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合集下载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云南玉龙雪山
一、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 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量和水分组合。不 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 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 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地理 位置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热量 水分
植被 气候 土壤
赏析下列古诗词,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地域分异 又才 向从 江塞 南北 看踏 杏冰 花雪 。, 春羌 风笛 不何 度须 玉怨 门杨 关柳 。, 山人 寺间 桃四 花月 始芳 盛菲 开尽 。,
纬度地带分异
经度地带分异
?
分别从珠 峰的南坡 和北坡登 山到峰顶 经历哪些 自然带? 自然带 朝什么 方向更 替?并 说出更 替的原 因。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
A线-从非洲赤道出发向北至欧洲北部; B线-从欧洲西海岸出发向东至中亚。
B线 A 线
问题: •沿A线和B线自然带发生怎样的变化? •自然带更替的方向? •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体现了哪一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 地带 性 地域分异 自然带更 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
[活学巧用· 大冲关] 1.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 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 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 图,完成下列问题。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__ ______,②_____ _____,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___ ___________,④______ ____,⑤___ ___________。 ⑥ , (2)图中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___ 其形成雨季的原因是夏季盛行从印度洋赤道附近吹来的西南季风,降水丰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 ②④ ________ ;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 ④⑤ ________ 。 温带荒漠带 ,没有详细画出的自然带分 (4)没有画出的自然带是________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 (5)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 洋流、地形起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课时教案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空间尺度2.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3.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不同自然带的景观图,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2.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和案例探究、资料阅读等方法增加感性认识,为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奠定基础。

3.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熟悉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三、德育目标结合差异性的学习,理解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地制宜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1.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1.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库:图片,①热带雨林与苔原;②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荒漠;③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与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叠加;④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图5.6)中可以看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自然带分布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二课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启发提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炎热而北方温凉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

【介绍】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板书】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启发提问】同学们再仔细读图,看看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也具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对!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问题 2 (区域认知)材料二中 A 地所属的自然带名称是什么?B 地所属自然带相应的气候类型是什么?C 地所属自然带的典型植被 是什么?
提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荒漠。
[归纳提升] 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
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雨林气候
热带 热带季
热带季雨林带
季风气候 雨林
低纬度
热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
草原气候
象、孔雀
长颈鹿、 羚羊
砖红壤 性红壤
燥红土
热带
袋鼠、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
沙漠气候
沙漠狐
荒漠土
中纬度
亚热带 常绿硬叶
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
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 常绿硬
叶林
阿尔卑斯 山羊、黇鹿
褐土
亚热带季风 亚热带
数量很少
四、自然环境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1.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地方分异状况。 2.要求:因地制宜部署农__业__生__产__,明确土地利用方式,确定农 作物种__植__种__类__。 3.目的: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以及生态环境的良__性__循__环__,避 免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
(1)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 )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
森林自 湿 润 和 半 湿 润 生__产__量__ 最 大 的 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
然带 地区
陆地自然带 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
寒带苔原带等
草原自 半湿润、半干旱 以 草__本__ 植 物 为 热带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5.1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解读】1、前置限定:“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属于资料型与案例型前置限定。

“图表”主要指可以反应地域分异规律的图表,如“世界陆地自然地带”分布图等;实例主要指现实生活中能够体现地域分异规律的例子,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等。

2、行为动词:“分析”“分析”是指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

分析的意义在于细致地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有纬向、经向、垂直三个维度,要求学生能够从这三个维度对地域分异规律加以考察。

3、学习内容:“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同时存在着明显的特征差异,无论是纬向、经向、垂直三维都存在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具有全球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最基本规律。

在掌握差异性规律的基础上,需要将其予以实际应用,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解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采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的教材,辅以鲁教版的相关内容。

