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专版高中地理3.1认识区域教案鲁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认识区域(1课时)教案及练习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认识区域(1课时)教案及练习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认识区域(1课时)教案及练习鲁教版必修3第一节认识区域【课时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认识区域的划分(划分指标、几何特征、内部特征等),明确划分区域的目的。

2.识记各种分类的标准(指标),了解各种区域的类型,识记均质区和功能区。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知识梳理】均质区:概念:指那些要素具有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区域划分:可以按某一______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自然区域,也可以按照_________的相似性划分出人文区域举例:_______区、干湿区、温度带、_______区功能区:概念:指那些______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_______性或___________的区域划分:由区域的_______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举例:城市经济区整体性:含义: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_____、相互______,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区域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区域_____环境和_____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举例: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差异性:含义: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表现:区域内部有其相对_______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

实践意义: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开放性:含义:每个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表现:区域之间存在着________要素和_______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_______要素与_______要素之间的联系。

举例:经济全球化【知识要求】[1.区域的含义(这是重点)1.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

1.2区域的特点:区域具有一定形状、面积、范围和界线,有明确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1.3区域的划分: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既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一、引入区域是地球表面上空间范围的划分,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特征。

区域的划分和认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地理。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中国的区域划分、各种自然地理区域和人文地理区域。

二、学习目标1.能够简要介绍中国的区域划分;2.能够描述中国各种自然地理区域的特征;3.能够描述中国各种人文地理区域的特征;4.能够分析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

三、学习内容1.中国的区域划分大陆地球在地理上被划分为七个大洲,其下各有小区域,不同的地理区域有不同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区域划分如下:•主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区域划分–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华南地区•其他区域划分–港澳台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内陆地区:包括川西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

2.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域自然地理区域是以地球自然环境为划分范围的区域。

中国面积广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主要自然地理区域如下:(1)北方平原北方平原分为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是中国的农业基地,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

(2)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广阔,河流纵横,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

(3)长白山—河北山地长白山—河北山地是中国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山地,也是东亚的重要分水岭。

(4)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的锰和铅锌资源主产地。

(5)横断山区横断山区横跨中国的东西两端,是中国的农业和林业资源重要产区。

3. 中国的人文地理区域人文地理区域是以人类活动和文化为基础的一种区域分类。

中国地理区域变化明显,主要人文地理区域如下:(1)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之一。

(2)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也是中国的“三角洲工业区”。

(4)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特别丰富,是中国的重要林业产区和旅游胜地。

高中地理 1.1《认识区域》教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1.1《认识区域》教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1.1《认识区域》教案鲁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综合指标人文要素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2、功能区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重点解释: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不一定。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

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金识源专版】高中地理 3.1 认识区域课件 鲁教版必修3

【金识源专版】高中地理 3.1 认识区域课件 鲁教版必修3

东亚文化区、北方方言区 人文要素:
单一指标
综合指标
• 练习:
判断下列区域的划分指标? 综合指标 • 气候类型区 单一指标 • 干湿区 • 温度带 单一指标 • 东亚文化区 综合指标 • 北方方言区 单一指标
我们进行区域划分的目的是什么?
4.区域划分的目的
进一步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 域加以开发利用。
欠发达地区 资金、信息、技术等
发达地区
开放性
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是区域整体性与差 异性共生共存的结果,是区域 开放性的表现。 • 影响因素:科学技术、国际贸 易、跨国公司、国家政策。
开放性
总结
(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 (4)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 (5)为什么说区域既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地理 环境的差异性? (6)认识区域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
• (3)根据区域划分的办法,有专家对我国进行了综 合自然区划,其分区情况见下图。全国被区分为: 东北部多年冻土地区、东北湿润半湿润季冻地区、 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华北半湿润季冻地区、 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地区、南疆干旱地区、②东南 湿润地区、西南山原盆地湿暖地区、桂粤台南缘 -南海湿润地区、滇南湿热地区、南沙群岛地区、 高原本部山原台原地区(暖温带) 、高原亚热带高 山峡谷地区。请将分区名称中有下划线的两个地 区的序号填注在图中,并选择其中一个地区分析 说明其自然地理特征。
认 识 区 域
区 域 的 含 义
概 念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 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 域相区别。 指标和
,有明确的区位 ,与其他区
指标
划 分 区 域 的 特 征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设计(鲁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设计(鲁教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1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综合指标人文要素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2、功能区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重点解释: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不一定。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鲁教版必修三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分析区域鲁教版必修三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3.通过教学案例学习和应用教材内容。

