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应急预案37145
新生儿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或流程

新生儿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或流程尊敬的家长:您好!感谢您选择我院作为您宝宝的出生地,并且非常重视您宝宝的安全和健康。
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我院制定了新生儿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流程,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给予您宝宝及时、有效的救助。
以下是我院新生儿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流程,请您参考并配合执行。
一、事前准备:1. 院方将全面加强新生儿突发事件应急培训,确保医护人员具备应对突发情况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配备充足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应急医疗资源的充足性和及时性。
3. 完善应急通信系统,确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以便及时协调和通知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
二、突发事件处理流程:1. 发现突发事件:一旦发现新生儿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窒息、心悸、脱水等情况,立即向护士或医生报告。
2. 急救人员到场:医护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并按照事先培训的流程进行评估和处理。
3. 急救评估:医生在现场快速评估患儿的病情,确定应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氧气供应等。
4. 协助急救:家长需要根据医生指导提供协助,如保持冷静、提供必要的信息等,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救治患儿。
5. 通知家属:同时,医院将及时通知家属,向家属解释患儿病情、治疗方案,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6. 转院安排:如果情况需要,医院将根据患儿病情和治疗需求,与家属商讨转院方案,并完成转院准备工作。
7. 记录和跟进:医院将充分记录患儿的病情和治疗过程,确保患儿的医疗信息留存,并跟进患儿的康复情况。
三、医院应急能力和保障:1. 人员配备:医院将确保急诊科、儿科等相关科室有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参与应急工作,并确保他们经过专业培训和熟悉应急预案。
2. 装备充足:医院将保证应急医疗设备的充足性,包括普通救护设备、急救药品和器械等。
3. 与相关机构合作:医院将与当地急救中心、儿童医院等机构建立紧密联系,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寻求专业支持和转诊安排。
四、家长的应急应对策略:1. 学习基本急救知识:家长可以通过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比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提高自己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完整word版)新生儿应急预案

接停水通知
↓
做好停水准备
↓
储备水源
↓
突然停水,与总务科或总值班联系
↓
查询原因
↓
尽量解决因停水带来的不便
图2-16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找泛水原因
↓
积极采取措施
↓
通知总务科或总值班
↓
协助清除泛水
↓
防止跌倒
图2-17泛水的应急预案
(二)突然停电的处理和应急预案
8.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见图2-9。
立即抢救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通知医师
↓
配合抢救
↓
观察生命体征
↓
告知医务人员及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
↓
解释过敏原因,防止再发生
图2-9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六)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应急预案
1.应用脱水药物
20%甘露醇应在15~30min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完毕,才能达到高渗利尿的目的。
5.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新生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报告医师,配合医师积极处理。
6.新生儿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新生儿整理床单,向医务人员及家属告知今后避免使用同类及类似药物。病历上注明对某药物过敏。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7.待新生儿并且完全平稳后,向新生儿家属详细讲解发生过敏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地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
2.药物外渗严重,局部皮肤出现紫黑时应立即给予局部封闭。护士长或值班医生指导护士立即用酚妥拉明给新生儿做皮下封闭。抬高患肢,减轻因药液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因药物外渗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师及时给予清创、换药处理。
(完整版)新生儿应急预案

