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简介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

另外,慈禧生活行为中的许多相关表现也证明慈禧是长治 欢吃长治人爱吃的小窝头、团子、玉米糁粥,爱看流传不广, 能听懂的长治地方戏剧“上党梆子”等。
从数量来说,仅每天的两次正餐就有100碗不同的菜肴,正餐之外 的两次“小吃”至少也有20碗菜。至于质量更是没得挑,这128个火头 夫都是全国数得着的名厨,手艺精湛,但又各有特长。
慈禧每天吃的都可谓是顶级国宴,云集了众多名厨、名菜,至于价 值,毫不夸张地说,她吃的绝对是“真金白银”!
慈禧的另一大嗜好是吃花、浴花。清宫医案表明,爱美如命的慈禧 太后是一个最能“消费”鲜花的人。
1941年7月,在昆明书画界为缪嘉蕙举办的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 郭沫若即兴作诗,赞誉这位女画家:
苍天无情人有情, 彩霞岂能埋荒井? 休言女子非英物, 艺满时空永葆名。
辛 酉 政 变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
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辛 酉
职业:懿嫔,皇太后
坟墓:定东陵
生活年代:清末
目 录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身 世 之 谜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
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
慈禧

• 负面评价 • 1.个人的人格方面,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 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 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 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 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 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 2.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 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 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 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 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 。慈禧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慈禧虽然政 治上非常干练,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维系满清的对中国的统治。以上列举的数 次丧权辱国的战争结果,并非一定如此,其中镇南关大捷后的乙酉清法战争以 及中日甲午战争都是继续战争比接受议和的耻辱条件要更加有利,但继续战争 的结果虽然会击败当时国内一片混乱的法国,或在甲午时拖垮当时国力即将穷 尽的日本,使中华民族有个更好的结果,却很可能会让满清中央政府因为持久 战乱而失去权威垮台。慈禧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 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此外慈禧个人于 早年当政之初尚知节俭与励精图治,但后来即日渐奢靡。举凡重修圆明园(后 为恭亲王等大臣所阻)、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与筹办万徇寿诞等均耗费大 量银两。上述之事虽非均由慈禧之意而兴,但对于皇帝及臣工等对其进行讨好 之作为,慈禧并不加以劝止却反而多有纵容。甚至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 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无形中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 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闭。
红色动态古风国风慈禧生平历史人物介绍说课PPT

, 而
旅无时 疆, 大。日 土其
移。本:寿 。记国万至
吾也土敬卖算 西 、以人 无时 盖者君寿矣
恐。乎礼国。 藏 英是攻 。法 以按主无。
瓜举?,贼方 疆 割相朝 人 近:、疆我
分国呜则之今 土 威继鲜 攻 事以总。国
之而呼相奸, 又 海而, 越 证此统各之
0 7
风光大葬
翡翠西瓜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于砒霜(三氧化二砷)急性中毒,这极可能是病重 的慈禧命人将其毒死的。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 统。
预备立宪
更令人吃惊的是,慈禧太后顺应民情,在1905年后甚至 还搞起了立宪,这在中国的上千年的专制历史上绝对是 石破天惊,令人难以想象。如果要说宪政的话,真正的 源头却是在慈禧这里。在慈禧太后执政的最后七八年中, 中国才开始真正向现代社会转型。 “预备立宪”是清末新政的继续与延伸。立宪对于一直实 行君主集权的清皇朝。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是慈禧一生的亮点。
考证发现
考证发现,在长治县西坡村王氏家谱中 有关于慈禧身世的记载,这个村还发现 慈禧出身遗址和慈禧生母的坟墓;长治 县上秦村发现慈禧曾生活过的“娘娘院”, 宋家祖传的光绪、宣统年前清廷制作的 两个皮夹式清朝帝后宗祀谱,慈禧给宋 家的残信和照片;长治市区原潞安府衙 后院的“慈禧太后书房”至今仍保存完好。 另外,慈禧生活行为中的许多相关表现 也证明慈禧是长治人。比如,慈禧喜欢 吃长治人爱吃的小窝头、团子、玉米糁 粥,爱看流传不广,仅是长治本地人才 能听懂的长治地方戏剧“上党梆子”等。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奢侈太后”,这一点在饮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拿负责慈 禧个人饮食的寿膳房来说,这个坐落在颐和园大戏楼东侧的炊事班共由108间房屋组成, 占有8个院落,在里面上班的厨师足足有128人!如此大规模的炊事班别说是供应一个人 的伙食,就是伺候一个整编师都绰绰有余了。
慈禧太后简介

