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控路灯
光控路灯控制器设计

光控路灯控制器设计光控路灯控制器是一种能够自动感知光线强弱并控制路灯亮灭的设备。
它利用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等感光元件对周围环境光线进行检测与测量,并通过控制继电器或晶体管等开关元件来实现路灯的自动控制。
光控路灯控制器的设计离不开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两个方面。
硬件电路部分,光控路灯控制器的主要包括感光元件、信号处理电路和执行电路。
感光元件通过接收周围环境的光线,并将光线强度转化为电信号。
常用的感光元件有光敏电阻和光敏二极管,其特点分别是阻值与光强负相关和电压与光强正相关。
感光元件输出的电信号传入信号处理电路,通过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转换等处理,将其变为适合控制运算的信号。
执行电路根据信号处理电路输出的信号,通过控制继电器或晶体管等开关元件来控制路灯的亮灭。
此外,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以在电路中添加过压保护和过流保护电路,以预防由于电源异常等原因引起的损坏。
软件程序方面,光控路灯控制器的设计需要进行光感度调节和控制算法设计两个步骤。
光感度调节是为了使控制器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光强下正常工作,可以通过在程序中设定合适的阈值,对感光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判定,并调整控制器的工作范围和响应时间。
控制算法设计是为了实现自动控制的功能,根据光强的变化来控制路灯的亮灭。
一种简单的算法是通过判断当前光强和预设光强值的大小关系,来控制路灯的开关。
当光强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器使路灯亮起;当光强大于预设值时,控制器使路灯熄灭。
另一种更复杂的控制算法是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光强变化规律来进行精准控制。
例如,在夜晚光强较低且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光控灯的亮度,以节约能源及维护环境的目的。
总结起来,光控路灯控制器的设计需要从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在硬件电路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感光元件和开关元件,并添加保护电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软件程序方面,需要进行光感度调节和控制算法设计,以实现自动控制的功能。
通过合理的设计,光控路灯控制器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场所,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舒适和节能的路灯照明环境。
基于89C51单片机的光控路灯设计

基于89C51单片机的光控路灯设计任务:基于单片机条件下,设计一光控路灯模型。
要求:1、光照条件充足时,路灯保持熄灭状态,光照不足时,路灯自动开启照明。
2、使用器材:光敏电阻、模数转换器、单片机等。
3、电路简洁,制作原理图并要求仿真。
设计方案:方案一方案二说明:因为本课程设计的要求用单片机来实现光控路灯的设计,所以采用方案二,总体设计分为两个模块:主控模块和被控模块。
主模块与被控模块之间通过单片机进行连接。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术日益更新。
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软硬件结合,加以完善。
路灯控制方式很多,本系统采用MSC-51系列单片机89C51和相关的光电检测设备来设计智能光控路灯控制器,实现了能根据实际光线条件通过89C51芯片的P1口控制路灯开关功能。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城市照明不仅局限于街道的照明,而且发展成了城市景观等装饰性照明的综合市政工程,社会对亮灯率、开关灯的准确率、故障检测的实时性和维修的及时性要求不断提高,利用51系列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八位逻辑I、O端口实现路灯开关控制的智能化,达到节能、自动控制的目的。
避免传统电路对能源的浪费,路灯的自动控制更方便管理,本系统实用性强,操作简单。
本文首先介绍了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描述了多功能基于51单片机的光控路灯的设计过程。
详细说明了以51单片机为核心的软、硬件的研制过程和方法。
利用proteus软件设计了电路原理图。
完成光控路灯的设计。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照明设施的功能从单纯的以照明为主转变为实现美化环境、改善形象、活跃夜市经济的目的。
对城市灯饰的管理与控制迫切需要一种科学、合理、高效的方法。
