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立主任医师治疗胃痞验案举隅
王自立教授运脾思想探析

王自立教授运脾思想探析摘要】从整体出发,动态把握治疗脾胃病是王自立教授辨证施治的显著特点。
结合脾胃生理特点,重视脾胃气机调畅, 用药以促脾胃升降,以“运”为健,以“运”为补, 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运脾思想。
【关键词】王自立运脾思想治疗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314-02王自立教授是全国第一至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名中医,现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
在王教授50余年从医间,勤求古训,钻研《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学,经典医籍,在对脾胃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提出“健脾先运脾,运脾必调气”的运脾思想,并创立了运脾汤,在临床治疗脾胃疾病方面疗效显著。
先就王教授运脾思想及其理论基础加以论述。
1 运脾思想理论依据的基础—气的运动气是中医哲学中重要的命题之一,涵盖了自然、社会和人文精神等不同层面的范畴,不管是具体物质形态,还是抽象的物质概念,都大量引入“气”这个概念。
中医学亦引入气的概念,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特征,建立了中医学的气论,其形成的理论体系在中医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人体的气无时无刻在运动,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升、降、出、入,是气的最基本的运动形式[1-2]。
升降运动是脏腑的特性,是物质运动的规律,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都是通过气的运动形式而表现的。
运脾思想即是强调脾气的运动,强调脾气在脾的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脾气在脾的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许多医家的认可和支持。
脾气在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变化中,以升为主要的运动形式。
叶天士指出“脾宜升为健,胃宜降为和。
”李东垣亦言:“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皆由脾胃先虚,气不上行之所致也。
”因此,在其创的方剂中用升麻和柴胡二味的就有200首,可以看出李东垣对脾气上升为健非常重视。
王自立主任医师治疗胃脘痛验案举隅

W ANG Yu ,Z HA 0 T on g x i u
J G a n s u P r o v i n c i l a H o s p i t a l o f T r di a t i o n l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L a n z h o u 7 3 0 0 5 0 , C h i n a ;
K | - D r 血
s t o ma c h a c h e ; s a me d i s e a s e a n d d i f e r e n t t h e r a p i e s ;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 Wa n g Z i l i
1甘肃省 中医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5 O ;2甘肃中医学院
[ 摘
要]通过对脾 胃虚寒 、 心脾 两虚 、 胃阴亏虚 、 湿热滞 中 4型病案的介绍 , 指 出胃脘痛 患者 胃失和降
、
不通 则痛 的基本发病机理, 体现王 自立主任 医师同病异治 、 治病求本 的辨证思想。
[ 关 键 词] 胃脘 痛 ; 同病 异 治 ; 临 床应 用 ; 王 自立 [ 中 图分 类 号] R 2 5 6 . 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1 0 0 4 — 6 8 5 2 ( 2 0 1 4 ) 1 卜0 0 5 0 - 0 3
Hale Waihona Puke Exa m pl e s o f Chi e f Phys i c i a n Wa n g Zi l i S Pr o v e n Ca s e s o f Tr e a t i ng St o ma c ha c he
王自立教授治疗肝郁脾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举隅

王 自立教授 治a  ̄ l f T i f l l 脾弱型 幔性萎缩牲 胃炎经验举 隅
李 竞’ , 李初谊 ’ , 王 煜
1甘肃 中医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2甘肃省 中医院 [ 摘 要] 通过验案介绍王 自立教授 治疗肝郁 脾弱型萎缩性 胃炎的临床 经验 , 王老师认为本 病以肝郁 脾
t r i t i s b y e f f e c t i v e c a s e s , h e t h i n k s t h a t t h e d i s e a s e i s o f l i v e r 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 s p l e e n d e i f c i e n c y p a R e m mo s t l y , t h e r a - p e u t i c me t h o d s a r e t o n o u r i s h b l o o d , s o f t e n l i v e r , i n v i g o r a t e s p l e e n a n d h a r mo n i z e s t o ma c h , t r e a t me n t f o r t h e d i s e a s e
A b s t r a c t Th e p a p e r i s d i s c u s s i n g p r o f e s s o r Wa n g Z i l i c l i n i 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o n t r e a t i n g c h r o n i c a  ̄o p h i c g a s —
王自立主任医师应用经方验案举隅

