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太后慈禧的睿智一生

合集下载

试谈西太后

试谈西太后

试谈西太后—慈禧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慈禧,这个统治中国达48年的女性,究竟凭什么独裁近半个世纪?她是否真的像人们所说是个卖国贼,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让我们一起剖析慈禧的内心世界,走进清朝末年宫庭生活,了解这个在历史长河中书写着自己可圈可点一页的女人。

内容摘要慈禧,名为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

生于1835年,死于1908年,安徽宁池太广道惠征之女。

慈禧太后,这位统治中国达四十八年的女人。

关于她的传说很多,有学者认为慈禧根本不是满人,而是一位身世曲折离奇的汉家姑娘。

传说她脚底长着两颗痣,是做皇后的命。

传说归传说,这也许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臆想。

慈禧在十九世纪登上了法国一家著名周刊的封面,法国人按照他们的想像,画出了东方赫赫有名的“西太后“的威严之貌。

这也是我们常在历史书史料上看到的慈禧的容貌,直眉长脸,女生男相,看起来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其实那是变相的丑化了她。

她年轻时应该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美人,东方女子长脸清瘦更上妆,要不然在三千粉黛的后宫里是无论如何上不了位的。

1852年,出身宦门,颇具姿色的玉兰被选秀入宫,册封为贵人。

从少女玉兰时代即有野心开始,到初入宫门不得宠幸的寂寞幽怨,再至耍媚术赢得懿贵妃名位有志干预朝政。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焚毁后,英、法联军在中国的气焰更为嚣张。

于是慈禧便自然而然成了一个反面人物。

但这真的是真实的慈禧太后吗?慈禧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慈禧太后,一起解析这个备受争议的女人。

成果展示慈禧太后,是中国二千年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8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

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而我们也知道电视剧或电影都是有一定的虚构成分的,如今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非常多的组织和协会专门研究她,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她都做了些什么事?她的身世甚至姓名等很多问题至今都是一个谜。

我在寒假期间查阅图书馆,查阅电脑资料,请教老师,终于了解了一些问题,竟发现慈禧太后其实很多事也是身不由己,人们往往对她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她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的人,那么就让我来试谈西太后—慈禧。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
考证发现,在长治县西坡村王氏家谱中有关于慈禧身世 现慈禧出身遗址和慈禧生母的坟墓;长治县上秦村发现慈禧曾 院”,宋家祖传的光绪、宣统年前清廷制作的两个皮夹式清朝 给宋家的残信和照片;长治市区原潞安府衙后院的“慈禧太后 完好。
另外,慈禧生活行为中的许多相关表现也证明慈禧是长治 欢吃长治人爱吃的小窝头、团子、玉米糁粥,爱看流传不广, 能听懂的长治地方戏剧“上党梆子”等。
从数量来说,仅每天的两次正餐就有100碗不同的菜肴,正餐之外 的两次“小吃”至少也有20碗菜。至于质量更是没得挑,这128个火头 夫都是全国数得着的名厨,手艺精湛,但又各有特长。
慈禧每天吃的都可谓是顶级国宴,云集了众多名厨、名菜,至于价 值,毫不夸张地说,她吃的绝对是“真金白银”!
慈禧的另一大嗜好是吃花、浴花。清宫医案表明,爱美如命的慈禧 太后是一个最能“消费”鲜花的人。
1941年7月,在昆明书画界为缪嘉蕙举办的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 郭沫若即兴作诗,赞誉这位女画家:
苍天无情人有情, 彩霞岂能埋荒井? 休言女子非英物, 艺满时空永葆名。
辛 酉 政 变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
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辛 酉
职业:懿嫔,皇太后
坟墓:定东陵
生活年代:清末
目 录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身 世 之 谜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
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

