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年高三第三次模拟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1年高三第三次模拟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1年高三第三次模拟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矿物燃料钙基固硫处理就是用化学方法将硫单质变为化合物C.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D.国务院要求坚决控制钢铁、水泥、焦炭等行业落后产能总量,是落实“低碳经济”的具体举措考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专题:化学应用.分析: A.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类似人造石墨,是乱层石墨结构,和氮化硅属于无机物;B.矿物燃料钙基固硫处理就是用化学方法将二氧化硫变为硫酸钙;C.人体不含能使纤维素水解的酶;D.钢铁、水泥、焦炭等行业高耗能、高排放.解答:解:A.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类似人造石墨,是乱层石墨结构,和氮化硅属于无机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B.矿物燃料钙基固硫处理就是用化学方法将二氧化硫变为硫酸钙,不是硫单质变为化合物,故B错误;C.人体不含能使纤维素水解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作为人体的营养食物,但纤维素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等功效,故C正确;D.钢铁、水泥、焦炭等行业高耗能、高排放,控制钢铁、水泥、焦炭等行业产能总量能节能减排,落实“低碳经济”,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涉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环境污染和营养素等,侧重于常识性内容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2.(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钾离子结构示意图: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C.水合氢离子电子式:D.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S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钾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9个质子;B.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C.水合氢离子中O原子还含有一个孤电子对;D.元素符号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解答:解:A.钾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B.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故B错误;C.水合氢离子中O原子还含有一个孤电子对,其电子式为,故C错误;D.元素符号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所以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质量数为34,表示为:S,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涉及电子式、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简式的书写,还常常考查结构式、实验式、核外电子排布式、比例模型、球棍模型等化学用语,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性,题目难度不大.3.(2分)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A.氨气具有还原性,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B.C uSO4溶液能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该过程可用于提纯蛋白质C.二氧化锰具有强氧化性,能将双氧水氧化为氧气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可用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考点:氨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根据氨水可以用来检验有毒气体氯气的泄漏,反应式为3Cl2+8NH3=N2+6NH4Cl 来分析;B、CuSO4溶液能使蛋白质溶液变性,该过程不可逆;C、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D、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而铜要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根据氨水可以用来检验有毒气体氯气的泄漏,反应式为3Cl2+8NH3=N2+6NH4Cl,氨气具有还原性,冒白烟,故A正确;B、CuSO4溶液能使蛋白质溶液变性,该过程不可逆,故B错误;C、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C错误;D、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而铜要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用铜代替铝,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4.(2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制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苯酚显紫色的溶液:NH4+、K+、SCN﹣、NO3﹣B.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的溶液:Na+、K+、SO42﹣、Cl﹣C.c(C6H5OH)=0.1mol•L﹣1的溶液中:K+、HCO3﹣、SO42﹣、CO32﹣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1的溶液:Fe2+、Na+、NO3﹣、SO42﹣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离子反应专题.题:分析:A.使苯酚显紫色的溶液,含Fe3+,离子之间结合生成络离子;B.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C.C6H5OH与CO32﹣反应;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解答:解:A.使苯酚显紫色的溶液,含Fe3+,与SCN﹣结合生成络离子,不能共存,故A 错误;B.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酸、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均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C.C6H5OH与CO32﹣反应,不能共存,故C错误;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酸溶液中Fe2+、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碱溶液中不能存在Fe2+,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与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B.S i﹣O键的键能大于Si﹣Cl键的键能,因此SiO2的熔点高于晶体SiCl4的熔点C.稀醋酸与0.1mol/L 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H=﹣57.3kJ/mol D.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1,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当△H﹣T•△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B、SiO2属于原子晶体,SiCl4属于分子晶体;C、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吸热;D、方程式与图中CO的物质的量不对应.