾病制造药物作为自己的职责。

我国明代李时珍(1518~1593)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的无机药物就有266种,被西方称为“东方医药学巨典”。

实际上,它不仅是一本药学巨典,也是一个化学宝库。

书中不但对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作了详尽的描述,还对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灼烧等化学操作技术也都有详细记述。

17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末,化学实现了从经验到理论的重大飞跃:科学元素说和原子—分子论相继被提出、化学家发现元素周期律、建立甲烷的四面体结构和苯的六元环结构、确立原子量和物质成分的分析方法,还相继建立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四大学科。

在这一近代化学时期中,化学和医学被紧密地结合。

利用药物治疗疾病是化学对医学和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180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H. Davy)发现了一氧化二氮的麻醉作用,之后又发现了更好的麻醉剂——乙醚。

麻醉剂被成功地用于牙科手术和外科手术中,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治疗梅毒的特效药物胂凡纳明是德国化学家在1909年合成的。

20世纪30年代以来,化学家先后创造出了数千种抗菌素、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使许多长期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得到控制,拯救了无数生命。

《卫生化学》复习简答题、单选题

《卫生化学》复习简答题、单选题

《卫生化学》复习简答题、单选题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一)简述卫生化学的性质、任务。

并简单说明卫生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关系。

答:1、卫生化学是应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中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卫生化学的任务是为学生讲授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毕业实习和技术工作所必须的分析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卫生化学主要是对预防医学领域中有关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即卫生化学是以预防医学需要为前提,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研究内容,并随着预防医学的发展而发展。

而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及其多种化学信息的科学,它是涉及化学学科所有领域。

(二)何为化学分析?何为仪器分析?各有何特点?二者的关系?答:1、化学分析法:以被测物质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的分析方法。

主要特点: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普及;②准确度和精密度高,适用于常量组分的分析(>1%);不适于为了组分的测定(灵敏度低);③重量分析的操作较麻烦,测量耗时长。

2、仪器分析:以被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的分析方法。

主要特点:(1)分析速度快;(2)便于自动化;(3)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适合测定微量组分(<1%)、和痕量组分(<0.01%);(4)所用的仪器设备比较昂贵。

3、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二、单选题(一)下列哪一个分析方法是根据分析原理分类的:A、常量组分分析;B、常量分析;C、常规分析;√D、化学分析。

(二)下列哪一个分析方法是根据所取试样用量的大小分类:A、常量组分分析;√B、微量分析;C、仲裁分析;D、化学分析。

(三)下列哪一个分析方法是根据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多少分类的:√A、常量组分分析;B、微量分析;C、仲裁分析;D、化学分析。

(四)下列哪一个分析方法是根据根据分析化学的任务分类的:A、常量组分分析;√B、定量分析;C、仲裁分析;D、化学分析。

绪论

绪论
4.下列属于SI基本单位的量的名称为 ( )
①质量 ②体积 ③物质的量 ④速度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④ E. ①②③④

Exercise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n-SI unit—milliliter, milligram, kilopascal centimeter and millimole?
Solution Milliliter is a non-SI unit.
三、填空题 [TOP]
1.国际单位制由SI单位和 (1) 组成。其中SI单位又分为 (2) 和 (3) 。
2.质量摩尔浓度定义为物质B的 (4) 除以_(5)_的质量。其单位是 (6) 。
3.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为物质B的 (7)除以 (8) 的体积。如果某一溶液的组成标度用物质的量浓度cB(mol?L-1)或质量浓度ρB(g?L-1)表示时,二者之间的换算式是 (9) ;若用物质的量浓度cB(mol?L-1)和质量分数ωB互相换算时要以(10)为桥梁。
解 (1) 5位,(2) 3位,(3) 2位,(4)1位,(5)2位。
4. 某物理量的真实值T = 0.1024,实验测定值X = 0.1023,测定值的相对误差RE是多少?运用公式 ,以百分率表示。

