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说明内容的准确把握
25 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学生版)

25 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考点解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为主要目的,同时使人获得各种知识。
说明文语言要讲究简明准确,通俗易懂,清楚明白,条理分明。
因此,准确、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课文解剖例1:茅以升《中国石拱桥》(部编版八上)“积累拓展”四: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案示例:“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有记载的”指出后面判断的根据,更提高了准确性。
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阿西莫夫《恐龙无处不有》(部编版八下)答案示例:不能。
因为“漂移”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如果互换,就不能正确表达文义,就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技巧解密一、说明文语言主要特点:①简洁性。
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②准确性。
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③科学性。
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④严密性。
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⑤条理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⑥逻辑性。
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二、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常出现的词语:①表时间的词语。
如:当时、迄今为止、正在、将要、立即、已经、一向、渐渐……②表空间的词语。
如:有的地方、到处、上方、正中……③表数量的词语。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全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全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高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有哪些高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有哪些?怎么解答高中语文说明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说明对象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直接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需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词加以概括。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2.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首先看题目,其次抓中心句及关键词;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特征的,需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二、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下定义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本质特征2.举例子举了什么的例子,具体,清楚,有力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3.列数字例举了什么的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4.打比方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更易理解5.分类别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6.作比较将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7.引资料简洁,有力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趣味性8.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9.作诠释进一步地解释事物的什么特征10.画图表简明,直观,具体的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2高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方法一、掌握说明顺序1.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有;【1】从现象到本质【2】从结果到原因【3】从特点到用途【4】从整体到局部【5】从概括到具体【6】从主要到次要【7】从一般到个别2.确定说明顺序;【1】应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一般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2】把握语言的标志。
从语言标志看,空间顺序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标志语;时间顺序有表时间的发展,事物各个阶段的标志语,而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等标志语。
说明文的命题角度和解读方法

说明文的命题角度和解读方法相对于记叙类文章而言,说明文比较质朴、平直,行文不会曲折,更不会故意制造悬念,或运用众多的表现手法。
说明文的命题角度和解读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
要熟悉其命题角度,掌握解读方法,我们就要有开说明文这把锁的几把钥匙:第一把钥匙:把握说明的对象分析说明文,首先就得知道文章说明的对象(内容、中心)是什么。
如何认识说明的对象呢?1.看文章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纲,一篇文章说明什么,标题应该告诉读者。
然而,文章的多样性决定了文章标题的复杂性。
所以,有些文章的题目需要经过一番分析才能准确认识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比如2003年江苏连云港《落雪之声大如雷》一文。
如果对标题不加分析,就会对说明的对象作出错误认识。
经分析,这篇文章既不是写雪落地的声音,也不是写雪落地的声音大如雷,而是写雪落地声大如雷的原因。
这就是说明的对象。
这种文题在中考中是很多的,我们一定要分析清楚。
2.看文章的开头。
中考选文常没有标题,要认识说明的对象,文章开头的一段或几段文字非常重要。
这当中尤其要注意作者提出的问题,因为这是作者故意提出的,目的是开启下文,这个问句就交代了说明的对象。
比如2003年辽宁中考选文,没有标题,文章的说明内容就在第一段的问句中作了交代。
“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北雁南飞,到此为止,故而得名。
……为什么衡阳以南雁声甚少?这里是有科学道理的。
”3.看中心句。
不少说明文的考题,常要求考生回答某个或几个语段说明的内容。
如何准确地找到答案呢?找中心句。
用中心句来概括说明的内容是说明文的特点之一。
这样的例子,课内课外的说明文很多,这里就不再举了。
第二把钥匙:认识对象的特征把握了说明的对象,还只是阅读说明文的第一步。
这一步不难走,认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是关键。
所谓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说明文就是围绕事物的特征展开说明的,特征是说明文的核心。
如何认识对象的特征呢?1.看修饰限制的词语。
有些说明文介绍说明对象并不是只交代一个名称,而是在其前面用几个词语,多方面修饰、限制说明对象,这些词语必定揭示说明对象某方面的特征,我们要找事物的特征,就找这些词语。
高考复习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学目标1.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
2.掌握使“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3.掌握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试题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理解“简明连贯得体”的内容与掌握“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教学设想:讲解六课时,训练六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节简明一.“语言表达简明”的含义现代社会里,一切工作,一切活动,都要求快节奏,高效率,运用语言也不例外。
用语简明,就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率的一个基本条件。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罗嗦。
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的少,不能罗嗦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
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二.“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②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
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方法技巧】如何才能做到语言的简明?概括地说,就是不要说多余的话,要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完整的内容。
具体可从三方面人手;①不说废话,做到避重复,会省略,去赘尤,要善于运用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已经出现的语句;②要正确使用词语,忌用那些令人费解的词语,防止误解,避免歧义;③要合理安排句子,挑选合适的句式等。
其中重点是第二条。
这类考题类型有两种:(1)删改所提供的材料中有重复的文字和无关的信息。
(2)变换原语言材料的语体。
三.消除歧义的方法有:(1)停顿消除法短语或句子由于结构层次的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
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方法及说明文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方法及说明文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阅读说明文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阅读说明文,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第二,明确说明方法第三,分析说明顺序第四,抓住关键性词语和句子,揣摩语言的准确性。
几乎所有说明文的说明对象都可以通过审题来明确,关键在于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方法不外乎打比方、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资料、画图表、分类别等。
关于说明顺序,要把重点放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说明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上。