教材首先从常见的地域差异现象入手,情境设计中的天山景观就是一个“引子”,对地域差异做了相关阐述,系统地介绍了地域差异是什么、有何特点和如何形成等问题,为下文做铺垫,然后分别以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为标题,基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视角,从全球尺度到山地尺度,深入和系统地讲解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本节教材共包含四大框题:地域差异;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除正文内容外,共包括一个情境导入(天山)、六幅图片(一幅世界陆地自然地带分布图、四幅植被景观图、一幅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两个案例(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草原上的盐碱地)、一个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栏目内容功能取舍/二次开发情境导入利用多种景观并存的天山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它们在天山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利用垂直地带性表现创设情境为激发学生兴趣,贴近生活,故舍弃此导入,利用油菜花开放时间差异进行导入框题一:地域差异正文:地域差异的形成原因、表现(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维度)利用文字解释地域差异,为下文地域分异规律做铺垫地域差异部分辅以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尺度差异在学完整节课后进行说明案例: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解释降水、土壤、植被之间的关系作为学生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时的阅读材料框题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正文:介绍纬向与经向分异规律利用文字解释纬向与经向分异规律采用学生探究的方式得出此结论图5.7世界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体现自然地带的纬向与经向分异规律采用,并且辅以鲁教版的两个针对此图的探究任务图5.8苔原景观、图5.9热丰富内容由于不知道图片的地点,故带雨林景观、图5.10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图 5.11温带荒漠景观替换为知道地点的图片框题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正文:介绍垂直分异规律利用文字解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采用学生探究的方式得出此结论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采用框题四:地方性分异规律正文:介绍地方性分异规律利用文字解释地方性分异规律,体现非地带性采用案例:草原上的盐碱地体现地方性分异规律采用自学窗从分布特点推测成因开拓视野学生课下自学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过气候、植被、土壤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还未将三者联系起来并且放在不同的区域加以考察;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际体验、网络、电视等对地域差异具有一定的感知,但还未形成系统的认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但对于难度较高较为复杂的图还需要加以引导得出规律。

2015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5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E
H G
45。N
C B A
FDLeabharlann E40。N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0。E H G F
D
C B A
E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0。E H G F
D
C B A
E
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纬 度 地 带 分 异 规 律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热带荒漠带
P76 以练促记 (2013· 江苏地理,5)国家领导人近 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读图 完成下题。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 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有温带草原 带、热带荒漠带和热带草原带,没有经过热带雨林带, 非洲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
2.(2012· 浙江文综,7)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 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解析 成都位于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景观;宝鸡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为 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从宝鸡向西北到兰州再到酒 泉,景观由森林向草原再向荒漠过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与组成1.1 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解释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自然因素的总和。

1.2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地形等。

1.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讲解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强调它们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1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在不同地区的差异表现,如气候类型的分布、水文特征的区域差异等。

2.2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因探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大气环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2.3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讨论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改变。

第三章:气候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3.1 气候差异性的表现介绍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差异,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3.2 气候差异性的原因分析气候差异性的形成原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因素的作用。

3.3 气候差异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不同气候类型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如气候对植被分布、水文特征的影响等。

第四章:地形地势差异性及其影响4.1 地形地势差异性的表现解释地形地势差异性的概念,介绍不同地形地势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差异。

4.2 地形地势差异性的原因探讨地形地势差异性的形成原因,包括地壳运动、岩性差异、外力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4.3 地形地势差异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地形地势差异性对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第五章: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5.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价值。

5.2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关系探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

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讲义)含解析

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讲义)含解析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1.自然带的形成:整体性的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受不同气候影响,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植被和土壤类型不同,构成了不同的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自然带受气候影响而形成的,其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注意:1.沙漠气候对应的是荒漠带;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受气候影响比较大,其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带性分布。

主要有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但受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因素影响,自然带也呈现出非地带性,简言之,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或者在该出现的地方没有出现。

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热量】自然带的更替:热带雨林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硬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水分】自然带的更替:森林——草原——荒漠。

【中纬度陆地最明显】(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水热条件】自然带的更替:冰川积雪带——荒漠带——高山草甸带——**——基带(海拔从高到低)。

【在低纬度的高山分异明显】1.自然带的分布:(1)分布规律:垂直带谱变化(由低到高)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2)基带:山麓所在的自然带,由当地的纬度决定;(3)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①温度因素:同一高度的山体,雪线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同一山体,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②降水因素: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③地形因素: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E D C B A
F
山地基带
西


