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贬官潮州出关作》异文校考

合集下载

韩愈贬谪潮州的人生体验与诗文创作

韩愈贬谪潮州的人生体验与诗文创作

韩愈贬谪潮州的人生体验与诗文创作韩愈(768年-824年),古代书法家和诗人,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788年,他被迫贬谪潮州,并在那里度过了大半辈子的时光。

此次贬谪,不仅给韩愈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也使他的文学创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潮州背景下的韩愈,在苦难的背景下,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人生的种种悲欢与苦乐,成为他人生体验的基础。

无论是他的散文还是诗歌,都表达了他对世间沧桑和人生磨难的哲思。

例如,他的作品《乐府诗集》中的《总角之什》,表达了他对失去家园的深刻悲恸;《秋声赋》中,则表达了他对曾经青春正当时的回忆。

此外,在韩愈贬谪潮州期间,他还创作了许多讽刺官僚主义的诗歌,例如《木兰花慢》、《赤壁赋》等,充分体现了他对当今社会道德状况的不满与触动。

通过韩愈贬谪潮州的人生经历,他的文学创作也发生了变化。

他的文学风格变得更加成熟,更贴近生活,更加灵动。

他的散文体现了一种深刻而贴近生活的哲理思想,而诗歌则更加充满生机,抒发出一种更加真切的感情,充满着无限的激情与深情,仿佛流淌着心灵。

在韩愈的诗文作品中,他对潮州乡野风光的描绘非常生动,对潮州乡野景观的描绘,仿佛将他的灵魂完美地释放出来,充分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热爱。

许多关于潮州的诗作,充满自然的美感,如《潮州港》、《潮州谢氏庄》、《潮州南蛮》等等,都是潮州乡野风光的完美描写。

总之,韩愈在潮州贬谪期间,不仅体验了生活的种种悲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的沧桑,也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和外界的不同,这些经历也使他的文学创作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的散文更加深刻,诗歌更加朴实,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更加精细。

韩愈的文学创作,不仅启发了现代读者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也激发了当代文学的创作,受到了众多文学家的敬佩。

因此,韩愈在潮州贬谪期间的人生体验与诗文创作,充分体现了他追求人生的哲理思考,也激发了当代文学的创作,受到了众多文学家的敬佩,成为韩愈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韩愈被贬到潮州后

韩愈被贬到潮州后

昌黎兜韩愈被贬到潮州后,经常出城走乡串户,体察民情。

一天,他和随从换上便衣,来到潮州北面的一座山前。

见石壁上有一条石缝,狭窄如门,强风吹来,发出一阵阵刺耳的怪叫,如虎啸猿啼,似鬼哭狼嚎,令人心惊胆寒。

韩愈正要往里面走去,一个随从连忙拦住道:“大人止步,此山万万不可进去。

从来无人敢进。

你老年事已高,何必去冒此风险?”韩愈坦然一笑,郑重地说:“光天化日之下,妖魔能把我等怎样?此地既然是在本官管辖之下,怎能不去察看?”说罢,径直往里走去。

众人无奈,只得硬着头皮跟了上去。

谁知,一到山口,狂风骤然停止。

再往里去,荆棘丛生,瘴雾弥漫,偶见人群三五结伴,污垢满面,蓬头散发,光着脊背,赤着双脚,腰里缠着破布烂麻,说话叽哩呱啦的,谁也听不懂是啥,他们拿石斧木锹,在吃力地耕作着,见外人来到就慌忙躲避。

