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穴位按摩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穴位按摩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养生穴位按摩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养生穴位按摩的研究与应用一、概述中医养生穴位按摩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对特定的穴位施加压力或刺激,以达到调理身体、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本文将对中医养生穴位按摩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

二、中医养生穴位按摩的理论基础1. 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经过整个身体的特定路径,通过这些经络可以传导气血和信息。

中医养生穴位按摩基于经络理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经络的运行,达到改善人体健康的效果。

2. 气血理论中医强调气血的平衡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穴位按摩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的流动,促进气血的循环,从而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三、中医养生穴位按摩的应用1. 缓解疼痛中医养生穴位按摩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如头痛、肩颈痛、腰酸背痛等。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身体释放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等,从而减轻疼痛感。

2. 改善睡眠许多人都存在睡眠问题,如失眠、多梦等。

中医养生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身体的生物钟,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改善睡眠问题。

3. 提高免疫力中医养生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这对于预防感冒、减少感染等疾病非常重要。

4.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中医养生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问题。

五、中医养生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1. 穴位准确在进行中医养生穴位按摩时,要确保按摩的穴位准确无误。

不同的疾病需要按摩的穴位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进行按摩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或从良好的书籍中获取相关知识。

2. 力度适中按摩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过大的力度可能会造成伤害,而过小的力度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按摩时要把握好力度,可以逐渐增加力度,观察身体的反应。

3. 个人情况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问题都是不同的,因此进行中医养生穴位按摩前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按摩方法。

人体40个穴位功效按摩方法,非常实用!

人体40个穴位功效按摩方法,非常实用!

人体40个穴位功效按摩方法,非常实用!1、百会穴是引气血上行解决脱发烦恼第一要穴 ( 脱发、发质不好)操作方法:以手握空拳,用急速、间歇性手法敲打点压百会穴,每次5分钟左右。

注意力度要适中。

或者用梳子梳理头部,直至头皮微微发烫为止。

或者用手指干梳头每天起床和睡前各做一次。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两耳直上连线中点。

2、大钟配天柱最醒神健脑(醒神健脑、大脑保健用于精力不足昏昏沉沉者)操作方法:按揉大钟穴和天柱30--50次,也可用指腹按住此处6秒钟然后慢慢松开。

如此反复按压,不拘时做。

大钟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往下1厘米。

天柱穴位于后脑骨正下方凹处。

在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

3、偏头疼就找率谷穴(偏头疼气血瘀阻型-症状:眼冒金星视力模糊一阵阵跳疼重者伴有恶心想吐平时爱生气)操作方法:每天晚上11点按摩率谷穴,每天一次,每次10分钟。

也可不拘时做。

不仅治疗偏头疼还可以促进睡眠。

率谷穴位于耳尖上边、正对着耳朵尖1.5寸的地方。

4、解溪穴是头晕目眩的解药(气血不足头晕目眩者一起身头晕眼前发黑睡觉不踏实爱做梦易遗忘)操作方法:每天按压解溪穴10次,每次10秒钟后松开,再按下一次,坚持一个月;做转脚腕运动。

(盘腿坐在床上,双手分别握住脚踝和脚掌缓慢转动;坐在椅子上脚尖着地,以脚腕为轴转动。

每次左右脚各转动100下早晚各一次长期坚持保健效果很好的)。

脚腕和脚陂相交的地方,有一个硬筋,硬筋的旁边有个窝就是解溪穴。

5、精神疲惫----神庭配印堂(头昏脑胀精神疲惫的经常使用电脑、重脑力劳动者)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从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然后在此两穴进行点按,每次3--5分钟至有微热,不拘时做。

如果睡前按揉两穴可让你睡得香甜,失眠多梦的症状会消失不见。

神庭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印堂位于双眉连线中点。

6、情绪急躁血压高大敦穴让您血压快速平稳(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操作方法:用指甲轻轻地掐大敦穴或艾灸此部位,灸的时间在10--15分钟之间,坚持半个月以上。

二十四节气养生秘籍穴位按摩篇

二十四节气养生秘籍穴位按摩篇

二十四节气养生秘籍穴位按摩篇二十四节气养生秘籍——穴位按摩篇在古老的中国传统医学中,穴位按摩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

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合理运用穴位按摩,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穴位按摩方法,供大家参考。

立春 - 血海穴立春是春季的开始,此时气温逐渐回升,人体血液循环也开始活跃起来。

血海穴位于脚掌心的正中央,此穴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每天早晚按摩血海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色,减轻疲劳。

雨水 - 太阳穴雨水是春季中的重要节气,此时天气潮湿,容易导致头痛、偏头痛等不适症状。

太阳穴位于两侧眉骨外延的凹陷处,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放松神经,防止湿气的侵袭。

