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2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课设计三篇篇一教课目标篇三教材解析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滋生》两则寓言构成。

课文分别勾画出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实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犯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尽人皆知的作品,语言简短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并且特别拥有现实意义。

学情解析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浅显,因此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课建议寓言经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课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风趣的特色,指引学生联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剖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联合学生的生活实质,指引学生理解和心得寓言,从中遇到教育和启迪。

教课目标【知识与技术】1.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滋生”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经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心得词句,认识寓意。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错了事必定要实时悔过和做事不行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滋生”的意思。

3.经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一样。

难点懂得做错了事必定要实时悔过和做事不行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课准备老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会认“亡”“牢”等 10 个生字,会写“钻”“劝”等 6 个生字。

2.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练习第二习题第一组句子的不一样。

3.懂得应当听取他人的劝说,实时悔过失误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亡”“牢”等10 个生字,会写“钻”“劝”等 6 个生字。

2.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人教版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课《寓言二则》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课《寓言二则》教学设计DOC

课程名称:人教版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课《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本课的两则寓言故事。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常见成语:“看到一块石头”和“名满天下”。

3.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发掘故事背后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

2.学习和使用常见成语。

教学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背后的寓意。

2.学习和使用成语“看到一块石头”和“名满天下”。

教学准备1.课件。

2.课文录音。

3.小黑板和粉笔。

4.寓言故事的相关图片(可选)。

5.教学素材,例如动画、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翻阅课本,让学生对寓言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与寓言故事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讲解和学习(15分钟)1.老师以课件或小黑板为媒介,向学生讲解第一则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老师提醒学生寓言故事的特点和要点,如角色、情节、结局等。

3.老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成语“看到一块石头”的含义和正确用法。

4.老师以同样的方式,讲解第二则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5.老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成语“名满天下”的含义和正确用法。

三、课堂练习(20分钟)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发掘寓言故事背后的寓意,并形成简短的故事梗概。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演讲或表演,展示他们的故事梗概和理解。

3.学生通过老师布置的练习题,运用所学的成语和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实践。

四、课堂总结(1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寓言故事和成语。

2.老师强调学生应该从故事和成语中,理解寓言故事背后的寓意,并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应用。

3.老师留下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如果你是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寓言故事为我们树立了哪些好榜样?课后延伸1.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发现更多的成语,分析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学生可以上网或去图书馆,寻找更多的寓言故事,并做出拓展阅读或小说创作等任务。

3.学生可在家和家长进行情景模拟,讨论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所学的成语和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2《寓言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2《寓言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同时,教师还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寓言现象,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寓言故事,感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实现生活与学科的紧密结合。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教师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乌鸦为什么会受到狐狸的欺骗?”“蚂蚁为什么能成功地储存食物?”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3.语文知识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生词、成语、语法等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和寓言故事内容,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句型、语法等。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4.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预测、提问、推理、总结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教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寓言故事的语言魅力。然后,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2.学习生词和成语:教师对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并学会正确运用。
3.分析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结果及寓意。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此外,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力,促使他们在思考中成长。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寓言二则(教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第12课寓言二则 2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4张幻灯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中体会寓言的寓意。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认读生字:(演示第5、6张幻灯片)(1)亡、牢、钻、劝、丢、告(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寓(yù yǜ)言羊圈(quàn juàn)窟窿(long lóng)街坊(fāng fang)后悔(huǐ hǐu)叼(biǎo diǎo)走从此(cǐ sǐ)5.识字有方亡:,独体字,组词:流亡灭亡牢:,上下结构,组词:牢记牢固钻:,左右结构,组词:钻孔钻研劝:,左右结构,组词:劝说劝1、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生字卡输出字的读音。

2、同学之间交流互相提问识记生字。

让学生认读本课生字。

让学生掌握生字的笔顺、结构和组词。

导丢:,上下结构,组词:丢失丢掉告:,上下结构,组词:告诉告别(二)交流汇报:生自由说说这则寓言所表达的寓意以及养羊人两次丢失羊后的态度转变。

(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二、精读课文。

(演示第7-15张幻灯片)1.题目解读。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亡:丢的意思。

补:修补,补救。

牢:关牲口的圈。

2.阅读1-3自然段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1)羊为什么会少了一只呢?羊圈破了个窟窿,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为他着急。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优秀教案

《寓言二则》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1.借助拼音会认10个生字,学写6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 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巴望、揠苗助长、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上节课学习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叫《亡羊补牢》,板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1)小老师领读词语。

羊圈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劝告后悔重点:圈是多音字,你们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请给它组组词。

找出轻声词,再读读。

理解词意:你们家有街坊吗?你们家和街坊的关系怎么样?我们中国有句话说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如果相处好了,邻居会比自己家的亲戚都好。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书写)(2)开小火车读词语。