慈禧太后简介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慈禧太后简介,欢迎阅读。
慈禧太后简介慈禧(1835~1908),叶赫那拉氏,是清朝的第七个皇帝咸丰的妃子,第八个皇帝同治的母亲,俗称西太后。
她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是当时中国实际上最高的当权者。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享乐,不顾国家安危,挪用海军经费重修,并改名为颐和园。
此后,每年夏季她即来此居住,颐和园亦被称为“夏宫”。
慈禧太后与翡翠的故事慈禧太后珍爱翡翠与历代的统治者相比是空前绝后的。
她把成色好的翡翠看得比什么珍宝都贵重。
慈禧用过的玉饰,把玩的玉器数量很多。
慈禧爱玉,被当时的满、汉达官贵人所知晓,于是他们向太后进贡宝玉,来博取慈禧的赏识,得以提拔重用。
慈禧太后有一枚高质量的翡翠戒指,是琢玉高手依玉料的色彩形态,雕琢成精致逼真的黄瓜形戒饰。
她的满族头式中,全由翡翠及珍珠镶串而成,制作精巧,能使每一颗翡翠或珍珠单独活动。
慈禧手腕上戴的是玉镯,手指上套着10厘米长的玉扳指。
饮茶用的是玉碗,用膳用的是玉筷、玉勺、玉盘。
慈禧拥有13套金钟、13套玉钟,作为皇宫乐队的主要乐器,玉钟悬挂于8尺高、3尺宽的雕刻精巧的钟架上。
1900年,义和团起义,慈禧逃离北京避难时,所带的珍宝主要是精美的玉器。
她死后,大量的翡翠制品和红蓝宝石也一同殉葬。
慈禧如此喜爱翡翠,在民间也自然少不了留下一些故事: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室,四面摆着檀木方橱,盛着**小小的玻璃锦盒,都是些用绣缎包裹着、装潢精致的盒子。
那里边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宝,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珊瑚,数也数不清。
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
这翡翠西瓜是在昆仑山自然生成的,瓜皮翠生生、绿莹莹,还带着墨绿的条纹:瓜里的黑瓜籽、红瓜瓤还能影影绰绰的看得见。
慈禧

贞),通称慈禧太后,满族,
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
15日,又称“西太后”、
“那拉太后”、“老佛爷”。
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
光绪帝养母。1861年至1908
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5月,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
慈禧1854年,晋懿嫔。
1856年,生同治,当日晋懿妃。
1857年,晋懿贵妃。 1861年,同治即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8月22日 发动辛酉政变,遂掌握最高权力48年。 1862年,同治上徽号慈禧太后。 1874年,同治帝崩,慈禧太后令光绪继位。 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慈禧墓位于距离北京125公里的河北遵化看中,辟为皇家陵
寝之地。这块北依昌瑞山、南临金星山,中夹影壁山的
“王气”,从此成了清朝最主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而
在5个皇帝、14个皇后、136个妃嫔的陵寝中,要数乾隆 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最为精美与奢华。 慈禧太后的陵寝在普陀峪,早在同治12年时就已经 开始兴建,后又于光绪年间全面重修,墓中隧道全用汉 白玉砌成,寝宫为八角形,上覆圆顶,雕塑着9条金龙, 闪闪发光。寝宫面积约与故宫的中和殿相等。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慈禧为维系满清 对中国的统治,数次签订丧权辱国条约。 慈禧皇 太后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 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 中国的前途。
慈禧当政之初尚知节俭,后来日渐奢靡。重修圆明园
(后为恭亲王等大臣所阻)、颐和园与筹办六十大寿等均
耗费大量银两。甚至八国联军侵华后面临《辛丑和约》
2.光绪皇帝之死与慈禧有关系吗?
关于光绪之死,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光绪是患重病而死。在废立风波中,光绪 依旧做他的皇帝,但他的实权却丢了,精神也备受打击,
康熙的妃子们的简介

康熙的妃子们的简介
康熙的妃子们多达一百多人,其中最有名的七位妃子被称为“康
熙七嫔”,分别为孝贤皇后、端敏皇后、和硕皇后、慈禧太后、格格、纯妃和富察氏。
孝贤皇后,原名乌拉纳拉氏,婚后被封为孝贤皇后,是康熙皇帝
的正妻,性格温顺贤淑,生有六子两女。
端敏皇后,原名胡氏,婚后被封为端敏皇后,美丽聪颖,宠爱度
极高,但因其不愿为康熙生子,被逐出宫廷。
和硕皇后,原名若兰格格,婚后被封为和硕皇后,是满洲八旗之
一的贝子家族成员,容貌出众,机智聪颖,深得康熙宠爱,生有八子
两女。
慈禧太后,原名西太后,婚后被封为康熙最后一位妃子慈禧太后,有政治智慧,与光绪帝联手推翻了东西两宫,成为实际掌权的皇帝。
格格,原名多尔衮氏,是康熙的亲妹妹,婚后被封为格格,生有
六子一女,并且与康熙关系密切。
纯妃,原名瑾妃,是康熙皇帝的宠妃,未生育子女,后患上癫痫病,被尊为纯妃。
富察氏,原名富察·安琪,是康熙十世孙富察琦之女,婚后被封
为富察氏,美貌非常出众,深得康熙宠爱,生有三子三女。
慈禧(近代史PPT)

