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几个保健按摩方法

合集下载

常用穴位的自我点揉保健

常用穴位的自我点揉保健

血海
(SP — 10)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 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 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 二至五指向上 伸直,拇指 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 穴)。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瘾疹,湿疹,丹毒。
(共9穴)
通里
(HT — 5)
【定位】腕横纹上 1寸, 尺侧腕屈肌腱的 桡侧缘 。
行间
(LR —2)
【定位】足背,当第一、 二趾间 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
【主治】中风,癫痫;头痛,目眩, 目赤肿痛,青盲,口歪;月 经不调,痛经,闭经,崩 漏,带下,阴中痛,疝气; 遗尿,癃闭,五淋;胸胁满 痛;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太冲
(LR —3)
【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 之前凹陷中 。
水沟
(DU —26)
【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 2/3交界处 。
【主治】昏迷,晕厥,中风,中 暑,癔病,癫狂痫,急 慢惊风;鼻塞,鼻衄, 面肿,口歪,齿痛,牙 关紧闭;闪挫腰痛。
(共24穴)
中极
(RN—3)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 【主治】遗尿,小便不利,癃
闭;遗精,阳痿,不 育;月经不调,崩漏, 阴挺,阴痒,不孕,产 后恶露不止,带下。
Hale Waihona Puke 山(BL — 57)【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 凹陷的顶端处,约 在委中穴与昆仑穴 之间中点 。
【主治】腰腿拘急、疼痛; 痔疾,便秘。
昆仑
(BL —60)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 之间的凹陷处 。
【主治】后头痛,项强, 腰骶疼痛,足 踝肿痛;癫痫; 滞产 。
至阴
(BL — 67)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 角旁0.1寸 。

穴位治百病

穴位治百病

瘦身——滑肉门
这个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中医说胖人多痰湿,痰湿往往是由于饮食过于肥厚、甜腻等伤了脾胃引起的,另外内分泌失调也很容易形成痰湿。滑肉门最大的作用就是润滑,将没用的东西分泌出去,所以,痰湿体质、脾虚、想要减肥的人一定要多利用这个穴,平时没事就多按摩摩。
可以在工作间隙来做,先将右手搭到左肩,四指尽量展开,抓牢肩部,掌心紧贴肌肉,做旋转按摩,同时其余四指做抓提的按摩动作。另外还有一个方法,效果更好,那就是拔罐。可以去除人体的寒气,对于因为气血不通和寒凉形成的冻肩有很好的作用。
落枕——悬钟
引发落枕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肩部受凉、寒气侵袭导致的。悬钟穴在外踝尖上3寸的地方,同时刺激手上的后溪穴和脚上的悬钟穴,等于双管齐下,手脚并用,给我们的颈椎一个有力的支撑。
痔疮——长强
对于中气下陷,如脱肛、痔疮、便秘等,可以通过按摩长强穴来防治。趴在床上,让家人帮忙艾灸长强穴,每次20分钟左右,长强处感到发热就可以了。也可以在晚上睡觉前,将双手搓热,然后趁热顺着腰椎尾骨往下搓,搓100下,让长强穴处感到发热就可以了。
脚气——委中、委阳
侧卧,弯曲膝盖,在腘窝中点的位置就是委中,委中旁边就是委阳。在腘窝内抹一点点润肤油,将腿伸直,用食指和中指在腘窝内用劲按摩。长期坚持,不仅可以防止脚癣毒气的深入发展,也是防治膝盖、腰背疼痛的好方法。
玉枕穴在后脑勺,很不好定位,所以将先前推荐过的“手指犁”改造一下,变成“五指梳”,也就是将五指自然放松,散开,像一把梳子一样。然后从前额梳到后脑勺,用指腹的位置,这样不容易伤到头皮,要稍微用劲一点,这样头皮才能受到刺激,梳个50次左右,一直到头皮有酸胀的感觉为止。
穴位按摩——肩颈腰椎疾病
降低血脂——丰隆

