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中地理: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中地理: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和平与发展是现在社会的主题,但因为政治、历史的原由,世界仍不平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这部分知识成为高考命题很好的切入点。

复习中应关注地区合作组织与世界热门地域等,应认识这些地域的地理环境及热门事件的原由、背景、影响等。

1、世界主要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地区成经济组织立建立宗主要成员特色时旨间荷兰、比利时、卢森经济货一般堡、法国、德国、意大利、币结盟,共同说来,“教英国、奥地利、丹麦、爱外交和安全师”观点尔兰、希腊、西班牙、葡政策,司法和之形成经萄牙、芬兰、瑞典等警务合作1历了十分993 年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内部联系比较密切,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博士)《春秋谷梁疏》曰:“ 者教人以不及,故也”。

儿的“”,其就是先秦尔后代教的称之一。

《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教之弗”其“ ”当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货真价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教授知识的对象和自己明确的职责。

其实,任何都离不开死记硬背,重点是记忆有技巧, “死记”以后会“活用”。

不记着那些基础知识 ,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特别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单靠剖析文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一定从基础知识抓起 ,每日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语 ,以及丰富的词语、新奇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容。

日积月累 ,积少成多 ,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 ,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 ,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 ,熟记几百篇文章 ,写出的诗文也是字琅琅上口,成为博学多才的文人。

为何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 ,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 1978年就尖利“中小学文教课成效差 ,中学文生文水平低, ⋯⋯十几年上数是9160,文是 2749,恰好是 3 0%,十年的 ,二千七百多 ,用来学本国文 ,倒是大多关,莫非咄咄怪事! ”刨根问底 ,其主要原由就是腹中无物。

201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备: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201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备: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和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2、综合国力掌握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外交、科技改革开放提高途径两大战略: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重视“三农”问题计划生育独立自主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区域化主要区域经济集团: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一、单选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日本国土比较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

而“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支持长期的战争”。

并将此作为中国最终能战胜日本侵略的重要依据。

据此回答1~2题1.上述论断主要体现了国力构成要素中的 ( )A.基本实体B.经济力量C.军事力量D.内政外交2.目前,日本国力强于中国,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 )A.基本实体与经济力量B.内政外交与科学技术C.经济力量与内政外交D.经济力量与科学技术我国学者根据美国综合国力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中国综合国力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达5%~7%,研究并绘制了中美两国综合国力发展的预测趋势图。

读图1回答3~4题图13.从图中可看出中国综合国力 ( )A.超过美国不存在很大困难B.年平均增长速度减慢,综合国力有衰减趋势C.与美国的差距正在缩小D.按年平均增长速度7%计算,34年将超过美国4.中国与美国相比,综合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国具有明显优势的是( )A.内政和外交B.科技力量和经济水平C.基本实体D.军事力量2008年5月11日上午10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将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揭牌仪式,这意味着我国大飞机的研制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高中一年级地理知识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中一年级地理知识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一)第五单元第一节——世界政治地理格局1. 了解不同阶段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2. 明确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现状。

(二)学习指导【知识结构】⎪⎪⎪⎪⎪⎪⎩⎪⎪⎪⎪⎪⎪⎨⎧⎪⎩⎪⎨⎧⎩⎨⎧⎪⎩⎪⎨⎧⎪⎩⎪⎨⎧⎩⎨⎧因素增多,阿以冲突的原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组建区域性国际组织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球合作与冲突国际政治的地、印等多极格局美、西欧、日、俄、中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地图变化两次大战引发世界政治国际政治关系图全球政治区域划分的地概念政治地图两次大战及其影响地理格局世界政治【知识要点】一.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1. 德国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2.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3. 沙皇俄国经过十月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4. 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力量兴起(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 美国和苏联强大起来2. 英法被严重削弱3. 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庸4. 欧洲政治上出现分裂,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5. 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二. 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当前世界除美国是惟一的超级大国外,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中心三.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一)主要区域性国际组织1. 阿拉伯国家联盟2. 非洲统一组织3. 东南亚国家联盟(二)主要地区性冲突1. 阿以冲突2. 海湾战争3. 科索沃战争【教材分析】一. 本课讲述三个问题:一是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二是当前一超多强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二是国家间地缘政治冲突相合作的特点及其表现。

二. 世界政治地图表现了一定时期各种类型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政治体系的区域划分和组合对立关系。

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则可以体现区域或者全球政治现象的发展过程。

意识形态、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是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

三. 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教材以欧洲政治地图的演变为例,讲述主要参战国对阵形势和战后政治地图的重划。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世界地理概况总结与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世界地理概况总结与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世界地理概况总结与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一、本部分学生的问题1、世界主要大洲的经纬度、轮廓、地形特征?2、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3、怎样理解综合国力?二、主要高考考点与重点内容总结世界地理概况(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世界海陆分布。

