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语文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整理+翻译

合集下载

七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含翻译

七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含翻译

七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含翻译七年级上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它们的翻译: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看起来像是地上的霜。

我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低下头来思念我的家乡。

2.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翻译:春天的早晨,我睡得很沉,没有意识到天已经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昨晚的风雨声中,不知道有多少花儿凋落。

3.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翻译:泰山怎么样?齐鲁大地的绿色还没有结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阴阳划分为清晨和黄昏。

胸中荡起层层云彩,眼睛决裂地望着归巢的鸟儿。

我一定要登上最高峰,俯瞰所有的山峦。

4.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治清明,人民和睦,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复兴。

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了它的规模,并在楼上刻上了唐代和当代诗人的诗赋。

他让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5.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翻译:我诸葛亮说:先帝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部分,益州疲惫不堪,这确实是一个危急存亡的时期。

然而,侍卫的臣子们在内部不懈怠,忠诚的志士们在外面不顾个人安危,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陛下。

6.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上海初中语文所有古诗词及译文

上海初中语文所有古诗词及译文

上海初中语文所有古诗词及译文一、七年级上册
1.观沧海(曹操)
2.饮酒(陶渊明)
3.春望(杜甫)
4.夜雨寄北(李商隐)
5.相见欢(李煜)
6.木兰诗/木兰辞
二、七年级下册
7.次北固山下(王湾)
8.赤壁(杜牧)
9.雁门太守行(李贺)
三、八年级上册
10.黄河颂(郑振铎)
11.登飞来峰(王安石)
12.己亥杂诗(龚自珍)
13.望岳(杜甫)
1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四、八年级下册
15.社戏(鲁迅)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五、八年级下册推荐古诗词
18.望洞庭(刘禹锡)
19.赤壁赋(苏轼)
20.水调歌头(苏轼)
21.游山西村(陆游)
每首诗词的译文可以在相关的诗后找到,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这些古诗词是上海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这些诗词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因此需要学生们认真学习。

以上就是上海初中语文所有古诗词及译文,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要掌握诗词的内容和意境,还要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沪教版七(上)语文所有重点文言文带点字翻译句子全文翻译和中心(有题目和答案)

沪教版七(上)语文所有重点文言文带点字翻译句子全文翻译和中心(有题目和答案)

王安石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世代)隶(属于)耕(从事农业生产)。

仲永生五年,未尝(曾经)识(认识)书具(工具),忽啼(放声哭)求(要)之(它,代书写工具);父异(感到奇怪)焉(指这件事),借旁近与(给)之。

即(马上)书(写)诗四句,并自(自己)为(题写)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团结同族的人)为(作为)意(内容),传一(全)乡秀才观(看)之。

自(从)是(这)指物作诗,立(立刻)就(完成),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值得一看)者。

邑人奇之(对这件事感到奇怪),稍稍(渐渐地)宾客(用宾客的礼节款待)其父;或(有人)以(用)钱币乞(讨取)之(代仲永的诗作)。

父利(以…为利)其然也,日(每天)扳(强要)仲永环谒(到处拜访)于(到)邑人(乡人),不使(让)学。

余闻(他说)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在)舅家见(看见)之,十二三矣。

令(让)作诗,不能称(相称)前时之闻(传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代仲永的情况)。

曰:“泯然(消失的样子)众人(普通人)矣!”中心思想:课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宋朝政治家、文学家。

文章记叙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以反面的事例来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方仲永从幼年时金溪县平民方仲永,世代从事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在诗后署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他父亲把诗)传给全乡的学识优秀的士人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仲永感到非常惊奇,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来款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讨取仲永的诗作。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王安石)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沪教版七(上)语文所有重点文言文带点字翻译句子全文翻译和中心(有题目和答案)

沪教版七(上)语文所有重点文言文带点字翻译句子全文翻译和中心(有题目和答案)

沪教版七(上)语文所有重点文言文带点字翻译句子全文翻译和中心(有题目和答案)XXXXXXXXXXXX,世(世代)隶(属于)耕(从事农业生产)。

仲永生五年,未尝(曾经)识(认识)书具(工具),忽啼(放声哭)求(要)之(它,代书写工具);父异(感到奇怪)焉(指这件事),借旁近与(给)之。

即(马上)书(写)诗四句,并自(自己)为(题写)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团结同族的人)为(作为)意(内容),传一(全)乡秀才观(看)之。

自(从)是(这)指物作诗,立(立刻)就(完成),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值得一看)者。

XXX(对这件事感到奇怪),稍稍(渐渐地)宾客(用宾客的礼节款待)其父;或(有人)以(用)钱币乞(讨取)之(XXX的诗作)。

父利(以…为利)其然也,日(每天)扳(强要)XXX谒(到处拜访)于(到)邑人(乡人),不使(让)学。

XXX(他说)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在)舅家见(看见)之,十二三矣。

令(让)作诗,不能称(相称)前时之闻(传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XXX的情况)。

曰:“泯然(消失的样子)众人(普通人)矣!”中心机想:课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XXX,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文章记叙了XXX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干变革的三个阶段,以不和的事例来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勉力地进修。

