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帝内经期末考试题库【试题.知识点】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一级考试条文

黄帝内经一级考试条文

黄帝内经一级考试条文第一条:挑选合适的考试材料在参加黄帝内经一级考试之前,考生需要提前准备合适的考试材料。

黄帝内经是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内容涵盖广泛而深奥,考试材料需要包含相关章节和知识点,以便考生复习备考。

第二条:理解黄帝内经基本概念黄帝内经的基本概念对于考试非常重要。

考生需要掌握黄帝内经中关于气血、阴阳、五行等重要概念的定义和解释,以便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第三条:熟悉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论组成的。

考生需要了解黄帝内经的整体结构和各种理论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解答相关考试问题。

第四条:掌握黄帝内经的经络系统黄帝内经中,经络系统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经络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能够准确地描述经络的走向和分布,理解经络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条:熟悉黄帝内经的诊断方法黄帝内经中包含了丰富的诊断方法。

考生需要了解黄帝内经中的望、闻、问、切等各种诊断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能够正确地运用相关方法进行疾病诊断。

第六条:掌握黄帝内经的治疗原则黄帝内经的治疗原则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准则。

考生需要了解黄帝内经中的扶正祛邪、辨证论治等治疗原则,能够根据疾病情况正确地选择和应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第七条:了解黄帝内经的预防和保健黄帝内经中关于预防和保健的内容对于考试同样重要。

考生需要了解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起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管理。

第八条:多维度思考和理解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和理解。

考生需要积极思考和研究黄帝内经背后的哲学思想、医学思想等方面,能够用更深入的视角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第九条:加强实践和实训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

考生需要通过实践和实训加强对黄帝内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际操练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十条:掌握答题技巧和备考方法在参加黄帝内经一级考试之前,考生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备考方法。

内经选读考试习题库(含答案).docx

内经选读考试习题库(含答案).docx

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飨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 _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澹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疫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矗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矗,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哲学部分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B)E、发散(B)E、寒伤气(D)E、寒伤气(C)《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病因 B 、病机 C 、正气 D 、病性(D)A 、温病B 、夕食泄C 、瘻疟D 、咳嗽E 、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岀上窍”,“清阳”是指( :) A 、糟粕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 D 、津液E 、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滕理”,“清阳”是指( :) A 、糟粕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D 、津液E 、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 :) A 、糟粕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D 、津液E 、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 :) A 、二便等污秽之物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 、饮食化生的精气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D 、津液E 、营血6、 AE 、阴阳(E )7、 A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胃气袞不能腐熟水谷 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中“清气在下,则生飨泄”的机理是( B 、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E 、以上均不是)C 、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B)8、 A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胃气袞不能腐熟水谷 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中“浊气在上,则生_胀”的机理是( B 、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E 、以上均不是C 、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C) 9、 A《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水谷之精气 “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 B 、天地之精气 C 、真元之气 云:D 、药食之气E 、正气 (C )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A 、固表发汗B 、发散属阳C 、宣通肺气 )D 、补虚E 、涌泄属阴(B )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A 、温病B 、飨泄“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C 、瘻疟D 、咳嗽E 、 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A 、温病B 、飨泄“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C 、瘻疟D 、咳嗽E 、 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A 、温病B 、夕食泄“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 C 、瘻疟 D 、咳嗽 )E 、濡泄(A) 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A 、二便等污秽之物D 、精血津液 B 、E 、 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卫气 C 、 饮食化生的精气 (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A 、上下 B 、左右 指出“阴阳的征兆”是( C 、水火)D 、血气E 、 男女 (C) 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 A 、阴阳离决 B 、脾气内绝 C 、邪气壅盛 D 、阴阳竭绝 E 、 正气亡失 (B) 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A 、肝B 、心 谷气通于(C 、脾D 、肺E 、 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A 、阴阳五行 B 、脏腑气血 24、《素问•阴阳离合论》经文说明了()A 、阴阳的统一性 D 、阴阳的可分性 (C)() E 、七损八益 (E) 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内经学研究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内经学研究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内经学研究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气薄则发泄”指出气薄之药的功效为()答案:泄汗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位在下的治宜()答案:引而竭之3.据《灵枢·经脉》,欲知经脉病变之虚实,当察其盛衰的是()答案:气口###人迎4.《灵枢·营卫生会》提出老人“昼不精,夜不瞑”是因为()答案:气道涩###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气血衰5.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平旦诊脉”的原因()答案:饮食未进###气血未乱###络脉调匀###阴气未动###阳气未散6.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论述,具有“藏于阴而象于地”特征的脏腑是()答案:肾###胆###髓###脾###脑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之“能”与下列何字通借()答案:胎8.据《素问·咳论》,有关咳嗽的论述正确的是()答案: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治腑者,治其合###治脏者,治其俞###咳嗽“聚于胃,关于肺”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䐜胀”的病机是()答案:胃气上逆不能降10.《素问·五脏别论》中“魄门亦为五脏使”的“魄门”指:()答案:肛门11.《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导致“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的病因是()答案:因于湿12.《灵枢•百病始生》认为清湿之邪容易侵犯的人体部位是()答案:下13.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实的症状是()答案:腹胀、二便不利14.《素问•生气通天论》薄厥的病机是()答案:阳气逆乱15.《素问•热论》所谓“两感”是指()答案:表里两经同时受邪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虚宜掣引之”,“掣引”是指()答案:益气升提之法17.《素问·水热穴论》中“胃之关是”()答案:肾18.《素问·五藏别论》中称为“传化之腑”不包括下列何项:()答案:胆19.据《素问·热论》,“身热少愈”是由于()答案:阳明病衰20.《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代脉病变是由于()答案:气衰21.《素问·金匮真言论》认为“身之本”是()答案:精22.《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胕肿,疼酸惊骇”。