慈禧大事年表
• • • • 1854年,晋懿嫔。 1856年,生同治,当日晋懿妃。 1857年,晋懿贵妃。 1861年,同治即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8 月22日 发动辛酉政变,遂掌握最高权力48 年。 • 1862年,同治上徽号慈禧太后。 • 1874年,同治帝崩,慈禧太后令光绪继位。 • 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 订马关条约。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

越太 南后 ,五 谅旬 山万 一寿 役, ,则 而为 安甲 南申 之, 疆其 土时 无法 。人
攻
不 移 。 盖 以 近 事 证 之 ,
。国寿 记君无 者主疆 按、。 :总各 以统国 此之之 四书使 字,臣 颂而, 太祝亦 后曰莫 ,:不 实万呈 为寿递 确无其 切疆本
。评联 我:” 国“外 之甲, 官辰还 绅十发 士月表 商十题 ,日为 莫,《 不皇万 颂太寿 太后无 后万疆 曰寿》 :至的 万矣时
02 特 殊 嗜 好
特殊嗜好
超级票友
西太后还是个懂戏的超级“票友” ,京剧发展 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是在西太后的鼓励下完 成的。正是由于她坚定的支持,原来上不得台面 的乱弹才得以成为压倒所有其他戏曲形式的京剧。
忠实粉丝
慈禧太后还是观音菩萨的忠实“粉 丝”。宫中人称慈禧为“老佛爷”。慈 禧信佛,以菩萨自居,自视为观世音菩 萨转世,是观世音菩萨在人间的化身, 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以慈禧的面目来 统治这个世界。
历史人物介绍
Historical figures to introduce
——慈禧
历史上 思想上 外交上 经济上 政治上 文化上
目 录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生 平 简 介
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
~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
后”、“老佛爷”,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死后清朝上谥
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禧太后慈禧生平简介慈禧太后,[ 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太后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慈禧姓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后抬旗入镶黄旗。
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母富察氏。
叶赫那拉氏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同治帝),诏晋封懿妃。
次年又晋封懿贵妃。
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大清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北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国反清农民运动)又让他心力憔悴。
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使慈禧有机会接触政治。
同治帝登基,尊为圣母皇太后,号为慈禧太后。
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
(一说是慈安太后住在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慈禧太后住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故称西太后。
)咸丰时期1851年慈禧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因得咸丰皇帝宠幸,1854年进封懿嫔。
1856年生子载淳。
次年进位为“储秀宫懿贵妃”。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她随咸丰帝逃往热河。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
慈禧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并尊为皇太后。
由于皇子载淳只有6岁,咸丰帝临终前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政。
年号“祺祥”,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
同年11月,那拉氏与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将八名“赞襄政务王大臣”分别革职或处死。
同治时期1861年12月2日,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同治”。
执政初期她在议政王奕訢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
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
这一时期,国内起义被平定;两次鸦片战争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外交上没有吃大亏;洋务运动后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被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十一年(1872年),载淳已17岁,慈禧不得已为他选后,次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但同治帝亲政后仍难摆脱慈禧的干预。
光绪时期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
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慈禧采纳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建议,出兵新疆于1878年1月收复新疆。
1881年中俄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1881年4月8日慈安暴亡,卒年45岁,从此慈禧实现一宫独裁。
1883年—1885年爆发了中法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却主张“乘胜即收”,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又使法国获得了不少侵略利益。
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由光绪帝亲政,慈禧又训政了数年。
在训政结束后,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
1894年,慈禧六十寿辰,适逢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主战,慈禧亦主战。
后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
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
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