(1)概念区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边缘海、内海、陆间海)、洋、海峡(2)海陆分布——海洋占71%,陆地占29%(3)七大洲、四大洋分界线,面积比、海拔高、深度比(4)重要海峡2、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岭、海盆3、陆地地形。

七大洲主要地形特征试读世界地形图练习:东半球的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跨东西南北四大半球的大洲?北冰洋周围的大洲?环太平洋的大洲?环太平洋、印度洋的大洲?4、地质矿产(1)地质作用(内力——板块构造学说;外力)(2)世界地震、火山分布(3)世界主要矿产分布A.煤——地质史上陆地植物在沼泽中大量沉积而成(古、中、新生代)北半球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中部(美、加)特别:大煤带(从中国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到波兰、德国直到英国)另:南半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B.石油——地质时期低等生物大量沉积在湖泊海洋中形成(中、新生代的湖盆和大陆架)可输出石油地区:中东波斯湾沿岸占世界储量一半,产量1/4,出口量60%——输往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北非: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输往西欧拉美:委内瑞拉、墨西哥、巴西——含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供应西半球俄罗斯——供应东欧、前苏联、西欧另:非洲:尼日利亚东南亚:印尼等石油主要供本国或本区的:北美:美国、加拿大西欧:北海地区的挪威、英国中国C.铁——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美加—五大湖、加—拉布拉多高原、北欧—瑞典、法国—洛林、俄罗斯中国二、世界气候(重点是教材高中必修上册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三、世界河湖与水资源1、主要大河大湖(略)2、水资源:年径流总量——巴(巴西)、俄、加、美、尼(印度尼西亚)、中3、水能资源:中国一;还有俄、巴西、美、加四、植被和自然带1.森林资源:南北美洲、亚洲北部和东南部、非洲赤道地区(热带原始林、亚寒带针叶林)2.草场资源:热带草原——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温带草原——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按国家——中国世二、阿根廷、美、澳大利亚、新西兰、俄、蒙古五、生产活动(略)六、城市(略)七、世界的居民1、人口:60亿(1999年10月);1)世界人口的增长——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增长速度快(时、空差别)A.时间:工业革命前——增长缓慢1650年后——增长明显加快,人口倍增时间不断缩短二战后——迅猛增长(主因在发展中国家)近年——增速有所放慢B.空间发达国家——增速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下降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2)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用人口密度表达)——要会计算一地人口密度A.世界主要人口密集地区——东亚(中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总: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B.人口稀少地区——北美洲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沙漠地带(撒、澳、中亚)、刚果河流域湿热地带、南极洲(无人定居)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C.人口最多的国家——要能读图找到具体数据不记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达到13亿;印度为10.65亿;还有9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美国,2.91亿;印度尼西亚,2.15亿;巴西,1.77亿;巴基斯坦,1.48亿;俄罗斯,1.43亿;孟加拉国,1.38亿;尼日利亚,1.36亿;日本,1.27亿;墨西哥,1.03亿。

(财务知识)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财务知识)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财务知识)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知识网络 单元知识结构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二、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边缘地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四、综合国力竞争重点讲析 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世界政治地图概念:是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2.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时间:1914—1918年起因:由于各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不同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意三国)与协约国(英、法、俄三国) 结果:协约国战胜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后,使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地图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领土大大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欧洲出现了波兰、芬兰、匈牙利等新的国家;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力量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综合国力竞争主要构成要素时间:1939-1945年起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扩张交战双方:轴心国集团(德、日、意三国)与反法西斯同盟(苏、美、中、英、法)结果:轴心国失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美苏强大,英法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政治上东西分裂,美苏两大阵营形成,成为东西对抗的两极格局。

(2)亚非拉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

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美苏两极格局走向分化2.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过程:(1)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20世纪50-60年代)(2)西方阵营的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3)东欧巨变和苏联的解体(20世纪80年代)(4)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3.世界多极化的表现:除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外,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力量中心4.目前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想搞一极独霸,但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雄厚的欧洲和日本,前者向政治一体化迈进,后者一心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国际座标未定、但地位和作用重要的俄罗斯,拥有1亿多人口、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工业基础军事实力;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占全球4/5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高中地理选修课---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重点知识归纳

高中地理选修课---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重点知识归纳

高中地理选修课---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重点知识归纳1.世界政治地图是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是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

2.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地理大发现揭开序幕;一战后,德国缩小、奥匈崩溃、苏联出现、英法衰败、美日兴起,出现芬兰、波兰、奥地利、匈牙利等国;二战后,德国分裂,欧洲东部很多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广大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80年代末,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逐步形成“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

