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和地球上人类活动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地理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进行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一个球体,由包括地壳、上地幔和下地幔、外核和内核等组成。

地球上有五大洲和四大洋,它们的分布对气候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它是一种将地球表面上的地理现象和事物以符号、线条、颜色等方式表示出来的平面图。

地图的制作需要考虑比例尺、方向、等高线等要素。

二、自然地理1.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湿度等要素。

气象则是研究天气现象的科学,包括气象要素的测定、分析和预报等。

2.水文与水资源水文是研究地表和地下水的起源、分布、变化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水资源是指人类可利用的水的总量,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雪资源等。

3.土壤与植被土壤是地壳表面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它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植被则是指一定地区上生长的植物群落,它对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地貌与地质灾害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

地质灾害是地球内部和地表过程的结果,如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

三、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一定地区内的居民总数,它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都有影响。

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的区域,它对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较大。

2.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和天然资源进行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的活动,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工业是指利用机器和能源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制造的活动,它对经济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3.交通与通信交通是人类在空间中物品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包括陆上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

通信是人类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包括电话、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等。

4.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发展趋势。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主要涵盖了全球各大洲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由于篇幅限制,以下仅简要概述。

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主要是受到赤道低压带的影响。

2.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全年炎热干燥,主要是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

4.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5.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受西风带影响显著。

6.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中部,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主要是受到陆地性质和距离海洋远近的影响。

7. 极地气候:分布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全年严寒,降水少,主要是受到极地高压带和冰洋气团的影响。

以上只是对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一个简单概括,每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变化都与地球的运动、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直径约为 1.2万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地幔和地核是地球内部的部分。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和自然界的变幻,公转使得地球在太阳系中运动。

3.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某地区长期以来的气候状况。

气象是指在某一时刻或在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气候与气象都与大气、水份等因素有关。

气候类型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季节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4. 地质地貌地质是指研究地球内部物质和结构以及地球演化历史的学科,地貌是指研究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和地球演化历史的学科。

地质地貌的形成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因素有关。

5. 水文地理水文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水文循环、水文地貌、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海洋等水体分布、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环境效应等。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问题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城市是指人口集中和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较为发达的地区。

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与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有关。

2.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及其对产业、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地理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同时也涉及国际经济关系。

3. 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两种,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存在的资源,人造资源是指通过人类劳动和科技创造的资源。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人类通过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4. 交通和通讯问题交通和通讯是现代社会必需的基础设施,交通包括陆路、水路、航空等方面,通讯是指信息传递的方式。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都有重大影响。

5.政治和社会地理政治和社会地理主要研究国家、地区、城市等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变革。

政治和社会地理与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

总结气候类型知识点

总结气候类型知识点

总结气候类型知识点一、热带气候热带气候是指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太阳的直射光比较集中,因而温度较高的一类气候。

一般来讲,热带气候的特点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量充沛、潮湿多雨、雨季和旱季分明,比如南亚热带气候、东南亚热带气候等。

热带气候适宜于热带农作物的生长,比如水稻、椰子、橡胶等,也适宜热带水果的种植,比如菠萝、香蕉、榴莲等。

二、温带气候温带气候是指在地球赤道以北至北回归线和赤道以南至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替出现的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区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分布比较均匀,适宜于麦类、稻谷、玉米和棉花等作物的种植。

温带气候区也是人类传统的居住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三、寒带气候寒带气候是指在北极圈和南极圈以内的地区,由于受到极地冷爆强烈的影响,气温较低的一类气候。

寒带气候区的特点是寒冷干燥、气温极低、降水量少、植被稀疏。

由于环境恶劣,寒带气候区一般没有农业生产,也没有人类居住,只有极地研究站等科研机构设在该地区。

四、高原气候高原气候是指地处高海拔地区,受地形和气候的双重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气候类型。

例如,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就是典型的高原气候区。

高原气候区的特点是气温低、气压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降水量较少,适宜于牧业和林业的发展。

五、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是指受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因而气温较为温和,降水量充沛的一种气候类型。

海洋性气候区的特点是温差小、降水分布均匀、潮湿多雨,适宜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包括英国、日本、北欧等地区。

总之,气候类型是地理学和气象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类型有着不同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各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方向。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气候类型的了解和研究,为地球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下面将对高中地理的知识点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自转和公转。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地形图的阅读:等高线、等深线等地形特征的识别。

2. 自然地理:-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 地貌形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 水文特征: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分布和特性。

- 生物地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物分布和生态系统。

3. 人文地理:- 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

- 城市化:城市发展、城市问题、城市规划等。

- 农业地理: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发展条件等。

- 工业地理:工业布局、工业区位因素等。

4.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等。

- 中国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分布等。

5.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实践等。

6.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遥感的原理和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

7.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类型: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

- 防灾减灾措施: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灾后重建等。

8. 资源与能源:- 资源类型: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 能源利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9. 经济地理:- 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区域的经济特征和发展模式。

- 交通地理: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0. 文化地理:- 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景观。

- 旅游地理: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和保护。

以上是对高中地理知识点的简要总结,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讨。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的是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高二地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点。