韩愈看到这些,不由一阵心酸:怎么到现在这里的人还是这般模样?于是,他和颜悦色地走上前去,与知道这些人的祖先都是前代那些交不起租,还不起债,或逃避徭役的贫民。

韩愈带着随从又往里走,忽见路旁的石洞里躺着个年轻妇女,正在无力地呻吟。

韩愈急忙上前将那妇女扶起,给她些干粮充饥。

原来那妇女家里的人都已被饿死,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还身染重病。

于是,韩愈命令随从绑一付担架,把那妇女送回府中。

并请医生为她治病。

两天后,那妇女的病渐渐好转,韩愈夫人卢氏帮她洗身换衣,然后又把那蓬乱的头发梳理一番,挽成发结,套上一个丝线兜儿,使她变成个挺俊俏的女子。

临走时,那妇女含着眼泪,爬在地上给韩愈夫妇磕头谢恩。

一天,韩愈正在午睡,一阵吵闹声把他从梦中惊醒。

州役来报,说有一群妇女来到府前,要见夫人。

原来那个年轻妇女回去后,把韩愈夫妇的恩德给伙伴们说了。

那些妇女们有的摸她的衣服,有的看她的头发,问长问短,赞不绝口。

最使她们感兴趣的,就是那年妇女头上套的丝线兜儿。

这种丝线兜儿分将头发牢牢地固定在脑后,既好看又不遮面盖脸。

因此,她们来找韩夫人,也要这种丝线兜儿。

韩愈《贬官潮州出关作》异文校考

韩愈《贬官潮州出关作》异文校考

韩愈《贬官潮州出关作》异文校考郭殿忱【摘要】The Qi Lv (seven-word-a-line) poem by Han Yu, Relegated Official to Chaozhou Leaving the Pass, takes up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the history ofre⁃ligious philosophy. Ever since Tang Dynasty, the poem has entered various collections, with up to 20 variant writings of it. By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s, poetic conceptions, the meters and rhythms, by comparing with the merits and deficiencies of many version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collation of the po⁃em’s title, preface, verse, believing it“appropriate to take the merits of each”.%韩愈《贬官潮州出关作》在文学史、政法思想史、哲学宗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自唐迄今,多入选家法眼,校注笺释者代不乏人,致令这首七律异文达20多处。

结合时代背景、诗作意境、声韵格律诸多方面,比勘诸多版本,比较异文间的是非优劣,通过对该诗诗题、序、句作出校考,得出“宜各从长”之判断。

【期刊名称】《韩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110-112)【关键词】韩愈;《贬官潮州出关作》;考异【作者】郭殿忱【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吉林 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贬官潮州出关作》不仅彪炳文学史,而且以其政治背景、思想内涵辉耀中国政治思想史、哲学宗教史。

韩愈及其代表作介绍

韩愈及其代表作介绍

韩愈及其代表作介绍韩愈及其代表作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幼丧父,兄韩会抚养之。

会能文章,对愈有影响。

贞元二年(786),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直到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

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皆不中。

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

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就被贬为阳山县令。

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

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

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宪宗被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

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有《昌黎先生集》。

今人整理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简称《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

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首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

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子。

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他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骊之文,提倡散句单行、自由灵活、言之有物的古文。

他的文章善于推陈出新,富有独创性,内涵深厚,语言丰富灵活,极富于表现力,风格雄辩恣肆,气势磅礴,成为中古以来文章之典范。

苏轼称誉他“文起八代之衰”。

在诗歌方面,他也富于创意,喜欢生新出奇。

他说自己是“余事作诗人”(《和席八十二韵》),这意思除了人们通常理解的把写诗放在复兴儒学、倡导古文之后以外,或许还有游戏文字之意。

所以他写诗不愿意四平八稳,而喜欢谐谑诡异,显示才学。

他有意把诗写得奇崛拗折,喜欢用佶屈聱牙的僻字晦句,用平常人不用的险韵重韵,用散文式的篇章和笔法,铺叙,议论。

古代诗歌鉴赏专练:韩愈系列(含答案与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专练:韩愈系列(含答案与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专练:韩愈系列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唐)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此诗是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第二年春天所作。

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

张署到临武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功曹:官名。

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

③踯躅:杜鹃花科。

④斗:通“陡”。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画面清晰鲜明,勾勒出阳山地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的景色,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

B.颔联描写青青竹笋,火红花朵,可以说是作者为这幅水墨画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

C.尽管诗人因劝谏德宗被贬到广东阳山这样的“炎瘴”南荒之地,但他心中还想着“未报恩波”,这体现出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

D.尾联诗人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愁,并点明忧愁的原因,是读了张署来诗后,感到鬓发顿时白了一半,说明来诗是愁的原因。

2.这首诗的颈联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简要说明颈联丰富的意蕴。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广宣上人频见过(唐)韩愈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

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注】①上人,对僧侣的尊称。

广宣是一位诗僧,在宪宗、穆宗两朝颇受宠幸,为内供奉。

元和十四年,唐宪宗举行恭迎佛骨礼拜活动,韩愈排斥佛老,撰文劝谏。

②见过,相访。

③冲,冒过,撞过。

④道,这里指儒家之道。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扰扰”和“风雨”“尘埃”形成对比,刻画出奔走于权贵的上人形象。

B.广宣上人以诗相赠,诗人自谦才疏学浅,整日推敲也无法答复,委婉谢绝。

四川省成都七中学育才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学育才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学育才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决择乌托邦轻歌曼舞目眩神迷B.追遡鉴定会相辅相承销声匿迹C.辐射茂腾腾世外桃源格物致志D.震撼寒武纪夜深星阑行将就木2.(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B.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C.《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D.五一期间,曲阜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合理安排部署警力,认真负责突发交通事故现场的快速处置、快速反应工作。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思念是萦绕..的花香,漫过山野,飘往天际;祝福是无边的关注,溢出眼睛,直达心底。