全面性原则
涵盖新生儿可能出现的各种紧 急状况,确保无遗漏。
制定依据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 行业标准及医院内部规章制度 。
实用性原则
应急措施应简洁明了,便于医 护人员快速掌握和操作。
及时更新原则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 积累,应急预案应及时进行更 新和完善。
02
新生儿常见风险分析
窒息风险
胎儿宫内窘迫
定期评估,确保应急预案的持续有效性
持续改进策略制定
针对培训和演练中发现的 问题进行改进
建立应急预案持续改进机 制
及时更新应急预案内容, 确保其符合最新医疗标准 和法规要求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交 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新生 儿应急救治能力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包括采购人员、仓库管理人员 、司机等后勤人员。
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 调配和运输工作,保障应急工 作顺利进行;负责应急设备的 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处于良 好状态;提供必要的场地和交 通支持。
04
监测、预警与报告
监测机制建立
设立新生儿监测专职人员,负责定期对新 生儿进行健康检查,记录相关生理指标。
心肺复苏
如新生儿无自主呼吸或心率低于正常范围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医疗救治措施
氧疗
给予吸氧,改善新生儿缺氧状况 。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如肾上腺素、抗生素等。
液体复苏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液体复苏, 维持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
呼吸机辅助呼吸
如新生儿呼吸衰竭,应及时使用 呼吸机辅助呼吸。
值班制度
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 有专业人员值班,能够及时处理新 生儿紧急情况。
物资资源保障
婴儿的应急预案

一、引言婴儿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悉心照顾。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婴儿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如意外伤害、疾病突发等。
为了确保婴儿的安全,家长应提前制定一份详细的应急预案,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婴儿的生命安全。
二、应急预案内容1. 意外伤害(1)烫伤、烧伤:立即用冷水冲洗受伤部位,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
如有水泡,不要自行挑破,以免感染。
尽快就医。
(2)跌倒:观察婴儿是否受伤,如有伤口,及时进行消毒、包扎。
如有骨折,不要随意移动婴儿,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3)窒息:如果婴儿发生窒息,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抱起婴儿,使其背朝上,头部略低;2)用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部和颈部,另一只手拍打其背部;3)如无好转,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2. 疾病突发(1)发热:观察婴儿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呕吐等。
如有,尽快就医。
若只是发热,可用温水擦拭身体,帮助降温。
(2)腹泻:观察婴儿的腹泻情况,如伴有呕吐、脱水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在家可给予口服补液盐,以防脱水。
(3)感冒:观察婴儿的感冒症状,如咳嗽、流涕等。
可给予解热镇痛药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
3. 紧急就医(1)如遇婴儿突发疾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生婴儿的病情和联系方式。
(2)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期间,家长应保持冷静,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措施,如进行急救处理。
(3)救护车到来后,配合医护人员将婴儿送往医院。
4. 家庭急救药品(1)常备药物:退烧药、感冒药、止痛药、消毒液、创可贴等。
(2)急救用品:体温计、血压计、氧气袋、简易呼吸器等。
三、应急预案实施1. 家长应定期学习急救知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将急救药品和用品放在容易取到的位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使用。
3. 家长应定期检查婴儿的生活环境,确保安全。
4. 与邻居、亲朋好友建立良好的沟通,以便在紧急情况下相互帮助。
5. 在家中安装监控设备,便于观察婴儿的动态。
初生婴儿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确保新生儿在出生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新生儿突发状况的能力,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新生儿科、产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新生儿应急预案的实施,确保新生儿安全。
2.救治小组负责新生儿的救治工作,包括复苏、监护、治疗等。
3.应急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供应。
4.信息联络小组负责与相关部门、科室的沟通与协调,确保信息畅通。