中医经典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医经典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医经典知识试题及答案一、中医经典知识试题1. 《黄帝内经》中的“君臣佐使”原理指的是什么?2.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指什么?3. 中医中的“四诊法”包括哪些内容?4. 中医的“七情”指的是什么?5. 《儿科药证直诀》是哪位医家的著作?二、试题答案1. “君臣佐使”原理指的是药物配伍的原则。

中药常常采用两种或多种药物组合使用,通过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其中,君药是主要药物,臣药是协助君药发挥作用的药物,佐药是增强药效或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使药物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疗效。

2. “六经辨证”是指根据中医理论中的“六经”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分类。

根据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阳经和阴经,将疾病分为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六个类别,每一类别对应不同的病理表现和治疗方法。

3. “四诊法”是指中医诊断疾病时的四个主要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疾病情况;闻诊是通过听患者声音、呼吸等来判断疾病情况;问诊是通过与患者对话了解病情、病史等;切诊是通过对患者进行脉诊来判断疾病情况。

4. 中医的“七情”指七种情绪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包括喜、怒、思、忧、悲、恐、惊。

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与人体的内脏经络相关,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对脏腑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5. 《儿科药证直诀》是明代医家葛洪所著的儿科著作,是中医儿科的重要经典之一。

该书主要从儿童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对于儿科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五道中医经典知识试题,介绍了中医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药物配伍原理、六经辨证、四诊法、七情以及儿科药证直诀。

这些知识点是中医学习和实践中的基础内容,对于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答案的介绍,读者可以对中医经典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述《内经》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根本经典。

其包括《黄帝内经》和《难经》两部分,涵盖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诊断与治疗原则等方面。

《内经》通过系统论述人体运行规律和健康的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医诊疗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内经》中的“阴阳”概念是什么意思?它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内经》中的“阴阳”是指宇宙万物存在的两个相对和相互依存的方面。

阴阳相对而非绝对,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在中医学中,“阴阳”既是理论基础,也是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思想。

