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大牧场放牧业(公开课)
高中地理《大牧场放牧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1. 课标解析2.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就是要求学生会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交通、技术、社会、行为、政策等因素是影响一般农业生产的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则有更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提供区外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
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各地区农业中的商品性生产乃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标志,帮助高中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材分析】大牧场放牧业以潘帕斯草原为例,重点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教学中应注意对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分析不要孤立的看待,自然因素是基础,人文经济因素是条件,科技进步(包括交通状况和草场条件的改善)是“催化剂”。
教学重点:1、仔细观看视频,结合课本文字叙述大牧场放牧业的概况。
2、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合作探究分析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辩论比较国内外的畜牧业发展条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分析区位条件的方法,但是就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段而言,区位条件有其特殊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本节课主要由教师提供资料,学生分析。
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表达能力,专门设立了辩论环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0413高一地理必修二3.3我国的大牧场放牧业(孙东丽)

海运方便,利于扩大市场; ②生产规模大,③科技水平高,④产品的商品率高。 2. 我国内蒙,新疆地区:①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②小农经营(以游牧业为主,牲畜数量少,商品率低)
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投入低。 ③环境的承载量小,水源不足,草质草量无法保证。 3.我们不能照搬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但可以借鉴成功经验: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培育 加大科技投入。解决水源紧缺问题因地制宜。
高一地理必修二 3.3我国的大牧场放牧业
制作人:孙东丽
大牧场放牧业知识梳理:
分布地区: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
适宜放牧牲畜
美国、阿根廷(养牛);澳大利亚、南非(养羊为主)
主要农产品:肉,皮,毛等。
以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区位条件的归纳: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降水少,不适宜种植业;
草类茂盛,天然的草场; 地广人稀,适宜大牧场放牧;
经济社会因素:铁路贯通,便于外运;
海上冷冻船的发明,扩大市场
国家政策的支持;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 打机井,保证水源, 培育并饲养良种牛,对牛群病害的 研究,增加抵抗力。
联系我国的大牧场放牧业地区:
新疆伊梨的那拉提草原 内蒙古的锡林浩特草原
谢谢观赏
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
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
我国的主要牧场:新疆伊梨的那拉提草原,
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
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 内蒙古的锡林浩特草原
对比我国和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 条件的差异,思考我国新疆内蒙地区能否采用 此生产模式:
1.潘帕斯草原:①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化,尤其是距海港近,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3.比较大牧场放牧业与游牧业的异同
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 游牧业 属粗放农业 投入多少 属密集农业 不 产品用途 属商品农业 同 经营规模 经营规模大 点 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高 主要分布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的 一些地区,如美、 澳、新、阿、南等
属自给农业
经营规模小
技术水平低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 国家,如北非、东 非、中非、中东的 国家和地区
心的乳畜业,还生产牛肉和乳制品,发展家禽、蔬菜、 水果和花卉等。中国乳畜业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等 大城市周围,是为了满足城镇、工矿企业对乳畜产品 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分布范 围较小,呈零星分布,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2)可借鉴之处
中国大城市周围的乳畜业生产应加大科
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完善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应根据市 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 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2、西欧乳畜业的分布和生产经营的特点
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畜牧业的两个重要因素。
就市场因素看,城市需要大量的新鲜牛奶以及 牛奶制品。受牛奶运输的影响,以牛奶为主的乳畜 业可以分布在大城市郊区,以生产加工乳制品的乳 畜业农场可以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 从饲料因素看,乳畜业农场既种植优质牧草, 也种植饲料作物。人工草场
内蒙古等我国广大牧区可以借鉴阿根廷大牧场牧 牛业的发展中的经验发展牧业的措施: (1)划区轮牧,种植饲料,保护草原,防止草 原退化。
(2)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畜种,加强对牲 畜病害的研究。
(3)开辟水源,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 等措施。 (4)修建铁路、公路等农产品运输专线,改善 交通运输条件。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每平方千米人口数
图示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3.3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气候因素
• 气候温暖 • 草类茂盛
地形因素
•拉普拉塔平原 •地势平坦广阔
水源因素
冷冻船
• 地广人稀 • 土地租金低 • 距海港近,利于出口
市场因素
大型冷冻船的发明使阿根廷的牛 肉市场扩大到整个世界
交通技术条件的改善使市场规模扩大
科技因素
潘帕斯草原最早的良种牛是欧洲带来的, 后来,阿根廷人加强了对良种牛的培育和牛 群病害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 领先水平。 ——培育良种
地中海农业 ----
地中海周边地区。气候是夏季炎热而干燥,冬 季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系为特征。 作物中,主要是小麦和大麦,其次是燕麦和玉米。 葡萄、木本作物油橄榄,以及无花果是该地区广为 种植的经济作物。饲养的牲畜有绵羊、山羊和猪。 所以耐旱的农作物、木本经济作物与饲养牲畜相结
