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乘除法混合运算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
2.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运算顺序,引入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2. 新课讲解:(1) 连乘:讲解连乘的意义,举例说明,如3×4×5,表示3个4相乘,再乘以5。
(2) 连除:讲解连除的意义,举例说明,如30÷5÷2,表示30除以5,再除以2。
(3) 乘除混合运算:讲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
2.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法则”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法则”归纳总结
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
四则指的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这四种计算法则。
而四种混合运算指的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算符号及括号,把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1)算式里只有加减法,则依次计算;只有乘除法,也依次计算。
(2)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4)每一步不参加计算的部分,要位置、符号不变地抄下来,保证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5)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手指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添加好友
添加微信好友免费领取二年级语文下册学习资料
点击“阅读原文”二年级教材电子书手机在线观看。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 乘除法运算 解决问题

日期:班级::1、口算:45+5= 1÷1= 5×5= 72÷8= 29÷9= 14÷7= 6÷1= 15÷3= 4×2= 6×2=62+15= 54-13= 16+13= 68-39= 77-48= 440-40= 43+17= 150-80=20+90=1000-600=2、混合运算:59-24÷6= 54÷6÷3= 56-21÷7=72÷9+88= 14+21÷7= 85+12÷6=5×9+11= 53-56÷8= 14+5×7=8÷1-7=3、解决问题:1、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2、二(2)班有39个同学,每行站9个同学,可排几行,还剩几个同学?3、有26米布,每5米做一套衣服,可以做几套衣服?还剩几米布?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5、二(3)班有39人,去参加划船活动,每条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几条船?4、读数写数:日期:班级::1、口算:17+17= 84-19= 18+20= 61-23= 65+28= 300+ 400= 1300+ 400= 900-400= 1900-400= 2500+500= 13+69= 92-38= 53+18= 24÷5=15÷5= 27÷9= 9×9= 72÷9= 4×5=2、混合运算:8×6+26= 5×7+8= 22+6×4= 32-24÷4=8×4+53= 9×9-38= 16÷8×5= 81÷9+17=35÷7÷1= 4×0×4=3、解决问题:1、农民伯伯运白菜,上午运走75棵,下午比上午少运了24棵。
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一、运算顺序。
1. 先乘除后加减。
-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 例如:2 + 3×4,先算乘法3×4 = 12,再算加法2+12 = 14。
- 再如:10 - 4÷2,先算除法4÷2 = 2,再算减法10 - 2 = 8。
2. 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内容。
- 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 例如:(3 + 2)×4,先算括号里的加法3+2 = 5,再算乘法5×4 = 20。
- 又如:12÷(4 - 2),先算括号里的减法4 - 2 = 2,再算除法12÷2 = 6。
二、解决实际问题。
1.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还多1个,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 这里要先算出小明苹果数的2倍,即3×2 = 6个,再加上多的1个,6+1 = 7个,所以小红有7个苹果。
算式为3×2+1。
2. 根据运算顺序列式计算。
- 再如:学校有4行树,每行有5棵,后来又种了3棵,现在一共有多少棵树?- 先算原来树的总数4×5 = 20棵,再加上后来种的3棵,20+3 = 23棵。
算式为4×5+3。
三、练习题。
1. 基础练习。
- 计算下列式子:- 4+5×2- 18÷3 - 2- (6 + 3)×2- 10 - (4 + 3)2. 提高练习。
- 解决问题:- 一本故事书,每页有6行字,每行有8个字,小明看了3页,还剩10个字没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个字?- 学校买了5盒彩笔,每盒有6支,分给一年级15支,还剩多少支彩笔?。
二年级下册乘除法混合运算