通过阴阳的平衡与调整,可以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

3. 简述《内经》中“五行”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答:《内经》中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

这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表达了事物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关系。

在中医学中,“五行”理论被应用于诊断和治疗中,通过分析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变化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名词解释1. 请解释“气”的概念在《内经》中的含义。

答:在《内经》中,“气”是指宇宙间存在的一种客观物质形态,也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

它包括天地间的自然气体和人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精气、营气、阴阳气等。

《内经》中强调气的运动和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气”在人体内部运行的理论基础。

2. “脏腑”是指什么?它与中医诊断和治疗有什么关系?答:在中医学中,“脏腑”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系统。

脏腑包括心、肺、肝、脾、胃、肾等,它们分别担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内经》中将脏腑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脏腑的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观察和分析脏腑的功能变化,可以辅助中医诊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论述题按题目中要求,本节不提供小节标题。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是一份以题目形式呈现的试题和答案汇编。

黄帝内经题库

黄帝内经题库

黄帝内经题库一、选择题A1 型题(单选题,每题有一个合适选项)1. 被历代医家尊为“医家之宗”的医学著作是:A.《本草纲目》B.《金匮要略》C.《黄帝内经》D.《伤寒论》E.《温病条辨》2. 《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A.战国时代B.明清时代C.黄帝时代D.秦汉时代E.西汉中后期3. 《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B.《伤寒杂病论》C.《甲乙经》D.《汉书•艺文志》E.《隋志》4. 最早注释《素问》的作者是:A.全元起B.杨上善C.张景岳D.王冰E.张志聪5. 历代医家保存整理《素问》功劳最大的当推:A.南朝全元起B.西汉李柱国C.明代张景岳D.隋朝杨上善E.唐代王冰6. 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是:A.李柱国的校勘本B.林亿等的校正本C.史崧校正家藏本D.马莳的通注本E.张志聪的集注本7. 现在所见的《素问》其版本来源于:A.杨上善撰注本B.李柱国的校勘本C.全元起的注本D.《素问识》E.林亿等的校本8. 下述各种哲学思想中,对形成《内经》理论体系影响最大的是:A.兵家B.墨家C.道家D.名家E.法家9. 下述道家理论对《内经》影响最大的是:A.“道”是道路B.道法自然C.阴阳备物,变化乃生D.道贵常存E.道无鬼神10. 《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养生的目的是:A.顺天守时B.志闲而少欲C.把握阴阳D.尽终其天年E.去世离俗11.《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调养神志要做到“志闲而少欲”,必须:A.德全不危B.食饮有节C.节制嗜欲D.形劳而不倦E.法于阴阳12.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肝气衰”的病理表现是:A.筋脉不利B.筋骨痿软C.筋脉横解D.筋屈不得伸E.筋不能动13.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五脏皆衰”的病理表现是:A.天癸尽B.气血衰少C.精少D.阳气虚衰E.阴气衰14.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明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是:A.春夏养阳B.秋冬养阳C.法于阴阳D.服天气E.去世离俗15.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真气”是指:A.宗气B.肾气C.营气D.正气E.卫气16.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天癸”,其合理解释是:A.肾精B.肾水C.肾气D.月经E.肾中具有促进生殖功能的物质17.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地道不通”是指:A.小便不通B.六腑气机不通C.大便不通D.月经闭止E.三焦气道闭塞18.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地道不通”的原因是:A.三阳脉衰于下B.阳明脉衰C.天癸竭D.肝气衰E.阳气衰竭于上19.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气平均,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见于:A.女子二七B.女子四七C.男子三八D.男子四八E.男子二八20. 《素问•上古天真论》“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见于:A.男子六八B.女子七七C.男子五八D.女子五七E.女子六七21.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的外貌特征是:A.面皆焦,发始白B.面始焦,发始堕C.面焦,发鬓颁白D.发鬓颁白,身体重E.发长极,身体盛壮22.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是指:A.主水液的蒸腾气化B.主天癸C.主藏精D.主水道通调E.主骨生髓23.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决定人体生长壮老已的是:A.