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59例临床护理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诱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诱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摘要: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诱因进行了归纳,总结了老年糖尿病日常护理经验知识,探讨了系统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1月治疗及护理的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基本信息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系统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结果: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间的心理沟通,合理准确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糖尿病有关医学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合理调节饮食习惯,适当休息运动,正确饮用降糖药物,这样可以提高患者战胜病魔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康复治疗,有效避免或降低低血糖症发生概率。
结论:系统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7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38-02从大量文献资料和临床护理经验可知,糖尿病是老年慢性终身性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通常如果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则可以将其定义为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指两类:一类是在60岁以后患上糖尿病;另一类则是在60岁以前患上糖尿病,但是经过漫长的治疗过程没有得到完全治愈,直到其年龄增长到60岁以上。
我国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大约占总人口数的11%,也就是说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必须面临的严重挑战。
因此,如何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疗效,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减缓糖尿病病变进展、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就显得非常有护理实践研究意义。
1临床诊断1.1诊断资料:本组病例选自2010年5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症中的108例,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在60~80岁,中位为69.2岁;合并高血压31例,脑血管病例36,冠心病41例。
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症的临床分析

细胞将 随着血糖浓度的降低而 出现脑 水肿 、 软化 、 坏死、 出血等甚 至 危及生命 的不可逆病变 。 现将我院 2 0 1 1 年 8 月~ 2 0 1 2 年 8月所诊治 的3 5例老 年糖尿 病合并 低血 糖症 患者 的 临床 资 料进 行整合 性分 析, 分析报告如下。
时间 、 抗生素使用种类等。
3 讨 论
本次通过对我 医院外科 医院感染情况 的调查 , 外科护理 技术l 引 、 患者手术持续 时间 , 手术部位 、 住 院时间 以及 手术后 抗生素使 用种 类等是影 响外科 医院感染 的主要因素, 手术人员不按 时间程序 洗手 、 手术室 空气 消毒达不 到规定标 准也是 引起术后感染 的重要原 因。因
【 2 ]邹 烂 辉 外 科 术 后 切 口感 染相 关 因 素 及 护 理 对 策[ 1 1 . 中 国 医 药指 南 , 2 0 0 9 , 1 7 ( 6) : 1 2 6—1 2 7 . [ 3 ] l u n s f o r d L D, Ni r a n j a n A, F l c k i n g e r j c, e t a l Na v i g a t i n g c h a n g e a n d t h e u r o l o g y s u r g e r y: me t h o d s , o u t c o me s , a n d my  ̄s 0 ] Cl i n Ur o l o y, g 2 0 1 1 , 5 5 ( 4 ) : 4 7 — 6 1
防外科 手术后感染是 防治 医院感染 的重 要 内容 , 严格按 照护理操作 安 全措 施 , 加 强各个环 节质量控 制监管 , 可有效 降低 外科 院内感染 率。
参 考 文献 :
2型糖尿病临床护理分析

2型糖尿病临床护理分析作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的糖尿病,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
可使一些组织或器官发生形态结构改變和功能障碍并发酮症酸中毒、肢体坏疽、多发性神经炎、失明和肾功能衰竭等。
糖尿病患者多数为2型糖尿病,其病程长、并发症多。
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1],将近年来有关2 型糖尿病护理的临床文献综述如下。
标签:2型糖尿病;临床护理;控制血糖1 药物治疗的护理1.1口服降糖药的护理口服降糖药是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主要措施,其药物主要为3 大类:①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为了减轻此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应指导患者采用餐中或餐后服药或从小剂量开始;②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由于此类药物进入人体后需要一定时间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服药时间应于餐前30 min 左右;③加强胰岛素对周围细胞作用药物,包括双胍类和胰岛素增敏剂,该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应注意观察护理。
总之药物的护理:教育患者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和减量,指导观察患者血糖、GHB、FA、尿糖和体重的变化,告知如何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详细告知胰岛素的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