女性足底按摩穴位图

女性足底按摩穴位图
上颌:
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趾间关节背侧近甲根部。适用于牙痛、上颌感染、上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下颌:
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趾间关节的背侧,与上颌反射区相接,适用于牙痛、下颌感染、下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腹腔神经xx:
位于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适用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便秘等病症。
肾上腺:
位于肾脏反射区上方,适用于生殖系统疾患、哮喘、关节炎等病症。
肾脏:
位于两足底中央的深部,适用于肾盂肾炎、肾结石、动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湿热、关节炎、湿疹、浮肿、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病症。
输尿管:
位于足底胃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连成的一斜线型条状区域。适用于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风湿热、关节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输尿管狭窄造成的肾盂积水等病症。
足部按摩的常用要用于脚底部,因为按照足部反射区分布,有很多内脏反射区全在脚底,必须力度比较大,才能起到有效刺激作用。脚内侧、脚面是骨膜,所以要柔和地刺激,不能刺激力太大,容易把骨膜伤着。
按摩双足治疗疾病和保健五个必须选择的反射区:
第一个反射区就是腹腔神经丛;第二个反射区是脾脏;第三个反射区是肾脏;第四个反射区是输尿管;第五个反射区是膀胱。这五个反射区是在按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
膀胱:
位于两足足底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之侧约45度处。适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炎、尿道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病症。
盲肠(阑尾):
位于右足底眼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升结肠连接。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回盲瓣:
位于右足底跟骨前缘靠近外侧,在盲肠反射区的上方。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鼻:
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针灸、按摩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治病。

经常按摩以下5个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

用补法,有宁心安1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

《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

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

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保健按摩--金牌穴道

保健按摩--金牌穴道
手脚冰凉
雪莲花揉碎或人参打碎后敷于前谷穴。
足少阴肾经
穴位
部位
主治
方法
复溜穴
太溪穴直上1.5寸
水肿,腰痛
按摩或用小保健锤敲打复溜穴
嘴角流涎等痰饮病
每天早上将等量的砂仁和吴茱萸打成粉,撒在伤湿止痛膏上,贴敷复溜穴,睡前取下。同时按揉曲池穴和手三里穴。
太溪穴
内踝尖与脚后筋之间凹陷处
肾阴虚,肾阳虚
取一片人参,捣软,外敷在两侧太溪穴上,固定。隔12小时贴一次,每次12小时。
血海穴
髌骨内上缘斜上2寸
月经量不正常
敲打血海穴,月经过多敲左边;月经过少敲右边
贫血
敲打血海穴,每天累计不少于1小时。持续一个月
公孙穴
太白穴上1寸,是通向冲脉的八会穴之一。
胃部胀痛、难受
艾灸左侧公孙穴
劳累后膝盖痛
逐个按揉左侧阴陵泉穴、两侧内关穴、两侧公孙穴,选择有酸痛感的穴位艾灸
月经不调
1、大蒜捣成泥,敷公孙穴。2、吴茱萸捣碎加醋调和,敷公孙穴
少海穴
鹰咀与肱骨内踝向上1寸
手臂颤抖
用手指在少海穴上缓缓按压
心痛伴有手臂颤抖
按摩少海穴和阴市穴
健忘症
按揉列缺、心俞、神门、少海四个穴位,或在以上四穴敷白参片。
少府穴
4、5指掌交界直下与感情线交点
燥热,头痛,呕吐
按揉少府穴、劳宫穴或艾灸少府穴
阴部瘙痒、白带发黄或有异位
1、将吴茱萸和生姜捣碎,敷在少府穴上。2、将没有泡过的茶叶和黄连磨碎,用医用胶布对准穴位敷好。
每天按摩巨虚穴十几分钟,坚持两个星期。
脚气
1、几粒川椒捣碎贴敷上巨虚穴,晚上敷,早上十点多取下。2、准备小半盆川椒,每晚敷好穴位后,脚在盆子里踩十几分钟,双脚感觉温热即停。3、每天用川椒泡脚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人体穴位是人体上一些特殊的部位,经络在这些部位上汇聚,具有控制身体功能的作用。

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节生理功能等,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以下是十大人体穴位以及保健按摩法。

一、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凹陷处,是一处十分敏感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太阳穴处,轻轻旋转按摩20次。

二、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第一根棘突下缘的凹陷处,是头颈部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食指捏住风池两侧的凹陷处,轻轻按摩。

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中央,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涌泉穴5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正中间,第一、第二掌骨之间。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口渴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合谷穴2-3分钟。

五、天宗穴天宗穴位于脚背部,第一、第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关节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天宗穴3-5分钟。

六、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往前约3个手指宽的凹陷处。

按摩肩井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肩井穴2-3分钟。

七、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间。

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腹部胀气、腹泻、便秘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神阙穴2-3分钟。

