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润滑系统

合集下载

发动机润滑系统

发动机润滑系统

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件均以一定的力作用在另一个零件上,并且发生高速的相对运动,有了相对运动,零件表面必然要产生摩擦,加速磨损。

因此,为了减轻磨损,减小摩擦阻力,延长使用寿命,发动机上都必须有润滑系统。

一、润滑系统作用1、润滑作用: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2、清洗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其它异物;3、冷却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循环还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冷却作用;4、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气或漏油;5、防锈蚀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蚀生锈;此外还有,润滑油还可用作液压油,如液压挺柱,起液压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震缓冲作用。

二、润滑方式工作条件不同,对润滑强度的要求也就不同,因而要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润滑方式。

1、机油压力润滑: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往摩擦表面。

例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等处承受的载荷及相对运动速度较大,需要以一定压力将机油输送到摩擦面的间隙中,方能形成油膜以保证润滑。

这种润滑方式称为压力润滑。

2、机油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来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称为飞溅润滑。

这种润滑方式可使裸露在外面承受载荷较轻的气缸壁,相对滑动速度较小的活塞销,以及配气机构的凸轮表面、挺柱等得到润滑。

3、润滑脂润滑:发动机辅助系统中有些零件则只需定期加注润滑脂(黄油)进行润滑,例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定期润滑。

近年来在发动机上采用含有耐磨润滑材料(如尼龙、二硫化钼等)的轴承来代替加注润滑脂的轴承。

三、润滑剂发动机的润滑剂有润滑油和润滑脂。

润滑油习惯上称为机油,品种很多。

发动机润滑油有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之分。

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同样在高温、高压、高速和高负荷条件下工作,但两者仍有较大的区别。

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
在启动新的上柴发电机前应通过加油口加注机油。加注时康明斯柴油发电机组应置于水平位置并注意观察油 位的变化。加完油要等一会儿再看油标尺上的油位,即等机油都流入油底壳后所看到的油位才是正确值。每个机 油滤清器处都应加满清洁机油,然后才能装在发动机上。
在选择机油过程中,一要选择合适的机油粘度,二要符合美国石油协会(AH)阶性能等级。康明斯柴油发电机 组要求使用多级粘度的机油,因为多级粘度机油适合的工作温度范围较广且消耗率比单级粘度机油约低30%。机 油的性能等级代表了机油添加剂的水平,对于重载荷的发动机,起保护作用的主要是机油中的添加剂,由于添加 剂随着时间的延续会逐渐消耗,只有选用足够等级的机油,才能保证发动机在整个换油周期内都能得到可靠的保 护。做好以上两步后,后面所需要做的保养工作就是检查机油油位,在检查机油位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润滑系统
自动供给机油的循环装置
01 系统介绍
03 系统等级 05 润滑剂种类
目录
02 系统要求 04 润滑方式 06 使用问题
所谓润滑系统引,指的是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剂的一系列的给油脂、排油脂及其附属装置的总称。润滑系统 可分为五种,即循环润滑系统,集中润滑系统,喷雾润滑系统,浸油与飞溅润滑系统,油和脂的全损耗性润滑系 统。
系统介绍
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的设计要根据各种机械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条件而定,它总是由几种主要元件如液压泵、 油箱、过滤器、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密封装置、缓冲装置、安全装置、报警器等所组成。
润滑系统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 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润滑系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
1.检查发动机曲轴箱机油油位,保持机油油位在机油油尺“发动机停车”侧上的“加”和“满”的标记之间。