慈禧的功与过她掌握清朝48年能力非一般能及

慈禧的功与过她掌握清朝48年能力非一般能及

慈禧的功与过她掌握清朝48年能力非一般能及本文导读:民间将此事沦为笑谈,笑她是个发疯的泼妇,把中国落后清朝灭亡的原因按在她的头上,更是将她骂的体无完肤。

后来孙殿英倒了她的墓,被一片叫好。

其实不管人们现在怎么去评价慈禧,笔者只能说那些认为慈禧只是一个贪恋权位的老太太的人是大错特错。

熟悉历史的人可能知道,从古至今历史上有权势的女人屈指可数,掌握一国命运的女人更是寥寥无几,慈禧就是属于掌握国家命运的女人,而且是历史上掌管国家时间最长的女人,从1861年到1908年的前后48年,慈禧一直都是清朝的实际掌权人。

网络配图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为了庆祝生日慈禧不惜挪用军费作为置办宴会的费用,并放出话,“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言下之意就是谁要是搅扰了我今天的生日,我就要他一辈子不安宁。

终于朝鲜战场上失利,甲午海战失败,接连打击使得慈禧不得不考虑如何应付国事。

中日甲午战败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为了挽救大清,光绪帝渴望改革,终于康梁等人,最终还是被慈禧给收拾了,慈禧将光绪帝囚禁在瀛台。

最后慈禧被迫实行“新政”,这场闹剧最后停止,这也是清朝慈禧的最后挣扎。

1908年,光绪帝驾崩,死于砒霜中毒,很大可能是慈禧所谓,在光绪死后的第二天,慈禧死,终年74岁,结束了她的一生,同时也结束了大清,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当时的慈禧和咸丰皇帝被迫逃往热河,当时咸丰皇帝身有重病,逃到热河后就病死在了热河行营,再也没有活着回北京。

咸丰死后留下辅政八大臣,同时为了制约八大臣咸丰还给了皇后和身为懿贵妃慈禧两人一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咸丰是想两派互相制约,可谓是死前为同治皇帝做的最后点事了。

网络配图然而权力的交接并没有咸丰皇帝想的那么顺利,慈禧联合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发动政变,斩杀了八个辅政大臣,从此开始掌握清朝权柄。

后来慈禧依靠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之辈牢牢掌握清朝大权。

她虽然掌握了清朝大权,可是此时的清朝处在风雨飘摇之际,外国列强入侵,内部太平军占据半壁江山,可谓是内忧外患。

慈禧的生平与功过

慈禧的生平与功过

慈禧的生平与功过班级:电气123 学号:08060112333 姓名:徐慧作为一个工科学生,自从高中分科以后就没有怎么接触历史了,所以对历史人物了解的也不多。

这次因近代史作业要求去阅览了一些慈禧的生平。

知道了慈禧是如何从一个中等旗籍官员之家的女儿,通过选秀女,进入清朝皇宫,成为皇帝身边的一个兰贵人。

她知道只凭着自己外表的美丽,侍应得体是不能确保得到皇帝的专宠的。

只有为皇帝生下儿子才能吸引皇帝的关注的喜爱。

子嗣兴旺是龙脉延续的保证,这是每位皇帝都渴望的一件事情,更何况这时候咸丰皇帝还没有一儿半女。

咸丰帝是一个子嗣不兴旺的人,(一生只有二子,一女,且二子夭折)。

慈禧深知,后宫佳丽如云,想要留住皇帝的心就要生下皇族血脉。

可想是没有用的,慈禧没能怀上皇子,除了因为咸丰帝子嗣不兴旺以外,也可能与她自身疾患有关。

经过太医的调理,咸丰五年六月,慈禧怀孕,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下皇子载淳。

皇帝及后宫所有人都保持着高度关注,因为这是咸丰帝的长子,也是皇帝迄今为止的唯一继承人。

慈禧生下了咸丰帝的唯一皇子。

母凭子贵,由后宫五级的嫔,而为四级的妃,而被册封为为三级的贵妃,凭着自己的聪明能干,乖巧伶丽和对权力的渴望怎样一步步走上清朝政治的大舞台。

她千方设法将自己儿子推上位,可怎么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甚至经常跟她对着干,更要命的是载淳英年早逝。

