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幅图画引发的思考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教案-习作:漫画的启示

五年级语文-教案-习作:漫画的启示
“启示”由漫画而引发,这一部分内容应承接上文对画面的描述,不能偏离脱离漫画内容。所以写作前,首先要确立自己表达的中心意思,使画面内容和启示相匹配。
六、布置作业
选择一幅漫画,按照要求完成习作。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指导重点:联系学习中的事,联系校园生活场景、社会生活场景中的人和事。
2.小结:我们借助漫画的标题和简单的文字,联系了生活中的人和事,对漫画的含义有了更深的思考,获得了启示。
出示板书:借助漫画的标题和简单的文字,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了启示。
五、指导写作
1.读例文,思考:画家用漫画是想引发读者的思考并以此警醒人们,我们该怎么来写漫画的启示呢?
出示例文《跨栏“高手”》
重点指导:第一部分,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第二部分写由漫画引发的思考,写清楚自己的想法。
出示板书: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自己的思考。
2.读例文,指导写清漫画内容
(1)读例文,学习方法
指导重点:在写漫画的内容时,可以根据画面中的信息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写清楚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写出画中的可笑之处。
习作内容是:漫画的启示
习作要求是:看漫画,写清楚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二、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漫画,读懂图意
1.寻找可笑之处。
(1)指导读懂漫画的方法。
指导要点:要读懂漫画,不仅要读图画,还要读文字。
(2)学生交流第一幅漫画的内容和可笑之处。
重点指导:抓住铁锹、小树苗和正滴着水的水壶三者之间的联系,读懂漫画内容,思考可笑之处。
(2)指导学生用方法写好漫画“假文盲”的内容。
指导重点:抓住人物神态写清画面内容,写出可笑之处。

小班分享阅读我的画反思

小班分享阅读我的画反思

小班分享阅读我的画反思作为一名画家,我时常会反思自己的创作。

我喜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画作与观众沟通。

而每一次完成一幅作品后,我会将它分享给我的小班同学们。

我记得有一次,我画了一幅描绘大自然的画作。

画面中有一片青翠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树枝上的小鸟欢快地歌唱着。

这幅画是我对大自然美好的诠释,我希望能够通过它传递给同学们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当我分享这幅画给小班同学们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和期待。

我将画作放在讲台上,然后向同学们解释我画这幅画的初衷。

我告诉他们,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它,与它和谐相处。

我希望通过这幅画作能够唤起大家的环保意识。

小班同学们对这幅画作给予了积极的反馈。

他们纷纷表示喜欢这幅画作,认为它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有同学甚至说,看到这幅画作让他们想起了小时候在乡村的美好时光,让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除了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我在画作中也加入了一些细节,以引发观众的思考。

例如,我将画中的小鸟画得非常细致,以展现它们的美丽和自由。

我希望观众能够意识到,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保护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通过分享这幅画作,我学会了更多关于自己和自然的东西。

我发现,画作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我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而分享画作给小班同学们,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自己的创作初衷,并且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

通过这次分享,我也明白了艺术的力量。

画作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让我们更加关注和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同时,我也明白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与众不同的,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画作,唤起更多人对自然的关注和保护之心。

通过分享阅读我的画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我将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有意义的作品,并与更多人分享我的创作之旅。

我相信,通过艺术,我们可以改变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一幅画听后感

一幅画听后感

一幅画听后感
《一幅画》中讲到三个好朋友共同画了一幅画参加比赛,当评委说画画得好时,小熊说是他画的,而不说小猴和白兔也画了,当评委说这幅画画得不好时,小熊又把责任推给了白兔小猴,他根本没有把小兔小猴当朋友,小熊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小猴和白兔把小熊当朋友,坚持把所得的奖品分一半给小熊,小猴和白兔的做法是正确的,最后小熊也知道错了羞愧得无地自容。

是朋友,有福就应该同享,有难就应同当。

我们应该向小猴和白兔学习,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回答完毕。

画出来的精彩_培养画图解题能力的教学思考_袁晓萍

画出来的精彩_培养画图解题能力的教学思考_袁晓萍

“画图”体现的是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另一类“语言”表达,是学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梳理思路的过程。

在画图中,有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知、对思考的逻辑表达,更有对问题创造性解决的体现。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产生“需要画”的学习体验,掌握“怎样画”的基本技术,给予“画什么”的自主权力?下面是笔者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关注源点,产生“需要画”的学习体验只知道“要画”,体会不到“为什么要画”。