解答:解:A、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该反应为熵增加的反应,即△S >0,不能自发进行,说明△H﹣T•△S>0,则该反应的△H>0,故A正确;B、SiO2属于原子晶体,SiCl4属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熔点比分子晶体高,与键能无关,故B错误;C、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吸热,所以稀醋酸与0.1mol/L 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 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mol,故C错误;D、方程式中CO的计量数为2即2mol,与图中CO的物质的量不对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性的判断、晶体熔点的比较、中和热、反应能量图象,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6.(2分)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 SO3中含有原子数目为4N AB.t℃时,MgCO3的Ksp=4×10﹣6,则饱和溶液中含Mg2+数目为2×10﹣3N A C.1mol 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D.在含Al3+总数为N A的AlCl3溶液中,Cl﹣总数为3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三氧化硫标准状况不是气体;B、依据溶度积常数计算;C、氯气和足量铁反应生成氯化铁,电子转移依据反应的氯气计算;D、铝离子水解;解答:解:A、三氧化硫标准状况不是气体,22.4L SO3,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A错误;B、依据溶度积常数计算,Ksp=c(Mg2+)c(OH﹣)2=4×10﹣6,c(OH﹣)=2c(Mg2+),c(Mg2+)=1×10﹣2mol/L,故B错误;C、氯气和足量铁反应生成氯化铁,电子转移依据反应的氯气计算,1mol 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故C正确;D、铝离子水解,在含Al3+总数为N A的AlCl3溶液中,Cl﹣总数大于3N A,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主要是气体摩尔体积条件分析,溶度积常数计算应用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7.(2分)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 u与过量稀硝酸在加热时的反应:3Cu+2NO3﹣+8H+3Cu2++2NO↑+4H2O B.将氯气溶于水配制氯水:Cl2+H2O⇌2H++Cl﹣+ClO﹣C.铁与FeCl3溶液反应:2Fe+Fe3+═3Fe2+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Ca2++CO2+H2O═CaCO3↓+2H+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Cu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B、HClO是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分子;C、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生成HClO,HClO是弱电解质.解答:解:A、Cu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Cu与过量稀硝酸在加热时的反应:3Cu+2NO3﹣+8H+3Cu2++2NO↑+4H2O,故A正确;B、HClO是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分子,则将氯气溶于水配制氯水:Cl2+H2O⇌H++Cl﹣+HClO,故B错误;C、铁与FeCl3溶液反应:Fe+2Fe3+═3Fe2+,故C错误;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生成HClO,HClO是弱电解质,则向Ca (C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Ca2++CO2+H2O+2ClO﹣═CaCO3↓+2HClO,故D 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和书写原则,注意电荷守恒分析,反应实质理解,题目较简单.8.(2分)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甲乙丙A Al2O3AlCl3Al(OH)3B CuO Cu(OH)2CuCl2C Fe FeCl3FeCl2D NaCl NaHCO3Na2CO3A.A B.B C.C D.D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钠的化学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的化学性质;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加热氢氧化铝生成氧化铝;B.氧化铜和水不反应;C.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锌反应生成铁;D.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后通入二氧化碳能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解答:解:A.Al2O3+6HCl=2AlCl3+3H2O、AlCl3+3NH3.H2O=Al(OH)3↓+3NH4Cl、Al(OH)3+3HCl=AlCl3+3H2O、2Al(OH)3Al2O3+3H2O,故A不选;B.氧化铜和水不反应,所以不能由氧化铜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B选;C.2Fe+3Cl22FeCl3、2FeCl3+Fe=3FeCl2、2FeCl2+Cl2=2FeCl3、FeCl2+Zn=ZnCl2+Fe,故C不选;D.NaCl+NH3+H2O+CO2=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Na2CO3+CO2+H2O=2NaHCO3、Na2CO3+2HCl=2NaCl+CO2↑+H2O,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间的转化,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D,注意侯德榜制碱法中涉及此反应,为易错点.9.(2分)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如图实验制取少量的Fe(OH)3胶体B.如图实验试管中溶液吸收NH3,并防止倒吸C.如图实验用H2SO4标准溶液滴定NaOH溶液D.可用如图实验装置除去CO2气体中含有的少量HCl杂质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实验得到氯化铁溶液;B.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C.硫酸用酸式滴定管装;D.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解答:解:A.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得到Fe(OH)3胶体,故A错误;B.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位于下层,会发生倒吸,故B错误;C.硫酸用酸式滴定管装,右边为酸式滴定管,故C正确;D.氢氧化钠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把二氧化碳也除去了,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制取,中和滴定,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所选的除杂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且反应后不能生成新的杂质.10.(2分)(xx•南通二模)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E同主族,B与F同主族,E与F同周期.已知常温下单质A与E的状态:不同,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单质F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F与D形成的化合物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酸反应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E>F>C>DD.