1.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在胰岛素用药期间,需每日监测,包括尿糖、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用于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以避免血糖控制不佳及低血糖的发生。
对于普通胰岛素注射治疗,应注意预防局部不良反应[1]:①原则上1 w内选择不同的注射点,注射点之间的保持1 cm的距离;②观察局部反应,注意皮肤是否有脂肪增生、红斑、皮下脂肪萎缩和皮下硬结等症状,以免留下硬结,对胰岛素的吸收能力有影响。
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 临床 护理 ・
2 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 对提 高患者 生存质量 的作 用
赵 迎风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院供应室, 河南平顶山 4 6 7 0 0 0 【 摘要 】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 2 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生存质量 的影响, 并总结经验体会。 方法 回顾 性分析 2 0 1 2年 1 月 ~ 2 0 1 3年 6 月期间来我院诊治 的 1 4 6 例 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 , 将其平均分为观 察组 和对照组 , 各7 3 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 , 观察组则在普通 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 比较两组患 者的生存质量 。 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后 , 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 且患者的满意 度高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o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 2 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病情 ,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关键 词 】 2型糖尿 病 ; 低 血糖 ; 人 性 化护 理 干预 ;生存质 量
[ 中图分 类 献标 识码 ] B
【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 0 6 1 6( 2 0 1 4) 0 2 — 1 3 3 一 O 3
Ef f l e c t of h um a n— c e nt e r e d nu r s i n g c a r e o n i mpr o v i ng t he q u a l i t y o f Hf e l i n p a t i e nt s wi t h t y pe 2 d i a be t i c h p o y g l y c e mi a
d i f f e r e n c e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i f c a n t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因人体内的胰岛素供量相对不足引发的以糖代谢障碍为主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易诱发高血脂、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
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发病者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
本文主要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日常症状的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做好临床护理服务。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症状;临床护理措施据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引发糖尿病的诱因主要来自遗传因素和生存环境的影响,体现为人体胰岛素的分秘功能受到损害而引发紊乱造成的一系列内分秘疾病。
而且这种疾病具有延伸性,可遍布身体的全部器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症渐渐严重,细胞和机体功能也会随之下降。
在发病早期,患者可以口服一些降糖药物维护体内胰岛素需求,保持身体机能,但到病理后期,患者体内胰岛素分秘少之又少,当无法满足患者身体需求时,只能依靠注射胰岛素方式进行补充和治疗[1]。
而老年患者通常体质较差,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不断下降,抵抗疾病能力也非常之弱。
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和临床症状,从而重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这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症特点通常情况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
早期病理特点是以肾小球高滤过以及肾脏轻度增大为判断依据的,但是由于早期糖尿病临术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发现,只有通过检测,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达到150ml/min,血管内压增大,患者肾脏体积增加四分之一左右,即可判断为早期糖尿病。
中期的糖尿病主要表现为患者休息时无尿,运动过后尿蛋白增多症状。
这个时期患者的肾小球结构会有结构性损伤病理特点,其滤过率超出150ml/min,仍然具有可逆性,同时,部分患者血压在原有基础上有升高趋势。
如果,对中期糖尿病患者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完全能够恢复患者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的。
而到了糖尿病发病晚期,患者则有尿蛋白排量出现持续增加现象,高达200μg/min左右,医学上称之为高度选择性尿蛋白。
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选择2019年5月到2021年6月我院接受住院干预的糖尿病患者86例进行研究。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
常规组采取传统临床护理,实验组根据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临床中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时存在较高的低血糖风险,其主要体现在血糖监测、饮食运动指导以及用药等方面,临床护理期间需要完善相应护理服务,降低低血糖风险,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原因分析;护理措施糖尿病属于常见的慢性病症,临床中很容易导致多系统与器官并发症,例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身体痛苦,同时也会导致心理压力以及机体功能出现变化,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进展以及预后也会形成直接影响[1]。