这样的画图解题对学生来说往往只是一种任务,是一种被动的学习。

学生自发的画图常常出于下面两种需要:一是期待“突围”。

当学生身陷困境,百思不得其解时,期望借助图形的启发功能寻求“突围”;二是寻求“验证”。

当学生对自己由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获得的结果心存疑虑时,需要借助图形的直观功能进行“验证”。

通过教学的有序渗透,把“需要画”这一观点扎根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成为运用自如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工具,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与解题能力。

(一)设“障”布“疑”,激发“愤悱”状态教学中应借助素材引发学生的“图形”联想,从而激发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画图。

[案例一]“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片段师:下图是“十一”黄金周市民出游方式的统计,乘飞机出行与乘火车出行的人数都增加了“1万”人,哪一种出游方式增长得更快呢?你能不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说明?教师巧妙地用条形方式展示数据,一个充满数学暗示的“悬念”引发了学生的解题期待。

除了列式解答的思路外,不少学生直接在图形的分割中找到了破解的答案,感受到了借助“形”来思考的优越性,“2009年乘飞机增长的1万人相当于2008年4份当中的1份,而2009年乘火车增长的1万人相当于2008年8份当中的1份,所以乘飞机的人数增长得更快一些”。

这也为其后线段图的教学,提供了直观的图形素材基础(如下图所示)。

学生的示意图教材的线段图(二)留“疑”存“惑”,启动“探求”意识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适合画图,当题目中存在数量众多或者关系复杂的数量关系时,就需要用另一种方式将各种条件加以罗列,以供重新审视,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跪羊图读后感

跪羊图读后感

跪羊图读后感《跪羊图》是一幅著名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它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寓意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幅历史悠久的艺术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精湛技艺,更是一幅富有哲理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在我看来,这幅作品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和情感,令人感慨万分。

首先,我被《跪羊图》所展现的绘画技艺所震撼。

这幅作品采用了绢本设色的绘画技法,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使得整幅画面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真实存在。

尤其是画中人物的神态表情和服饰细节,都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高超技艺和精湛工艺。

这种绘画技艺的精湛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魅力。

其次,我被《跪羊图》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所感动。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位儒士跪在一只羊的身旁,似乎在向羊述说着什么。

画面中的羊显得温驯而安静,而儒士的神情则显得庄重而虔诚。

这幅作品通过画面所展现的场景,传达了一种崇尚和谐共处的理念。

羊象征着温和和善良,而儒士则代表着知识和智慧,二者共同构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寓意着人与自然、知识与温和之间的和谐共处。

这种内涵深刻而丰富,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我被《跪羊图》所传达的情感所打动。

这幅作品所呈现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儒士跪在羊的身旁,似乎在向羊述说着心中的所思所想,而羊则静静地倾听着。

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温馨,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传达,让人感受到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谐共处的向往,让人深深地被感动。

总的来说,作为一幅中国古代绘画的经典之作,《跪羊图》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精湛技艺和丰富内涵。

这幅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情感,令人感慨万分,让人深深地被打动。

它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谐共处的向往。

它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我相信,《跪羊图》会一直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经典之作。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图画式材料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图画式材料

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幅漫画带给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结合漫画内容和寓意,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幅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画家朱耷的《孤鸟图》(见下图),全无他物,只画了孤零零的一只鸟。

鸟的眼睛一圈一点,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一足单立,身体前倾,翅膀坚韧地举,尾巴用力地伸,将倒而未倒。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历史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朱耷以孤鸟言志。

今天的我们,面对无限可能的人生、开放多变的世界,是否可以从“孤鸟”身上读出更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化整为零,充分利用时间自我管理,别让时间管理你煎熬,是生活的常态沉淀,拥有成功人生时间是永恒的,人生是短暂的。

关于时间,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群匆忙行走的人,看似成群结伴,方向明确,可为什么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并不轻松。

一个人走在路上,虽然孤身一人,前途未知,但却面带微笑,轻松自在。

人们常说:一个人上路走得更快,一群人上路走得更远。

人生之路到底该怎样走?是选择孤身一人还是成群结伴?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孤身前行与随众前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图画与观念——读《意图的模式》有感

图画与观念——读《意图的模式》有感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图画与观念———读《意图的模式》有感张娇(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46)摘要:英国艺术史家迈克尔·巴克桑德尔1985年出版的《意图的模式》,是专门研究解读图画意图路径的著作。