4.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2)分组读2-5自然段每组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5.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1.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一词的不同用法。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复习导入。

出示: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

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2、《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想不想读?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4、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生字词:望转言自筋尽喘截巴望好像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5、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

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①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

②水面平得好像一面大镜子。

“好像”的意思一样吗?③禾苗一点也没长高。

把句里的好像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

理解焦急。

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

①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②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③感情朗读5、学习第三节,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心,他回到家里,……6、种田人弄得筋疲力尽,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别人都不明白什么回事,齐读第四节。

“枯死”是什么意思?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植物生长资料)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寓、亡”等10个字,会写“寓言、亡羊补牢”等6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寓、亡”等10个字,会写“寓言、亡羊补牢”等6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猜故事,导入新课1.你一定读过很多故事吧,先请你看图,猜一猜图上讲的是哪个故事?(图片出示:坐井观天、画蛇添足、守株待兔)2.小结引题:你们真会看,这些都是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学习“寓”:寓是个新字,是寄托的意思。

(2)寓言:寓言往往比较短小,但背后藏着是深刻的道理,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这些故事既令人深思又轻松有趣。

(3)学习“则”:则也是个新字,平舌音,我们还会说“日记二则、新闻二则”都是这个音。

3.齐读课题。

二、学习《亡羊补牢》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

(一)初读课文,理解题意1.出示“亡羊补牢”,猜一猜它的含义,指名交流。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指名交流。

3.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课文第三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你找到了吗?看这一句: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1)学习“亡”:这里亡表示丢失的意思。

(2)学习“劳”: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牢的字形像牛在圈中,后来引申为古代祭祀时用的牲畜,再后来又引申为监狱。

牢在这里指的是羊圈。

(3)跟读词语:羊圈。

(4)理解“羊圈”:羊圈就是养羊的地方。

(出示图片)像这样有栅栏的养羊的地方就叫做羊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揠苗助长》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揠苗助长》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揠苗助长》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焦、筋”等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4.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图片导入。

师:(出示绿色禾苗图)这绿油油的幼苗多喜人啊!如果它们能快点长高、长大就更好了。

(出示成熟水稻图)禾苗长大啦,穗子上结满了籽粒。

一位农夫种下许多禾苗,怎样才能让禾苗快点长高呢?2.小结揭题。

师:农夫也在动脑筋想办法,他的办法好不好呢?读完第二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你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把带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记一记字形,然后圈出带生字的词语。

(3)“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画出“揠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成果。

(1)(课件出示词语)指多名学生认读,教师正音。

(2)识记字形。

◇形声字:“疲”的偏旁“疒”表示身体不舒服,“皮”提示读音。

◇结合词语:“筋、疲”可在“筋疲力尽”中学习,“筋疲力尽”的意思是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截”通过读词语,如“一大截、截断、半截”,强化记忆。

◇比一比:焦—蕉;喘—端;截—载。

◇字理:(出示“焦”的字理图)上边像一只小鸟,下边的“灬”与火有关。

鸟儿在火上烤,多令人焦急!(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

(4)指名用文中的词句说说“揠苗”的意思。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引导填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古时候有个人,他地想要禾苗快点长高,就把禾苗,结果禾苗。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高1.(课件出示会写字“筋、疲”)学生认读并组词,再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围绕“道理篇”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流传千古的寓言,也有常见的生活小事,还有经典的童话故事,每一篇课文都会让我们产生奇妙而独特的感受,它们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

课题内容简说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用养羊人两次丢羊后补牢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揠苗助长》讲一个人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如果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

画杨桃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遭到了同学们的讥笑,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不一样。

从而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
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小马过河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匹小马两次过河的故事,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有主见,主动实践,并法克服困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认识43个生字,会写25个字,正确读写“窟窿、焦急、筋疲力尽、和颜悦色、磨坊”等词
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

1.认识43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正确读写“窟窿、焦急、筋疲力尽、和颜悦色、磨坊”等
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章要表达的道理。

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12.《寓言二则》 (2)
课时
13.《画杨桃》 (2)
课时
14.《小马过河》 (2)
课时
语文园地五.................................................................................................................................... .. (2)
课时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中的关键的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的道理,谈谈自己的感想。

12 寓言二则
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5分钟)
1.教师出示要求书写的2个
生字:“筋”“疲”。

(1)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2)教师强调:“筋”是上
下结构,“疲”是半包围结构,写
“疒”时,不要忘记写外面的两
点。

(3)教师范写“筋、疲”2
个生字。

(4)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2.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
听。

(2)续编故事。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书写生
字。

(1)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书
写方法。

(3)学生临写。

同桌评议。

2.完成作业。

(1)给爸爸妈妈讲故事。

(2)尝试续编故事。

13.写一写。

我能把“筋、疲”这两
写得很漂亮。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