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C>F>B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单质F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则F为硅元素;B与F同主族,则B为碳元素;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D的质子数为8,则D为氧元素;C的原子序数介于碳元素与氧元素之间,则C为氮元素;E与F同周期,则E处于第三周期,原子序数小于硅元素,A与E同主族,已知常温下单质A与E的状态不同,则A、E处于第ⅠA族,故A为氢元素,E为钠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及物质性质判断.解答:解: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单质F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则F为硅元素;B与F同主族,则B为碳元素;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D的质子数为8,则D为氧元素;C的原子序数介于碳元素与氧元素之间,则C为氮元素;E与F同周期,则E处于第三周期,原子序数小于硅元素,A与E同主族,已知常温下单质A与E的状态不同,则A、E 处于第ⅠA族,故A为氢元素,E为钠元素.故A为氢元素,B为碳元素;C为氮元素;D为氧元素,E为钠元素,F为硅元素.A、由分析可知,A为氢元素,C为氮元素;D为氧元素,三元素组成的硝酸铵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B、D为氧元素,F为硅元素,二者组成的物质是二氧化硅,性质不活泼,但能与氢氟酸反应,故B错误;C、C为氮元素;D为氧元素,E为钠元素,F为硅元素,同周期随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Na>SiC>N>O,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所以Si>C,所以原子半径Na>Si>N >O,即E>F>C>D,故C正确;D、B为碳元素;C为氮元素;D为氧元素,F为硅元素,同周期水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Si<C<N<O,即D>C>B>F,故D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结构性质与位置关系、元素周期律等,难度不大,推断元素是关键,突破口是单质F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时,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11.(4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对N2(g)+3H2(g)═2NH3(g),其他条件不变时充入N2,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C6H5ONa,说明C6H5OH的酸性强于H2CO3 C.常温下,将pH=10的氨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D.电解含Cu2+、Ag+的混合溶液,阴极先析出Ag,说明Ag+的氧化性比Cu2+强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应用.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分析:A.其他条件不变时充入N2,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B.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C6H5ONa,Na2CO3溶液的水解程度大;C.将pH=10的氨水稀释,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Kw不变;D.电解含Cu2+、Ag+的混合溶液,氧化性强的离子先得到电子.解答:解:A.其他条件不变时充入N2,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然后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均比原平衡的速率大,故A错误;B.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C6H5ONa,Na2CO3溶液的水解程度大,则说明C6H5OH的酸性强于HCO3﹣,故B错误;C.将pH=10的氨水稀释,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Kw不变,则氢离子浓度增大,故C错误;D.电解含Cu2+、Ag+的混合溶液,氧化性强的离子先得到电子,则阴极先析出Ag,说明Ag+的氧化性比Cu2+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盐类水解、pH的计算及溶液稀释、电解原理及应用等,注重高频考点的考查,把握氢化学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12.(4分)(xx•南通二模)甘草甜素在治疗丙肝、艾滋病、非典等疾病方面有一定疗效.甘草甜素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甘草次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甘草甜素转化为甘草次酸属于酯的水解B.在Ni催化作用下,1mol 甘草次酸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C.甘草甜素中含有羧基、羰基、碳碳双键、酚羟基等官能团D.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均可与Na2CO3、溴水等无机试剂发生反应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甘草甜素发生取代反应转化为甘草次酸,两种物质中均含﹣OH、碳碳双键、﹣COOH,结合醇、烯烃、羧酸的性质来解答.解答:解:A.不含有﹣COOC﹣,则不发生酯的水解,故A错误;B.甘草次酸中含碳碳双键、C=0键,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在Ni催化作用下,1mol 甘草次酸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C.由结构简式可知,甘草甜素中含有羧基、羰基、碳碳双键、醇羟基等官能团,不含酚羟基,故C错误;D.均含碳碳双键,均可与溴水反应,均含﹣COOH,均与Na2CO3发生反应,故D 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熟悉羧酸、烯烃等有机物的性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3.(4分)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 苯酚中滴加浓溴水酸性明显增强发生了取代反应B 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中不一定含有SO42﹣C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H2SiO3的酸性比H2CO3强D 向浓度均为0.1mol•L﹣1 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苯酚中滴加浓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沉淀和HBr;B.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为硫酸钡或AgCl;C.反应生成硅酸沉淀,酸性为碳酸大于硅酸;D.同类型的沉淀,溶度积小的沉淀先析出.解答:解:A.苯酚中滴加浓溴水酸性明显增强,生成HBr,该反应为取代反应,故A正确;B.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还可能为Ag+,可能为SO32﹣,故B正确;C.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反应生成硅酸沉淀,酸性为碳酸大于硅酸,为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故C错误;D.同类型的沉淀,溶度积小的沉淀先析出,即K sp(AgCl)>K sp(AgI),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取代反应、离子的检验、酸性比较及沉淀转化等,侧重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实验方案的操作性、可行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4.