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合集下载

四颗糖果的故事

四颗糖果的故事

四颗糖果的故事“四颗糖果”的故事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著述颇丰。

近读他“四颗糖果”的故事,感慨颇深。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

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今天,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它对教育工作者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宽容孩子。

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对此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套”。

然而现实中,有的教育工作者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动不动就声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甚至对孩子采用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

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于显示师长的“威严”,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

殊不知,这样做极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当然,宽容不是没有原则,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从实际出发,依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充满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反思自己,认知事理,从而自觉主动地改正错误。

坚持持正面教育。

孩子需要表扬,做了错事的孩子也不例外。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ppt课件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ppt课件
的陶 四行 块知 糖先 果生
2011年10月26日
1
• 陶行知先生在 育才学校当校 长时,发生过 这样一件事。
2
陶行知纪念馆
• 一天,他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
上的男生,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
到校长室去。
3
• 放学后,王友早早站在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
陶行知走过来,一见面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
9
• 宽容不仅是一种海量,更是修养促成的智慧,只 有心胸开阔的人才能运用宽容。
1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1
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
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
4
•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 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 说:“这第二块糖果 也是奖给你的,因为 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 你立即就住手了,这 说明你很尊重我,我 应该奖你。”
• 王友更惊愕了,他眼 睛瞪得大大的,不知 道校长想干什么。
5
•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放到王 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用泥 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 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 证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 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 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 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 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 自己的同学啊……”
6
•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 他随即掏出只可惜我 只有这一块糖果了。 我的糖果完了,我看 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吧!”
7
• 孩子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付出 过爱心,那么你曾经的冷言冷语、暴跳 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
8
•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 长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 成学习任务,也可能没有辉煌的未来,但谁说一个平凡的 人就比别人低一等呢?

陶行知与四个糖块的故事

陶行知与四个糖块的故事

陶行知与四个糖块的故事早到的糖听话的糖,见义勇为的糖,知错的糖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

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

”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

”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

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所以,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

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

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扩展资料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四块糖果”的教育理念。

这四块糖果分别是,爱心、耐心、信心和希望。

这四块糖果不仅是对孩子教育的要求,也是对每个人做人的要求。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

故事的第一块糖果是爱心。

陶行知说,教育的第一要务是爱心。

爱心是人类的本性,也是教育的灵魂。

爱心就像一块甜甜的糖果,能够温暖人心,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关怀。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就像陶行知所说的,“只有真正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

故事的第二块糖果是耐心。

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孩子需要有耐心。

耐心就像一块酸酸甜甜的糖果,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犯错误、犯错,需要父母和老师有耐心地引导和教育。

只有耐心,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关怀和温暖。

故事的第三块糖果是信心。

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孩子需要有信心。

信心就像一块清新的糖果,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可以克服困难,可以取得成功。

只有信心,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故事的最后一块糖果是希望。

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孩子需要给他们带来希望。

希望就像一块甜蜜的糖果,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的光芒。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给予他们足够的希望,让他们相信未来会更美好,相信努力会有所回报。

只有希望,才能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爱心、耐心、信心和希望的传递。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去引导孩子,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和希望。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生命中的四块糖果,给予他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暖。

陶行知和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和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和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一生都在教育事业中度过,他提出了“爱、严、宽、精”四字教育方针,被誉为“中国教育的灵魂”。

陶行知的故事中,有一则关于四块糖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育启示。

故事发生在陶行知当老师的时候。

有一天,他带着一群小学生去郊外游玩,途中,他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块糖。

一位学生很快吃完了自己的糖,又偷偷地向陶行知要了一块。

陶行知问他,“你为什么要再要一块糖呢?”学生回答说,“因为我的糖吃完了。

”陶行知没有多想,就给了他一块糖。

不久,另一个学生也来找陶行知要糖,理由是他的糖也吃完了。

陶行知又给了他一块糖。

接着,又有两个学生分别找到陶行知,也是因为吃完了自己的糖。

陶行知想了想,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问题。

他对这四个学生说,“我给你们每人发的糖只有一块,你们怎么可能吃完了两块呢?”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答。