因此,提供一种有效而合理的控制与管理的方法,对城市路灯与饰灯的运行状态进行智能监控显得极为重要。
光控路灯原理

光控路灯原理
光控路灯的原理是通过感知周围光线的强弱来自动控制路灯的亮灭。
它利用光敏元件,如光敏电阻或光敏电子管,来检测环境的亮度。
当周围环境变暗时,光敏元件的电阻值会增加或电流会减小,将这种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后,送入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会将接收到的信号与预设的亮灯亮度阈值进行比较。
当环境亮度低于阈值时,控制电路会自动关闭路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当环境亮度上升到阈值以上时,控制电路会自动开启路灯,确保道路的照明。
在光控路灯的工作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亮灯的延时时间和照明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亮灯延时时间可以通过控制电路中的延时器来设定,以满足不同场景下对路灯开关的要求。
同时,为了确保路灯的照明稳定性,光控路灯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光敏元件的灵敏度调节和光敏元件的散热等设计。
总之,光控路灯通过感知周围光线来自动控制路灯的亮灭,实现了智能化的照明控制,节省了能源并提高了路灯的使用效果。
路灯光控开关介绍

X W-G K-1智能光控开关一、产品介绍XW-GK-1光控开关是由光电转换装置即光电头及集成块、电子原件、执行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组成.白天光照较强,光敏原件电流增大,使集成电路(de)继电器释放,路灯不亮.到傍晚天黑程度时,由于光照减弱,光敏原件产生(de)电压低,继电器吸合路灯亮直至次日晨.光照加强集成触发器自动再次工作,路灯关灯.一般工厂、学校、街道(de)路灯,水面岛屿(de)航标灯.白天由值班人员关灯、天黑再行开灯.往往会引起不及时开灯或关灯,这样不但浪费电力,而且,还影响工作.我公司根据各方面(de)有关资料,引进国外先进集成电路,及在以前生产(de)路灯开关(de)基础上,改制了一种比较有实用价值(de)路灯自动开关.该开关不受天气季节(de)影响,功能可靠,灵敏度高,畅销全国各地,深受用户(de)欢迎.产品程序设计具有延时功能,防止偶然间(de)闪电或手电筒、汽车、及其它光照射光电头,落叶飞低短暂遮挡光电源件(de)误开误关(de)抗干扰能力.路灯光控开关由光电转换装置即光电头及集成块、电子元件、执行继电器、交流接触器构成.白天光照较强,光敏元件电流增大,使集成电路(de)继电器释放,路灯不亮,到傍晚天黑到一一程度时,由于光照减弱,光敏元件产生(de)电压低,继电器吸合路灯亮直到次日晨,光照加强集成触发器自动再次动作,路灯灭.三、安装与使用(一)、将XW-GK-1光控开关(de)探头安装在路灯放置(de)电线柱或有自然光线(de)地方,要注意清洁,及时或定期擦净自动开关电头(de)灰尘,以免影响光电转换效果.路灯光控动开关出厂设置好光敏(de)强度,据地方(de)天时、使天黑需要开灯时继电器吸合,白天需要关灯时继电器释放.(二)、自动开关接线柱从左到右:(1)为电源输入(2)为中心线共用(3)为负载输出四、技术参数:五、应用接线图六、适用范围本产品可广泛应用在工厂、学校、隧道等各种场所所用(de)路灯,可实现自动开关控制路灯,天暗时光控自动打开,天亮时光控自动关闭,功能可靠,灵敏度高.。
光控路灯自动控制器电路图

光控路灯自动控制器电路图:路灯自动控制器,是天黑自动开灯、天亮自动关灯的装置,能节约劳力、电力和延长灯泡寿命,能自动根据天气晴或阴来推后或提前开灯时间。
适用于工矿、街道、航标等外部照明控制,亦适合电力供应紧张地区的家属照明在天亮后自动关断电源,以节约生活用电。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接通220v交流电源,电容C4两端将获得十12v直流电压。
天黑时.光敏电阻RG呈高阻,三极管VTl、v1.2均截止。
继电器KMl未通电,KMl的触点2—3闭合。
交流继电器KM2路灯自动控制器,是天黑自动开灯、天亮自动关灯的装置,能节约劳力、电力和延长灯泡寿命,能自动根据天气晴或阴来推后或提前开灯时间。
适用于工矿、街道、航标等外部照明控制,亦适合电力供应紧张地区的家属照明在天亮后自动关断电源,以节约生活用电。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接通220v交流电源,电容C4两端将获得十12v直流电压。
天黑时.光敏电阻RG呈高阻,三极管VTl、v1.2均截止。
继电器KMl未通电,KMl的触点2—3闭合。
交流继电器KM2通电工作.KM2的触点l—2、4—5闭合,发光二极管vD3显示$情号指示,照明灯H自动燃亮。
天亮时,RG呈低阻,VT1获基极电流而导通,其射松输出高电位使vT2饱和导通。
kMl动作,KMl的触点2—3断开,KM2断电而释放,KM2的触点2-3闭合,4-5断开,vD3将显示绿色信号指示,路灯H自动熄灭。
其中,电阻R1,电容c1起延时作用,以防止夜间闪电干扰而导致电路误下作。
R2为限流电阻。
电阻R3、电位器RP为vTl的偏置电阻,调节P可改变vTl、vT2的导通电压。
二极管vDl为保护二极管。
电容c2用于消除继电器KMl的吸合及释放可能产生的抖动现象。
电阻R5、电容c3为消火花电路。
二极管vD2、电容c4为半波电流。
声光控路灯控制系统设计