临床中糖尿病患者想要达到病情有效控制,就必须从用药、监测、运动等多方面着手进行管理。
低血糖属于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例如在药物的使用不合理、用药不规范时,便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此时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3]。
对此,在临床中需要基于糖尿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尽可能保障患者可以顺利接受相关治疗,从而达到改善预后的服务目的。
本文以对比方式总结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5月到2021年6月我院接受住院干预的糖尿病患者86例进行研究。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
实验组患者43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63.24±5.43)岁,病程(10.23±3.66)年;常规组患者43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64.34±4.90)岁,病程(10.54±3.80)年。
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的护理要点

【 关键词 】 妇产科手术 ; 腹部切 口; 康复指 导
1 前 言
妇产科腹部手术是 临床上常见 的创伤性手术,由于患 者长时间卧床, 患者极易在术 后产生胀气 、 管后 尿储 留 、 拔 切 口脂肪液化及 胃肠蠕动功能 的减弱等并 发症状 。这些不 良症 状不仅延 长了患者 的住 院时间,加重 了患者的经济负 担, 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 如此便很极 易引起 医患纠纷, 会产生一 系列 的负面问题 , 因此需要 慎重对待 。 为提高患者 的治疗效果, 患者术后并发症 的发病率 , 减少 应对妇产科手 术患者腹 部切 口进行有效的护理 。
关键是控制好血糖 , 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低血糖是糖尿病在治疗 中最 常见的不 良反应 , 轻微 的低血糖症状包括发 抖 、 出汗 、
虚弱无力 、 呕吐 、 易激惹 , 而中到重度的低血糖可导致患者昏迷 , 抽搐甚 至死亡【 , 1 因而积极 防治低血糖极为重要。 】
【 关键词 】 糖尿病 ; 低血糖 ; 护理要 点
手术后要适 当补充水和维生素等必需物质 ,必要 时还 应补充血浆 和蛋 白。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腹部切 口 情况 , 注意切 口张力是否增加 、 有无渗液渗血。慎用广谱抗 生素 , 根据药敏试验 , 必要时选择敏感抗 生素 , 减少切 口处 感染 。 保持 切 口的干燥 , 防切 口脂肪液化 。 预 一旦发现切 口 有脂肪液化迹象 , 口裂开等情况 , 切 及时通知医师。 24 复教育 手术后应及 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 , .康 以防患 者放松对腹部切 口的关注 。 指导患者合理地使用腹带 , 以及 何时 固定腹带 ,以免 引起腹部切 口张力增强 ,有碍切 口愈 合。 另外手术后应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早期活动 , 促进 胃 肠功能与体力的恢 复, 防止肠粘连 。 但术后避 免过早剧烈活 动 , 护理操作前应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 执行 以取得患者信 任与合作 ,防止因操作 时患者体位变动使腹 内压增高引起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护理对策

是患病 多年 ,常常存 在心 、脑 、肾等脏器 损伤的合 并症 ,各脏器 功能
减退的 比较严重 ,对 机体 的不适 反应时 常不能够做 出及 时感知 ,容易
导致低血糖 的发生Ⅲ 。现将我 院近6 年来的老年糖 尿病患者住 院期间出
现低血糖反 应的情况 ,患者经积 极护理 ,对症 治疗 ,取 得 了满意 的结 果 ,现报道如下 。
以延长或加强降糖药物 的降糖作用 ,常见 的药物多为心脑血管用药 ,包 括阿司匹林 、 D 爱 体 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 4 . 1 . 2 饮食 因素 :糖 尿 病 的饮食 治疗 强 调控 制总 热量 和 平衡 饮食 治
疗 ,是治疗 糖尿病 的重要的方法 ,也是控制糖尿病 的最为基本 的治疗 方法 ,是需要长期 坚持的方法 ,国内只有少部分 患者能够严格控 制饮
者生 活的身边人及 陪护 ,处住 院期间对患者 本人及其家属举 行糖尿病 相 关知 识的讲座 ,把健 康教育护理 工作延伸 至出院后 。达到 患者及其
家属知 晓发病机制 、诊 断及原 因,治疗过程 中如何 防范低血糖 等合并 症的发生 。患者应该养 成外 出活动 时 ,携带少量饼 干、糖果等食 物 , 以备发生 低血糖时 随时食 入 以纠正低 血糖 。劝导 患者戒除烟酒 ,因为 吸烟可 以加 重机体血管 的损伤 。嘱患者 合理膳食 ,增 加粗纤维类食 物 的摄人 ,掌 握 “ 食物交换 表” ,根据 自己的饮食 习惯调 节食物配 比。
2 . 1强化 巡视制度 :对于糖 尿病患 者尤其 是老年患者 一定要 加强 日 常 巡 视 ,加强护 理人员 的责 任心 ,随时观察患者 的神志和活 动情况 ,如 有 心慌 、面色苍 白、肌 肉震 颤、饥饿感等 ,及 时急检 血糖。 2 . 2 饮食 指导 :饮食 治疗是 治疗各 种类型糖尿 病行之 有效 的最基 本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59例临床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59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出现低血糖症时的具体情况。
方法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
结果老年T2DM低血糖症由诸多因素引起,故应加强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综合保护能力。
结论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治老年T2DM低血糖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原因;护理
在护理糖尿病患者时,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血糖增高对患者全身多器官的损害,更要重视低血糖频繁发生对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者可导致脑梗死、急性心肌损伤等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1]。
一般认为血糖低于28~33 mmol/L,即为低血糖。