(4分)常温下,向10mL 0.1mol•L﹣1的H2C2O4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 K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 HC2O4溶液呈弱碱性B.B点时:c(K+)>c(HC2O4﹣)>c(H+)>c(OH﹣)C.C点时:c(K+)<c(HC2O4﹣)+2c(C2O42﹣)+c(H2C2O4)D.D点时:c(H+)+c(HC2O4﹣)+c(H2C2O4)=c(OH﹣)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B点时等物质的量的H2C2O4和KOH恰好反应生成KHC2O4,溶液的pH小于7;B、B点时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但溶液呈酸性,说明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C、C点时,溶液呈中性,c(H+)=c(OH﹣),结合电荷守恒得c(K+)=c(HC2O4﹣)+2c(C2O4 2﹣),结合溶液中的溶质判断离子浓度关系;D、D点时,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二者恰好反应而溶液呈碱性,说明草酸是二元弱酸,根据质子守恒判断.解答:解:A.B点时等物质的量的H2C2O4和KOH恰好反应生成KHC2O4,溶液的pH小于7,说明KHC2O4溶液呈弱酸性,故A错误;B.B点溶液呈酸性,则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K+)+c(H+)=c(HC2O4﹣)+c(OH﹣)+2c(C2O4 2﹣),所以c(K+)>c(HC2O4﹣),故B正确;C.C点时,溶液呈中性,c(H+)=c(OH﹣),结合电荷守恒得c(K+)=c(HC2O4﹣)+2 c(C2O4 2﹣),此点溶液中的溶质是草酸钠,草酸氢根离子水解较微弱,所以所以c(C2O4 2﹣)>c(H2C2O4),则c(HC2O4﹣)+2c(C2O4 2﹣)+c(H2C2O4)<c(K+)<c(HC2O4﹣)+2 c(C2O4 2﹣)+c(H2C2O4),故C正确;D.D点时,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二者恰好反应生成草酸钠,根据质子守恒得c(H+)+c(C2O4 2﹣)+2c(H2C2O4)=c(OH﹣),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根据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来分析解答,难度中等.15.(4分)(xx•江苏一模)在300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1:表1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温度/℃25 80 230平衡常数5×104 2 1.9×1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25℃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C.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mol/L,则此时v(正)>v(逆)D.80℃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2mol/L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据此判断;B.相同温度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C.计算常数的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比较,判断反应进行方向,据此判断;D.根据80°C平衡常数计算Ni(CO)4的平衡浓度.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25°C时反应Ni(s)+4CO(g)⇌Ni(CO)4(g)的平衡常数为5×104,相同温度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故25°C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故B正确;C.浓度商Qc==8,大于80°C平衡常数2,故反应进行方向逆反应进行,故v(正)<v (逆),故C错误;D.80°C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mol,c(CO)==1mol/L,故c[Ni(CO)4]=K•c4(CO)=2×14mol/L=2mol/L,故D正确;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有关计算等,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16.(12分)(xx•南通一模)工业上利用锌焙砂(主要含ZnO、ZnFe2O4,还含有少量CaO、FeO、CuO、NiO等氧化物)制取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时ZnFe2O4会生成两种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Fe2O4+4H2SO4═ZnSO4+Fe2(SO4)3+4H2O.(2)净化Ⅰ操作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将溶液中少量的Fe2+氧化;第二步是控制溶液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①写出酸性条件下H2O2与Fe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O2+2Fe2++2H+═2Fe3++2H2O.②25℃时,pH=3的溶液中,c(Fe3+)= 4.0×10﹣5mol•L﹣1(已知25℃,Ksp[Fe(OH)3]=4.0×10﹣38).③净化Ⅰ生成的沉淀中还含有溶液中的悬浮杂质,溶液中的悬浮杂质被共同沉淀的原因是Fe(OH)3胶体(沉淀)具有吸附性.(3)若没有净化Ⅱ操作,则对锌的制备带来的影响是制取的锌含铜等杂质.(4)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除锌外还有H2SO4、ZnSO4.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1)酸浸时ZnFe2O4会生成两种盐,两种盐分别为硫酸锌、硫酸铁,即ZnFe2O4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硫酸铁;(2)①双氧水具有氧化性,能够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②根据氢氧化铁的溶度积及pH=3计算出溶液中铁离子浓度;③根据Fe(OH)3胶体(沉淀)具有的吸附性进行分析;(3)锌焙砂中含有CaO、FeO、CuO、NiO等氧化物,反应后溶液中存在铜离子,没有净化Ⅱ操作,电解制取的锌会含有铜等杂质;(4)根据制取流程可以看出,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有锌、硫酸和硫酸锌.解答:解:(1)根据信息,酸浸时ZnFe2O4会生成两种盐,这两种盐分别为硫酸锌、硫酸铁,即ZnFe2O4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硫酸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Fe2O4+4H2SO4═ZnSO4+Fe2(SO4)3+4H2O,故答案为:ZnFe2O4+4H2SO4═ZnSO4+Fe2(SO4)3+4H2O;(2)①亚铁离子被双氧水氧化成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故答案为:H2O2+2Fe2++2H+═2Fe3++2H2O;②氢氧化铁的溶度积Ksp[Fe(OH)3]=4.0×10﹣38,pH=3的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1×10﹣11mol/L,c(Fe3+)=mol/L=4.0×10﹣5mol/L,故答案为:4.0×10﹣5;③由于生成的Fe(OH)3胶体(沉淀)具有吸附性,所以净化Ⅰ生成的沉淀中还含有溶液中的悬浮杂质,故答案为:Fe(OH)3胶体(沉淀)具有吸附性;(3)由于锌焙砂中含有CaO、FeO、CuO、NiO等氧化物,反应后溶液中存在铜离子,没有净化Ⅱ操作,电解制取的锌中会含有铜等杂质,故答案为:制取的锌含铜等杂质;(4)通过制取金属锌的流程图示可以知道,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除锌外,含有硫酸、硫酸锌,故答案为:H2SO4、ZnSO4.点评:本题借助制取金属锌的流程考查了离子浓度计算、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注意合理分析题中信息,本题难度中等,充分考查了分析、理解能力.17.(15分)(xx•浙江模拟)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抗癌药,化合物D是紫杉醇的侧链,D的合成路线如图甲:。