四、应急预案1.新生儿窒息(1)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新生儿复苏,按照ABCDE复苏流程进行。
(2)复苏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胸外按压等操作。
(3)复苏后,立即转入新生儿监护室,继续监护和治疗。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立即给予吸氧、保暖、维持生命体征等支持治疗。
(2)根据病情,给予脑保护、抗惊厥、营养支持等治疗。
(3)密切观察新生儿意识、肌张力、反射等神经系统症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并发症(1)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
(2)根据并发症类型,给予相应治疗,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感染等。
(3)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加重。
4.新生儿黄疸(1)密切监测新生儿黄疸程度,必要时给予光疗。
(2)根据黄疸程度,调整饮食,促进胆红素排泄。
(3)加强护理,预防黄疸加重。
5.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神经系统损伤(1)密切观察新生儿神经系统症状,如肌张力、反射等。
(2)给予营养支持、脑保护等治疗。
(3)加强护理,预防神经系统损伤加重。
五、应急物资及设备1.新生儿复苏设备:新生儿复苏器、气管插管、吸氧设备等。
2.新生儿监护设备:新生儿监护仪、暖箱、呼吸机等。
3.新生儿急救药品:肾上腺素、纳洛酮、抗生素等。
4.新生儿护理用品:尿布、奶粉、消毒用品等。
六、应急预案演练1.定期组织新生儿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新生儿突发状况的能力。
2.演练内容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等常见新生儿疾病。
医院新生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新生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在医院运营过程中,新生儿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如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需要医院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二、预案目的本预案的目的在于确保医院在新生儿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
三、责任部门1.新生儿科2.行政管理部门四、应急响应流程1. 事件报告• 当发现新生儿出现突发情况时,医护人员应立即向新生儿科主任报告。
• 新生儿科主任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2. 评估和分类• 新生儿科医生对患儿进行评估,并根据情况分类,确定紧急程度。
• 根据分类结果,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3. 救治措施• 对于一般疾病或轻微意外,由新生儿科医生和护士进行救治和监护。
• 对于重大意外或疾病,需立即启动院内急救流程,协调急诊科、麻醉科等部门参与救治。
4. 通知家属• 在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救治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应立即通知患儿家属,并做好情绪疏导工作。
• 患儿病情说明,并根据家属要求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5. 报告上级部门• 在应急事件处理后,医院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事件报告,并进行事后总结和分析,及时调整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资源保障•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新生儿急救设备和药品库,保障救治资源的充足。
• 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以确保其适应医院日常运营和应对新情况的需求。
• 在实际应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预案执行方案。
以上为医院新生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内容,望遵照执行,确保患儿安全与健康。
特殊应用场合及相应条款增补1.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 应急响应流程增补:–在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医院内部灾害应急预案,包括疏散新生儿及其家属,安排安全区域等。
–确保新生儿设备和药品的安全,及时进行检查和维护。
2. 感染性疾病爆发(如传染病疫情)• 应急响应流程增补:–针对感染性疾病,加强隔离措施,确保新生儿与其他患者的隔离。
新生儿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1. 窒息原因:羊水吸入、胎盘早剥、脐带绕颈等。
2. 应急措施:(1)立即进行新生儿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口对口呼吸等。
(2)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3)给予氧气吸入,维持呼吸。
(4)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
(5)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做好病情记录。
二、新生儿呛奶应急预案1. 原因:喂养姿势不当、奶嘴过大等。
2. 应急措施:(1)立即将新生儿竖抱,头部略低,拍背,促使奶液排出。
(2)清理呼吸道,防止窒息。