声光控路灯控制系统设计一、系统原理声光控路灯控制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声音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感知环境中的声音和光线强度,并据此自动调节路灯的亮度。
当环境中的声音超过一定阈值时,系统会判断有人经过,此时会将路灯的亮度调高,以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当环境中的光线强度低于一定阈值时,系统也会自动调节路灯的亮度,以确保夜间驾车和行人的安全。
二、硬件设计1.声音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声音强度,并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递给微控制器进行处理。
2.光照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中的光线强度,并将光照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递给微控制器进行处理。
3. 微控制器:负责接收声音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判断和计算确定路灯的亮度控制信号。
常用的微控制器可选择Arduino、Raspberry Pi等。
4.继电器:用于控制路灯的电源开关,根据微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来控制路灯的亮灭和亮度。
三、软件设计1.信号处理算法:将声音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进行滤波和功率计算等处理,以得到准确的环境声音和光照的数值。
2.控制逻辑:根据声音和光照信号的数值,采用一定的算法进行判断和计算,得出路灯的亮度控制信号。
例如,当声音超过阈值时,亮度调高;当光照低于阈值时,亮度调高。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计其他的控制策略,如定时开关、手动控制等。
软件设计中还需考虑异常情况处理和系统稳定性等问题,如在传感器故障时应有相应的错误处理机制;在电源不足或其他外界干扰情况下,系统应能正常工作或提供相应的保护。
综上所述,声光控路灯控制系统设计应包括系统原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三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智能路灯的节能控制,提高路灯的能源利用效率。
光控路灯原理

光控路灯原理光控路灯是一种智能化的路灯系统,它能够根据周围环境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亮度,从而节省能源、延长灯具使用寿命,提高路灯的使用效率。
光控路灯的原理主要包括光感元件、控制器和执行器三部分。
首先,光感元件是光控路灯的感知器,它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光线的强弱。
常见的光感元件有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等。
当周围环境光线较暗时,光感元件会感知到光线的变化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其次,控制器是光控路灯的大脑,它接收来自光感元件的信号并进行处理。
控制器会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判断当前环境光线的强弱,并通过内部的程序算法来控制路灯的亮度。
当环境光线较暗时,控制器会发出指令,调节路灯的亮度增加;当环境光线较亮时,控制器会发出指令,调节路灯的亮度减少。
最后,执行器是光控路灯的执行部分,它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来实现路灯亮度的调节。
执行器通常是由电机或电子器件组成,能够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来调节路灯的亮度,从而实现光控路灯的自动调节功能。
总的来说,光控路灯的原理是通过光感元件感知周围环境光线的强弱,控制器进行信号处理和算法运算,最终通过执行器实现路灯亮度的自动调节。
这种智能化的设计能够有效节省能源、延长灯具使用寿命,提高路灯的使用效率,是现代城市道路照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控路灯的应用在现代城市中越来越广泛,它不仅能够提高路灯的使用效率,还能够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维护成本,减少光污染,改善城市夜间环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控路灯的原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未来将会有更多智能化的技术应用到光控路灯中,为城市的夜间照明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总之,光控路灯的原理是基于光感元件、控制器和执行器三部分的协同作用,实现路灯亮度的自动调节。