最新高中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最新高中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精品】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很多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化学知识正确的是()A.A B.B C.C D.D2.环丙叉环丙烷(b)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一直受到结构和理论化学家的注意,根据其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内B.p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生成烯烃C.m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共有5种D.反应①是加成反应,反应②是消去反应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与Z同主族,Z与W同周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Y>ZB.Z的简单离子与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化合物WX2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D.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4.根据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A.A B.B C.C D.D5.电解NaB(OH)4溶液制备H3BO3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室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O-4e-=O2↑+4H+B.a、c为阴离子交换膜,b为阳离子交换膜C.N室中:a%<b%D.理论上每生成1 mol H3BO3,两极室共产生标准状况下16.8 L气体6.某实验小组将SO2通入Na2S和Na2SO3的混合溶液中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

其装置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②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可以是饱和NaHSO3溶液B.为提高产品纯度,使烧瓶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n(Na2S)n(Na2SO3)=12C.装置④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同时防止倒吸D.装置①也可用于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7.已知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本试卷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Mg:24 Br:80 Fe:56 Cu:64 S:32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铝和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电工操作时,可以把铜线和铝线绞接在一起;②汽车尾气中含有能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原因是汽油燃烧不充分③用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与病人尿液共热,可检验病人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④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CO2⑤明矾可以用于净水,主要是由于铝离子可以水解得到氢氧化铝;⑥“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A. ②③⑤B. ①②④C.③④⑥D. ③④⑤8、下列对实验现象或结论的预测正确的是()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CO2至过量,又变澄清B.向银氨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开始有沉淀出现,后来沉淀又溶解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D.向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再加入少量Ba(OH)2溶液,CO32-浓度增大9.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 )A.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HI溶液:2Fe3+ + 2HI = 2Fe2++2H++I2B.1mol/L的NaAlO2溶液和2.5 mol/L的HCl等体积均匀混合:2AlO2-+5H+ = Al(OH)3↓+Al3++H2O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2AlO2-+CO2+3H2O= 2Al(OH)3↓+CO32-D.将16.8g 铁粉投入100mL 4.0mol/L的HNO3溶液中(还原产物只有NO)6Fe + 20 H+ + 5NO3- = 3Fe2++ 3Fe3+ + 5NO↑+10H2O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把a L 0.1 mol/L 的CH3COOH溶液与b L 0.1 mol/L的 K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 (K+)+ c (H+) = c (CH3COO-) + c (OH-)B.把0.1 mol/L 的NaHCO3溶液与0.3 mol/L 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 (OH-) >c (Ba+)>c (Na+)> c (H+)C.向1 mol/L 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于CH3COONa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升高D.常温下,在pH=3的CH3COOH溶液和pH=11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11.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A .图1表示KNO 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 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 3的不饱和溶液B .图2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C .图3表示0.1000mol•L -1NaOH 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 -1醋酸溶液得到滴定曲线D .图4 表示向NH 4Al(SO 4)2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V 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 的变化12.向一定量的Cu 、Fe 2O 3的混合物中加入300mL 1 mol ·L -1的盐酸溶液,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 3+,若用过量的CO 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原混合物,固体减少的质量为( )A .2.4gB .4.8gC . 6.4gD .1.6g13.天然维生素P (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