润滑系统.ppt

润滑系统.ppt
内转子:曲轴与链条带动, 外转子:内转子驱动,同时外转子的转子数目多余内转子数目一个。 进油腔、出油腔、限压阀。 工作原理:发动机工作时,曲轴驱动内转子运动,从而带动外转子转动,内外转动
形成的容积不断发生变化,但每个工作容积都是在最小时在进油腔后方 相通,而到进油腔时容积变大,吸进机油,转到靠近出油腔时,容积变 小时,机油被泵出进入油道。 机油的损伤: 由于机油泵所处的环境好,一般不易损坏,但长期使用中,会导致内部齿轮的磨损 (集滤器堵死)机油泵的泵油压力下降,机油压力偏低。 (应更换机油泵总成)
三、润滑方式:
a、压力润滑:利用机油泵,强制给机油加压,并通过油道进各运动副件。(如:曲轴 主轴颈,莲杆轴颈,凸轮轴轴颈)
b、飞溅润滑:通过转动的部件将机油甩入到两运动副(如:活塞与气缸壁,活塞销、 凸轮、挺柱。)
c、定期润滑:定期加注润滑脂(各轴承)
四、润滑系统的组成
第五章:发动机润滑系统
1、润滑供给装置:油底壳、机油、机油泵、油道 作用:是将一定压力的机油通过油道进入各运动副。
d、机油格的安装: 1、拆装都要用到专用工具,即机油格扳手。 2、将与机油格相结合的面清理干净。 3、在机油格的密封圈上打上机油。(试情况分析是否向机油格内加机油) 4、注意机油格的扭力。 5、将机油格结合面残余机油擦干净,便于捡漏。 6、启动发动机捡漏。
第五章:发动机润滑系统
五、机油散热器
为防止发动机温度过高时,影响机油的粘度,导致润滑效果达不到理想的要 求,因些而装了机油散热器,一般有风冷和水冷两种装置
导致进油腔,两齿轮相互脱开,容积变大,吸进机油,而出油腔,两齿轮 相互啮合容积变小压力升高,机油被泵出到缸体油道。 注:(限压阀的理解):位于机油泵的出口,用来调节机油压力,防止机油压力 过高,结构为钢球、弹簧、机油压力过高时限压阀参与工作。

润滑系统总结知识点

润滑系统总结知识点

润滑系统总结知识点润滑系统是机械设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机械设备的磨损,防止摩擦和腐蚀,从而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润滑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对机械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寿命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摩擦损失:润滑油在机械设备的摩擦表面上形成一层润滑膜,减少摩擦损失,降低能量消耗。

(2) 防止磨损:润滑油能够在摩擦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机械设备的磨损。

(3) 冷却和排除废热: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润滑油能够吸收热量并散热,保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温度。

(4) 防止腐蚀:润滑油能够对机械设备的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腐蚀。

(5) 清洁:润滑油能够清洁摩擦表面上的杂质和金属屑,保持机械设备的干净。

2. 润滑油的性能要求润滑油的性能对于润滑系统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润滑性能:润滑油应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能够形成均匀、持久的润滑膜,减少摩擦损失。

(2) 耐磨损性能:润滑油应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能,能够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磨损。

(3) 耐高温性能:一些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高温,润滑油应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能够有效保护机械设备。

(4) 耐氧化性能:润滑油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氧化的影响,因此应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5) 清洁性能:润滑油应具有良好的清洁性能,能够有效清洁机械设备的摩擦表面。

(6) 稳定性:润滑油应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不易变质。

3. 润滑系统的组成润滑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润滑油箱:用于存储润滑油,并提供润滑系统所需要的润滑油量。

(2) 润滑油泵:将润滑油从润滑油箱输送至机械设备的摩擦表面。

(3) 润滑油滤清器:用于过滤润滑油中的杂质和金属屑,保持润滑油的清洁。

(4) 润滑油冷却器:用于冷却润滑油,防止润滑油过热。

(5) 润滑脂:在一些局部需要高温、高负荷润滑时,可采用润滑脂进行润滑保护。

润滑系统-教材

润滑系统-教材

课题五润滑系统目的要求:1.熟悉润滑的作用、分类。

2.掌握动压液体润滑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3.掌握气缸润滑对气缸油、注油定时和注油率的选择。

4.掌握润滑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5.熟悉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

重点难点:1.气缸润滑。

2.干式、湿式润滑循环系统路线。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课外思考题:1.润滑有哪些类型?什么是动压液体润滑?2.动压液体润滑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3.注油率大小对柴油机工作有哪些影响?4.试分析气缸注油点的位置和时间。