B.进博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世园会接踵而至....,中国正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最中央。

C.苏迪曼杯羽毛球赛冠军争夺战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数万名观众屏息凝神,袖手旁观....。

D.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韩愈经典小故事六则

韩愈经典小故事六则

韩愈经典小故事六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着有《韩昌黎集》等。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他的故事,希望你喜欢!过马牵山韩愈到任潮州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

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

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

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了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

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

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

”这座山,后来就叫“竹竿山”。

驱逐鳄鱼韩愈被贬到潮州做刺史时,当时潮州有一条江,江中有很多吃人的鳄鱼,成为当地一害,许多过江的人都被它们吃了。

一天,又有一个百姓遇害了。

韩愈忧心忡忡:鳄鱼不除,必定后患无穷。

于是韩愈下令准备祭品,决定亲自去江边设坛祭鳄。

韩愈摆好祭品后,对着江水大声喊道:“鳄鱼!鳄鱼!韩某来这里做官,为的是能造福一方百姓。

你们却在这里兴风作浪,现在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时间可以宽限到五天,甚至七天。

如果七天还不走,绝对严处。

”从此,潮州再也没有发生过鳄鱼吃人的事情了。

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称为“韩埔”,渡口称为“韩渡”,这条大江则被称为“韩江”,而江对面的山被称为“韩山”。

梦吞丹篆韩愈在年少之时曾有一梦,梦中有一个人和一卷丹篆,自己被迫强行吞下丹篆,旁边还有一人在拊掌大笑,顿时觉得惊恐不已,随即便醒来了。

醒后,韩愈只觉胃中似乎犹如有物体噎住一般,而且尚能记上其中一两字,笔法非凡。

之后得缘见到孟郊,总觉得似曾相识,细想之下才惊奇地发现,孟郊就是那个梦中在旁大笑之人。

韩愈轶事趣闻五则

韩愈轶事趣闻五则

韩愈轶事趣闻五则侄子成仙传说韩愈能生活自给以后,就将大哥的遗孤韩湘接到身边与自己同住,并教导他认真读书。

但是,韩湘对读书进仕不感兴趣,却对访仙修道执迷不悟,韩愈对此非常痛心。

有一次,韩愈在寻找外出访仙的韩湘时,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

诗中说道:“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河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希望侄子能有觉悟。

谁知韩湘回家见到诗后,也写了一首诗来言志。

诗中说:“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

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

”韩愈不相信侄子,一会能酿成美酒,一眨眼使树开花。

韩湘遂撮土一盆,一会儿说:“花已开矣。

”拿开盆只见碧花两朵。

叶间有两行小字,是一诗联:“云横九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对侄子的本领大为惊异,只好听任韩湘离开自己,云游天下去了。

据说后来不久,韩湘就得道成仙,位列八仙,就是韩湘子。

叹息李贺后来,韩愈的文名越来越高之后,朝廷将他派往东都洛阳国子监任教。

韩愈在洛阳致力于古文运动,宣传儒学。

但他到洛阳后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少年才子李贺。

传说,在元和二年(807年),18岁的李贺从近郊昌谷来到城中,带着自己的作品拜谒韩愈。

当时,正值中午,韩愈宽衣解带正准备午休,门人递上了李贺的诗稿。

韩愈在困倦中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首篇《雁门太守行》的开首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就使得韩愈惊叹不已。

他立即请李贺到室上座。

他们叙说良久,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在韩愈的推荐下,李贺顺利通过地方的初试,被地方保举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但当时一些人忌妒李贺少负盛名,以李贺父名“晋肃”与“进士”谐意犯讳为由,剥夺了他参加殿试的资格。

韩愈听说以后,特别写了《讳辨》一文,为李贺打抱不平。

文中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遂不得为仁乎?”尽管韩愈的辨护很有力,但仍无多大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贬官潮州出关作》异文校考郭殿忱(北华大学文学院,吉林132013)摘要:韩愈《贬官潮州出关作》在文学史、政法思想史、哲学宗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自唐迄今,多入选家法眼,校注笺释者代不乏人,致令这首七律异文达20多处。

结合时代背景、诗作意境、声韵格律诸多方面,比勘诸多版本,比较异文间的是非优劣,通过对该诗诗题、序、句作出校考,得出“宜各从长”之判断。

关键词:韩愈;《贬官潮州出关作》;考异中图分类号:I 2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15)05-0110-03《贬官潮州出关作》不仅彪炳文学史,而且以其政治背景、思想内涵辉耀中国政治思想史、哲学宗教史。