(3)观察新生儿呼吸、面色,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调整喂养姿势,预防呛奶再次发生。
三、新生儿烫伤应急预案1. 原因:热水袋、热水瓶等物品接触新生儿皮肤。
2. 应急措施:(1)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降低烫伤程度。
(2)用消毒纱布覆盖烫伤部位,防止感染。
(3)及时报告上级医师,进行抗感染治疗。
(4)观察新生儿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转诊。
四、新生儿窒息复苏应急预案1. 原因:新生儿出生后窒息。
2. 应急措施:(1)立即进行新生儿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口对口呼吸等。
(2)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3)给予氧气吸入,维持呼吸。
(4)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
(5)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做好病情记录。
五、新生儿感染应急预案1. 原因:新生儿病房环境、医疗器械等。
2. 应急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
(2)定期进行病房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3)加强新生儿手卫生,预防感染传播。
(4)一旦发现新生儿感染,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病情扩散。
(5)及时报告上级医师,进行抗感染治疗。
总之,新生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应对能力,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
新生儿应急预案

一、引言新生儿是家庭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但由于新生儿生理和生理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受到各种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影响。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家庭及公共场所,涉及新生儿救治、护理、预防等方面。
三、组织架构1.成立新生儿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监督新生儿应急预案的实施。
2.成立新生儿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新生儿救治、护理、预防等工作。
3.各级医疗机构成立新生儿应急救治中心,负责新生儿救治、转运等工作。
四、应急措施1.救治措施(1)呼吸道阻塞:立即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2)窒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3)新生儿黄疸: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必要时进行换血治疗。
(4)新生儿败血症: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5)新生儿低血糖:给予葡萄糖水或糖浆口服或静脉注射。
2.护理措施(1)保暖:保持新生儿体温在36-37℃之间,必要时使用暖箱。
(2)喂养:根据新生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
(3)观察:密切观察新生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
3.预防措施(1)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新生儿疾病。
(2)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3)新生儿家长应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新生儿护理水平。
五、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新生儿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小组的应急处置能力。
2.针对不同类型的新生儿疾病和意外伤害,制定相应的应急演练方案。
3.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保障1.保障应急物资:确保新生儿救治、护理、预防等所需物资充足。
2.保障人员培训:定期对新生儿应急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3.保障信息畅通:建立健全新生儿应急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递。
七、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预案由新生儿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各级医疗机构、家庭及公共场所应根据本预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错抱应急预案
制定时间:2010年3月
修定时间:2012年8月
一、应急预案
(一)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二)应立即进行错抱婴儿的查对,查对正确及时更换婴儿。
(三)在婴儿洗澡或按摩过程中发生襁褓服放置错误时要及时查对更换。
(四)产妇姓名相同的,要严格查对床号、性别、体重、住院号、出生时间。
(五)治疗前腕带脱落者及时核对补戴,无腕带者不做任何治疗。
(六)必须两人查对,工作核对时严肃、认真,如有异议必须及时询问、严格查对。
(七)家属发现错抱婴儿,要及时做好查对工作并认真做好解释工作。
(八)发生重大错抱应按规定及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
二、程序
报告主任、护士长→立即查对→做好正确更换→查看腕带及襁褓服信息→做好解释工作→查找错抱原因→作出书面检查→组织讨论。