惊蛰 - 厉兑穴惊蛰标志着春季真正的到来,由于气温的忽冷忽热,易引起气血不畅、肌肉酸痛等问题。

厉兑穴位于足背侧的正中央,按摩此穴位可以舒缓肌肉酸痛,促进气血畅通。

清明 - 中渚穴清明时节,气温回暖,阳光明媚。

中渚穴位于足底第一、第二跖骨之间的凹陷处,按摩中渚穴可以增强肾脏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神经调节能力。

立夏 - 阳陵泉穴立夏时节,阳气开始充盈,但过度的湿气容易导致人体疲惫、气短、厌食等问题。

阳陵泉穴位于足背外侧两趾长趾的骨隆凸起的最高点,按摩此穴位可以清除湿气,增强身体的阳气。

小满 - 三阴交穴小满时天气逐渐炎热,人体容易出现烦躁、失眠等不适症状。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下蹲时脚腕内侧突起的凹陷处,按摩三阴交穴可以调节内分泌,平衡情绪,帮助入眠。

芒种 - 冲阳穴芒种时节农作物开始成熟,而人体容易出现胃火旺盛、急躁易怒等症状。

冲阳穴位于手背第一掌骨之间,按摩冲阳穴可以清除胃火,缓解痛经,调整情绪。

夏至 - 三阳络穴夏至时阳气达到顶点,容易引发心火旺盛、易怒、失眠等问题。

三阳络穴位于手腕背侧,掌长骨与掌骨相连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以清除心火,平衡心理,帮助调整睡眠。

小暑 - 外关穴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等问题。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人体穴位是人体上一些特殊的部位,经络在这些部位上汇聚,具有控制身体功能的作用。

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节生理功能等,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以下是十大人体穴位以及保健按摩法。

一、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凹陷处,是一处十分敏感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太阳穴处,轻轻旋转按摩20次。

二、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第一根棘突下缘的凹陷处,是头颈部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食指捏住风池两侧的凹陷处,轻轻按摩。

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中央,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涌泉穴5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正中间,第一、第二掌骨之间。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口渴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合谷穴2-3分钟。

五、天宗穴天宗穴位于脚背部,第一、第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关节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天宗穴3-5分钟。

六、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往前约3个手指宽的凹陷处。

按摩肩井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肩井穴2-3分钟。

七、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间。

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腹部胀气、腹泻、便秘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神阙穴2-3分钟。

八、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腿内侧,胫骨下缘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失眠、前列腺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三阴交穴3-5分钟。

九、液门穴液门穴位于脊骨最下端凹陷处。

按摩液门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肾虚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液门穴5-10分钟。

十、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下3个指宽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5分钟。

40个常见病穴位按摩大全(收藏版)

40个常见病穴位按摩大全(收藏版)

40个常见病穴位按摩大全(收藏版)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

人体的穴位有409个,每个穴位有它独特的功能,生活上常出现的头痛、牙痛、肩部疼痛、腰椎酸痛等,都可以通过按摩穴位进行缓解。

1.扁桃腺疼痛——合谷穴“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指压“合谷”对于缓解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还对于缓解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2.消除失眠症——摩擦涌泉“涌泉穴”在脚心斜走处,用手摩擦脚也可以。

但是使用脚心相互摩擦,能同时刺激双脚的“涌泉穴”是比较合理的。

如此反复做三十六回,不久就会安稳入睡了。

3.自汗、盗汗——阴谷、肾俞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

所以,在膝盖关节内侧的“阴谷”与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肾俞”,对多汗症非常有效。

4.低血压——百会穴“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会觉得很舒服。

5.风湿疼痛——内关、外关、百里上半身疼痛,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

“外关”位于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

“内关”位于“外关”的反面。

下半身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

指压上述穴位时,必须左右交替,一面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天操作数次。

如果患处肿胀、发炎的话,不可按压患处,在患处附近缓缓的压即可。

6.感冒、发烧——大椎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头。

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

强力按压此穴位,能帮助退烧、快速缓解感冒的各种症状。

7.高血压——“高血压点”在脚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其中央是称为“高血压点”的穴位。

养生穴位保健心得体会按摩穴位守护健康

养生穴位保健心得体会按摩穴位守护健康

养生穴位保健心得体会按摩穴位守护健康养生穴位保健心得体会:按摩穴位守护健康身体健康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养生穴位保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按摩身体上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有效的穴位按摩方法,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头部穴位按摩头部穴位按摩是保持头脑清醒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压力和生活琐事常常让人感到头疼、头晕等不适症状。

但通过按摩头部穴位可以缓解这些不适,使头脑更加清晰。

我常按摩的几个头部穴位包括:1. 太阳穴: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太阳穴,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约1-2分钟。

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头痛和眼部疲劳。

2. 百会穴:用无名指指腹轻轻按压百会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能改善睡眠质量,让你更好地休息。

3. 鱼腰穴:用拇指指腹按压鱼腰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缓解头晕和失眠等症状。

二、上肢穴位按摩上肢是一天中最常用的部位之一,经常按摩上肢穴位可以有效缓解手臂疲劳、肩颈酸痛等问题。

以下是我推荐的几个上肢穴位按摩方法:1. 曲池穴:用拇指指腹按压曲池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缓解手臂疲劳和酸痛。