3.地缘合作→区域性国际组织,如阿盟、非统、东盟。

地区性冲突:阿以冲突、印巴之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英阿战争、朝鲜战争阿以冲突的原因: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被占领土问题、水源问题。

地区性冲突的影响因素:①民族宗教矛盾;②领土纠纷;③资源问题;④外来势力干涉。

4.巴以冲突和海湾战争产生原因的异同:同——地理位置都很重要,都有西方国家的插手;异——巴勒斯坦地区的民族、宗教矛盾原因更主要,而海湾地区跟石油资源的关系最大。

印巴之争根本上是宗教原因,也有历史原因——蒙巴顿方案。

5.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欧,后来有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南非)等地加入;同时使拉美、非、亚广大地区变成边缘地区。

发达国家的经济特征: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进口原料、燃料,输出产品、技术和资金——处于世界经济的核心地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技术落后,人均收入低,输出原料、燃料,进口产品、技术和资金——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6.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①科技进步;②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本,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在物资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

它通过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新技术和新观念同步应用,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

高三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2.6考点2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课件(广西专版)

高三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2.6考点2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课件(广西专版)
第六单元
文化景观、旅游活动、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
考点27 世界政治经济 地理格局
考 点 透 析
2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活动的空间不断扩散,发达国家 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品、技术和资本;发展中国 家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当前,世界各国、 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空前紧密,技术、 人员、服务的跨国界流动越来越频繁。加强国 际经济联系,进入世界大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经济全球化 首先得益于科技进步。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 球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14
考点
综合国力
解析 (1)我国综合国力目前最薄弱的基
本要素是科学技术和教育。(2)科教兴国和可 持续发展战略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措施。 (3)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是 一个人口大国,农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 稳定和发展。(4)印度因为缺少与丰富资源相 适应的工业设施,潜在国力无法转变为现实 国力,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答案:(1)D (2)C (3)C (4)C
15
习题训练
基础训练 读“中国与世界十个人口最多国家的资 源平均状况对比图”和“世界十个人口最多 国家按资源环境安全分类表”,回答1~3题。
16
按资源环境安全分类 高安全度国家 安全 度国 家 一般低安全度国家 次低安全度国家 完全低安全度国家
国家 美国、A、巴西 孟加拉国、尼日利 亚 印尼、巴基斯坦、 印度、中国 B
17
1.图中所列自然资源中,我国有一种资源优 于十国均值,其优势在于我国( B ) A.林木蓄积量大 B.煤炭储量丰富 C.水能蕴藏量丰富 D.耕地面积大 2.表中A、B两个国家分别是( ) C A.澳大利亚、法国 B.朝鲜、德国 C.俄罗斯、日本 D.意大利、伊拉克 3.印度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的原因是 ( ) C A.水旱灾害频繁 B.矿产资源短缺 C.人口众多 D.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_高中地理_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_高中地理_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知识架构本节内容乍看上去,好像完全是历史知识。

但其主旨是要求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对世界近现代政治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

课本以两次世界大战为线索、世界政治地图为依据分析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变过程,重点说明了当今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新趋势及其特点。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介绍了两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是研究“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而“多极化”就是二战后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结果和趋势。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是“多极化”在当代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

教材用案例的形式说明了在新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下,地缘合作是必要的,而冲突也是必然的。

这三部分内容看似离散,其实联系十分紧密。

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世界政治地图的演变”这条主线把课本中的历史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另外,课本上关于阿以冲突的案例,可以对指导学生分析当今世界大大小小的地区冲突具有示范意义。

2.教学目标(1)识记目标:了解当代世界政治地图形成和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迁移历史知识,收集资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政治地理学的方法分析当前地区合作或冲突事件。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关系意识和洞察力,努力培养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

3.重点和难点(1)重点:世界政治地图的演变。

(2)难点:分析国际政治地缘合作和冲突的主要原因。

教学思路设计1.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涉及到很多历史知识,如一二次世界大战、东欧巨变、中东战争等。

在目前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只学习了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其他内容尚未涉猎。

所以在从地理学角度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同时,必须适当补充未学的历史知识。

阿以冲突是世界的热点问题,课前让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途径搜集资料,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根据学生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言讨论,最后总结归纳出地缘合作和冲突的原因。

2.课前学生准备:把全体学生分为三组搜集资料,“两次世界大战”、“东欧巨变”、“中东战争”各一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世界政治经济地
理格局
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以下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请考生认真学习。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①政治地图
含义: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及其影响
大战原因:重新瓜分世界
结果:协约国胜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德日意结成轴心国集团;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
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阵营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20世纪60年代末解体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
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
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