这样看来,后面慈禧变得视权如命,可能也是想着靠人不如靠己吧。

对于慈禧,她在中国历史上的所作所为,有功有过。

其实我认为历史发展成这样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她。

就算换男的做皇帝,掌控朝政,中国就会躲过这一劫么?能躲过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吗?她将国家命运掌控于股掌之中,面对朝政驾轻就熟,可却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判断、决策一误再误,最后将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但不可否认的是,慈禧是个绝对聪慧的女子,但对权力的渴望使她的做法、想法疯狂,人也近乎变态。

也因她在使用权力中的种种行为,不得不遭后人谴责、谩骂。

慈禧的晚年生活

慈禧的晚年生活

慈禧的晚年生活
慈禧,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后,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争议。

在她年轻的时候,她是一个聪明、有权势的女性,对清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慈禧的晚年生活并不如她年轻时那样辉煌。

在她丈夫的去世后,她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持者,也失去了对政治的控制权。

她被迫退居到紫禁城的后宫,过着孤独的生活。

她的身体逐渐衰弱,她开始依赖药物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尽管她的权力已经削弱,但慈禧仍然保持着她的尊严和自尊。

她对自己的外表非常注重,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打扮自己。

她还继续参与宫廷的事务,虽然她已经没有实际的权力,但她仍然保持着对政治的关注。

慈禧的晚年生活也充满了孤独和悲伤。

她失去了许多亲人和朋友,她的身边只剩下一些忠诚的仆人和侍从。

她的心灵深处也充满了悔恨和遗憾,她开始反思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对过去的种种决定感到后悔。

然而,尽管她的晚年生活并不幸福,但慈禧仍然是一个坚强的女性。

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保持着尊严和自尊,她的坚韧和毅力令人钦佩。

慈禧的晚年生活是一个充满了挑战和磨难的故事,她的坚强和勇气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慈禧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人?为何统治清朝48年

慈禧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人?为何统治清朝48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慈禧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人?为何统治清朝48年导语:在中国当皇帝的人,都不长寿。

长寿的也不过只是寥寥几人而已。

当皇帝的时间一般都不长,有的甚至刚当上一天就死了。

再怎么又本事、有权谋、在中国当皇帝的人,都不长寿。

长寿的也不过只是寥寥几人而已。

当皇帝的时间一般都不长,有的甚至刚当上一天就死了。

再怎么又本事、有权谋、有心计的男人,当了皇帝,也都是很累的,要处处防备着周围的人。

一个男人当了皇帝还尚且如此困难,那么一个女人,慈禧,她有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女人,为何在太后的位置上,坐了48年,掌管着朝政?北方有佳人呢,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因此,美女总是跟红颜祸水联系在一起的。

而因为恰巧是一届女流之辈,所以总被我们不断的探究着,好奇着。

拿慈禧跟男人比或者跟女人比,都需要看可比度。

那么,男人中能够比的,就是各位末代的皇帝了。

而女人中可比的,则只有武则天。

末代的皇帝从胡亥或者子婴以降,至朱由检,多逢衰世和乱世,既便意图崛起,也是无力回天。

而慈禧以坚强的决心和成熟的手腕,在晚清列强环伺、千年积患的空前危机中,不仅创造了中兴的局面,而且启动了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其业绩又有哪个衰世的男人能比?男人当政的传统王朝,没有给女人应有的地位,但慈禧当政于乱世之中,却给了无数男人——而且是汉族男人出将入相的机会,这又是哪个男人能够相比?即以女人相比,武则天也许可以称得上惟一可以比肩的了。

惜乎人们对武则天的评价完全是高于慈禧太后的。

毛泽东称武则天是“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宋庆龄高度评价生活常识分享。

慈禧太后的宫廷权谋野史

慈禧太后的宫廷权谋野史

慈禧太后的宫廷权谋野史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 - 1908年11月15日),是中国清朝咸丰帝和同治帝的寡母,以及光绪帝的生母。

她作为太后,统治着中国数十年,期间展示出了极为高超的宫廷权谋手段。

她善于权谋斗争,不断巩固自己的权力,并对国家政务持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慈禧太后在宫廷中的权谋历史。