八、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腿内侧,胫骨下缘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失眠、前列腺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三阴交穴3-5分钟。

九、液门穴液门穴位于脊骨最下端凹陷处。

按摩液门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肾虚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液门穴5-10分钟。

十、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下3个指宽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5分钟。

中医知识科普穴位按摩全文

中医知识科普穴位按摩全文
中医知识科普
---穴位按摩
目录
CONTENTS
基 本 信
手 法

穴 位 的 解
存 在 问 题

常常 思 见见 考 问穴 题位
的 功 效
壹 基本信息
Information
人体一共有720个穴位
穴位按摩
是我国医学重要组成 部分之一
同学们知道穴位按摩的目的是什么吗?
目的
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 激发人的经络之气 以达到通经活络 调整人的机能 祛邪扶正
胸腹部穴位。
治失眠 : 按摩神门穴
注意:
力量不需要太大 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功效:
心慌、心悸、失眠 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 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
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
治肠胃疾病 : 按摩膈俞穴
功效:
治疗胃痛、呕吐、厌食、便血、 咳嗽、气喘、盗汗等疾病
肠胃不好的人可按摩膈俞穴
大家是否知道错误的按摩手法会导致疼痛呢?
单纯按摩肌肤,会导致损伤 那患者可能会觉得痛
按摩后觉得不适,甚至全身疼 那就是按摩的手法不正确、过度了
正确的按摩后 只会带来舒服放松的感觉

穴位的解释
Point Interpretation
西医观点
所谓穴位即“肌肉、肌腱、骨头”相连接的关键点
通过按摩让这个关键点松了 整个一条肌肉都会随之放松
中医观点
是推拿按摩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
相对于身体别的位置要更加敏感一些 按摩后治疗效果会更好一些

存在问题
Existing Problems
如果在按摩后感觉酸酸痛痛,这意味着问题的存在,中医认为:

全身保健按摩步骤

全身保健按摩步骤

全⾝保健按摩步骤全⾝保健按摩程序⼀、头部:1、开天门:(1)操作:坐在前头,以两⼿拇指指腹,置于两眉门的印堂⽳,⾃印堂⽳向上直抹到前发际处的神庭⽳⽌,两⼿拇指轮流进⾏,反复推抹;(2)要领:两拇指指腹⽤⼒要均匀⼀致,和缓有⼒,经局部微红为度,局部有酸胀感,有温热及头⽬轻爽感觉。

2、抹双柳:(1)操作:以两⼿拇指指端掐双侧攒⽵⽳,再以指腹⾃攒⽵⽳沿眉⼸⾃内向外,经鱼腰⽳⾄眉梢丝⽳⽳⽌,推⽽抹之,往反数次;(2)要领:循环眉⼸⽑发之中,由内向外推抹,不可逆⾏,速度宜缓慢,双拇指同时对称着⼒。

3、掐鱼腰:(1)操作:以两⼿拇指掐两眉⼸中点的鱼腰⽳1—2分钟,然后⽤拇指指腹⾃攒⽵⽳经鱼腰⽳,丝⽵空⽳摩到上关⽳⽌。

(2)要领:摩动时循环眼眶上缘,⽤⼒宜缓慢,均匀有⼒,掐鱼腰⽳后局部有不适感,可配合轻微指揉来消除。

4、揉太阳:(1)操作:以两⼿拇指桡侧,分别置于头部两侧太阳⽳,做上下、左右、前后环转揉动,再以两⼿拇指指腹同时⽤⼒⾃头维⽳起向外下⽅经太阳⽳分推⾄⽿门⽳⽌。

(2)要领:揉⽤⼒宜轻,摩动时稍着⼒。

5、掐⽩:(1)操作:以两⼿拇指掐视⽩⽳,再以⼿拇指指腹⾃⽩⽳分推致瞳⼦髓;(2)要领:⼒度要轻,⽤⼒均匀。

6、掐睛明,点巨骱:(1)操作:掐睛明⽳,点巨骱,再以拇指指腹⾃四⽩,迎⾹,巨骱到颧骱,⽿门⽌,反复推摩。

(2)要领:由轻致重,微红。

7、推颊车:(1)操作:⽤两⼿拇指指腹按揉颊车⽳,然后以拇指置于两⽿前下⽅⾯军听会⽳,沿上颌外缘,经颊车⽳⾄⼤迎⽳。

(2)要领:推动宜轻,按揉时⽤⼒应从重。

8、双揪铃铛:(1)以两⼿拇指与⾷指揉捏两侧⽿部,并向下⽅揪⽿垂。

(2)要领:⽅向不能反。

9、分推前额:(1)操作:以两拇指偏峰置于前额正中线,向两侧分推到太阳⽳、头维⽳。

10、推正顶:(1)操作:⾃⿐尖的素骱⽳,经⿐向上沿上沿头部正中线往印堂,神庭,百会强间推摩到哑门⽳⽌。

(2)要领:往上推摩时,沿经⽳位应配合点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激治先天之本
1.涌泉穴是肾经的源头,把血引到脚上就是引到涌泉穴去,叫引血归源。