XXX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革进程,”点明他才干阑珊的原因是“不使学”。

译文金溪县平民XXX,世代从事XXX为业。

XXX到五岁时,未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触惊讶,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XXX)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在诗后署上本人的名字。

这首诗以奉养怙恃、连合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他父亲把诗)传给全乡的学识优秀的士人观赏。

今后,(有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彩和道理都有值观赏的中央。

同县的人对XXX感触非常惊讶,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来招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讨取XXX的诗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重点句子翻译
1.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翻译:在床前,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好像地上铺满了霜。

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着故乡。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翻译:白天随着山脉的尽头,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再上一层楼。

3. 春晓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翻译:春天睡懒觉时不知不觉天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歌唱。

经过一夜的风雨声,掉落了多少花朵。

4. 静夜思 - 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翻译:在床前,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疑似地上铺满了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5. 登鹳雀楼 - 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翻译:白天跟着山脉尽头,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遍千里风景,就要再升上一层楼。

6. 春晓 - 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翻译:春天的晨曦中迷迷糊糊地还在睡梦中,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歌唱。

经过一夜的风雨,知道多少花朵已经凋零。

七年级语文上册20篇古诗文及译文(超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20篇古诗文及译文(超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古诗文001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0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003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004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00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完整)七年级上册语文十五首古诗翻译

(完整)七年级上册语文十五首古诗翻译

七年级上册语文十五首古诗翻译一、《观沧海》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二、《次北固山下》译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三、《钱塘湖春行》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四、《西江月》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五、《天净沙•秋思》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六、《龟虽寿》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翻译《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翻译:农家很少有闲暇的月份,五月里人们更是加倍忙碌。

夜晚南风吹起,小麦覆盖着田埂变得金黄。

妇女和婆婆背着竹篮装着食物,孩子们提着水壶。

他们一起去田里送饭,壮年男子在南面的山冈上。

脚上蒸腾着暑气,背上晒着炎炎烈日。

筋疲力尽却不知炎热,只因为珍惜这夏日的漫长时光。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好雨似乎懂得选择时机,在春天到来时才降临。

它随着风悄悄地进入夜晚,滋润万物而没有声音。

乡村的小路上云层都是黑色的,江上的船只中只有灯火明亮。

清晨看向那湿润的红色地方,花朵沉重地压在锦官城。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太阳靠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需要再登上一层楼。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让人怀疑是不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时思念着远方的家乡。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泰山的壮观如何?齐鲁大地的青翠还未消失。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阴阳分割了昏暗与黎明。

胸中涌动着层层云彩,眼睛紧盯着归巢的鸟儿。

定要登上那最高的顶峰,俯瞰所有山峦的渺小。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千山之中鸟儿飞得无影无踪,万条小路上人的踪迹消失。

孤舟上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赤壁》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折断的戟沉在沙里,铁质还未被腐蚀,自己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的兵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语文,七年级,上,古,诗文,整理,翻译,上海,上海版初一上半学期古诗集萃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路人想问路,小儿向路人招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小松【唐】杜荀[xún]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杂诗(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著花:著(zhu),开放;著花,开花。

你从故乡来, 该知道故乡的事. 请告诉我,你来时, 我窗前的梅树, 是否已经开花?描写的是诗人遇到了来自家乡的旧友,勾起了思念的情绪.向游人询问家中寒梅花是否开了.自己的一片思乡之情就这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又呈吴郎【唐】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

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

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任:放任、不拘束。

宁:岂,怎么。

亲:亲善。

征求:指税赋征敛[liǎn]。

敛:收拢,聚集。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早早就闻知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观看。

吴楚被大至分为东南两地,浩荡的水波吞吐昼夜不息。

亲朋好友个个都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仿佛一叶孤舟。

北边的关山战火不曾停息,我扶窗远眺不禁涕泪交流。

坼:裂开、分开。

乾坤:此指日月。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眼泪和鼻涕。

偏义复指,即眼泪。

放言五首【唐】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不用龟卜和拜蓍,试玉真假还得三天,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翻似:倒好像。

长精神:振作精神。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竹径:一作“曲径”。

万籁:凡是能发出声响的孔都叫籁。

此指自然界一切声音。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丝:同“思”音。

殷勤:轻易恳切深厚。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戍[shù]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长:一直。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请望着萋萋芳草。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

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

怎能让此身化作千千万万,撒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铓[máng]:刀剑等的尖端。

剑铓:剑锋。

若为:怎能。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泊:停船靠岸。

烟渚:江中雾气缭绕的小沙洲。

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13、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

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43、明:天亮之后。

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

登:踏上。

前途:前行的路。

45、独:唯独、只有。

46、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xiāo]一丈绫[líng],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

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南五十里处。

(5)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6)苍苍:苍白。

(7)得:得到。

(8)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谋求。

(9)辗(niǎn):同“碾”,碾压。

(10)愿:希望。

(11)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12)困:困倦,疲乏。

(13)市:集市。

(14)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15)骑(jì):骑马的人。

16)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7)把:拿。

(18)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9)回:调转。

(20)叱:吆喝。

(21)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多。

(22)驱将:赶着走。

(23)惜不得:舍不得。

得,能够。

惜,舍。

(24)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25)系:挂。

(26)直:通“值”,价格,价值。

伤仲永 [宋]王安石选自《临川先生文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yì]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