2020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2020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2020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考号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Ca-40 Ti-48 Fe-56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卷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高磷鲕状赤铁矿(主要含有、少量、CaO,等)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沉积型铁矿资源,以高磷鲕状赤铁矿为原料制备纯度较高的铁红,其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铁红可用于油漆、油墨、建筑物着色剂B. 酸浸液遇溶液生成蓝色沉淀C. 洗涤滤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 氧化时选用的试剂可以是、NaClO溶液2.《本草纲目·35卷·大风子》中对药物浸出过程有如下叙述:“原药液瓷器盛之,封口入滚汤中,盖锅密封,勿令透气,文武火煮”。

下列实验操作与文中所述操作原理相同的是A. B. C. D.3.4-羟基香豆素是医药中间体,用于生产抗凝血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A. 分子式为B. 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C.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D. 与HCl加成能生成2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4.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L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0.2B. 13.8g和的混合气体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C. 足量铜与含0.2mol的浓硫酸反应,生成分子数为0.1D. 常温下,pH均为4的溶液和溶液各1L,水电离出的数目均为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与W同周期且相邻,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X、Y的单质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在放电或高温作用下化合成无色气体。

河南省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河南省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河南省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附答案与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 .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C .无水2CoCl 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所以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D .沙子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2.丁苯酞(NBP)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药物,可以有多种合成线路,下列转化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甲和乙B .甲和乙均含有三种不同的官能团C .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铜区分甲和乙D .1mol 乙物质最多可消耗含2molNa 2CO 3的溶液 3.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其中不合理的是( )A .甲证明2Cl 能与烧碱溶液反应B .乙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C .丙用于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D .丁证明22Na O 与水反应放热4.科研人员进行了2CO 加氢制42CH CO 、和4CH 转化为3CH COOH 催化反应的研究,反应历程分别如甲、乙两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H 经过Ni 活性中心裂解产生活化态H ·的过程中S 0∆>B .使用2TiO 作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 .生成3CH COOH 的总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D .43CH CH COOH →过程中,有C —H 键发生断裂,①→②放出热量并形成了C —C 键 5.X 、Y 、Z 、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X 的基态原子中s 轨道电子总数是p 轨道电子总数的两倍,Y 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最多的,Z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W 和X 位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X)<r(Y)<r(Z)<r(W)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 <Y C .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D .X 、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低:X >Y6.电化学降解3NO -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 为电源的正极B .电池工作时,H +通过质子交换膜从左侧移向右侧C .Pt 电极上的反应式为224OH 4e O 2H O --+=↑+D .每生成25.6g N ,左右两侧溶液质量变化差为18g 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二、工业流程题8.空气吹出法是目前海水提溴的主要方法之一。

2021-2022年高三第三次模拟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第三次模拟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三次模拟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说明: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2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i 28 S 32 Cl 35.5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家认为石油、煤作为能源使用时,燃烧了“未来的原始材料”。

下列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大力提倡使用廉价化石燃料作为能源B.应更多地利用石油和煤生产基本化工原料C.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影响可持续发展D.研发新型催化剂,提高石油和煤中各组分的燃烧热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的电子式:B.Cl-的结构示意图:C.2-丁醇的结构简式:D.碳酸的电离方程式:H2CO3=2H++CO32-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0.1 mol·L-1 KNO3溶液:Mg2+、Fe2+、Cl-、SO42-B.无色透明的溶液:Cu2+、NH4+、NO3-、CO32-C.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K+、Ca2+、Cl-、ClO-D.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的溶液:Na+、NH4+、SO42-、NO3-4FeSO 4Fe 4(OH)2(SO 4)5Fe 2O 3FeCO 3(NH 4)2Fe(SO 4)2煅烧(碱式硫酸铁)(硫酸亚铁铵)空气(铁红)A .元素X 、Y 、Z 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 .元素R 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为强酸C .化合物QR 3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 .元素Z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元素T 的稳定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A .炭具有强还原性,常用于冶炼镁、钠等金属B .铝的金属性较强,可用作飞机、火箭的结构材料C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洗去铁屑表面的油污D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6.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溴苯图Ⅰ 图Ⅱ 图Ⅲ 图Ⅳ A .用图Ⅰ所示装置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 B .用图Ⅱ所示装置配制100 mL 0.100 mol·L -1稀硫酸 C .用图Ⅲ所示装置除去溴苯中少量的溴 D .用图Ⅳ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7.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下图所示)。