现将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9例老年T2DM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9例(男39例,女20例)均为老年T2DM合并低血糖的患者,年龄56~88岁。
病史最短1月,最长15 年,平均(85±35)年。
合并高血压12例,冠心病4例,脑梗死1例,糖尿病肾病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例,糖尿病足2例,周围神经病变6例,其余无任何并发症。
治疗情况:皮下注射胰岛素28例,口服降糖药物16例,口服降糖药联合皮下注射胰岛素10例,拒绝药物治疗而采取饮食控制加运动疗法5例。
入院时监测血糖,最低17 mmol/L,最高38 mmol/L。
平均血糖水平286 mmol/L。
2 原因分析
21 年龄因素①由于老年T2DM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及合并症多,药物在体内代谢、分解及排泄作用下降,易蓄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有些药物会增加降糖药物的作用。
②性格怪异饮食治疗是T2DM综合治疗中的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但是,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了追求理想血糖水平,有时会过分的限制食物的摄入,导致机体总能量的摄入不足[2]。
③记忆力下降,注射胰岛素后忘记或记错时间,导致进餐时间错后。
22 知识缺乏①有些患者恨病、治病心切,除过分限制饮食外,还随意增加降糖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②家庭胰岛素治疗者,在饮食欠佳、运动量增大后未监测血糖,仍坚持原剂量注射胰岛素。
23 药物因素①胰岛素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特别是注射预混胰岛素时,因其比例不当,长效过多时易出现夜间或清晨低血糖,短效过多时易出现餐前低血糖。
②注射部位选择不当,或吸收不良而成硬结,当洗澡时局部揉搓使胰岛素释放过多而出现晕堂。
③口服磺脲类药物不当亦易出现低血糖。
④因合并症多,药物相互作用,有些会增强降糖药物的效果造成低血糖。
⑤药物量与饮食
量或运动量不匹配。
24 有些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没严格执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如:
①初次诊断的老年T2DM肥胖患者,大部分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即可使血糖得到较好控制。
若用足量降糖药物则易引起低血糖。
②应激情况下,仅凭一两次电脑血糖即轻易下诊断并用降糖药物,结果导致严重低血糖。
3 护理对策
31 首先应加强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护士应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用药的种类、剂量、作用的基层上,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的科普教育,使他们了解糖尿病的起因和临床表现、学会监测血糖、定时定量服药及进食、坚持合理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到医院复查。
外出时必须备些饼干、糖果以便低血糖时服用,随身携带病情卡﹙包括病情、年龄、住址、电话、主治医生﹚,写明自己意识不清时,将口袋内的备用糖块请他人帮助放到嘴内或拨打“120”送医院抢救。
32 树立血糖控制新理念,监测血糖波动,确保血糖平稳。
治疗要个体化,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过严,发生严重低血糖危险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
一般空腹血糖不超过90 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30 mmol/L。
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控制在44~67 mmol/L,餐后血糖<100 mmol/L,其中晚餐后血糖在56~78 mmol/L,凌晨3时血糖不低于40 mmol/L为宜[4]。
33 安全正确用药,严格掌握降糖药物的适应证。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者,可先通过运动和饮食控制,不急于应用降糖药[5]。
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速效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
对老年人应选用半衰期短,蓄积较少的降糖药物。
普通胰岛素注射后应在30 min内进餐,工作中一定要先看到患者所备食物,再注射药物。
而危重患者,预算不准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先进餐再注射,以免用药后未按时进食而发生低血糖。
34 选用科学的给药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和经济情况,可选择胰岛素泵给药。
此泵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即能很好控制血糖,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4 讨论
由于老年T2DM患者各器官功能均减退,又合并多种疾病,再加上药物应用不合理、饮食欠佳、运动过量诸多因素,存在低血糖症时有发生,若持续时间长,恢复慢,对患者的危害更加严重。
因此老年患者的饮食指导不宜严格控制,经常监测血糖变化并适当放宽,自我保护能力差,严禁患者随便增加降糖药物。
联合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对血糖的影响。
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低血糖症发生的诱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其发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6]。
参考文献
[1] 唐建东,李清楚,康志强,等.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研究.中国综合临床,2011,27(3):267269.
[2] 马文平.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护理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152153.
[3] 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等.内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5817.
[4] 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6427.
[5] 张蕙芬,迟家敏,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3294.
[6] 孙洁.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