5.润滑系统的分类和特点,湿式润滑循环系统路线。

课题五润滑系统第一节润滑的的基本原理一、润滑的作用(1)减磨作用:在相互运动表面保持一层油膜以减小摩擦,这是润滑的主要作用。

(2)冷却作用:带走两运动表面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以及外界传来的热量,保证工作表面的适当温度。

(3)清洁作用:冲洗运动表面的污物和金属磨粒以保持工作表面清洁。

(4)密封作用:产生的油膜同时可起到密封作用。

如活塞与缸套间的油膜除起到润滑作用外,还有助于密封燃烧室空间。

(5)防腐作用:形成的油膜覆盖在金属表面使空气不能与金属表面接触,防止金属锈蚀。

(6)减轻噪音作用:形成的油膜可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两表面直接接触,减轻振动与噪音。

(7)传递动力作用:如推力轴承中推力环与推力块之间的动力油压。

二、润滑分类1.边界润滑两运动表面被一种具有分层结构和润滑性能的薄膜所分开,这层薄膜厚度通常在0.1µm 以下,称边界膜。

在边界润滑中其界面的润滑性能主要取决于薄膜的性质,其摩擦系数只取决于摩擦表面的性质和边界膜的结构形式,而与滑油的粘度无关。

2.液体润滑两运动表面被一层一定厚度(通常为1.5μm~2μm以上)的滑油液膜完全隔开,由液膜的压力平衡外载荷。

此时两运动表面不直接接触,摩擦只发生在液膜界内的滑油膜内,使表面间的干摩擦变成液体摩擦。

其润滑性能完全取决于液膜流体的粘度,而与两表面的材料无关,摩擦阻力低、磨损少,可显著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PPT课件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PPT课件

斜向油道
精选ppt
14
机油压力传感器和油压过低信号器装在主油道中,通过导 线分别连接于驾驶室中的机油压力表和压力过低警报灯连接。
为保证发动机的正常润滑,在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与粗
滤器并联设置了一个机油滤清器旁通阀。当机油粗滤器进油和
出油道中的压力差达到0.15-0.18Mpa时,旁通阀被推开使机油
机油散热器有风冷式和水 冷式两种形式。风冷式一般安
装在发动机冷却系散热器的前面, 利用冷却风扇的风力使机油冷却。 水冷式机油散热器(机油冷却器) 装在发动机冷却水路中,当油温 较高时靠冷却液降温,而起动期 间油温较低时,则从冷却液吸热 迅速提高机油温度。
精选ppt
36
§5.4 曲轴箱通风
一、曲轴箱通风原因
精选ppt
19
(一)齿轮式机油泵
齿轮式机油泵由主动轴、主动齿轮、从动轴、从动齿轮、 壳体等组成,两个齿数相同的齿轮相互啮合,装在壳体内, 齿轮与壳体的径向和端面间隙很小。主动轴与主动齿轮键连 接,从动齿轮空套在从动轴上。
泵油原理
精选ppt
20
Hale Waihona Puke 出工作时,主动齿轮带油
动从动齿轮反向旋转。两

齿轮旋转时,充满在齿轮齿
斜向油道
精选ppt
13
②机油从凸轮轴的第二、
第四轴径处,经两个上油 道通向摇臂支座,润滑摇 臂轴、推杆球头和气门端 部。
③第三横向油道通向
汽油泵传动轴;第一条横 向油道通过喷油嘴,喷射 出去的机油用来润滑正时 齿轮副。
④在第一、第二横向油
道之间接出的油管通到空 气压缩机曲轴中心的油道, 对其连杆润滑后的机油由 回油管回到油底壳中。
外转子

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一、润滑系统1.内置机油泵润滑系统内置机油泵润滑系统为压力、飞溅润滑复合式,该系统主要由机油泵、预供油泵、机油滤清器、离心滤清器、各种控制调节阀类和润滑管路等组成。