心气B.肝气C.脾气D.肾气E.肺气24.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的“生气”是指:A.营卫之气B.呼吸之气C.生命之气D.肾中精气E.水谷精气25. 《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A.无味与五脏之关系B.阴精与阳气的关系C.四时与五脏的关系D.阳气的重要性E.阴精的重要性26.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阴气充沛B.阳气强盛C.阴阳俱盛D.阴气平顺E.阳气固密27.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阴气乃绝”的主要机理是:A.阳不胜其阴B.阴不胜其阳C.阴阳失调D.阴阳俱衰E.阳强不能密28.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主要说明:A.阴精阳气的平衡协调B.阴精阳气的对立消长C.阴精阳气的相互转化D.阴精阳气的相互制约E.阴精阳气的互根互用29. 《素问•生气通天论》谓“精神乃治”的关键是:A.真气从之B.正气存内C.阳气固密D.独立神守E.阴平阳秘30. 《素问•生气通天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A.神B.精C.真气D.气血E.阴阳31.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精气乃绝”的主要机理是:A.阳不胜其阴B.阴不胜其阳C.阴虚阳亢D.阳虚阴胜E.阴阳离决3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A.清气在下,浊气在上B.清气在上,浊气在下C.寒热格拒,清浊相干D.阳胜则热,阴胜则寒E.寒极生热,热极生寒3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明阴阳互根的主要经文是:A.阴阳者,天地之道也B.阳化气,阴成形C.阳生阴长,阳杀阴藏D.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E.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3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其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气血D.正气E.阴阳3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主要说明了:A.阴阳的消长关系B.阴阳的升降运动C.阴阳的对立关系D.天地的阴阳属性E.阴阳的互根和转化3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之征兆”的是:A.左右B.上下C.水火D.血气E.内外3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药食气味中气厚的功能是:A.宣散发表B.助阳发热C.涌泄邪气D.通利小便E.补益精血3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先肿后痛者”的原因是:A.寒伤形B.热伤气C.气伤形D.形伤气E.湿伤形3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气所伤所胜的论述,热邪的致病特点是:A.热伤气B.热伤血C.热伤神D.热伤心E.热伤形4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气所伤所胜的论述,寒邪的致病特点是:A.寒伤神B.寒伤肉C.寒伤血D.寒伤筋E.寒伤肾4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气所伤所胜的论述,湿邪的致病特点是:A.湿伤筋B.湿伤肉C.湿伤骨D.湿伤气E.湿伤肾4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气所伤所胜的论述,风邪的致病特点是:A.风伤筋B.风伤肉C.风伤皮D.风伤气E.风伤骨4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经文“精不足者”的治法是:A.补之以气B.温之以气C.补之以形D.补之以味E.补之以精4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经文“形不足者”的治法是:A.补之以气B.温之以气C.补之以形D.补之以味E.补之以精45. 下述哪一条是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经文的错误引用:A.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B.审清浊而知病浅深C.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D.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E.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46. 下述哪一条是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经文的错误引用:A.气虚者宜掣引之B.血实宜攻之C.其实者,散而泻之D.中满者,泻之于内E.阴病治阳4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之不足,温之以气”所主治的病证是:A.阴虚阳亢B.肾精亏虚C.阴血亏虚D.阳气虚衰E.肺气虚弱48.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言的“藏象”,其正确的解释是:A.五脏的生理功能B.五脏的形象C.六腑的生理功能D.六腑的形象E.脏居于内,象应于外49. 《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肝为:A.神之变B.魄之处C.魂之居D.营之居E.精之处50.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十一脏的生理功能取决于:A.肝B.心C.脾D.肾E.胆51.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2. 《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3.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4. 《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5. 《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者,其华在:A.毛B.发C.面D.爪E.唇四白56.