抓住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就能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把握语言的风格,并能快速把握句意、段意、文意以及上下文的联系。
本栏目备有大量说明文练习,你可以试着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练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需要坚持。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谓主要内容,是指对全篇文章内容的总概括,不同文体的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各不相同。
叙事的文章,主要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人的文章,主要写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品质,有什么表现。
介绍事物的文章,一般从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特点、作用等几方面进行介绍。
写景的文章,一般介绍景物的特点。
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方法主要有三种。
(1)自读质疑法。
由文章的标题或围绕文章的主要事件自己提出思考的问题。
如阅读<向命运挑战)一课,可以根据标题提出问题:谁在向命运挑战?他战胜命运了吗?阅读文章后可以提问: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他在科学上有哪些重大贡献?霍金向命运挑战的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发?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段意合并法。
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在一起,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例如《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共有10个自然段。
1—2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原因,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用计加害于孔明。
3—8自然段讲草船借箭的经过,诸葛亮将计就计,再一次显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2024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把握说明内容
03 把握说明内容【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说明了有关事物的哪些事理?二、答题方法。
1.根据题目要求,从题目或关键词句中,捕捉、筛选和概括有效信息。
(1)直接筛选法:摘录文中的关键语句。
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或承上启下的句子。
(2)综合概括法:有的段落没有直接表明中心的句子,需要综合全文的内容,总结段意,最后将它们归纳概括。
2.答题格式。
(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操作(实验、制作)的过程。
概括要抓住主要内容,做到准确完整、简明扼要。
一般形式为:说明(介绍)了+说明对象+内容(特征、事理)。
三、答题举例。
1.叶圣陶《苏州园林》一文的第5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这就是本段的总起句,它概括(总说)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2.《中国石拱桥》第9段说明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说明(介绍)了我国的石拱桥(对象)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内容)。
【进阶训练】一、基础过关。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21分)正确饮水,让身体更健康①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旨在唤起大众的节水意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健康饮水的重要性。
水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②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约占一个健康成年人体重的50%-60%.③水对于人体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人体内所有的生化反应都依赖于水的存在,同时水也负责将营养成分运输到组织,将代谢产物转移到血液进行再分配以及将代谢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水还是体温调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帮助人体保持体温恒定,也起到润滑组织和关节的作用。
④人体缺水时,除感到口渴外,还会出现皮肤干燥、唇裂、无力、尿少、头晕、头痛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发热、烦躁不安等症状。
高中考试语文答题技巧
高中考试语文答题技巧(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考试语文答题技巧虽然语文的学习和考试并没有固定的公式,但是在我们答题时同样可以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模板,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考试语文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高中语文答题技巧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把握特征品味语言运用提升——说明文教学的三大维度
阅读·说文论道[摘要]说明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理解编者的意图,把准说明文的教学方向,使说明文教学凸显出浓浓的语文味。
在教学说明文时,教师可从文体要素、品析语言以及实践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特征、领悟说明的方式、体会说明文的价值。
这样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规律,提升说明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文体特征;教学价值[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2)01-0027-03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说明文。
这些说明文为开阔学生眼界、了解事物的特点、掌握说明文的表达方式等提供了条件。
相较于记叙文,说明文的语言相对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对说明文的特点感受不是很深刻,体会不到其应有的价值,导致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那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把握住说明文的特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凸显出说明文的教学价值呢?一、关注说明要素,掌握说明文特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以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一种体裁。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内容、厘清说明顺序等,帮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主要特征,为学生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一)边读边画,提取信息了解说明内容,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这是说明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取相关信息,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为接下来深入地学习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纸的发明》一文,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的关键语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边阅读课文边勾画出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特点,麻纸出现的时间与地点,蔡伦的造纸术是怎样发明的等。
《看竹图记》阅读答案及分析
《看竹图记》阅读答案及分析《看竹图》记(清)朱彝尊宁都魏叔子①与予定交江都,时岁在辛亥。
明年,予将返秀水,钱塘戴苍②为画《烟雨归耕图》。
叔子适至,题其卷。
于是叔子亦返金精之山,苍为传写作《看竹图》,俾予作记。
予性癖好竹。
甲申后③,避兵田舍,凡十余徙,必择有竹之地以居。
其后客游大同,边障苦寒,乃艺苇以代竹。
既而留山东,见冶源修竹数百万,狂喜不忍去。
归,买宅长水上,曰“竹垞”。
叔子过予,言金精之峰十有二,其一曰翠微,易堂④在其上。
梧桐、桃李、橘柚皆植,独竹不生,种之,自叔子始。
近乃连冈下上,无非竹者。
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
珍木之产,由两叶至寻尺,岁久而林始成。
又或萎于霜,或厄于闰。
假设夫竹,苟护其本,那么末乃直上,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
其勃然兴起,突怒无畏,类夫豪杰之士,拔泥涂而立加万夫之上。
叔子居易堂读书且二十年,天下无知叔子者。
一旦乘扁舟,下吴越,海内论文者,交推其能,假设竹之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也。
文章之为道亦犹种竹然务去其陈根疏而壅之其生也柯叶必异然那么叔子毋恃其已学者而可矣!注释:①魏叔子:魏禧,字叔子,江西宁都人。
名模清初著名散文家。
②戴苍:清代画家。
善写照,亦工山水人物。
③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明亡。
④易堂:魏禧的书斋名。
小题1:对以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俾予作记俾:使,让。
B.乃艺苇以代竹艺:种植C.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适:恰好D.假设竹之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也干:竹竿小题2:以下划线词语,选出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那么末乃直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乃艺苇以代竹于是乘其厉声以呵C.其后客游大同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D.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小题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是一幅画的题记。
作者酷爱竹子,文章选取了几件事,写对竹的喜爱,也写了与魏叔子的友情和共同爱好。
B.作者他讲学念书的地方,本来没有什么竹子,自他种上了竹子后,规模不断壮大,以至于满山遍野都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