二年级下册乘除法混合运算一、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 如果只有乘除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例如:2×3÷6,先计算2×3 = 6,再计算6÷6 = 1。
2. 有括号的算式里。
- 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例如:(4×2)÷(2×1),先算括号里的4×2 = 8和2×1 = 2,再算8÷2 = 4。
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应用。
1. 解决平均分问题。
- 例: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再把自己得到的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苹果?- 先算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苹果,用除法:12÷3 = 4(个)。
- 再算每份有几个苹果,用除法:4÷2 = 2(个)。
- 综合算式为:12÷3÷2 = 2(个)。
2. 解决倍数问题。
- 例:有3组气球,每组有4个气球,把这些气球平均分给2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分到几个气球?- 先算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用乘法:3×4 = 12(个)。
- 再算每个班级分到几个气球,用除法:12÷2 = 6(个)。
三、乘除法混合运算的练习。
1. 基础练习。
- 计算下列式子:- 4×2÷8- 先算4×2 = 8,再算8÷8 = 1。
- 9÷3×2- 先算9÷3 = 3,再算3×2 = 6。
- (6×3)÷(2×3)- 先算括号里的6×3 = 18,2×3 = 6,再算18÷6 = 3。
2. 解决问题练习。
- 学校买来24本故事书,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又把书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几本故事书?- 先算每个小组分到几本:24÷4 = 6(本)。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7《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7《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7《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连乘、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乘、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运算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连乘、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答案。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连乘、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运算规律。
例如:(1)2 × 3 × 4 = ?(2) 25 ÷ 5 ÷ 2 = ?(3) 12 ÷ 4 × 3 =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类似的题目。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板书答案,并给予评价和讲解。
二年级上册加减加乘除混合运算口算1

二年级上册加减加乘除混合运算口算11. 加法运算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数的和。
在二年级上册,我们开始研究加法口算。
例如,计算以下加法口算题:1. 26 + 13 =2. 45 + 19 =3. 78 + 23 =4. 51 + 37 =2. 减法运算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用来计算两个数的差。
在二年级上册,我们也会研究减法口算。
例如,计算以下减法口算题:1. 38 - 17 =2. 49 - 25 =3. 64 - 39 =4. 72 - 13 =3. 乘法运算乘法是一种重要的运算方式,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积。
在二年级上册,我们会了解乘法口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例如,计算以下乘法口算题:1. 5 × 7 =2. 8 × 4 =3. 9 × 3 =4. 6 × 2 =4. 除法运算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数的商。
在二年级上册,我们也会研究除法口算。
例如,计算以下除法口算题:1. 36 ÷ 6 =2. 64 ÷ 8 =3. 72 ÷ 9 =4. 81 ÷ 3 =5. 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是包含多个运算符(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口算题。
在二年级上册,我们会练一些混合运算的口算题,提高我们的口算能力。
例如,计算以下混合运算口算题:1. 25 + 14 - 8 × 3 =2. 48 ÷ 6 + 17 - 5 =3. 36 × 2 + 15 - 9 ÷ 3 =4. 81 ÷ 9 + 5 × 2 - 7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加减加乘除混合运算口算的内容。
通过不断练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提高口算能力,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混合运算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混合运算一、混合运算的概念1. 定义- 在数学中,混合运算是指包含加、减、乘、除等不同运算符号的算式计算。
在二年级的混合运算中,一般是同级运算(如只有加和减,或者只有乘和除)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不同级运算(如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混合运算的题目类型及解析1. 同级运算- 题目:23 + 15 - 12- 解析:这是一道只有加法和减法的同级运算题目。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计算23+15 = 38,然后再计算38 - 12 = 26。
- 题目:48÷6×2- 解析:这是一道只有除法和乘法的同级运算题目。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计算48÷6 = 8,然后再计算8×2 = 16。
2. 不同级运算(无括号)- 题目:18+2×5- 解析:这是一道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不同级运算题目。
根据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原则,先计算2×5 = 10,然后再计算18+10 = 28。
- 题目:30 - 12÷3- 解析:这是一道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不同级运算题目。
先计算除法12÷3 = 4,然后再计算30 - 4 = 26。
3. 有括号的运算- 题目:(12+8)÷5- 解析:这是一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
根据先算括号里面的原则,先计算12 + 8=20,然后再计算20÷5 = 4。
- 题目:4×(9 - 6)- 解析:先计算括号里面的9 - 6 = 3,然后再计算4×3 = 12。
三、混合运算的练习题1. 同级运算- 32 - 17+13- 45÷9×32. 不同级运算(无括号)- 20+4×3- 36 - 18÷23. 有括号的运算- (15 - 7)×2- 5×(8+2)四、练习题答案及解析1. 同级运算- 32 - 17+13- 解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32 - 17 = 15,再算15+13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