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
1901年9月7日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
1902年初,慈禧与光绪帝回到北京。
为了维持统治,慈禧太后在“西狩”期间宣布实行“新政”,进行经济,军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
在i日俄战争后又进行宪政改革。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经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
1908年11月15日光绪帝死后次日,慈禧因病而逝,享年七十四岁,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
慈禧的生活慈禧是有名的“奢侈太后”。
曾给慈禧画像的美国画家卡尔女士在《慈禧写照记》中所说:中国皇帝之尊严,仅次于天。
臣下以犬马声色奉者,自然穷奢极侈,惟恐不得主上之欢心。
而皇帝则自以为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区区数千百万金之供奉,自亦无所用其顾惜也。
慈禧的服饰衣服大概有2000件,鞋子不能算多,也有三四十双。
好在太后走路的时候很少,平均一双新鞋可以穿五六天。
慈禧的住所当然首先是位于北京正中的紫禁城。
同治即位后至光绪十年(1884年)以前,慈禧住紫禁城西六宫的长春宫。
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又移居储秀宫,耗银六十三万两(加上赏赐臣仆共计一百二十五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并将同治降生的后殿定名为丽景轩。
慈禧出行除传统的皇舆、凤辇、御船外,还增加了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东洋车、火车、汽车。
慈禧常坐东洋车,车制绝精美。
其把手处盘以金龙二,作昂首遐观状。
二轮为橡皮所制,轻快流利,得未曾有。
一宫监在前曳之,又有一宫监则在后向前而推。
火车除慈禧曾改造了一列专车乘之赴奉天外,紫禁城内也设有短距离轻便轨道,起于宫门入口,终点为慈禧寝宫之外。
车上一切设备俱全,只比平常者略小。
大内所有汽车不下十余辆,都是清朝出洋官员进呈以博慈禧欢悦的。
其中有一辆为黄色,绘以双龙,玻璃室内设宝座,是慈禧的御用汽车。
但慈禧从未坐过,因为驾驶汽车的车夫须坐于慈禧之侧,又怕有意外危险,故宫中诸人商量甚久,终莫能决。
虽慈禧极欲一试为快,终为他人谏阻。
慈禧在世时大权独揽,慈禧陵的修建工程历时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结束。
在建筑材料的贵重、工艺的精湛、装饰的奢华等方面均居于清朝皇后陵寝的首位。
即使是与清朝皇陵相比,某些皇陵也要比她逊色很多。
在建设隆恩殿让工匠用突雕的手法,在清东陵慈禧墓有两块“丹陛石”。
一块在隆恩殿的台阶中间,另一快是废弃的在附近山里找到的。
现在放在慈禧墓的门口,是“凤在上龙在下”构成一幅金凤戏双龙的景象,充分反映了这位政治野心家的独到用心。
这在其他清朝帝王的陵墓中是独一无二的。
她的随葬品之奢华也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慈禧的政治生涯革新与守旧19世纪60至90年代,清王朝的一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主张学习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训练新军,购买枪炮、军舰,发展中国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尽管他们的改革没有触及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但是,洋务运动一开始,就遭到顽固派的坚决反对。
在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中,慈禧虽然采取了平衡的策略,一方面,支持以奕为首的洋务派,另一方面,又扶植顽固派以牵制洋务派。
但是,洋务新政毕竟利于清王朝的统治。
所以,在顽固派气焰嚣张的时候,慈禧又站在洋务派一边予以压制。
1866年12月,奕 奏请在同文馆内添设分馆,招收科举出身的人员学习天文、数学。
由于得到了慈禧的支持,洋务运动才得以冲破重重阻力向前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在维新派的影响下,光绪锐意变法。
1898年6月11日,慈禧面告光绪:“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
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
”于是,光绪发布了由翁同和起草的《定国是诏》。
但是,这次变法,涉及了清王朝的政治体制,而慈禧改革底线是祖宗之法不能变。
随着戊戌变法的深入,慈禧和维新派的分歧越来越大。
由于顽固派势力强大,这场改革最终失败。
主战与求和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
1860年9月21日,清军在八里桥之战中遭到失败,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决定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懿贵妃极力谏阻,请求咸丰留在北京,继续抵抗。
为此,她触怒了咸丰,差一点引来杀身之祸。
中法战争爆发后,慈禧谕令对法宣战,后又转向求和。
中日战争爆发,开始时光绪主战,慈禧亦主战。
后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
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
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
为了尽快地达成和议,全部接受列强提出的条件。
慈禧完全屈服了,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历史评价正面评价慈禧政治手腕堪称毒辣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统治。
其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慈禧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此外,慈禧太后家人除袭“承恩公”一虚爵外,并无家人能干涉朝政。
相对当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歪风,慈禧于这方面尚算公私分明。
负面评价个人的人格方面,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
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
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
慈禧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此外慈禧个人于早年当政之初尚知节俭与励精图治,但后来即日渐奢靡。
举凡重修圆明园(后为恭亲王等大臣所阻)、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与筹办万徇寿诞等均耗费大量银两。
上述之事虽非均由慈禧之意而兴,但对于皇帝及臣工等对其进行讨好之作为,慈禧并不加以劝止却反而多有纵容。
甚至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
无形中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