Pr f so i l SEx e in eo e tn e i a s swi a sc l e c i t n o e s rWANG Z — i p re c f Tr a i g M d c l Ca e t Cls i a s r i s h Pr p o
室被 评 为全 国首届 先 进名 医 工作 室 , 为 《 部 中 现 西 医药》 杂志 编委会 主任 , 兼任 中华 中医药学会 理事 ,
治疗痹 证 、 桂枝 加 芍药 汤 治疗 腹痛 ; 演变 的黄 芪 建 中汤 治 疗 胃脘痛 、 枝 汤 化裁 出黄 芪 桂 枝 五 物 汤 桂 治疗 胃脘 痛 、 证 、 损 、 证 ; 汗 虚 痹 苓桂 术 甘汤 治疗 泄 泻 、 子豉 汤治 疗虚烦 不得 眠 。笔 者现 选取跟 师 学 栀 习期 间 的验案 小结如 下 , 以飨 同道 : I 桂枝 汤
坛 ・亏术 铭 承
Hale Waihona Puke e “0 。 m厂 。 22 2 0 拙 , .Ⅳ D 5. J
垦 臼窟盆倔 圜四应嗣绳
张竹 君 , 王 煜
目舀圈
甘肃省 中医院, 甘肃 兰州 7 05 00 3
[ 要]王 自立主任 医师在 临床 中常用经方桂枝 汤、 摘 苓桂 术甘 汤、 栀子豉汤治疗卫强营弱证 、 肺脾气虚 证、
o n n p e n i s c r y o n — e e s t l si a r s rci n c u i g GuZ i a g L n G i h Ga T n f u g a d s le , n e u i f u g d f n ewi c a sc l e c iIo si ld n i h T n , ig u u n a g l t l h p ! t n Z a d Z i / h T n n d o ae a h u d b e i l ea p i ai n o a sc l r s r t n wh c f c e n h Z C i a g a d a v c td t t h wes o l e f xb ei t p l t f l si a e c i i , ih r l t d l nh c o c p p o ee
『名医经验』王自立医案(1)

『名医经验』王自立医案(1)王自立,男,1936年出生于甘肃省泾川县。
“甘肃省名中医”,现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连续五批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他从医5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在内科、儿科、妇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分3次将其诊治的部分病案介绍如下。
发热(阳虚证)病案:李某,男,22岁。
发热10天。
2009年3月26日初诊。
患者10天前外感后每天上午发热,至中午渐退。
在当地医院曾给青霉素、感冒通等药物治疗半月,竟无寸功。
来我院就诊,述上午发热体温38℃,中午微汗,热退,疲乏无力,恶风,便溏,纳食尚可。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诊断:发热。
证属:阳虚发热。
辨证:患者阳气不足,外感风寒,邪正相争,故而发热。
治则:助阳解表。
处方:桂枝汤化裁。
药物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大枣4枚,生姜2片,甘草9克。
水煎分3次服,一日一剂。
患者服1剂后汗出减少,2剂热退,3剂获愈。
按: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加之外感风寒,营卫不和,阳气外浮与邪相争故而发热,至午时正盛邪却,则热退。
阳虚卫阳不能外固,则肌表疏松而恶风,营阴不能内守则汗出。
方中桂枝辛温,能宣通卫阳,助阳祛风散寒;芍药合营于内,两相配伍,助阳解表敛汗,调和营卫,防风疏风解表;白术健脾燥湿以防湿阻于中;生姜辛温宣散,佐桂枝以增强解肌祛风之力;甘草、大枣益气调中,助芍药合营,有安内攘外之意。
共为助阳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妙剂。
发热(营卫不和)病案:僕某,男,71岁。
发热,汗出1个月。
2009年4月10日初诊:每于下午5~6点发热,出汗1个月,热不甚,汗出明显,纳食可,二便调,夜寐可,舌胖大,苔微腻,脉沉缓,既往有气管炎病史。
诊断:发热。
证属:营卫不和。
辨证:营卫不和,营不内守,卫阳亢盛而发热,卫不护营,营阴外越而汗出。
治则: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汤化裁。
药物组成: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五味子15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
王自立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举隅

学术传承论坛·2020年第33卷第12期“营血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明确阐释了瘀血致痤的机制,若纯用清热药,热虽暂降,痰瘀未除,下次感受热邪,患处必复发痤疮,况且痤疮发病总体是气血不通,郁而化腐,气不通则化火,津血不通则或生痰、或生瘀。
疏肝化瘀汤是杨教授经验方,由四逆散化裁而来,主要治疗气郁而致瘀的诸病,此处亦是疏肝气化瘀血的功效,肝气条达,气血自通,配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佐以浙贝、茜草、桂枝、醋莪术等药以活血化痰,药症相符,故疗效甚佳。
虽有桂枝入咽,阳甚者毙的说法,似乎不适合本案,但桂枝辛温通脉之效著,可行瘀滞之血,且此证属郁火,用桂枝辛温走散之功以解肝郁,起反佐之功,肝气一通,郁火自灭。
参考文献[1]陈燕,房开兰,丁小洁,等.果酸联合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3):120-122.[2]邱馨锐,闫小宁,陈璐,等.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用药规律[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11):1379-1383.[3]顾炜,张小卿,吴景东.从中医病因病机与常用药探讨痤疮的中医治疗特色[J ].辽宁中医杂志,2016,43(4):739-742.[4]王建青.“郁乃痤”发微[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7):993-994[5]曾文心,曹碧兰.雄激素与痤疮相关研究进展[J ].皮肤病与性病,2017,39(6):408-411.[6]李经玮,余瀛鳌,蔡景峰,等.中医大辞典[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844[7]丁旭,刘瓦利,许铣.从“郁乃痤”探讨痤疮的辨病与辨证[J ].北京中医药,2009,28(4):273-275.[8]杨璞叶,杨震,刘蒲芳,等.疏肝化瘀汤治疗肝纤维化62例[J ].陕西中医,2013,34(1):10-12.收稿日期:2019-12-26作者简介:任渊(1992—),男,在读硕士研究生。
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藿朴夏苓汤化裁验案举隅