赤道上的高山在垂直高度上的自然带变化与从 赤道向两极的变化基本一致. 赤道向两极的变化基本一致
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陆西岸 90° ° 冰原带 极地气候 苔原带 70° ° 70° °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60° ° 55° ° 亚热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草 和温带 原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荒漠带 40° ° 35° ° 亚热带常绿硬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30° ° 亚热带常绿阔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25° °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20° °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10° ° 10° °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 ° 0° ° 内陆 大陆东岸 90° °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制作:阳国强
东北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的 差 异 性 新疆 山东烟台
海南岛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一、 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环境完全相同的 区域(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区域(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 二、差异性的不同空间尺度: 差异性的不同空间尺度: • 大尺度:温度带分异、海陆分异 大尺度:温度带分异、 • 小尺度: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小尺度: • 三、陆地自然带的形成: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 • 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 五、陆地自然带的实际分布: 陆地自然带的实际分布: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六、三大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原因 形成基础 分布规律 典型分布
从赤道到两 太阳辐射从 极的地域分 赤道向两极 递减 异 从沿海向内 陆的地域分 异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 位置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热量 水分
植被 气候 土壤
地 自 然 一定宽度 带
苔原带
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混交林和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 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冰原带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干 湿 度 地 带 分 异 规 律
纬度地 带性
地域分异 自然带更 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 规律 替方向 素
D
B
下列各反映自然带分布的哪一规律?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 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 始盛开。
垂直地带性
一、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1)从海南三亚到福州、哈尔滨沿途自然景观有 何不同? (2)从黑龙江到内蒙古、新疆沿途自然景观又有 什么不同?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 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 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 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 成带状
B线 A 线
问题:
热 带 雨 林 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 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景观
北坡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珠穆朗玛峰 Nhomakorabea积雪冰川带
南坡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为阳坡、迎风坡,水热条件好。
(2)比较珠峰南坡 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 并解释原因
珠 穆 朗 玛 峰 垂 直 自 然 带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 (3)想一想,珠峰 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 原因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降水量大, 因而积雪量大,雪线 较北坡低
⑤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较高,阴坡 较低。 ⑥迎风(阴)坡雪线低,背风(阳)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性 … 从赤道到两极 2、干湿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
更替:沿经度变化方 向。 延伸:沿经线方向。 海拔高度 引起热量
3、垂直地带性
更替 : 沿海拔变化 方向
定 义
更替:沿纬度变化方 向。 延伸:沿纬线方向。
图 示 成 因
4
纬度高低引起 热量的差异 主要是由于纬度位 置引起的热量差异 ,同时也受水份条 件的影响。 在高纬 和低纬地区表现得 明显。
距海远近引 起份水差异 主要是由于距海远 近引起的水分差异 ,同时也受温度的 影响。 在中纬地区表现得 明显。
的差异
主要是由于海拔高 度引起的水、热变 化,而导致自然带 的更替、变化。
练习:
1. 地理环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 律,主要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C ) A.气候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2. 地理环境具有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 基础是( B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3.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 天气,这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 成的( B )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水文
经度地 带性
特例
纬度地带 纬度变 分异规律 化方向 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从 非洲沿20°E经 (南北) 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线自然带的变化
干湿度地 带分异规 律 经度变 化方向 同一纬度带内,降水量从 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东西) 沿海到内陆逐渐降低
活动:
A线-从非洲赤道出发向北至欧洲北部 B线-从欧洲西海岸出发向东至中亚。
• 4.某高山山麓有常绿硬叶林分布,此山位于 (C ) A.热带 B.温带 C.亚热带 D.亚寒带 • 5.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 6、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昆仑山 C、天山 B、乞力马扎罗山 D、富士山
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 也就是山麓处的自然带。
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 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基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 海 拔 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 高 因素有关

④纬度越低、山地海拔越高,垂直带 谱越复杂,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山脉表现 最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