5. 关于渗透压力的Van′t Hoff 公式写作 ,式中,c是物质的量浓度,R是摩尔气体常数,T是绝对温度。通过量纲分析证明渗透压力 的单位是kPa。
2. SI单位制由哪几部分组成?请给出5个SI倍数单位的例子。
解 国际单位制由SI单位和SI单位的倍数单位组成。其中SI单位分为SI基本单位和SI导出单位两大部分。SI单位的倍数单位由SI词头加SI单位构成。例如mg、nm、ps、μmol、kJ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其它分析技术: 近二、三十年来,仪器分析速度发展很快,新的更先进、 更精密分析仪器和灵敏度更高的检测器,不断被研制和开发 出来。 红外遥测技术可应用于远距离大气分析,高空飞行器尾 气分析,能日夜连续监测。 各种化学及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可不必取样,直接测定 细胞内某些组分含量。 激光分析技术:激光拉曼光谱、激光光生光谱、激光质 谱等,激光强度大、方向性强、单色性好,使分析灵敏度、 准确度高。 5. 样品量和被测成分含量的微量化 需研究和开发更灵敏的分析技术和分析方法
三、卫生化学中分析方法的分类
• 按分析对象分类
---鉴定试样由哪些元素、离子、 无机分析 原子团或化合物组成;各组分含 (无机化合物) 量是多少
分析 对象
---元素分析;官能团分析和结构 有机分析 (有机化合物) 分析
根据分析任务分类:
定性分析: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试样中含哪 些待测组分; 定量分析:测定试样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结构分析:研究试样中组分存在的价态、形式 及化学结构
分析方法中几个重要的关键词
• • • • • 灵敏度 准确度 测定范围 检测限 选择性
目前卫生化学发展趋势还有以下几点:
1.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记录、储存、处理数据,控制分析条件,自动进样等,实 现分析全过程自动化。分析速度加快,分析效率提高,也提高 了分析的准确度。 2. 化学计量学的应用: 开发分析软件, 如:色谱软件 、光谱软件、电化学工作站 等。 3. 联用技术: GC—MS , HPLC —MS, GC —IR GC, HPLC分离效率高,定量能力强,但定性能力弱。 MS, IR不能分离、定量,但定性能力强。 联用后优势互补,使分离、定性、定量一次完成。对复杂 样品分析效果好。
• 常量、微量、痕量(10-6)、超痕量(10-9-10-12) 克 毫克 10-3 微克 10-6 ppm 纳克 10-9 ppb 皮克 飞克 10-12 10-15 ppt
根据试样用量划分的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名称 固态试样质量/g 液态试样体积/mL
常量分析 1-0.1 10-1
半微量分析 0.1-0.01 1-0.01
1. 2. 3. 探讨和研究内外环境中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 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提出卫生防疫、监督、检测和管理的措施和法规 要进行上述预防医学的研究,完成预防医学所担负的重任,必须采用先进的分 析技术,依靠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检测方法,为各种卫生标准的制定、环境质量的评 价、食品卫生的安全、及时发现并控制和预防疾病流行提供准确的分析方法和可靠 的数据、信息。
1.
2. 3.
误差、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
各类卫生试样采集的原则;样品前处理方法。 预防医学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及操作技术。
环境的发展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

约100万吨以上的毒化学物质流入江、河、湖、海中; 有近十几万吨铅、磷、汞及其它有毒的重金属流入水体; 约200万吨的石油流入大海; 各种有毒废气、粉尘、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的数量也相当惊人。 全球变暖、酸雨蔓延、水体污染、垃圾围城 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污染严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很大程度破坏,各种毒物通过
微量分析 <0.01 <0.01
常量组分
组分含量 >1%
微量组分
1-0.01%
痕量组分
<0.01
按生产部门的要求
---一般化验室对日常生产中的 例行分析 (常规分析) 原料和产品所进行的分析。
生产 部门 要求
快速分析
---为控制生产过程提供信息。
仲裁分析
---权威机构同公认的标准方法进 行准确地分析,以判断原分析结 果的准确性。
卫 生 化 学
仪 器 分 析
电化学分析 光化学分析 色谱分析
波谱分析
电导、电位、电解、库仑 极谱、伏安 发射、吸收,荧光、光度 气相、液相、离子、超临 界、薄层、毛细管电泳 红外、核磁、质谱


仪器分析方法分类:







仪器分析 (根据原理 分类)
分子吸收光谱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 吸收光谱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 IR) 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法(AAS) 光学分析法 原子荧光、X-射线荧光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ICP-AE 发射光谱法 分子发射光谱: 荧光法(FA)、磷光法 化学发光法、激光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 (ISE)、电导法 电化学分析法 伏安法、库仑法 电位溶出法
卫生化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与营养卫生
卫生化学的任务:
研究卫生试样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新的分析技术。为预防医学研究提供先进、准
确、灵敏、可靠的分析方法。 准确分析空气、水、食品、生物制品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 卫生化学的主要任务是定量分析,研究的重点是仪器分析。
卫生化学的作用
如:研究制定卫生标准; 环境监测; 食品检验; 接触毒物作业人员生物监测等。 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和日常监测工作,都要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研究 开发准确、灵敏、简便、快速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卫生化学最新的研究成果。 由此可见,预防医学各学科和卫生化学密切相关,卫生化学在预防医学领域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卫生化学的任务和作用,本课程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
按测定原理或分析方法分类
化学分析 测定 原理 仪器分析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 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 为基础;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方 法;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放射 化学分析法
化 学 分 析
重量分析
酸碱滴定
配位滴定
滴定分析 氧化还原滴定 沉淀滴定
二 卫生化学发展趋势
预防医学的高速发展,对卫生化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卫生化学也要不断发展,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要不断更新, 以适应预防医学发展的需要,为卫生分析提供更准确、灵 敏、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和自动连续的监测方法。
随着分析仪器越来越先进、精密,卫生分析的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要求提供待测试样更多、更全面地分析信 息..
气相色谱法 (GC) 液相色谱法 (LC)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凝胶色谱法、离子色谱法

色谱分析法



其它仪器分析法:质谱法、流动注射法、中子活化法等
仪器展示
按试样用量分类
试样用量
常量分析
常量组分分析
半微量分析
微量组分分析
微量分析
痕量组分分析
被测组分含量
水、食物、呼吸进入人体、牲畜、禽类等动物体内,使各种疾病发病率大幅
增加。
由于各种疾病、传染病发病率的大幅增加,而且出现一些新的传染病。另外, 食品造假的事件也屡屡发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些都大大加重了预防 医学的任务,迫使预防医学的主攻目标及研究内容由单纯预防疾病转移为:
预防医学主攻方向和研究内容:
一. 卫生化学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卫生化学(Sanitary chemistry)是分析化学和预防医 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应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 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中与健康相关的化 学物质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研究物质化学组 成、含量、结构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卫 生 化 学
Sanitary chemistry
教学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卫生化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 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
1. 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仪器的简单结构、熟悉 一般仪器分析方法及其操作;
2. 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
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并进行实际分 析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