该系统的工作循环过程如下图:机油由油底壳进入机油泵支架内腔后分为两路,一路进入机体左侧的离心滤清器,经滤清后流回到油底壳内;另一路由机体右侧经单向-调压阀进入机油冷却器,冷却后的机油又图内置机油泵润滑系统工作循环过程示意送入机油滤清器,经滤清、净化后进入主油道和增压器。

进入主油道的机油,又分别被送往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喷油泵传动装置和齿轮系轴套等润滑部位。

活塞与气缸套及齿轮系各啮合齿轮间等摩擦面,采用飞溅润滑方式。

柴油机起动前,必须用预供油泵将机油泵至柴油机各摩擦部位,主油道预供油压力应达到98kPa以上。

在管路及系统有关部件上的各类控制调节阀可以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在柴油机出厂时均已调整好,使用中不可随意拆动。

其种类、功能如下表所示。

名称安装部位开启压力(kPa) 功能机油泵安全阀机油泵支架前端面980 防止机油泵出油压力过高,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单向-调压阀机体右侧出油口处588 调整系统油压,保证正常油压范围机油滤旁通阀机油滤后盖上196 保证滤芯污堵严重时正常供油离心滤单向阀离心滤进油口处392 防止系统油压过低增压器节流阀增压器进油管路196~490 降低机油压力和流量,防止增压器漏油预供油泵单向阀预供油泵出油口59 防止系统压力过低除上述系统润滑外,柴油机有些部件均有独立的润滑点,使用中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润滑维护。

2.外置机油泵润滑系统外置机油泵润滑系统为压力、飞溅润滑复合式,该系统的构造与内置机油润滑系统基本相同,主要由机油泵、预供油泵、机油滤清器、离心滤清器、各种调节阀类和润滑管路等组成。

该系统的工作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机油从机油泵压出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机体左侧的离心滤清器,经滤清后流回到油底壳内;另一路由机体右侧经单向-限压阀、调压阀送至机油冷却器,经冷却后又送入机油滤清器,经滤清、净化后进入主油道和增压器。