2021-2022年高三第三次限时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第三次限时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三次限时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Word 版含答案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P:31 S:32 Fe:56Cu:647.下列有关表示不正确的是8.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作用,可以有效控制产生乙炔的速率B .制肥皂时,在皂化液里加入饱和食盐水,能够促进高级脂肪酸钠的析出C .制备乙酸乙酯时,为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收集产物D .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时,为除去杂质和防止苯甲酸析出,应该趁热过滤 9.常温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稀释pH=10的氨水,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B .pH 均为5的HCl 和NH 4Cl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 .NaOH 和CH 3COONa 的混合溶液中,c (Na +)+c (H +)═c (OH -)+c (CH 3COO -)D .分别中和pH 与体积均相同的硫酸和醋酸,硫酸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多 10.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工业上可用电解法制备Mg :MgCl 2 Mg + Cl 2↑B .自然界中正常的雨水呈酸性:H 2O + CO 2H 2CO 3H + + HCO 3-C .用CaSO 4治理盐碱地:CaSO 4(s) + Na 2CO 3(aq)CaCO 3(s) + Na 2SO 4(aq)D .用FeSO 4除去酸性废水中的Cr 2O 72-:Cr 2O 72- + Fe 2+ + 14H + == 2Cr 3+ + Fe 3+ + 7H 2O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属单质和盐溶液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 .质量数相等的不同核素,一定属于不同种元素C .室温下,等浓度的酸HA 盐酸的导电能力弱,所以HA 属于弱电解质D .Al 2O 3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所以Al 2O 3属于两性氧化物1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加热、蒸干、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能得到纯净物的是A .向AlCl 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B .向NaI 和NaBr 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 2C .向含1 mol NaHCO 3溶液中,加入1 mol Na 2O 2粉末D .向含1 mol Na 2CO 3溶液中,加入含1 mol HCl 的盐酸电解熔融13.下图为某太空站的能量转化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用KOH 溶液为电解液。

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答案解析)83

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答案解析)83

新疆乌鲁木齐县柴窝堡林场中学【精品】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定管内盛放某种液体。

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gNH3含有4N A个电子B.0.1mol铁和0.1mol铜分别与0.1 mol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2N A 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中分子数为N A 个D.1L0.1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0.1N A个CO32-3.核能的和平利用对于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核聚变,因其释放能量大,无污染,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

其反应原理为21H+31H→4 2He+1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和T是质量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氢的两种元素B.通常所说的氢元素是指11HC.11H、21H、31H是氢的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D.这个反应既是核反应,也是化学反应4.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Fe3++2I-=2Fe2++I2②2Fe2++Br2=2Fe3++2Br-③2Fe(CN)64-+I2=2Fe(CN) 63-+2I-,试判断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A.Fe3+>Br2>I2>Fe(CN)63-B.Br2>I2>Fe3+>Fe(CN)63-C.Br2>Fe3+>I2>Fe(CN)63-D.Fe(CN)63->Fe3+>Br2>I25.下列用途中所选用的物质正确的是A.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剂——碳酸钡B.生活用水的消毒剂——明矾C.工业生产氯气的原料——浓盐酸和二氧化锰D.配制波尔多液原料——胆矾和石灰乳6.几种化合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O3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由图中数据可求出300K时MgCl2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可采用复分解反应制备Mg(ClO3)2:MgCl2+2NaClO3═Mg(ClO3)2+2NaCl D.若NaCl中含有少量Mg(ClO3)2,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7.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0 mol/L 硫酸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溶液呈现蓝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4月份阶段性自测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2.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

”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A.①②B.①③C. ②④D.③④3.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多次明确表示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而是坚持“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坚持两岸和平统一C.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D.反对外国势力干涉4.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A.中德关系趋势B.中美关系趋势C.中苏关系趋势D.中日关系趋势5.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与爱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

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陪审法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6.《1787年宪法》成为美国政局长期稳定的法律基础,主要是由于它()A.确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统治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规定了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D.实行了“一国两制”7.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

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A.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B.主张武装起义夺取政权C.实践《和平法令》的精神D.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8.漫画是黑色幽默的历史。