一、追求权力的开始慈禧太后在发动了甲申政变后,成功将其外甥太子端康改继位为咸丰帝。

她因此拥有了实际控制朝政的机会,逐渐加强自己在宫廷中的权力地位。

她在宫廷中树立了自己的势力网络,纵容下属宫女和太监们称她为“圣母”,为自己树立了崇高的地位。

二、夺取国家大权慈禧太后充分利用了咸丰帝早逝的机会,以年幼的儿子同治帝为名义,通过册封自己为摄政太后,实际上她才是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人。

她通过掌控宫廷内外事务,决策国家大政方针,实现了对王朝的实际控制。

她还组织了多次政变,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三、权谋斗争中的利用慈禧太后懂得利用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将自己的势力与其他官员和王府势力对抗。

她时常更换内阁和重要官员,以掌握更多的权力。

她容忍了许多奸臣,如奇臣谭嗣同和徐世昌,使他们为她所用,并通过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四、对外政策的权谋慈禧太后在处理对外交往中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

她善于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传统外交策略,维护了自己的权力。

她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保住了皇室的统治权,并在政治和外交中展现出自己的权谋手段。

五、权谋的终结与遗产慈禧太后在光绪帝成年后逐渐失去了对政权的控制。

在义和团运动中,她的统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最终,光绪帝夺回了实际掌握国家大权的权力,令慈禧太后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然而,她对宫廷权谋的影响和遗产持续至今,成为研究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的重要研究对象。

总结:慈禧太后以她的权谋手段和政治智慧,在中国清朝的政坛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巧妙地利用宫廷内外的权力斗争,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国家政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慈禧 人物性格

慈禧 人物性格
秀女出身的慈禧,短短的5年时间里,从贵人到贵妃,连升四级,毕竟后 宫佳丽数不胜数,即使有绝色美貌也有厌烦的一天,所以美貌只是给了慈禧通 向权位的一把钥匙,而真正帮助慈禧披荆斩棘的,是她的智慧与心计,帮助她 在宫中三千佳丽中脱颖而出,牢牢地锁住了咸丰帝,并诞下了咸丰帝唯一的皇 子载淳,从此母凭子贵。
这在封建社会中十分重要,慈禧也正是深深知道这份 重要,也可以说,诞下皇子,也是慈禧工于心计的一个表 现。

后来光绪帝革去了守旧、阻挠上书的怀塔布、许应揆等
6名礼部堂官,任命了7名新堂官,其中4名是支持维新的,这 一行为触怒了慈禧。

七月二十日,光绪帝又任命维新派重要人物江苏候补知 府谭嗣同、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侍读杨锐、内阁
候补中书林旭担任四品衔章京,处理新政事宜。后来维新派
又企图聘请当时已经下野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担任顾问, 在慈禧干涉下未能实现。与此同时又有众多利益受到侵犯的 顽固势力聚集到慈禧身边,请求她出面制止变法。于是慈禧 太后决意破坏变法,发动政变。
真实写照。
乱世需用重典,如此,既可以树立新一代领导的皇 威,又能够使各级官员引以为戒。因此,慈禧掌权伊始, 就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整顿吏治的措施。
第一个撞到枪口上的是兵部侍郎庆英。庆英因在
兵部动用公款而被议罪,兵部拟给他降二级处分。庆
英想通过恭亲王在两宫太后前议政时“格外开恩”, 向恭亲王行贿。但恭亲王把庆英所为向慈禧、慈安两 宫太后禀报,同时把庆英贿送钱物上缴。慈禧非常气 恼,他竟然敢如此贿赂公行、胆大妄为,务必严惩。 当日,命内阁发出上谕,公布此事的始末,给予庆英 严厉制裁,由降二级改为革职。
慈禧
丈夫
父惠征(官四 品),母亲佟佳 氏,出身于名门 贵族。祖父、曾 祖父均为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奇女人——慈禧太后的睿智一生权令伟 5140219125 班号:12内容摘要:说起来,我与西太后慈禧结缘于百家讲坛。