第五章润滑系统试题

第五章润滑系统试题
• 3.机油细滤器滤清能力强,所以经过细滤器滤清后的 机油直接流向润滑表面。()
• 4.润滑油路中的油压越高越好。()
• 5.发动机润滑系油道的压力是限压阀调节。()
• 6.加注润滑油时,加入量越多,越有利于发动机的润 滑。()
• 7.纸质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可反复多次使用。()
•8.润滑油路中的机油压力不能过高,所以润滑油路中用 旁通阀来限制油压。() •9.汽油机的润滑油路可以为液力挺柱供油。() •10.固定式集滤器比浮式集滤器应用广泛。() •11.机油CD级的工作性能比CC级更高。() •12.固定式集滤器容易吸入油面上泡沫。() •13.水冷式机油冷却器位于冷却液路中。() •14.汽油机和柴油机使用的润滑油相同。() •15.浮式集滤器吸入润滑油的清洁度差。()
• 7.机油滤清装置按过滤能力分___,___,___ • 8.曲轴箱的通风方式分为___和___。以前柴油机多采 用___方式。现汽油机多采用___方式。
• 9.发动机润滑系中,润滑油的贮存装置是___。 • 10.润滑系的限压阀弹簧过硬,将导致机油压力___。 • 11.润滑系的限压阀弹簧过软,可造成机油压力___。 • 12.机油集滤器有___和___两种,现代轿车上的发动机 多采用___集滤器。
• 3.上海桑塔纳轿车发动机油路中只设一个机油滤清器, 该滤清器是()。 • A.全流式滤清器 B.分流式滤清器 C.混合式滤清器
• 4.曲轴箱通风的目的主要是()。 • A.排出水和汽油 • B.排出漏入曲轴箱内的可燃混合气与废气 • C.冷却润滑油 • D.向曲轴箱供给氧气
• 5.曲轴箱通风简称为( ) • A.PCV B.PVE C.PVC
• 26.___是用金属网编制成的滤网,用来滤除机油中粗 大的杂志,防止其进入机油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图所示的是6135型柴油机的管式滑油 冷却路。滑油自进油管接头18进入, 因受隔板8限制而在管外呈曲线状从 左至右流动,以增大滑油速度和流程, 提高冷却效果。 • 冷却水在冷却管7内从左至右流动, 管外密布的散热片9也用来增加滑油 向冷却水传热的效果。若用江水直接 冷却滑油的冷却器上,应加装防腐锌 棒,以防电化腐蚀。
• 所谓成批处理方法,就是当柴油机不 运转时,用滑油泵将循环油柜中的全部 滑油打入污油拒(其容量应能容纳系统 中的全部滑油),并彻底清洗循环油柜。 污油柜中的污油用蒸汽加热,使油温保 待在60℃左右,沉淀24小时,定时地放 走水和泥渣。再用分油机在尽可能小的 流量下分离污油柜中的滑油,然后送回 循环柜。采用成批处埋的方法能确保全 部滑油都得到彻底清洁。
• 滑油的净化处理 • 对于柴油主机的曲轴箱油,为了使其品质 长期符合柴油机工作的要求,延长其使用 期限,在柴油机运转中,必须尽可能连续 地对曲轴箱油进行离心分离处理。即将系 统中的一部分滑油不断送进分油机进行净 化。这种滑油系统称之谓连续旁通分离系 统。除此之外,在停港而且时间充裕的情 况下,还可以对系统中的滑油进行成批处 埋。当滑油中出现强酸或大量沉积不溶物 或混入海水时,更应这样做。
• 一、润滑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 润滑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柴油机各 运动部件输送足量的、温度适宜的清 洁滑油,保证运动件间的液体摩擦, 减少零件的磨损和摩擦功的消耗.润 滑系统对柴油机的可靠工作和延长使 用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压 力的润滑油在某些机型中还用来冷却 活塞和用来操纵某些机件。
• 二.滑油系统的类型和组成 • 曲轴箱油强制润滑系统组成的 类型按滑油存容场所的不同, • 可分为湿曲轴箱式(或称湿油 底壳式)和干曲轴箱式(或称 干油底壳式)两大类。
• 滑油中分离出的水分和污渣分别由14和 15排出。污渣可由污油泵排出。对直链 纯矿物曲轴箱油,其净化速率能保证在 一天内净化油量力循环柜贮油量的2—3 倍,对清净型曲轴箱油应为2—5倍。 • 除上述净化措施外,尚可在停港期间把 全部滑油泵至滑油处理柜中,再视情况 进行有关处理,如预热、沉淀、放水、 放残、放添加剂等,处理完毕后再用分 油机送回循环柜。
• 第三路滑油经盖板上的一个喷嘴口12喷到
各传动齿轮11的工作面润滑各齿轮,随后 也流回油底壳。 • 在滑油滤清器底座中装有调压阀7和旁 通阀8。调压阀用来限制和调节滑油最高 压力。当柴油机刚起动时,因滑油粘度过 高或排油管道阻塞,造成滑油压力过高时, 调压阀被滑油顶开,使一部分滑油流回油 底壳,以保护润滑系统不致因受高压作用 而损坏。
• 在强化柴油机中,油底壳中的润 滑油会形成很多泡沫,滑油泵吸入 泡沫就不能保证良好的润滑和工作 的可靠性;在船舶摇摆较大时,滑 油泵有时吸不上油,影响到润滑油 供给的连续性。另外,清洗和检查 油底壳很不方便。因此,这种润滑 系统在小型柴油机用得比较普通。
• 135系列柴油机的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 滑油的流动路线如下: • 滑油泵5从油底壳1经粗滤网2和吸入 管将滑油吸入,再压送到滑油滤器底 座,在此分为两路:一路滑油进入离 心式精滤器6滤清杂质后流回油底壳; 另一路则经金属刮片式或绕线式粗滤 器9、滑油冷却器10后进入柴油机。
• 进入柴油机的滑油分三路:第一路 滑油进入曲轴内油道去润滑连杆大 端轴承,然后从轴承两侧流出,借 离心力飞溅至缸套与活塞配合面。 刮油环从缸壁刮下的滑油又滴入连 杆小端两油孔内,以润滑连杆小端 轴承和活塞销轴承。主轴承19则靠 油雾和飞溅润滑。
• 第二路滑油去润滑气阀配气机构。 进入凸轮轴内油道的滑油润滑凸轮 轴承后,再经缸盖内工作面,工作 过的润滑油流回至油底壳。油道和 缸头滑油管去润滑摇臂轴承和气阀 导管。从缸头泄回的滑油再润滑气 阀顶杆挺柱和凸轮工作面,工作过 的润滑油流回至油底壳。
• 如需进行水洗法处理,需在滑油分油机 入口处加入相当于1%—2%滑油量的淡 水进行净化。水洗法不仅可洗掉无即酸, 而且还能浸湿小颗粒杂质使之便于分离。 因某些滑油添加剂也溶于水,故对滑油 水洗时,应征得供油厂商同意。 • 对中、小型柴油机的曲轴箱油,因其 油量有限,一般采用全部滑油换新法。
• (3)涡轮增压器润滑系统 •
• 6135型柴油机滑油冷却器