正因其重要,自唐迄今,多入选家法眼,校注笺释者代不乏人,致令这首连标题在内才63字的七律,异文竟达20来处。

前贤时俊“述而不作”者多,今试结合时代背景、诗作意境、声韵格律诸多方面,对异文之是非优劣给出己断。

祈盼读者方家指正。

诗题《贬官潮州出关作》录自《又玄集》[1](影印日本江户昌平坂学问所官板)。

校:《唐诗纪事》[2](以下简称《纪事》)作《次蓝关示侄孙湘》。

《全唐诗稿本》(以下简称《稿本》)①据《韩文》(明嘉靖南平游居敬刻本)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手写题注:“宪宗元和十四年,表乞烧弃佛骨。

疏入,贬潮州刺史。

”录自《唐诗纪事》。

《唐诗别裁集》[3](以下简称《别裁》)诗题同《稿本》,题注:“湘,字清夫。

”《全唐诗》[4]诗题亦同《稿本》,题注:“湘,愈侄十二郞之子,登长庆三年进士弟(第)。

”考辨:《又玄集》诗题,缺乏后人津津乐道的“八仙”之一的韩湘子。

实则那是神话与本诗题旨无大干涉。

《纪事》诗题,缺乏贬官潮州的主题。

《稿本》诗题,缺贬所潮州,但手写题注已补充之。

《别裁》《全唐诗》诗题虽同《稿本》,但题注稍逊一筹。

综合考虑,似以《稿本》诗题并题注为佳。

以下诗句亦据《又玄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校:“阳”,《稿本》《全唐诗》《韩昌黎诗系年集释》[5](以下简称《集释》)皆作“州”。

考辨:两唐书均载“贬为潮州刺史”。

据《新唐书·地理志(七)》:“岭南道潮州潮阳郡,县三:海阳、潮阳、程乡。

”[6]《中国历代诗歌选》:“潮阳,今广东潮阳县,唐潮州州治所在。

”[7]《旧唐书》亦云:“愈至潮阳,上表曰……。

”[8]韩愈又有迁潮旅次诗作《题临泷寺》,其中有“潮阳未到吾能说”句,可见“潮州”是属概念的上位词,“潮阳”是种概念的下位词,逻辑上无对错之分。

但虑及时代背景,从充实此诗题解角度看,“州”字佳。

另从格律角度看,此七律为首句平起(封)平收(天),由于收稿日期:2015-04-17作者简介:郭殿忱(1940-),男,辽宁沈阳人,北华大学文学院教授。

①钱谦益的《全唐诗稿本》,(清)季振宜递辑,台湾经联出版事业公司景印版,1976年。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Vol.36No.5Oct.2015第36卷第5期2015年10月··110“阳、州”均为平声,故于格律无碍。

本·为圣明·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校:“本”,《韩文考异》①(以下简称《考异》)《集释》均作“欲”。

“明”,《太平广记》②作“朝”。

“事”,《诗话总龟》③(以下简称《总龟》)作“政”。

“岂将”,《考异》《稿本》均作“肯将”。

《总龟》作“岂于”。

“衰朽”,《韩诗举正》④(以下简称《举正》作“衰暮”。

“惜”,《纪事》作“计”。

考辨:先从格律看,出句应作:仄仄平平平仄仄,本为圣明除弊事,全合律。

而欲(仄)朝(平)政(仄)三字亦皆合律。

从诗意看,“欲”是想要如何的未来义,可而今已遭贬谪在左迁途中,故“本”字佳,即原来想要之意。

“圣朝”指英明之一朝,而“圣明”直指宪宗,且首句已有“朝”字,故“明”字佳。

“事”即指迎佛骨之事,‘政’则扩大为全部朝政了,此时获罪之韩愈就事论事尚需胆量,那里还敢“议政”?再看对句应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岂将衰朽惜残年,全合律。

而肯(仄)于(平)暮(仄)计(仄)四字亦皆合律。

足见古人锤词炼句功夫之精湛。

再从意境看,虽有前贤曰“肯,犹岂也”,但终不如“岂”字这个疑问词表意准确。

“岂将”也较“岂于”在语气上更有力。

“衰朽”是凝固词组,“衰暮”嫌生涩,且“暮年“与“残年”相重复。

“计残年”有计算残年和为残年计划二义,不若珍惜余生的“惜残年”语义晓畅且不生歧义。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校:拥,《举正》作“揜”。