合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特征。园艺业发达。
其他常见农业地域类型
种植园农业----
在热带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 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橡胶、油棕、剑麻、烟草、 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世界市场对这些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在热带地区出 现了大规模、单一作物型的集约化农场——各种种植园。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如东南亚、南亚、中美洲、 南美洲、非洲等地的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种植热 带经济作物,其经营方式大多是资本主义种植园,多为 外国垄断资本所控制,纯属商品经济
?拉普拉塔平原?地势平坦广阔距海港近利于出口冷冻船大型冷冻船的发明使阿根廷的牛肉市场扩大到整个世界交通技术条件的改善使市场规模扩大潘帕斯草原最早的良种牛是欧洲带来的后来阿根廷人加强了对良种牛的培育和牛群病害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全国高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大牧场放牧业》教学设计

3.3大牧场放牧业——教学设计【课题】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2的第三章第三节中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国家、区位条件、主要的产品、以及生产的特点。
然后教材选择了阿根廷潘帕斯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将它与我国内蒙古地区做了简单的对比。
本节是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乳畜业)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课前学生已经对本节课进行了简单的预习,基本了解了本节课的概况。
之前在第二节中通过对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分析的学习,大致掌握了方法,再学习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但对于潘帕斯大牧场下一步的发展措施以及与我国西北的对比分析的不是很全面,思路不是很清晰,地理思维还需要继续建立,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在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1.以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兴趣的美食为话题进行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了新课。
2.观看PPT和教材,让学生直观、真实的了解潘帕斯的基本概况,然后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完成相应的问题。
为之后与中国内蒙古地区对比埋下伏笔。
3.通过农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地理环境的意识。
【教学理念】1. 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从美食入手,使学生特别感兴趣,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大牧场放牧区发展的状况。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大牧场放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指明今后的发展方向,明确人地协调发展的道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2.教学中要淡化知识的讲解,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题能力。
《大牧场放牧业》课件

地域分布
总结词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
详细描述
大牧场放牧业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草原、高原和山地等地区,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草场资源、适宜 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适合大规模的畜牧业发展。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大牧场放 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牧场放牧业》ppt课件
目录
• 大牧场放牧业概述 • 大牧场放牧业的经营模式 • 大牧场放牧业的生态环境 • 大牧场放牧业的管理策略 • 大牧场放牧业的未来展望
01
大牧场放牧业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以大牧场为基础,利用天然或人工草场进行规模化放牧的 畜牧业。
详细描述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特点是利用大面积的土地进行集中放牧,通常采用轮牧、休 牧等措施来保护草场资源,同时注重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治,以提高畜产品的质 量和产量。
03
大牧场放牧业的生态环 境
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
大牧场通常位于气候干燥、降水较少 的地区,如美国的西部大牧场。这种 气候有利于草类生长,为牲畜提供充 足的食物来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虽然降水较少,但大牧场通常靠近河 流、湖泊或地下水等水源,为牲畜提 供必要的水分。
大牧场通常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这 些土地适合放牧,并且地势平坦,便 于牲畜的移动和放牧。
02
大牧场放牧业的经营模 式
经营模式
01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模式下,农场主通常拥有大
片土地和一定数量的牲畜,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
02
合作社经营模式
多个农场主联合起来,共同经营和管理牧场。这种模式下,合作社成员
3.3 大牧场放牧业和南美洲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预 习 案】——课前自主学习一、大牧场放牧业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 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和特点2.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区位因素(2)阿根廷人为了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 ①改善 :修建铁路等。
②改善草场条件: 、 、种植饲料。
③开辟 :打机井以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所需用水,使牧场不退化。
④培育良种牛:饲养 ,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探 究 案】——课堂讨论学习1.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2.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对比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与潘帕斯草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拉丁美洲和巴西【学习目标】1.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和区域地理特征。
2.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征及原因。
【预习案】拉丁美洲(1)标出经纬度:赤道0°,60°S,80°W,40°W;(2)用代号标出所在位置:A.巴拿马运河、B.墨西哥湾、C.加勒比海、D.西印度群岛、E.火地岛、F.麦哲伦海峡、G.德雷克海峡;(3)对应位置填写:安第斯山、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巴拉那河、潘帕斯草原。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巴西(1)在图中填注下列地理事物:①亚马孙平原②巴西高原③圣保罗④里约热内卢⑤巴西利亚⑥伊泰普水电站(2)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B地的气候是____气候。