这种智能化的设计不仅提高了路灯的使用效率,还为城市的夜间照明带来了更多便利和效益。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控路灯将会在未来发展出更多的创新应用,为城市的夜间照明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
太阳能路灯的光控方式及调节方法

太阳能路灯的光控方式及调节方法太阳能路灯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照明设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太阳能路灯的工作原理与传统路灯有所不同,其光控方式和调节方法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太阳能路灯的光控方式及调节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光控方式1. 光敏电阻控制方式光敏电阻是太阳能路灯中常用的光控元件。
通过测量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光敏电阻能够自动判断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并根据光照强度的变化来调节太阳能路灯的亮度。
当光照强度低于一定阈值时,太阳能路灯会自动开启;当光照强度高于一定阈值时,太阳能路灯会自动关闭。
2. 时间控制方式时间控制方式是太阳能路灯的另一种常见光控方式。
通过预先设置开启和关闭的时间,太阳能路灯可以根据时间自动调节亮度。
例如,在夜晚特定的时间段内,太阳能路灯会自动开启,并在早晨特定的时间段内自动关闭。
3. 周期控制方式周期控制方式是一种更加智能化的光控方式。
通过内置的控制器,太阳能路灯可以根据一周内每天的不同时间段自动调节亮度。
例如,在工作日和周末的亮度需求可能不同,太阳能路灯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周期来自动调节亮度。
二、调节方法1. 亮度调节太阳能路灯的亮度调节是一个重要的调节方法。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调节太阳能路灯的亮度来满足不同场景的照明需求。
例如,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可以增加太阳能路灯的亮度,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而在人流量较少的地方,可以降低太阳能路灯的亮度,节约能源。
2. 色温调节除了亮度调节,太阳能路灯还可以进行色温调节。
色温是指光源的颜色,不同的色温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通过调节太阳能路灯的色温,可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
例如,在商业区域可以选择较高的色温,增加活力和亮度;而在居民区域可以选择较低的色温,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3. 灵敏度调节灵敏度调节是太阳能路灯的另一种调节方法。
通过调节太阳能路灯对光照强度的感知灵敏度,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光控效果。
例如,在光照强度波动较大的地区,可以增加太阳能路灯的感知灵敏度,确保路灯能够及时调节亮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 自动光控路灯系统设计班级:学生姓名:实习时间:2010-11-22——2010-12-031.功能要求(1)白天时,路灯自动关闭(路灯可用小灯泡代替。
但必须用继电器控制路灯);(2)晚上时,路灯自动打开;(3)可以调节亮度触发点。
2.方案论证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变化而变化,无光照时的阻值叫暗阻,通常很大;在光线照射时的阻值很小,叫亮阻。
通过测量,得到本次试验中的光敏电阻亮阻值约为10K,暗阻值约为500K。
此次试验中使用的继电器为3V标号,通过测量发现,当它两端输入电压超过2.45V时,其常开触点闭合。
光电器件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进行工作的,光敏电阻接受光信号后电阻值发生变化,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加到的三极管的基极,经处理后从集电极输出,输出电压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继电器实现路灯的自动转换。
在本系统的设计中,如何提高系统在光线临界状态的稳定性,是设计的难点所在。
由于光敏电阻的电阻值变化是连续的,因此在靠近临界点时,容易造成不稳定,在设计中若能用三极管放大电路来完成处理,则这样可以完成较为精确的控制;若采用分立元件来处理,可以采用稳压管来稳定工作点,只有当分压大于稳压管的击穿电压时,电路才能起控。
总体设计分为两个模块:主控模块,被控模块。
主控模块和被控模块之间通过继电器进行连接。
考虑到本次放大电路要达到的性能要求,因此确定为放大电路的放大级数至少为两级。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小组先后尝试过三种方案,并最终敲定了第三种。