陶行知继续说道,“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你们并不是因为糖吃完了才来找我要,而是因为你们的自制力不够,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如果你们能够控制住自己,一块糖足够吃很长时间了。

”学生们听了陶行知的话,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陶行知通过这个故事,向学生们传达了自制力的重要性,教育他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常乐。

这也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爱、严、宽、精”中“严”的体现,严格要求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同时,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家长和老师们提了一个醒,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教育。

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让他们懂得知足常乐,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

总的来说,陶行知和四块糖的故事,不仅是一则简单的故事,更是一堂深刻的教育课。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成长,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果_250字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果_250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育家名人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果_250 字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到校长办公室。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
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
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四块糖果”的启示

“四块糖果”的启示
责 任 编 辑 : 国 良 韦
( 者 单位 : 作 解放 军 西 安 政 治 学 院 ) 思想工作要“ 以表 扬为主 , 以情感人 , 以理服 责 任 编 辑 : 涵 王
政 工学刊 ・00・—— 21 4
达 到 思 想 一 致 、 灵 相 通 、 结 友 爱 、 学 生 在 一 番 感 动 之 后 主 动 承 认 了错 误 。 提 高思想工作 的效果。 心 团
事业进步的 目的 。
《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 明确要求, 做好经常性
人” 以表扬为主, 。 有利于激发官兵奋发向上
— —
( 作者单位 : 海军大连舰艇 学院政治 系)
是 对象在 观 察分 析你 说 的是 真是 假 , 判 断你 的许诺 能否兑现 ;是对对 象思
想 把 握 的 不 准 ,还 是 语 言 表 达 的 不 圆
满 ; 对对 象问题掌握 的不实 , 是采 是 还
画飒籀照∞ 的启示
●杨 延 峰
取 的措 施不得力 ,等等 。每次谈 心过
后 ,都 要反思一 下 自己和分析一 下对
且 还有 可 能走 向 反 面 。
现一 个学生用泥块砸 同学 ,当即 予以制 止, 士兵 看成“ 出了窑的砖— —定 型 了” 的思想 .
谈 心秉 持 耐 心 。一是谈心过程 并令 这 个学生放 学后到 办公 室来 。刚一放 对他们 的闪光 点及时进行表扬和肯 定,必定
这位同学就等在 办公室门口, 陶行知立 会激发他们的 自觉性 。二是要确保表扬 的真 要耐心 。谈心过程中 , 听对象讲话要有 学, 即掏出一块糖果奖励他按时来到这里; 实性。 接着 确保表扬的真实性 , 是实施表扬的首要 耐 心 , 人家 把话讲 完 、 清楚 , 让 讲 事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八年级上册语文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计划【篇一】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八【6】班现有在籍学生48人,在实施新课改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水平,对教学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但是,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合。

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仍然有重知识轻水平的现象,没有进入课改规定的情境,处于无所适从的茫然状态。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实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综合学科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持续的实践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水平、创新水平和探究水平。

三、教学的总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实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动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教改措施: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增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使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实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2】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育才学校的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陶行知没有批评他,却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了糖果。

接着,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王友,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迷惑不解地接过了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

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听到这里,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给王友:“为你准确地理解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

”待王友接过糖,陶行知说:“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完了吧。


评析: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

教师需要知识,更需要爱心和智慧。

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既要严格要求,批评教育,也需要用爱心去召唤,用智慧去引导。

能够说,在这个经典故事中,陶行知把肯定、表扬的手段用到了极致,也收到了绝佳的教育效果。

它启发我们:教
师始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相信学生的心,还要持续修炼自己的教育智慧,以爱为动力,以智慧为手段,走进学生,培养学生,和学生共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