考辨:按格律,颈联对句,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拥、揜”皆为上声,均合律。

然从意境看,“拥”有“抱”义,较“揜”之“覆蔽”义更形象地展现了蓝关雪景。

知汝远来深·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校:“深”,《纪事》《别裁》《集释》均作“应”。

《总龟》则作“须”。

考辨:按格律,尾联出句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深、应、须”均为平声,皆合律,从事件背景看,《辑注唐韩昌黎集》⑤云:“初公南谪时,湘年二十七,滂年十九,皆从公以行。

观公《宿曾口示湘诗》及在袁州作《滂墓志》可见。

而此诗末句所为远来者,盖公既行而湘始追及于此。

而深有意之言,亦不过感叹之意焉耳。

”今按:言湘追及一事,从《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⑥中可得旁征:“愚按公作《女挐圹铭》云:‘愈黜之潮,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

此诗喜湘远来,盖其时仓促,家室不及从,而后乃追及,公尚未知,故以将来归骨,委之于湘,盖年已逾艾,身入瘴乡,九死一生,不觉预计。

此时势当考者也。

”从中不独知韩湘后追来事,而且后二句又驳前引“亦不过感叹之意焉耳”。

《宿曾口示湘诗》有二首,分别有“仰视北斗高,不知路所归”、“茫然失所诣,无路何能还?”真真是“瞻望前路,危机重重”。

不作死于贬所的打算而只发此感叹,岂非怪事!这从韩愈获赦返途所作另一诗题里亦可得到证实。

预让韩湘收骨殖,绝非故作骇人之语。

该长题作:《去岁自刑部侍郞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诗云: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

惊恐入心身已病,扶舁沿路众知难。

绕坟不暇号三匝,设祭惟闻饭一盘。

致汝无辜由我罪,百年惭痛泪阑干。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联想到“好收吾骨瘴江边”绝非妄言。

故“深”字佳。

行文至些,笔者记起宋代作家对韩愈贬潮州时所表现出的畏死苦穷、汲汲求归等言行的一些评论、指责。

受拔高历史人物思潮的影响,一些人反问道:这不是往韩愈身上抹黑吗?全国韩愈研究会会长张清华研究员分析道:“韩愈因一封为君为民除弊事的①(宋)朱熹撰《韩文考异》,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②(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校点本。

③(宋)阮阅编《诗话总龟》,四部丛刊影印本。

④(宋)方崧卿撰《韩诗举正》,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明)蒋之翘辑注《辑注唐韩昌黎集》,明崇祯蒋氏三经藏书刻本。

⑥(清)方世举撰《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乾隆卢氏雅雨堂刻本。

··111‘朝奏’,一下子从刑部侍郎,几于处死后而贬偏僻的天涯海角潮州,这是他虽知上《表》冒险,而这样的结果却是他内心始料不及的。

故他在委屈里发怨气,在危难中显怯懦。

但这只是在他离开长安的路上与到潮之初。

到潮,特别是一入政事后,那种无私无畏、勤政为民的高昂气势,是任何被贬官员无法相比的。

……他畏死苦穷的怯懦,只是一时的思想情绪,勤政为民才是韩公的本质。

若是否认贬潮有怯懦情绪,是不合事实的为贤者讳;若把这种一时的情绪表现,当成韩公的思想实质而指责韩公的思想品格,那是只见一时表象,而不懂韩公。

”[9]窃以为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

比勘诸多版本,择善而从,该诗题、序、句似应如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宪宗元和十四年,表乞烧弃佛骨。

疏入,贬潮州刺史。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本为圣明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深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参考文献:[1]韦庄.又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394.[2]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523.[3]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487.[4]曹寅.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53.[5]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097.[6]欧阳修,宋祁,吕夏卿,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097.[7]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854.[8]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4:4198.[9]张清华,张弘韬.论韩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103.Collations on the Variant Writing of Han Yu ’s Relegated Official toChaozhou Leaving the Pass GUO Dian-chen(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Beihua University,Jilin,132013)Abstract :The Qi Lv (seven-word-a-line)poem by Han Yu,Relegated Official to Chaozhou Leaving the Pass ,takes up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the history of re⁃ligious philosophy.Ever since Tang Dynasty,the poem has entered various collections,with up to 20variant writings of it.By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s,poetic conceptions,the meters and rhythms,by comparing with the merits and deficiencies of many versions,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collation of the po⁃em ’s title,preface,verse,believing it “appropriate to take the merits of each ”.Key words :Han Yu ;Relegated Official to Chaozhou Leaving the Pass ;collations on the variant writ⁃ings 责任编辑温优华··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