下面是对于高二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一、自然地理1. 地形地貌:地壳运动造成的地形地貌,包括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长期气象现象的统计结果,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3. 水系与水文:水系是由河流和湖泊组成的系统,水文是研究水资源和水循环的科学。

4. 生物地理: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包括动植物区系、生态系统等。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等现象,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过程。

2. 农业与农村:不同类型的农业、农业区划和农村问题,包括耕地保护、农业现代化等。

3. 工业与城镇: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类型,城镇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4. 交通与通信: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不同类型的交通方式,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网络发展。

5. 旅游与环境: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保护,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

三、区域地理1. 亚洲地理: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洲之一,包括东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

2. 欧洲地理:欧洲是文明和工业发达的大洲,包括东欧、西欧、北欧、南欧等地区。

3. 非洲地理:非洲是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的大洲,包括北非、东非、南非、西非等地区。

4. 美洲地理:美洲包括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这是一个多样化的地区。

5. 大洋洲地理:大洋洲由南太平洋的岛国组成,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空气和水污染、生态破坏等。

2. 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满足人类需求之间的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和防灾减灾措施。

总结高二地理学习包括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认识到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地理高考气候

地理高考气候

地理高考气候气候是地球上一个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

它是由大气环流、气候要素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在地理高考中,气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同时掌握与气候相关的地理知识。

本文将以地理高考气候为题,从气候因素、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全球气候格局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候因素气候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主要包括纬度、地形、海洋、季风、气候变化等。

首先是纬度的影响。

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弱,影响到温度。

因此,赤道地区气候较热,极地地区气候较冷。

接下来是地形的影响。

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特征会影响气流的形成和温度的分布。

海洋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海陆空气的交换、水平和垂直热量传输等方面。

季风是指在一年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不同地区产生季节性的气候变动。

最后是气候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改变地球的气候系统,导致气候类型的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根据气候类型和特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柯本气候分类法、经典经线气候分类法等。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根据温度和降水的特征将地球划分为若干气候类型的分类方法。

其中,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主要特点是温暖潮湿,降水充沛。

热带草原气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边缘地带,特点是干季和雨季明显,温暖干燥。

地中海气候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特点是冬季温暖潮湿,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气候类型外,还有其他气候类型如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理解气候变化和气候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三、全球气候格局全球气候格局主要由纬度和地形等因素决定。

赤道地区位于热带,气候较热,常年高温多雨。

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气候也逐渐变冷。

高二区域地理气候知识点

高二区域地理气候知识点

高二区域地理气候知识点地理气候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变化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高二学生对地理学的深入学习,掌握区域地理气候知识点对于理解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二区域地理气候的主要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

一、热带气候区热带气候区位于赤道附近,特点是温暖潮湿,降水充沛。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年降水量丰富,分布均匀,气温较高,植被繁茂。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逊河流域、刚果盆地等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降水量明显季节性变化,旱季干燥、雨季湿润,气温较高。

热带草原气候在非洲的萨赫勒地带、巴西的巴哈达地区等有广泛分布。

二、温带气候区温带气候区分为地中海气候、西风带气候、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等类型。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湿润温暖,降水集中在冬季。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如希腊、意大利等。

西风带气候的特点是纬向范围很广,多为温和的气候,降水分布均匀。

西风带气候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有广泛分布。

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气温较高,季节变化明显,降水少。

大陆性气候在欧亚大陆的内部地区常见,如俄罗斯西伯利亚平原。

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气温较低,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分布均匀。

海洋性气候在大洋洲和欧洲北部、北美洲西北部等地有广泛分布。

三、寒带气候区寒带气候区分为亚寒带气候和冰川气候两个类型。

亚寒带气候的特点是冷、干、季节变化明显,冬季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降水较少。

亚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如我国的东北地区。

冰川气候的特点是严寒、干燥,永久冻土区面积广阔,没有植被覆盖。

冰川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等极地地区。

以上是高二区域地理气候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对不同地区气候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为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
识点总结
全球气候,是指气候要素(气温、气压、风和降水等)的全球分布及其随季节变化的特征。

接下来X为你整理了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1):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XX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XX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
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XX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
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

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12.极地气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气候.(1)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

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

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2)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

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

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13.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

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

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

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

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

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

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2):成因
1、太阳辐射:
因陆地受阳光照射强地面气温高,阳光照射弱地面气温低,海水热传递强而温度稳定。

当陆地受阳光照射强、地面气温高时,地面空气、水蒸气膨胀上升,由海面比重大的空气、水蒸气沿地面补充地面空气空间,海面温度低空气收缩。

而地面上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的空气、水蒸气自高空补充海面空气空间。

在海面温度高地面温度低时,海面空气上升,地面温度低空气比重大沿地面补充海面空间。

因此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等特征有所不同,根据这些特征而把各地不同的气候分为若干种类型。

2、大气环流
3、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地形)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3):气候特征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图
世界气候类型图
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寒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极地苔原气候:
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极地冰原气候:
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

(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

)全年低温,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