方案一:前一级采用电流放大(共集电极放大),后一级采用电压放大(共射级放大)。
采用这个方案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前一级用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话,这样输入电阻大,可将光敏电阻阻值的变化最大程度地引入放大电路,继而从输入级就保证了后面继电器两端电压变化的灵敏度。
而后一级的作用主要是驱动继电器吸合,因此要放大电压,达到继电器的吸合时想所需要的电压,采用共射级放大电路。
仿真情况下这种放大电路效果较好,但在实际中无论怎样调整电阻阻值,这种放大电路使得继电器两端电压的变化阈值始终不够大。
因此最终舍弃了这种设计方案。
方案二:前一级采用电压放大,后一级采用电流放大。
采用这个方案当时完全是继第一种方案之后的逆其道而行。
当时想的是共射级放大电路不但可以放大电压也可以放大电流,因此也可以作为输入级,并自我安慰的想第一级已经放大了电压,第二级就没有必要了。
结果这种放大电路不但阈值变化范围小,更重要的是灵敏度很差,光敏阻值增大1%继电器两端的电压一下子就从1.6V左右变为2.7V。
其间虽然也试过将第二级放大电路换为电压放大驱动继电器,但还是不行,始终没有仿真出理想的效果。
只好也将这种方案舍弃。
方案三:采用复合管的设计方案,进一步提高输入电阻。
正当一筹莫展之际,突然想到了学习三级管的放大电路时,老师曾说过实际中多用复合管,复合管的放大性能要明显由于一般两级放大电路而且不减小放大倍数,进一步提高输入电阻后系统的灵敏度明显改善,其等效电流放大系数和等效输入电阻很高,优点明显。
采用这种方案后,通过计算并调整偏置分压电阻阻值使得继电器两端电压从0.00V渐变为4.01V,效果很好,完全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
因此最终选定采用这种设计方案。
3.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工作原理:晚上光线较暗,RL呈现高阻状态,B点电位很低,VT1截止,电源通过R1为晶体管VT2提供偏置电流而使其导通,集电极电流驱动继电器吸合,灯泡自动打开。
白天光线较强,光敏电阻RL呈现低阻状态,B 点电位很高,晶体管VT1的基极有电流注入,VT1导通,VT1的导通将VT2的基极电位下拉至低电平,迫使VT2截止,于是K断开,被控电器停止工作,即灯泡自动熄灭。
(1)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器又叫光感电阻,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
光敏电阻器一般用于光的测量、光的控制和光电转换(将光的变化转换为电的变化)。
通常,光敏电阻器都制成薄片结构,以便吸收更多的光能。
当它受到光的照射时,半导体片(光敏层)内就激发出电子—空穴对,参与导电,使电路中电流增强。
光敏电阻的主要参数有亮电阻,暗电阻,光电特性光谱特性,频率特性,温度特性。
在光敏电阻两端的金属电极之间加上电压,其中便有电流通过,受到适当波长的光线照射时,电流就会随光强的增加而变大,从而实现光电转换。
没有极性,纯粹是个电阻期间,使用时可加直流也可以加交流。
(2)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3)三极管(9013)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放大器件,但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通过电阻转变为电压放大作用。
晶体三极管(以下简称三极管)按材料分有两种:锗管和硅管。
而每一种又有NPN和PNP两种结构形式,但使用最多的是硅NPN和PNP两种三极管,两者除了电源极性不同外,其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
NPN管是由2块N型半导体中间夹着一块P型半导体所组成,从图可见发射区与基区之间形成的PN结称为发射结,而集电区与基区形成的PN结称为集电结,三条引线分别称为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
当b点电位高于e点电位零点几伏时,发射结处于正偏状态,而C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几伏时,集电结处于反偏状态,集电极电源Ec要高于基极电源Ebo。
在制造三极管时,有意识地使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浓度大于基区的,同时基区做得很薄,而且,要严格控制杂质含量,这样,一旦接通电源后,由于发射结正确,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电子)及基区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很容易地截越过发射结构互相向反方各扩散,但因前者地浓度基大于后者,所以通过发射结的电流基本上是电子流,这股电子流称为发射极电流Ie。