2. 天宗穴:用食指指腹按压天宗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和僵硬。

3. 手心穴: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按压手心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能够舒缓手腕不适和手指酸痛。

三、下肢穴位按摩下肢是我们行走和站立的支撑,经常按摩下肢穴位可以加强腿部的运动能力,预防腿部乏力和疼痛。

以下是我推荐的几个下肢穴位按摩方法:1. 三阴交穴:用拇指指腹按压三阴交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能增强腿部力量,并有益于子宫和泌尿系统的健康。

2. 足三里穴:用拇指指腹按压足三里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能缓解腿部酸痛和乏力,同时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

3. 飞扬穴:用拇指指腹按压飞扬穴,每次约1-2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脚趾麻木和疼痛,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我们可从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眼、头、面、手、脚、胸、耳、背、足及全身)对应图上找到你所需要的穴位并按摩保健。

如眼睛不好,可从面、眼、手、足、耳穴位图(有详细说明)中找到相应穴位,并实施按摩祛病强身美容瘦身。

■1、按摩穴位治感冒■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3、眼部按摩美容(见前图)■4、眼部不适——眼睛痛与头痛■5、按摩使头脑清晰■ 6、头面部按摩■7、瘦脸十大穴位■8、健鼻养生巧防病■9、過敏性鼻炎■10、按摩减肥■11、按摩催眠■12、按摩太阳穴治白内障■13、贫血■14、消除腿部浮肿■15、按摩腿部穴位■16、按摩腿肚■17、减轻小腿浮肿■18、点穴减肥■19、摩腹养生补泻■ 20、按压合谷助排便■21、揉摩耳廓益健康■22、夹鼻梁治牙痛■23、按摩治疗老年斑■24、活动脚趾健胃法■25、前列腺肥大按摩法■26、涌泉穴的主治疾病■27、指压“丘墟、昆仑”治疗脚部淤血■28、按摩治尿不净■29、中药敷脐(穴位)可治病■30、向老年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31、治疗脚部淤血■32、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33、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 34、精神差(十分疲倦,哈欠连天)■35、保健八段锦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特效保健按摩法1、按摩穴位治感冒选穴太阳、迎香、头维、风池;大椎;合谷、鱼际、尺泽、曲池等穴:1)啄法用剑指啄击大椎穴(见人体背部穴位图);2)揉按法(一般经2—3次治疗后即可痊愈。

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配合抗生素治疗):(1)用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风池、头维穴(见下图)。

(2)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揉按对侧尺泽、曲池、鱼际、合谷穴(见人体穴位全图中图)。

先左侧后右侧。

(3)用两手示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太阳、迎香穴(见下图)。

3)注:注意保暖,勿使再受寒邪、不要过度疲劳;多饮开水,少吃油腻食物。

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1)轻闭双目,用中指按住上眼皮向上轻提,做5次;2)用中指将下眼窝(承)向下轻按5次。

中医按摩养生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按摩养生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按摩养生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文章格式:中医按摩养生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中医按摩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养生方法,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提升养生效果的目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常用的中医穴位按摩法,以帮助您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健康。

一、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上,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

中医认为,合谷穴能够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手指的血液循环。

按摩合谷穴的方法是用拇指或其它手指轻轻按压此处,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数次。

长期坚持按摩合谷穴可以改善手指的冰冷、麻木等不适,也有助于缓解手部关节炎等疾病。

二、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膝盖下三寸的位置。

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活血化瘀,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按摩足三里穴的方法为用手指或手掌在此处轻轻揉捏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数次。

长期坚持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减少下肢浮肿、疲劳等现象,对于预防和缓解静脉曲张等疾病也有一定效果。

三、印堂穴印堂穴位于眉毛的中点上,略微凹陷处。

中医认为印堂穴是头部经络的交汇点,按摩印堂穴可以舒缓紧张情绪,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

按摩印堂穴的方法是用食指或中指轻轻按压此处,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数次。

长期坚持按摩印堂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等问题,提高大脑的供氧供血水平。

四、气海穴气海穴位于腹部的中央,肚脐下三寸的位置。

中医认为气海穴是调节气息和调和脏腑功能的重要点,按摩气海穴可以促进腹部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

按摩气海穴的方法是用手掌温热此处,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数次。

长期坚持按摩气海穴可以缓解胃脘不适、腹痛等问题,促进消化功能的改善。

总结:中医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提升养生效果。

在应用中医按摩时,我们可以选择按摩合谷穴、足三里穴、印堂穴、气海穴等穴位,每个穴位的按摩方法和时长都有所不同。

然而,无论选择哪个穴位,坚持按摩是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穴位按摩
补肺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

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

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

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

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

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

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每天上午的9~11点,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

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

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宜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

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

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

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

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