圣保罗____气候【探究1】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探究2】亚马孙河的水文特征。
【探究3】亚马孙河航运价值评价。
【探究4】巴西人口集中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装订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优秀课件3.3大牧场放牧业

2.该区畜牧业获得飞快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培育了良种牛 B.在草原上打了许多机井 C.人工种植了大量的饲料 D.人类发明了海上冷冻船 解析:第1题,潘帕斯草原上的大牧场牧牛业闻名于世,其牛 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第2题,20世纪初,人类发明了海上冷冻 船,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以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从此,阿根廷 的牧牛业获得了飞快的发展。 答案:1.A 2.D
大牧场放牧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件之——
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和特点 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区地域类型。
美国
干 旱、 半 干 旱 气 候 区
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阿根廷
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国家
自然条件 特点
美国、阿根廷等
澳大利亚、南非等 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以牧牛为主 以养羊为主
牧场
铁路
港口
屠宰成肉 冷冻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世界各地
大牧场放牧业
潘帕斯草原
潘帕斯草原的区位
大牧场放牧业
1、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
(1)气候温暖,草类茂盛,是优良的天然草场 (2)地广人稀,地价低,为牧场大规模经营提供可能 (3)距离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2、潘帕斯草原发展牧牛业的限制条件及采取的措施 (1)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2)种植饲料 (3)培育良种 (4)开辟水源
植被稀疏,不宜经营 种植业,只能放牧
高品率高,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不适 宜经 营种 植业 只适 宜发 展畜 牧业
干 旱 半 干 旱 气 候 区
植 被 稀 疏
大 牧 场 放 牧 业
生产规模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占重要地位的国家是( A ) A.美国、阿根廷 B.美国、澳大利亚 C.南非、新西兰 D.南非、阿根廷
2.关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区位选择条件的叙述欠妥的是 (D )
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 C.距海港较近,交通方便 D.经济发达,市场条件好
3.关于阿根廷牧牛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牧牛业获得飞快发展 B.这里最早的良种牛是澳大利亚人带来的 C.这里所产的牛肉主要出口到美国 D.这里的牧牛业一直是粗放的经营方式
知识回顾
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主要作物
水稻
生产目的
自给——商品农业
机械化与科技水平
低
小麦、玉米 商品农业
高
生产规模
小
大
商品率 经营方式 气候条件
低
小农经营
季风气候
高
家庭经营的大农场
温带大陆性气候
以
业 地 域 类 型
畜 牧 业 为 主 的
农
大牧场 放牧业
乳Hale Waihona Puke 业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畜牧种类
A.美国、阿根廷 B.澳大利亚、南非
C.南非、阿根廷 D.美国、澳大利亚
3.关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区位选择条件的叙述欠妥的
是( )
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
C.距海港较近,交通方便
D.经济发达,国内市场条件好
1.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 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南非 、(养羊)
游牧业
游牧业是指靠放牧牲畜为生的一种自给性农业。 这种生产方式适于难以进行定居农业的干旱气候地 区。现在从事游牧的人数在世界上并不多,主要分 布于北非、中东、中亚等地。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 成功!
干
不适
32..特主点要:畜生牧旱半干旱气候产种规类模:大牛植 被 稀 疏、、专羊业宜 营 植 只 宜 展化经 种 业 适 发 畜程度高大 牧 场 放 牧 业、商品率高。
区
牧业
案4 例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农业区位因素: • 1、自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 2、社会经济(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气候因素 温度
• 气候温和 草类茂盛
土地因素
•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 低,便于大规模经营
交通因素
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 的商品性经营
1.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业区位条件
自气 然候 条 件土
地
社会 经济 条件
交 通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为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 的商品性经营
主要特点 区位因素
阅读课本51页内容,
以
业 地 域 类 型
畜 牧 业 为 主 的
农
大牧场 放牧业
乳畜业
√ 主要分布地区 √ 主要畜牧种类 √ 主要特点
区位因素
一、大牧场放牧业 ——面向市场
1、分布地区:
美国、阿根廷——牧牛 澳大利亚、南非——养羊
美 国
中亚 (游牧业)
阿 根 廷
澳大利亚 南 非
大牧场放牧业的成因
2. 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 化、科技应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经营方式:大规模经营 商品化: 商品率高 科技应用:科技应用水平高
3、为了保证潘帕斯牧牛业的发展,阿根
廷人采取了哪些措施 ?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种植饲料 打机井 培养良种牛
合作探究 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能否采用
2.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 专业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
3.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c.距海港近
4.主要措施: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种植饲料 打机井,开辟水源 培育良种牛
课后作业:
《三维设计》P39-40【活学巧用·大冲关】
潘帕斯草原的生产模式呢?
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 如果能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部分 地区可以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方式。
随堂练习
1. 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特点是( )
①生产规模大 ②商品率比较低
③科技水平低 ④密集型的商品农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占重要地位的国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