从小就对清朝历史感兴趣的我,每日都会准时收看阎崇年老先生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和隋丽娟教授的《说慈禧》。

慈禧多元、复杂的人物形象和其传奇的一生就这样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历史书上的慈禧太后因为身处晚清昏暗社会环境之中,再加上多番战争失败、频频赔款割地,饱受后人的诟病与谩骂。

慈禧此人,毋庸置疑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人物,但我眼中的慈禧,刨除掉这些功过,其实也是一名睿智的传奇女人。

关键词:工于心计,垂帘听政,嗜权如命一、入宫受宠,连连晋升入宫为嫔妾,众所周知,仅凭一张脸即可。

而稳保地位、还能节节晋升,我觉得不单单是从颜值就可妄下判断的,还需要投皇上之所好,需要高情商高智商。

抛开古今审美观的巨大差异,单从众人留下的传记、实录、画像和影像资料等来看,慈禧必然是当时后宫中的出类拔萃的颜值担当。

著名的德龄郡主曾这样描述:“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时常称道的;就是伊在渐渐给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份动人的姿色”1。

美国画家卡尔也曾为人到中年的西太后画西洋画像,中年时仍可见其外貌之出众,处于芳龄之际的颜值之高亦可推断。

慈禧曾对身边人言:“入宫后,宫人以我为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

”2可见,慈禧是用一步步的心计制服他人,宠冠后宫。

首先,她懂得投皇帝之所好,留住了咸丰帝的心。

宫中从来不缺美人,缺的是聪明的美人。

想必,当年的慈禧是机敏开朗、善解人意,善于察言观色、洞悉人性的,从她后来连连晋升至懿贵妃可见她成功获得皇帝的宠爱。

其次,她深知只有诞下皇子才能永保地位与恩宠。

“母以子为贵”,在太医的帮助下,慈禧精心调理身体,终为咸丰帝诞下长子也是后来的唯一一子。

最后,她深谙驾驭皇帝之道。

生下皇子载淳后,慈禧一跃成为宫中仅次于皇后的所在。

她并不安于现状,深知皇帝的恩宠与抛弃只在旦夕之间,要稳固地位,应永保恩宠。

很幸运,慈禧是宫中唯一一位能读写汉文的妃子(虽然运用文字能力不高,1隋丽娟:《说慈禧》,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0页2隋丽娟:《说慈禧》,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0页但在满族妇女中是极其珍贵的),且天分极高,聪颖异常,热爱学习在圆明园居住时“因日习书画以自娱,故后能草书,又能画兰竹”1。

我们都知道咸丰帝寄情声色,不喜政事,也没有很高的治国能力,进而有些奏章就交由慈禧代阅乃至口述代笔。

就这样,睿智的懿贵妃对朝政运作、君臣分际等了然于胸,逐渐通晓了国家大事,这为她后来的执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叔嫂联手,垂帘听政这一段历史,在我心中,是慈禧一生最为辉煌动魄的片段,将慈禧太后的善于筹谋、精于执政、勇于冒险的令无数男人世界的政治家也由衷佩服的这些品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由于平日里的耳濡目染,慈禧太后对去权力的欲望也越来越盛,与此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执政能力。

慈禧的干政违背了祖制与家法,引起了朝中拥有实权的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的不满,甚至也引起了晚年病重的咸丰皇帝的忧虑。

《清史拾遗》中记载:“帝晚年颇不满意于慈禧,以其佻巧奸诈,将来必以母后擅权破坏祖训。

平时从容与肃顺密谋,欲以钩弋夫人例待之。

”2慈禧不得已避肃顺之锋芒,常以无助的形象示人,以博得众人的同情。

或许这样的形象也让咸丰帝动容,最终放弃了处死慈禧的念头。

咸丰病逝后,确立起了在朝廷运作上的两宫太后代政和八大臣辅政兼有的体制,慈禧太后成功跻身统治集团核心。

但是,苦于孤立无援,慈禧母子的处境相当困难,在寻求外援的过程中确定了要与魄力与才干皆出色的恭亲王奕䜣,并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从被肃顺掌控的热河行宫向身在京城的恭王传递关于热河政治状况和两宫太后意图的信息。