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57. 《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58.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59. 《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60. 《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者,其充在:A.皮B.血脉C.筋D.骨E.肌61.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2.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3.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4.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5.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66.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心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67.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肺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68.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肾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69.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肝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70.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脾气:A.通于秋气B.通于春气C.通于冬气D.通于夏气E.通于长夏气71.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具有“生血气”功能的脏腑是:A.心B.脾C.肝D.胃E.中焦72. 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基本功能是:A.象于地B.属阴C.藏而不写D.满而不能实E.藏精气而不写也73. 据《素问•五藏别论》,六府的基本功能是:A.天气之所生B.属阳C.写而不藏D.实而不能满E.传化物而不藏74. 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生理特点是:A.天气之所生B.实而不能满C.写而不藏D.满而不能实E.藏精气而不写也75. 据《素问•五藏别论》,六府的生理特点是:A.象于地B.藏而不写C.实而不能满D.受五脏的浊气E.传化物而不藏76. 《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脏者,中之守也”是指:A.五脏内藏五志B.五脏内藏气血C.五脏内守中气D.五脏内藏精气神E.五脏内藏魂魄77.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言,“水泉不止”指:A.小便失禁B.小便不利C.汗出淋漓D.口渴欲饮E.呕吐不止78.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腰为何脏之腑:A.肝B.心C.脾D.肾E.肺79.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何者为血之府:A.心B.脉C.经络D.肝E.脾80.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夏秋冬对应的正常脉象是:A.规、矩、权、衡B.规、矩、衡、权C.衡、权、规、矩D.权、衡、规、矩E.矩、规、衡、权81.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诊得细脉说明病人:A.心痛B.烦心C.气病D.气少E.血少82.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诊得长脉说明:A.气衰B.气虚C.气盛D.气治E.气滞83.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诊得代脉说明病人:A.气衰B.气盛C.气滞D.气陷E.气脱84.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烦心”之症应见何脉:A.数B.弱C.细D.大E.洪85.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病进”者可见何脉:A.数B.弱C.细D.大E.洪86.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涩”脉所主的病证是:A.头痛B.胃痛C.心痛D.心烦E.腹胀87.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上盛之脉所主的病证是:A.喘满气高B.胸胁满闷C.胸脘痞痛D.胸腹胀满E.脘腹胀满88.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下盛之脉所主的病证是:A.喘满气逆B.胁肋胀痛C.小便不利D.大便秘结E.腹部胀满89. 《素问•经脉别论》“浊气归心”的含义是:A.邪毒归心B.热陷心包C.痰浊蒙闭心窍D.心血瘀阻E.水谷精微注入心脉90.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主四肢的生理基础是:A.脾气主升B.脾统血C.脾主运化水湿D.脾为胃转输水谷精气E.脾属土治中央91.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不用的病理是:A.胃病不能受纳水谷B.脾不主时C.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D.脾不统血E.脾为湿困92.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但必因于:A.肺B.心C.脾D.肝E.肾93.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产生的症状是:A.身热B.不得卧C.四肢不用D.腹满E.喘逆94. 《素问•热论》把寒邪引起的外感性热病称为:A.中风B.伤寒C.湿温D.热病E.温病95. 《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之类也。