由于基区很薄,加上集电结的反偏,注入基区的电子大部分越过集电结进入集电区而形成集电集电流Ic,只剩下很少(1-10%)的电子在基区的空穴进行复合,被复合掉的基区空穴由基极电源Eb重新补纪念给,从而形成了基极电流Ibo根据电流连续性原理得:Ie=Ib+Ic这就是说,在基极补充一个很小的I b,就可以在集电极上得到一个较大的Ic,这就是所谓电流放大作用,Ic与I b是维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β1=Ic/Ib,式中:β--称为直流放大倍数,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Ic与基极电流的变化量△Ib 之比为:β=△Ic/△Ib式中β--称为交流电流放大倍数,由于低频时β1和β的数值相差不大,所以有时为了方便起见,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β值约为几十至一百多。
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放大器件,但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通过电阻转变为电压放大作用。
4.系统的软件仿真软件的仿真方法:(1)调用PROTEUS程序,出现其工作界面之后,可以从器件的选项框内查找自己所需的器件,在搜索栏里输入所要查找的器件名称,双击将其放入自己的元器件库中。
(2)单击鼠标左键开始连接电路,尽量将电路连得清晰、简明,将电源、地等一并接入;(3)开始调试所连接的电路,改变代替光敏敏电阻的电位器(RV1),调至另一不同光照强度度时的电阻值,观察结果。
下图是用PROTEUS软件仿真的原理图:5.调试与性能分析在PROTEUS仿真成功后,我们先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进行调试。
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仿真软件上可以实现,但在面包板上却不能达到要求。
起初,对电路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检查,没有发现连接问题。
后来用万用表一步一步测量,发现继电器两端电压根本达不到2.45V,不能使继电器开关闭合。
然后,我们就对电路里的参数再次进行修改,最终实现了理想的结果。
我们通过调节电位器可以对亮度触发点进行调节。
最后,我们在电路板上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焊接,中间也出现过像虚焊等一些小问题,但很快被我们解决了。
6.设计心得这次实习,我主要负责焊接电路。
说起来这是个比较苦的差事,手被烫了若干次,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一次成功没有干返工的活。
刚接到这个实习题目,真的有些眼高手低,因为光控路灯跟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息息相关,而且大致的想想,只用一个光敏电阻,岂不相当之简单,以造成刚开始的眼高手低的局面。
我们小组三个人起初的三天总感觉一头雾水,找了好多的资料,电子版的,书本的……思路好像很清楚又感觉很模糊。
电路设计工作一直是反反复复,设计的电路不下六个,仿真软件上进行的仿真没有问题,但在面包板上搭建就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
周五上午第一周的实习结束,我们没有一丝进展,看着其他小组或大或小的成果,我们组员都有些放弃了,下午闲来无事,大家一起蹭实验室加班,还是没有进展。
晚上,不屈不挠,坚守岗位,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在周五晚上,临近实验室关门,我们的电路已经在面包板上搭建成功,这个消息似乎比2008申奥成功还要让我振奋!晚上,睡了实习以来第一个安稳而踏实的美觉。
第二天按捺不住喜悦,急忙奔赴实验室,进行焊接工作,为了焊接出来一个比较美观的电路板,我们三个人研究比划了好一阵子。
北京时间2010年11月28日16时,我们“浩大”的工程竣工啦!这次的实习跟以往有所不同,以前只是独自一个人完成所有的环节,虽然任务量大一些,但是对我们今后步入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不是很有利,我个人认为本次实习,不仅锻炼我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更重要加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
这个是我本次实习收获最大的!本次的课程设计我主要负责电路的设计。
接到设计题目后,我们小组进行了讨论首先明确了光控路灯的设计思想:鉴于这次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将光敏电阻作为整个系统感受外界光强条件变化的感觉器官,能够将外界的光照强度的变化转化为系统能够处理的电信号(其自身阻值的变化),之后我们再经过三极管的放大,驱动继电器吸合或断开继而控制路灯的亮灭。
明确了设计思想后我们将设计的侧重点放在了放大电路的设计上。
考虑到上学期学的模拟电路到现在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遗忘,首先我花了一天时间将模拟电路第三章中三种类型的基本放大电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复习。
尽管这就意味着要比别人晚一天开始,但我想“磨刀不误砍柴工”之后也证明这种做法是很有益处的,至少保证了我在后面的整个放大电路的设计过程中不会出现一些原理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