新生儿烫伤防范应急预案
制定时间:2010年3月
修定时间:2012年8月
一、预防措施
(一)做好健康教育指导。
新生儿出生后做好防烫伤的指导工作,杜绝使用热水袋。
冬天为新生儿保暖使用热水袋时,温度不宜超过50℃,热水袋应加布套,切勿贴近新生儿身体,以免烫伤。
值班人员做好交接班,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新生儿肢体温度及皮肤有无变化。
(二)沐浴时每洗一个新生儿操作者均要用前壁测试水温,不得直接将新生儿放置浴盆,操作时仔细、认真,随时观察新生儿有无病情变化。
游泳或盆浴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水温保持38~39℃,热水水龙头不得朝向游泳池防止烫伤;实习生、进修人员不得私自操作。
(三)病房内使用的保温容器放在阳台固定位置,严禁放在窗台、床头桌、床单元周围,
以防烫伤。
二、应急预案
(一)一旦发生烫伤,立即撤离热水袋,或脱离热水区,通知医生,观察局部皮肤变化,判断皮肤烫伤程度。
(二)烫伤严重者及时协助医师请相关科室会诊,应用烫伤药物。
(三)加强巡视,观察用药效果,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汇报。
(四)家属有异议时及时做好解释工作,报告主任、护士长。
三、程序
立即停止使用热水袋或脱离热水区→通知医师→观察病情或请会诊→使用药物→观察病情→做好解释工作。
新生儿预防误吸应急预案
制定时间:2010年3月
修定时间:2012年8月
一、防范措施
(一)新生儿出生后做好产妇及家属的母乳喂养指导工作。
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含接姿势,防止胃内吸入气体。
向产妇及家属宣教发生误吸预防的有关知识。
(二)新生儿喂奶后及时将其抱起拍背,听见打嗝声后将新生儿放至婴儿车,取侧卧位,防止溢奶误吸。
(三)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喂养后尽量避免立即为其更换尿布或按摩腹部,防止发生溢奶误吸。
二、应急预案
(一)当发现新生儿发生误吸时,立即判断气道窒息情况,严重时及时通知医师
(二)如果新生儿在婴儿车发生误吸,立即将其侧卧,进行拍背或弹足底;如果家属怀抱新生儿发生误吸,立即将新生儿取头低足高位,拍背、弹足底,听到哭声后停止拍背观察新生儿面色及口周青紫情况。
及时清理口周粘液、呕吐物等。
(三)窒息严重者立即给予吸氧,配合医师请会诊,必要时做好转科工作。
(四)严密观察病情,暂禁食,做好护理记录
三、程序
侧卧位或头高足低位、拍背、弹足底→通知医师→根据窒息情况给予吸氧→请会诊→观察病情变化→暂禁食→做好记录
新生儿突发病情变化的应急预案
制定时间:2010年3月
修定时间:2012年8月
一、应急预案
(一)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二)根据新生儿发生病情变化的原因给予相关处理:拍背、吸氧,防窒息;喂糖水预防低血糖;
(三)请会诊,做好抢救物品及药品,积极配合医师抢救。
(四)严密观察新生儿面色、口唇、呼吸及反应,做好护理记录。
(五)做好转科准备工作及记录。
二、程序
通知值班医师→吸氧、拍背或喂糖水→配合医师抢救→观察新生儿病情变化→做好转科准备及记录
新生儿防坠床应急预案
制定时间:2010年3月
修定时间:2012年8月
一、防范措施
(一)做好家属及产妇的防坠床安全健康教育指导工作。
(二)新生儿喂养完毕后家属及时将其放置婴儿车,产妇躺着喂奶时,婴儿不要放在靠近床边的地方;夜间不得将新生儿放置产妇床上,防止产妇睡觉后发生新生儿坠床。
(三)加强病房巡视,发现存在坠床危险时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四)为新生儿喂奶或更换尿布时不得将婴儿车的围栏放下,防止坠床。
(五)定期请设备科相关人员进行婴儿车的检修工作,做好登记工作。
(六)使用婴儿车推新生儿时,推之前要检查活动的围栏是否扣紧,推车速度要缓慢。
二、应急预案
(一)一旦发生坠床,护士应立即到产妇床旁,通知医师,检查新生儿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情况及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骨折或危机生命的情况。
(二)配合医师对新生儿进行检查,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或协助做好各种检查工作。
(三)受伤轻者,加强巡视,观察新生儿反应及吃奶情况,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
(四)向产妇或家属了解新生儿坠床的情景,分析原因,做好健康教育指导。
(五)及时、准确做好护理记录,认真做好交接班。
三、程序
做好安全教育指导→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师→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请会诊→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及交接班
新生儿预防丢失的应急预案
制定时间:2010年3月
修定时间:2012年8月
一、预防措施
(一)加强产妇及家属的新生儿安全教育指导工作,除工作人员在固定时间推车到床旁为新生儿做处置及治疗外,产妇及家属不得让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抱走孩子。
(二)加强病房巡视,尤其中午及夜间,发现外来可疑人员及时劝其离开,不听劝告者立即请保卫科工作人员协助。
(三)夜间及时关闭病房大门,加强病房巡视,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安全指导,防止产妇及家属睡着后丢失新生儿。
(四)告知产妇及家属不得将陌生人带入病房进行新生儿的拍照或做与治疗无关的事情,确保新生儿安全。
二、应急预案
(一)一旦发生新生儿丢失,立即通知医师,报告保卫科、科主任、护士长,上报医务科、护理部。
(二)做好产妇及家属安慰工作,及时询问事情经过,有无可疑陌生人进入病房。
询问有无目击证人。
(三)值班人员做好记录。
三、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新生儿丢失→立即通知医师→报告保卫科、科主任、护士长→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做好产妇、家属安慰工作→做好记录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