【 6 】 郑钦安. 医理真传 [ M ] . 2 版. 周 鸿飞 , 点校. 北 京: 学 苑 出版
社, 2 0 0 9 : 6 7 .
[ 7 ] 危亦林. 世 医得效方【 M 】 . 北京: 人 民卫 生出版社 , 1 9 9 0 : 5 8 0 . [ 8 ] 李 时珍. 本 草纲 目【 M ] . 海 口: 海 南国 际新 闻 出版 社 , 1 9 9 5 :
象, 王 自立主任 医 师 以运 脾汤 运脾 、 健脾 、 补脾 。 方 中党 参 、 白术 健脾 益 气 以助 运 ; 茯 苓 健脾 化 湿 ; 佛
手 理气 而不 伤 阴; 枳壳 理气 宽 中 , 与 佛手 相合 以运 脾调 气 ; 麦 芽健 脾 化 湿 和 中 , 兼 以疏 肝理 气 ; 山楂 健 胃消食 。 诸药 合用 , 即补气 以助运 , 调气 以健运 , 使脾运 复健 , 升 降如 常 , 则 口臭可 愈 。
本 病 在 药物 治 疗 的 同 时 , 老 师 亦 强 调 加 强 生
活调理 的重 要性 。 除 嘱患者 注意 保持 口腔清 洁外 , 还应 饮 食有 节 , 忌暴 饮 暴食 、 控制饮酒、 防止 过 食 肥甘损 伤脾 胃。 调畅情 志 , 保 持 乐观 、 积极、 舒畅 的 心情 , 并加 强 体 育锻 炼 , 增 强 体质 , 否 则容 易 复 发 或反 复发 作 。
参考文献
4 讨论
现 代 医学认 为 , 口臭 可分 为 口源性 口臭 、 非口 源性 口臭 和精 神性 口臭 。而 非 口源 性 口臭 可 由消
[ 1 ] 刘 燕波, 冯希平. 中草药在治疗 口 臭 中的疗效 [ J 】 . 中华 口 腔
医学研 究杂志: 电子版 , 2 0 0 8 , 2 ( 5 ) : 5 7 - 5 9 .
国医大师王自立临床常用验方

国医大师王自立临床常用验方王自立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验俱丰。
吾有幸跟随王师学习,收获颇丰,现摘录王师几首临床验方介绍如下。
1.运脾润肠通便汤案例1:患者,女,65岁,2007年6月13日初诊。
平素大便困难,需五六日一行,便质干结,严重时数十曰一行,粪便干硬如羊屎。
自觉乏力明显,食后腹胀,舌淡胖,苔白,脉沉。
辨为脾虚便秘,治以健脾润肠通便。
方选健脾润肠通便汤:党参30 g,白术30 g,肉苁蓉30 g,当归15 g,枳壳45 g,厚朴15 g,槟榔15 g,砂仁10 g,麦芽30 g,郁李仁30 g。
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
3剂后复诊:自诉大便干结较前已明显好转,两日一行,唯便时仍觉乏力,上方白术重用至60 g,继服7剂,患者大便已正常,随访半年无异常。
按: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常为此痛苦不堪。
其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运化失职,大肠传导无力,糟粕内停,形成便秘。
•方中重用白术,同时配伍党参益气健脾润肠,枳壳、砂仁行气导滞、理气宽中,•当归养血润肠通便,肉苁蓉、郁李仁助白术润肠,•麦芽和胃消滞,•厚朴行气宽中,•槟榔导滞下行。
诸药合用,攻补兼施,寓攻于守,使补无滞气碍脾、攻无耗气伤津之弊。
临证运用本方时须掌握患者多具有脾虚不运、气机失畅的特点,且注意方中应加入理气药物。
我们在临床中治疗本类病证白术最大量用至80 g,枳壳最大量用至60 g,但须注意患者体质不同,其用量宜各异。
2.运脾汤案例2:患者,女,45岁,2008年3月2日初诊。
患者素体虚弱,常自觉胸脘不舒,痞塞胀闷,稍稍多食即胀闷更甚,多次行胃镜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舌淡胖,苔薄,脉弱。
证属脾胃虚弱。
方选运脾汤:党参15 g,白术45 g,佛手15 g,枳壳30 g,砂仁10 g,石菖蒲15 g,香附10 g,麦芽15 g,茯苓10 g,仙鹤草30 g。
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