时人薛福成记载政变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第一,两宫太后痛说辅政大臣欺凌孤儿寡母的行径,以笼络人心。

第二,大做广告,使太后垂帘听政并与亲王辅政深入人心,最终文官武将皆倒向两宫太后和小皇帝。

第三,签发通缉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趁其不备捉拿案犯。

第四,公开审判,量刑定罪。

3其中,我对判罪这里颇为赞赏,慈禧仅处决了载垣、端华、肃顺三人,其余五人仅革职,并未大搞株连,还令人叫绝的将肃顺等人家中抄得的书信及账簿“公开焚毁,毋庸呈览”。

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封建女性,尤其还是拥有至高全力的皇家女性,能做到不株连,公开判罪,着实为其赢得了“恩惠天下”的美誉,使王公大臣对太后垂帘心服口服。

我不1隋丽娟:《说慈禧》,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5页2隋丽娟:《说慈禧》,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4页3隋丽娟:《说慈禧》,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42页敢说慈禧有着广阔的胸襟(其实个人觉得慈禧的脾性并不好,德龄郡主对其描述为:“老祖宗是个变化无常的人”,“太后脾气极大,待人少恩”1),我只能说,若为刻意为之,则着实可称之为高明,立下了良好名声,为往后的听政乃至干政扫除了不小的障碍,奠定了基础。

在奕䜣的配合下,年仅二十七岁的慈禧在咸丰十一年经过缜密的准备,以闪电的方式发动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宫廷政变,攫取了当时的中国最高权力。

在紧急时刻表现的不慌不忙,内心则沉稳思考,细细谋划,决策果断,行事利落,这样的才干怕是无数男性政客也难以匹敌的。

三、步步为营,君临天下从无数史料来看,慈禧太后无疑是充满野心的,想要在男性主宰的社会操控政权。

她喜欢权力,尤其享受驾驭权力时的那份胜利者的快感(这从她找出种种缘由推迟向同治还政的时间可见一斑)。

她还喜欢做男人,要身边人都用男性称呼她,尤其是要光绪皇帝称其为亲爸爸。

(德龄:“皇帝称太后为父亲,这似乎是很奇怪的。

但太后喜欢做男人,要我们都用男性称呼她。

”2)短短三天的宫廷政变,只是慈溪精彩传奇的政治生涯的开端,从此以后,为了实现她登到权力顶峰、君临天下的最终目标,慈禧步步为营,与各色男人斡旋、竞争。

1.打压奕䜣在慈禧铲除各类势力的进程中,辅助她铲除宿敌的恭亲王奕䜣首当其冲。

在政变后,叔嫂联手,确保了慈禧皇权紧握,也确保了奕䜣的显赫地位。

但在外人看来奕䜣被封为“议政王”的恩宠无限,却远不及清初多尔衮的“摄政王”一职具有更多的实权,仅有对朝中上下大小事情进行商议和建议的权力。

所以在我看来,他也仅仅是慈禧手里的一枚棋子,真正的大权全部掌握在慈禧手中。

但真正触动慈禧的,是同治三年灭太平天国,奕䜣以主持国家军政大事而居首功,获得时人一致的高度肯定,甚至还有“只知有恭亲王,不知有大清朝”3的局面形成。

这无疑是对慈禧的巨大威胁,她也决不允许自己的光芒被掩盖。

于是借着一纸弹劾,慈禧跳过军机处直接颁布谕旨革去奕䜣所有职务,后又顶不住满朝文武大臣的众口一词,再度令恭王1德龄、荣龄:《在太后身边的日子》,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第64页2德龄、荣龄:《在太后身边的日子》,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第46页3隋丽娟:《说慈禧》,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65页复职,一个早朝中变换了两种态度,朝臣皆失色。