二、教学内容:1.基本情况和特点:2.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区域鲁教版必修三》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六个学科的内容。

教学目标主要有: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4)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参照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为教学过程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好学科教案、教学实验、黑板报、教具等。

2.教学实施:按照课堂设计及时组织并实施教学内容,注意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案例:以英语教学为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Unit 1 "Dream Homes" 1a-2d教学目标:学习描述房屋的词汇,学会使用there is /are描述家中的房间和物品。

教学步骤:1)提问,让学生回忆并介绍家中的房间和物品。

2)通过展示图片和单词卡片的形式,教授房屋和物品的词汇,边教边学。

3)让学生自主学习there is/are的用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1a的听力任务。

4)让学生听录音并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谈论家中的房间和物品,并介绍给全班同学。

6)完成2d的听力和口语任务,进行角色扮演。

第二课时:Unit 2 "Only a Game" 1a-2c教学目标:学习和运用关于体育运动的词汇,学习谈论体育比赛的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1)通过观看体育比赛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第一节 认识区域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第一节 认识区域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3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3、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知识梳理]一、区域含义:1、概念:区域是指,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划分出来的;2、特点:(1)区域具有一定的、、,有明确的 .(2)其内部某些特征,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1)指标: 可采用指标,也可采用指标,可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

(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类型:三、理解区域三大特征的含义: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和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各区域内部有性,各区域间普遍存在性。

3、开放性:区域并不是的,而与其他区域有着,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特点。

[即时训练]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地区2.下列关于区域类型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B.区域划分是在地理整体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D.由于人们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3.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 )A.方言区 B.旱作农业区 C.城市经济区D.东亚文化区4.下列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 )A.城市经济区 B.浦东新区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方言区5.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

高中地理 认识区域(1课时)教案及练习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认识区域(1课时)教案及练习 鲁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课时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认识区域的划分(划分指标、几何特征、内部特征等),明确划分区域的目的。

2.识记各种分类的标准(指标),了解各种区域的类型,识记均质区和功能区。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知识梳理】均质区:概念:指那些要素具有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区域划分:可以按某一______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自然区域,也可以按照_________的相似性划分出人文区域举例:_______区、干湿区、温度带、_______区功能区:概念:指那些______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_______性或___________的区域划分:由区域的_______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举例:城市经济区整体性:含义: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_____、相互______,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区域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区域_____环境和_____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举例: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差异性:含义: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表现:区域内部有其相对_______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

实践意义: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开放性:含义:每个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表现:区域之间存在着________要素和_______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_______要素与_______要素之间的联系。

举例:经济全球化【知识要求】[1.区域的含义(这是重点)1.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

1.2区域的特点:区域具有一定形状、面积、范围和界线,有明确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1.3区域的划分: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既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认识区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内容,回忆知识我国夏季吹东南风
(2).学生可能会想到降水这个因素,讲述时需要强调下还有蒸发的原因。

让学生思考:区域一定有明确的界限吗?学生经过讨论后容易得出:
明确: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界线不明确:如干湿区。

区域划分目的: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高原区、平原区、气候区、植被区
(2)青藏高原海拔非常高,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域分异,以珠穆朗玛峰为例,垂直自
(4)西藏在青藏铁路通车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铁路建成后大大促进了该地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