它使人不易衰老。

把涌泉穴按摩通了,整个肾经就通了。

肾为人之本,补肾是需要一辈子完成的任务。

温水泡脚后用手来擦涌泉穴效果更好。

2.太溪穴是人体第一大补药。

太溪穴能激发人体的原动力,它既能补肾阴,又能补肾阳。

把按揉太溪穴激发出来的动力储存到涌泉穴去,人的健康就有了根基。

要补先天之本,就得从太溪穴开始。

3.复溜穴是调节肾经的杠杆之药。

复溜穴的功效是补肾滋阴,利水消肿。

改善整个肾功能,解除肾功能失常所产生的各种症状,当有东西堵着,补肾补不上时,必须先按揉复溜穴再补,然后再揉太溪穴,把气血引过来,打好基础。

二.补养后天之本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如果胃经畅通,不但能让人睡得香,胃口好,还能让人返老还童,足三里穴的功能非常强大,既能改善体质,又能治本。

凡是稍微懂点养生知识的人都知道它是一个长寿大穴。

如果你想增强体质,或者病很多又不知如何下手,那就按足三里,绝对管用。

足三里穴是人体第一大穴,坚持按揉或者艾灸此穴,有病祛病,无病强身,好处多多。

三.排除体内毒素
1.足三里穴是一个保健大穴,但只有把脏东西排出去才能补。

太冲穴能排除体内垃圾。

因为肝是人体的解毒工厂。

而肝的原穴太冲穴能从源头上把毒排干净。

很多慢性病都出在肝上,只有把肝这个解毒工厂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

怎样揉太冲?把指甲剪平,再掐进去仔细找痛点。

把它转移到行间穴去。

行间是散火的,一旦火散到行间,就基本发出去了。

(注意:揉的时候要从太冲揉到行间,千万别揉反了。

) 2.小腿排毒法
将左小腿放在右大腿上,再将右手(用双手更好)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放于左小腿上,拇指在内,余四指在外,从足三里开始点揉,一直点揉到系鞋带的位置(解溪穴附近),每天30次。

随后换边,用左手点揉右小腿。

四指点揉处为胃经,拇指点揉处为肝经和肺经,有利排除经络之毒。

四.推肚子(推腹法)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阻滞点,或是硬块,或是通点,或是水槽,还是气困,把它推开,揉散,慢性病也就消失了。

怎样推?
用手指肚(或手掌,拳头)从心窝下开始往下推,推腹就是排除体内“三浊(浊气,浊水,宿便)”。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0下。

平时有空时也可推推。

对身体大有好处。

五.揉“地筋”
“肝主筋“,筋就是人体上的韧带,肌腱部分。

很多病说不清原因,都可以从筋理治。

“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

将脚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有一条硬筋从脚底浮现出来。

通常有肝病的人,脾气越暴的人,这条筋就越硬。

肝的问题是人体的核心问题。

肝的功能加强了,人的解毒功能,消化功能,造血功能就会显著提高。

地筋循行在肝经上。

通过理筋就可以修复肝,这是通往肝经的捷径。

只要常调节”地筋”,我们的力量就会源源而发。

六.敲带脉
敲带脉是治疗便秘的妙方,是治妇科病的良方,可快速减肥,有效美容。

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其它经脉都是上下走向,唯独带脉围腰一周,为横向,它有“总束诸脉“的作用。