《走进《黄帝内经》》期末考试题库

《走进《黄帝内经》》期末考试题库

下载下来用word里面的查找ctrl+F《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1 《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B、《脉经》C、《汉书艺文志》D、《七略》我的答案:B2 以下可以作为否定《黄帝内经》作者是黄帝的依据,除了()。

A、该书中的官名B、修辞用法C、书中使用的历法方式D、有真实的作者考证依据我的答案:C3 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八十一难经》我的答案:A4 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艺文志》D、《新唐书》我的答案:A5 比较贴和实际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除《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以外,还有那本经典著作()。

A、《伤寒杂病论》B、《金匮要略》C、《温病》D、《脉经》我的答案:C6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B、《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温病条辨》C、《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金匮要略》D、《难经》、《中藏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我的答案:D7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8 《黄帝内经》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我的答案:×9 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都是产生汉代以前。

()我的答案:√10 《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

()我的答案:×1()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

A、刘向B、班固C、司马迁D、班超我的答案:A 2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

A、《旁篇》B、《神农本草经》C、《金匮》D、《玉机》我的答案:A3《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一共()卷。

内经考试复习题选

内经考试复习题选

内经考试复习题选1、《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张仲景B.孙思邈C.皇甫谧D.岐伯与黄帝2、《黄帝内经》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战国B.秦汉C.魏晋南北朝D.隋唐3、下列哪一项不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A.脏腑经络学说B.病因病机学说C.针灸疗法D.外科手术4、下列哪一项与《黄帝内经》无关:A. “五运六气”学说B. “四诊八纲”学说C. “阴阳五行”学说D. “伤寒杂病论”5、《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是:A.脏腑经络学说B.病因病机学说C.阴阳五行学说D.针灸疗法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黄帝内经》的主要组成部分:A. 《素问》B. 《灵枢》C. 《难经》D. 《神农本草经》2、下列哪些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A.脏腑经络学说B.病因病机学说C.针灸疗法及腧穴学D.中药药理学及方剂学3、下列哪些是对《黄帝内经》的理论贡献:A. “阴阳五行”学说B. “藏象”学说C. “经络”学说D. “体质”学说4、下列哪些是对《黄帝内经》的临床应用:A.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原则的确立。

B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的确立。

C妇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原则的确立。

D骨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的确立。

5.《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学说是如何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的?请举例说明。

一、选择题1、在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1)氧气 (2)氮气 (3)稀有气体 (4)二氧化碳 (5)自来水 (6)矿泉水(7)空气 (8)加碘盐 (9)麦芽糖 (10)橙汁 (11)纯净水 (12)冰水混合物 (13)天然气 (14)洗衣粉 (15)铁。