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历史的本质一目了然。

对如图所示苏联漫画(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和大捧的手段。

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解读正确的是()A.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B.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C.出于自身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D.马歇尔计划有效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9.1904年清朝新设商部、巡警部、学部,加上原来六部,共十部(含外务部);1906年设吏、学、民政(以巡警部并入)、度支(由户部改)、农工商(商部并入)、陆军(由兵部改,以太仆寺并入)、法部(由刑部改)、礼部(以太常、光禄、鸿胪三寺并入),另设邮传部和理落院,共十一部;1911年又裁去吏部、礼部,增设海军部,共十部。

部下设司,司下设科。

清朝中央机构调整的历史影响是A.增强中央机构半殖民地性质B.奠定中央机构近代体制框架C.加强了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D.有利于下层民众民意的表达10.均田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将近300年,被称为是自秦废井田以后最重要的一次土地制度的变革。

与北魏政府出台均田制密切相关的因素有()①政府对荒地的支配权②三长制逐步确立推广③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④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1.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1872年到1894年开设的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

据此可知A.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B.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C.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D.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12.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

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

”这说明当时()A.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13.“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

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

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结嵌二三粒”。

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A.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B.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C.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D.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14.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

后世的史学家们,有些人肯定了英国的做法,而有些人则肯定了法国的做法。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A.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而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B.采用道德标准者肯定了英国,采用生产力标准者则肯定了法国C.虽处于不间的历史时期,都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D.前者站在新贵族立场上看问想,后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理15.在1926年印度放弃银本位制之后,中国在当时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以银为货币的国家。

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表(单位:百万美元)时间流出上海流入上海入超(以﹣号表示)出超(以+号表示)1929 123.9 182.8 +58.81930 109.2 142.5 +33.21931 111.7 166.7 +55.01932 160.9 19.8 ﹣141.11933 103.9 26.2 ﹣77.8数据来源:中国银行《商此和金融月报》(1929﹣1935年)据上表可知()A.国际银价的下跌导致白银大量外流B.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严重受挫C.中国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从属地位D.在经济大危机中我国受冲击最大16.1926年斯大林在某报吿中称:现在我们己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笫二个时期……如果当时,在新经济政策的笫一个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是依靠农业的,那么现在它却要依靠而且己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对“新经济政策的笫二时期”理解最准确的是()A.延续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城的做法B.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C.苏联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以工促农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17. [美]迈克尔•部德森在《金融帝囯: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中认为“‘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田的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

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竟赛中胜出。

”而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胜出的原因不包括()A.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B.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在金融領域的支配地位C.通过关贸总协定,主导国际贸易D.建立北约组织,发动针对苏联的冷战18.二战后,“现代化”这个新词便应运而生,因为它可以简明地表达所有建设现代化社会的相似愿望而不论其地域和传统如何。

还有学者认为:不同于苏联史学界,在西方学术界,使用Modern Times(现代)时,一般泛指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历史概念。

它包括了中国学术界现在习惯采用的“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时间段,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

材料表明这一“现代化”概念A.就是“西方化”“工业化”,专属于西方社会B.更加准确地体现出世界近代以来的深刻变化C.与苏联,中国传统史学观点既相近又相背离D.其本质就是强调世界范围内全面资本主义化19.《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淸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

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吉天象,以人居寒暧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

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

”这表明()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泯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20.据《古矿录》记载:“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构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

”这一发明出现于()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唐末宋初21.1912年10月康有为等在上海成立“孔教会”,宣扬“欲不亡中国乎,必至诚至尊孔子为教主始也”。

1914年9月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同年教育部也命令恢复读经、祭孔。

这反映出()A.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展B.儒家思想文化得到弘扬C.新文化运动是历史必然D.政府大力倡导传统文化22.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土地问题,孙中山提倡“耕者有其田”;中共则进行了土地革命。

二者都()A.满足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B.要求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C.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D.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23.1956年1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术、艺术、技术的水平,并使新一代得益。

为了发展自由讨论,又必须与党内、党外各种各样的宗派主义门户之觅进行适当的斗争。

陆定一的言论()A.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去政治化的要求D.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24.苏格拉底说:“普罗泰格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

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

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A.否定神旨B.忽视道德C.善于诡辩D.轻视教育25.近代以来,科学的进步与艺术、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有着紧密的关系。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牛顿经典力学影响了启蒙运动的进程②光学促进了印象派绘画的产生③相对论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进化论影响了殖民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6.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中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