目前,船用柴油机上使用的滑油冷却器 和淡水冷却器多采用管壳式热交换器。在 这些冷却器中,一般是冷却液在管内流动 而被冷却的流体在管外壳内流动。根据两 种液体流动的方向可将其分为四种换热方 式.(a)顺流式,两种液体作平行且同方向 流动换热;(b)为逆流式,两种液体作平行 但反方向流动;(c)为叉流式,两种液体沿 相互垂直的方向流动;(d)为混合流式(又称 杂流式),是上述三种流动方式的组合。
• 一种流体在管内流过,另一种流体在管 外(壳内)流过。管群可以做成单流程、 双流程或多流程。图示管内流体为双流 程。为了提高换热效果,壳内常设有档 板使壳内流体来回地横向流过管束。没 有这些档板,壳内流体可能出现“沟流” 的倾向,即从进口直接流向出口。如果 发生沟流,在某些局部区域壳内流体将 停滞。而这些停滞死区将使换热器的性 能降低。
• 柴油机的滑油循环系统通常由气缸注油润
滑、曲轴箱油强制润滑和曲轴箱油分油净 化等系统组成。 • 曲轴箱油强制润滑和曲轴箱油分油净化系 统的主要组成设备有: • 1. 滑油泵 • 滑油泵常设有两台,其中一台备用。为 保证滑油压力稳定和流动均匀,常采用螺 杆式油泵。在泵的吸人端管上一般装有真 空表,真空度不超过33.3kPa/(250 mmHg)。 泵的排出管上装有安全阀和调节压力、流 量的旁通阀.
• 旁通阀在粗滤器阻塞而滑油压力增高 时自行开启,使滑油不经粗滤器两旁 通到冷却器,由此可以避免因粗滤器 堵塞而造成柴油机中断滑油的危险。 • 精滤器与粗滤器并联的优点是:始终 有部分滑油经过精滤而保持洁净,而 使润滑系统的阻力增加不多;当粗滤 器堵塞时,一部分滑油仍受到过滤, 可保证柴油机继续工作。
• (2) 板式热交换器的优点是:
• ①钛表面能防止海水的侵蚀,换热系数高;
• ②结构紧凑、重量轻、体积小、易于清除 污垢和维修; • ③能消除液体间发生渗漏的危险; • ④通过改变板片数目,极易增减热传导面 积。 • 这种换热器的不足之处是费用较高,密封 垫片损坏时容易漏泄。
4.滑油循环柜 • 滑油循环柜设在双层底中,它的四 周都有水密隔舱,应经常对隔舱进行 测探,以检查船体和循环柜是否有腐 蚀和渗漏现象。油柜的底面一般做成 由船首向船尾下斜,使水分、泥渣等 沉淀物集中到一端,以便于清除。油 柜中设有横隔板,用来减少滑油的扰 动,便于杂质沉淀,在风浪天并能减 轻油的波动。
• 顺流和逆流换热器传热能力的基本差别。如将 换热面积展至无限大,顺流时冷、热流体将以 相等的温度离开换热器;而逆流时,其中任意 流体的出口温度将会达到另一流体的进口温度。 所以,在换热面积相等、流体特性及进出 口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逆流换热器比顺流
换热器的传热能力要大且逆流时沿整个换 热面局部温度变化较小,金属管的热变形 也较小。不过,当一种流体为定温时,中的滑油带走了各摩擦面的热量, 用滑油冷却活塞的柴油机还带走了燃气传 给活塞的热量。为了保证滑油的正常温度, 必须设置滑油冷却器,滑油冷却器通常采 用管壳式或板式热交换器。 • (1)管壳式热交换器 •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构造如图。在这种热交 换器中,大的容器——壳里管群装在两端 管板之间,管两端与管板相连接之处均有 良好的密封。