巴克桑德尔通过对四个案例的分析评注,将个人的美术史研究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本文是《意图的模式》读后感,主要探讨了巴克桑德尔在这本著作中对解读图画意图的内涵与路径两方面的精彩运用,强调了图画与观念的内在关联性,简要分析了作者对于艺术史研究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巴克桑德尔;意图;分析方法;艺术史研究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1-006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1.029一、前言迈克尔·巴克森德尔是二十世纪伟大的艺术史家之一,《意图的模式》是其1985年出版的一本专门研究解读图画意图路径的著作。

该书囊括了对四个案例的解读,依次是贝克的福斯桥、毕加索《卡恩韦勒肖像》、夏尔丹《饮茶的妇女》以及弗朗切斯卡《基督受洗》。

在此基础上,巴氏揭示了图画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画以现有形式出现的原因以及创作过程的心理状态。

此书篇幅虽小,但巴氏完整的将自己的研究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示范作用呈现给读者。

时至今日,书中所采用的美术史研究方法仍具有借鉴意义。

二、意图的定义意图并非指创作者某种实际的心理状态或者心理事件,它涉及图画与环境相关的结构描述,是一种事物的前倾形象,一种人的理性行动的一般状态。

意图的行为对象指涉图画,图画背后的原因域与意图息息相关。

“历史行为者具有目的性,或意图,或意图性,而在历史的对象本身之中更是如此”。

①也即画家的创作意图会隐藏在图画之中。

”因而在解读的过程中,艺术史家需要考察创作者所受当时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推论性解释图画以现有形式出现的原因。

绘画心里分析

绘画心里分析

绘画心理分析一、常见的图画技术有以下7大类:画人、画家庭、画树、画屋-树-人、自由绘画、涂鸦、给画讲故事、(其他技术)1、画人是最基本的图画技术。

画人时,给作画者的指导语非常简单:“请你画个人.”画人常用来考察以下方面:1)是智力、成熟度;2)是情绪状态,包括负面情绪;3)是人格特点,如自信、自我意识、攻击性等。

4)对儿童来说,画人测试还可以了解其听力障碍、神经系统疾病、适应问题及个性问题等。

画人有两种:1)画自画像——对自我的评价及认同有些人会迟疑着不愿意动手,或说:”我画画很差。

“对此可以鼓励:”我不是考察你的绘画技巧,我只对你画的人感兴趣.””不用担心绘画技巧,你想怎样画都可以。

“从自画像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既包括生理层面的评价,也包含心理层面的评价。

2)画一位异性性别认同是画人测试考察的一个方面。

通常人们是先画一个和自己同性别的人。

如果先画一个与自己性别相异的人,一般要询问其原因。

通过画一名异性,考察作画家的性别认同度,以及对异性的态度。

3) 画雨中之人画雨中之人通常有以下几种:一种人是在大雨中没有任何可遮蔽的地方,没有任何雨具保护自己。

这种人在遇到压力时,常感到无力、无助,有一定依赖性,既不满环境,但又没有离开环境的行动。

他们常常是环境的牺牲品。

一种人用雨具来避风蔽雨,但觉得雨具不是很有效,或是雨伞被风吹翻,或是身上依然被淋湿。

这种人可能会有一定的焦虑,对压力会有一些适应不良。

一种人用雨具把自己保护得很好,脸上的表情也非常沉着或乐观,这些人对压力有足够的信心,有良好的应对压力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作画者对画的解释会与以上所说不同,比如有人在画中没有画雨具,他解释说:“我很喜欢在蒙蒙细雨中散步”。

这时,就要对其压力应对方式进行谨慎解释。

2、家庭图常有以下情况: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互动情况、情感依赖情况1)静态的家庭图如全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相互之间没有交流,大家注意的焦点都在电视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一幅图画引发的思考
今年国庆节,许多人都去旅游了,我寻思着也要出去转转,于是在10月6日(因为1--5日都在家秋收玉米)与妻和儿子一块到了去绿博园的发车点,眼见满世界的人头——遭遇乘车难。

因为人满为患,我们临时决定去郑东新区,到时恰逢美术馆里举办《中国民俗摄影展览》,就进去一观,许多民俗的典型瞬间被定格,给人一种美好的回忆。

特别是一幅叫《互助》的图画很是吸引人,我的思绪很自然打开了,人人为我,为我人人。

社会服务功能凸显:如果你认真服务别人,别人也会同样用心去为你服务;如果你不能很好的服务别人,那么别人同样也不会很好的去为你服务。

人心换人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多么好的题材,多么好的寓意,多么好的教育时机,社会真
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它能教会人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处世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