但不可否认,这样玩弄亲王于鼓掌之间,着实震慑了朝野,一时间恭王的势力影响大为缩减。

此后,奕䜣再无更大的作为,行事处处受限制。

最典型的就是,由奕䜣主导的洋务运动受到慈禧的打压,举步维艰,效果大打折扣,远不及同时期的明治维新。

最后在光绪十年,慈禧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完成了军机处大换血,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中枢机构,将奕䜣的力量彻底铲除,而此次“甲申易枢”的借口之恰当、行动之迅速、更换之彻底、反响之微弱,确实让人称奇。

2.与子相争慈禧希望通过自己的打造,为大清朝培养出一名卓越的君王。

但是载淳在学识与才干上远未到达她的期望,甚至纵情声色。

而慈禧嗜权如命,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儿子不是治国的料,迟迟不愿交出皇权,直接导致了同治帝的晚婚。

但归政是早晚的事情,迫于同治大婚已成年的现实,也不得不退让,回到幕后。

在这一点上,慈禧对待自己的儿子和对待光绪帝的态度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至少她真正做到了归权。

而同治帝在亲政之后回馈慈禧的就是,不顾时人反对,坚持重修圆明园。

我认为这是借着昭示天下以尽孝道的理由送慈禧出皇宫,以方便独揽大权。

从各类资料记载可以看出,慈禧与儿子的关系并不融洽,在我看来甚至可以称其为恶劣。

慈禧几乎未曾抚养过载淳,更多的时间是在争权夺利,致使母子关系疏远。

同时她对儿子的学习和私生活都过分干预,且更多的是批评指责,叛逆的小皇帝对母亲的态度是厌烦多于遵从。

而同治的顽劣与一意孤行,也并未持续很久,他在二十岁就暴毙。

中年丧子的慈禧虽悲痛,却不敢沉湎于此,她要做的是抓紧一切时间物色新任皇帝人选,为自己的再次垂帘打造契机。

3.控制光绪光绪皇帝载恬的登基是可以说在意料之中,因为这是慈禧的一手策划。

一个本无称帝机会、开心过完童年的三岁孩子,在兄长暴毙后被送至深宫,开始了悲惨的一生。

四岁登基,到亲政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再加上其父醇亲王为咸丰帝弟弟,其母为慈禧亲妹妹,这样的年龄优势、亲近关系让慈禧别无选择,顺利无忧地掌握皇权。

不过在帝师翁同龢等人的陪伴与指导下,屡经蹉跎的光绪帝不仅学业有成,而且在“批阅奏章、论断古今、剖决是非”等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1。

等到光绪帝即将成年之际,慈禧故意曲折亲政,虽归政给光绪,却又借着手下官员请求训政的借口,重新“回归”到权力中心。

后来起草的《训政细则》大大保障了慈禧的主宰地位。

除了曲折亲政,慈禧还通过干预光绪成婚来控制他。

慈禧强硬地将自己相貌平平、当时已22岁的内侄女(隆裕皇后)塞给了18岁的载恬,一方面满足了叶赫那拉氏真正走过太和门、荣登帝后之座的无上荣耀,另一方面也是让皇后去影响皇帝以便自己暗中操控皇权。

但是后来她对连皇后也不太放心,直接监视他们的行径。

皇帝和皇后的两个宫,本来有路相通,但自从老佛爷将路隔断后,皇帝和皇后就不能相通了,除非经过太后的宫殿。

我想这也许是太后监视皇帝、皇后的一个方法。

2最终令两人反目的触发点是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3它反映了光绪帝渴望拯救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国家的迫切心情,但是它触动了慈禧等上层守旧派的利益,在慈禧眼里更是对她的权威的挑战,这是无法容忍的。

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处决戊戌六君子,致使变法最终破产。

从此,光绪这个皇帝形同虚设。

在此之后不久,光绪帝离开了这个令他痛苦的世界。

四、成败皆有,悲幸皆具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慈禧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

她的成功在于在男性社会夺得了最高权力,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一番事业。

她具备一个专制帝王所应具备的素质:洞悉人性,工于心计,个人至上,敢作敢为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