• 循环柜中常设有加热盘管,在柴油机冷 车起动时,它能保证滑油具有适当的粘 度。滑油泵的吸入口和来自主机油底壳 的汇流管分别位于油柜的前后端,借以 保证滑油在柜中有足够的时间 排除空气 并沉淀出水分和杂质。汇流管的管端应 伸至最低油位的下面,而不能在油柜顶 上,以免热油不断撞击滑油表面,引起 夹带空气,加速氧化和产生泡沫等弊病。 此外,滑油循环柜还设有透气管和测量 管等。
• 按照滤清方式滑油滤器可分为过滤式滤 器和离心式滤器两种。离心式滑油滤器 应用较广泛。离心式滤器的工作原理如 图所示。 • 离心式滤器滤清效果好,使用维护保养 方便、成本低。但流通阻力很大,从喷 嘴喷出后的滑油压力很低 ,因此只能并 联在润滑系统中,一般离心式滤器的流 量只占柴油机总循环滑油量的5%~8%, 常用作精滤器。
• 1.湿油底壳式(湿曲轴箱式)润滑系统 • 润滑系统没有专门的润滑油箱,油底壳 起着循环油柜的作用。润滑油泵直接从油 底壳中把滑油输送到各摩擦表面,经过润 滑后的滑油全部流回油底壳中。这种润滑 系统只设一台滑油泵,柴油机的附属设备 和整体布置简单而紧凑,这类润滑系统比 较简单,但润滑油与漏到曲轴箱中的燃气 接触机会增多,容易使滑油变质,使用期短;
• (2)干油底壳式润滑系统 以滑油循环柜为中心的曲轴箱油强制润 滑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干式润滑系统。 • 干式润滑系统的特点是滑油单独存放 在柴油机外部的油柜内,曲轴箱的油 底壳只是用来收集由各润滑部位流回 的滑油,然后利用重力或滑油泵送入 油柜,再借助滑油泵将滑油送入各摩 擦部位。因此,常设有两台滑油泵,
和逆流效果相同。叉流和混合流的换热能力则 介于顺流和逆流之间。
• 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管有圆管、椭圆 管、扁形管等多种截面形状,一般采 用耐腐蚀性能较好的铜管。对于用海 水作冷却介质的热交换器,在海水进 口处须装有更换方便的锌块或锌棒。 • 管壳式热交换器有结构坚固、易于制 造、适应性强、换热容量大、压力损 失小、密封性比较好等优点,所以一 直被广泛应用在船舶上。
由于工作条件不同,增压器需使用汽轮机油润 滑。其润滑系统通常有两种方式:自身封闭 • 式润滑(自供油润滑,用于滚动轴承,不得另设润 滑系统);重力—强制混合循环润滑系统, 如图所示。在此润滑系统中,设高置式重力透平 油柜,由重力柜向增压器供油,重力油柜上装设 低油位警报器和溢油管,当供油中断时,此重力 油柜保证向增压器短时供油并发出警报。 • 在某些老式船加上,有时增压器润滑系统与柴 油机曲轴箱共用一个曲轴箱油润滑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