纯净物:(1)氧气 (2)氮气 (4)二氧化碳 (9)麦芽糖 (11)纯净水 (12)冰水混合物 (15)铁。

混合物:(3)稀有气体 (5)自来水 (6)矿泉水 (7)空气 (8)加碘盐(10)橙汁 (13)天然气 (14)洗衣粉。

2、下列物质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1)铁、液态氧、二氧化碳;(2)氧化铜、液态氧、高锰酸钾、冰水混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甫谧把()、《九卷》当作《黄帝内经》。
A、《伤寒杂病论》
B、《素问》
C、《金匮要略》
D、《神农本草经》
我的答案:B 4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了《素问》、《九卷》和()。
A、《金匮要略》
B、《脉经》
C、《八十一难经》
D、《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C 5
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
A、《九卷》
A、53
B、54
C、55
D、56
我的答案:C 4
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
A、224
B、216
C、220
D、196
我的答案:B 5
下列选项中,包括在《汉书·艺文志》“七经”之列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金匮》
D、《玉机》
我的答案:A 6
《黄帝内经》一书主要总结了()时期的医学成就。()
我的答案:D 6
在现行流行的四种《黄帝内经》版本中,能够较好反应原书面貌的是()。
A、《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B、《类经》
C、《黄帝内经太素》
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我的答案:C 7
《黄帝内经》里面的观点没有矛盾。()
我的答案:×8
岐伯所说的手太阴肺经与《雷公篇》所述的手太阴肺经,二者走势相同。()
我的答案:×9
D、道
我的答案:B 3
朴、璞和()的概念相似。
A、玉
B、素
C、纯
D、原
我的答案:B 4
《黄帝内经》又被称之为《素问》。()
我的答案:√5
天真的具体表现为“德”。()
我的答案:√
女子的生命表现是以()为一周期。
A、6年
B、7年
C、8年
D、9年
我的答案:B 2
男子的生命表现是以()为一周期。
A、6年
B、7年
D、《难经》、《中藏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我的答案:D
7《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
8《黄帝内经》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我的答案:×
9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都是产生汉代以前。()我的答案:√
10《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我的答案:×
A、《伤寒杂病论》B、《金匮要略》C、《温病》D、《脉经》
我的答案:C
6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
B、《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温病条辨》
C、《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金匮要略》
下载下来用word里面的查找ctrl+F
《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B、《脉经》C、《汉书艺文志》D、《七略》
我的答案:B
2以下可以作为否定《黄帝内经》作者是黄帝的依据,除了()。
A、该书中的官名B、修辞用法C、书中使用的历法方式D、有真实的作者考证依据
C、8年
D、9年
我的答案:C 3
妇女身体衰落是从阳明脉开始。()
我的答案:√4
男子身体衰落是从肝气开始。()
我的答案:×
术是指()。
A、武术
B、道法
C、技术
D、法术
我的答案:D 2
天以六为劫,地以()为制。
A、七
B、八
C、九
D、十
我的答案:C 3
()是指绝对的精神上的乐趣自由。
A、生乐
B、极乐
我的答案:×
1
()写的《针灸甲乙经》。
A、张仲景
B、华佗
C、皇甫谧
D、刘向
我的答案:C 2
刘向刘歆父子依据古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将有关医学著作进行整理分类,其中《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主要反映()地区。
A、北方和游牧民族
B、沿海地区的医学文化
C、西部和农业民族为主
D、无从考证
我的答案:C 3
我的答案:C
3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八十一难经》
我的答案:A
4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艺文志》D、《新唐书》
我的答案:A
5比较贴和实际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除《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以外,还有那本经典著作()。
B、《八十一难经》
C、《胎胪药录》
D、《阴阳大论》
我的答案:C 6
《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反映的是当时沿海地区的医学文化,其为诊脉的方法开辟先河。()
我的答案:×7
《黄帝内经》是一本医学论文集。()
我的答案:√8
《针灸甲乙经》是现存见到的第一部针灸著作。()
我的答案:√9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B、养生观
C、诊法
D、面相
我的答案:D 4
清朝张志冲的两本著作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和()。
A、《黄帝内经太素》
B、《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C、《黄帝内经素问》
D、《类经图翼》
我的答案:B 5
《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运六气的内容是由唐代医学家()重新编纂《素问》加进去的。()
A、孙思邈
B、陈藏器
C、岐伯
D、王冰
1
()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
A、刘向
B、班固
C、司马迁
D、班超
我的答案:A 2
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
A、《旁篇》
B、《神农本草经》
C、《金匮》
D、《玉机》
我的答案:A
3
《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一共()卷。
《黄帝内经》较为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各家学派有关经络学的立场,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书中理论相互矛盾的原因。()
我的答案:√10
中医学又被称为“歧黄之术”。()
我的答案:√
1
现在我们对《上古天真论》的理解需要借助()思想。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我的答案:C 2
“天真”的意思是()。
A、归
B、朴
C、俗
A、汉代
B、秦汉及其以前
C、上古
D、春秋战国
我的答案:B 7
刘向父子编著《七略》之前,没有发现《黄帝内经》的存在。()
我的答案:√8
《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
我的答案:×9
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一书已经存在并为扁鹊所用。()
我的答案:×10
第一次发现《黄帝内经》是在班固编著《汉书》时期。()
我的答案:√
1
()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
A、夏目漱石
B、村上春树
C、山田庆儿
D、渡边淳一
我的答案:C 2
根据《黄帝内经》中篇目论述内容的不同划分的五个医学流派,其中少师和()被合称为前期二派。()
A、黄帝派
B、伯高派
C、岐伯派
D、少俞派
我的答案:A 3
《黄帝内经》的内容不包括()。
A、哲学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