敲击的方法很简单:平躺在床上,双手握空拳,轻捶自己的左右腰部,每天100次以上。

此法可解除便秘,疏肝行滞,消除血瘀积热,并善治各种疝气。

七.撞丹田
丹田分为上,中,下丹田。

我们要撞的是脐下三寸的下丹田。

但我们撞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是肚脐上下左右巴掌大的地方。

撞的方法是:两腿分开与肩等宽。

站在树(门框,电线杆)前,肚子离开15厘米,用肚子去撞。

开始力量一定要轻,最好穿运动裤,要全身放松,不要憋气,不要紧绷肌肉,可以闭上眼睛,呼吸自然悠闲。

丹田是人体的发力点,撞丹田将帮你找到人体的能量库,使你撞出勇气,撞出信心来。

此法与推肚法同练,效果更佳。

八.还阳臥
肾阳气相当于命门真火,一个生命力的大小关键就是看命门的阳气是否充足。

还阳臥就是为了有利于肾阳气的充足,补肾的作用非常明显。

还阳臥的具体方法是:身体自然平躺,髋关节放松,腿似环,两脚心相对,脚后跟对着会阴(如顶着会阴更好),两手放于大腿根部,掌心向着腹部,眼微闭,意念集中在腹部(或脚心),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每次半小时。

九.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最养人的呼吸方法。

氧气是制造新鲜血液的原料。

腹式呼吸法一次吸入的氧气相当于胸式呼吸的三杯,腹式呼吸法的要领是用肚子来呼吸,吸气时鼓肚子,当肚子鼓到最大时稍停片刻,马上吸气,像叹气一样,瞬间从口中一叹而出。

注意,在整个呼吸过程中,胸部不要用力,胸部不要起伏,否则就变成胸部呼吸了。

十.两个半小时,三个半分钟
中午要消息半小时。

子午觉为健身觉。

中午睡半小时,有利养生。

每天最少锻炼半小时,对中老年人来说,最好的锻炼就是大步走,每分钟走85-95米,太慢了作用不大,每次走到微汗最好。

为了防止脑溢血,晚上起夜前,先躺半分钟,再坐起来呆半分钟,在床边再站半分钟,而后再迈步去厕所。

十一.揉养老穴
养老穴是一个对老人特别有好处的穴位,它能防止所有的老年病,像高血压,老年痴呆,头昏眼花,耳聋,腰酸腿痛等。

用现代医学的话了讲,它有个很好地改善身体的微循环,说到底养老穴是一个预防衰老的穴位,天天揉养老穴,既方便又有效。

十二.敲胆经
胆经是人体知名度最高的一条经络,它从头循行到脚,与人体全身健康密切相关。

每天敲敲胆经,不仅能敲去身体的毒素,更能敲来一身活力。

所谓敲胆经,主要是敲风市穴和中渎穴这一带,你可以从环跳穴以下开始敲到中渎穴,没事坐哪儿就可以敲,既方便,疗效又显著。

十三.第二掌骨全息穴
手背上食指往上有一条骨头,它上面全是穴位,这就是第二掌骨全息穴。

全息就是身上的信息都在第二掌骨汇集齐了。

无论身上哪儿有病,都能在第二掌骨全息穴勘查出来。

这是一块神奇的人体药田,人体上的很多毛病都可以在这里一并得到解决。

此处揉起来很方便,揉时最好点按它,点按最疼的点,把疼点揉到不疼,效果就出来了。

十四.引血下行三部曲
很多人老年病多不胜诉,防不胜防。

其实,这些都是“上实下虚”之症,即气血下不到脚上。

下面介绍的就是引血下行三部曲。

1.推腹法(如前述)
2.跪膝法:
在一个不太软的床上或在地毯上,跪着行走,气血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膝盖,使寒气可散,积液可消,肿痛可化。

这是引血下行的绝妙之法。

3.金鸡独立:
金鸡独立可以引气血把脚上肝、胆、脾、胃和膀胱六条经络冲开。

这样,气血才会运行得更加持久有力。

金鸡独立能预防、治疗一切中老年疾病,具体做法是:
两眼微闭,两手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任意抬起一只脚,关键是不能将眼睛睁开。

因为这种调节自己的平衡不是靠双眼和参照物之间的协调,而是通过调动单、‘大脑神经了调节各器官的平衡,这种方法使意念集中,将人体的气血引向足底,对各种疑难杂症都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可以迅速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此法开始时不易站稳,坚持下去就会从几秒变成能站几分钟。

练此法时两腿要轮换站。

十五.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中医讲“心主神明”,“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要静下心来很淡然,没有过高奢求。

只有这样,你的真气,正气才能跟随着你,如此病哪里能产生呢?如何养心呢?
《黄帝内经》讲“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就是随便吃什么,穿什么,和什么人打交道,心里都高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