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作业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9课_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课件课本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9课_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课件课本
纽伦堡宣判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
英 国
法 国
苏军进攻柏林
人们在废墟中开始战后重建
日 本 德 国 战后废墟
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第六单元
【课程标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二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探究主要问题】 1、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变化? 2、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变化?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英国% 2 38 60
法国% 2 38 60
日本% 3 40 57
中国% 13.1 46.2 40.7
5.2 24.9 69.9
飞美 机国 航 天
人造卫 星
日本磁悬
浮列车
克 隆 羊 多 利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 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开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 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 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 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 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 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 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中一 枝独秀,年均经济增长率是欧洲的三到四倍,是日本的 六倍左右。美国在80年代、90年代做了什么? 其实在克林顿统治时期,美国就出现了“新经济” 革命。其主体是私有资本和创业企业,像微软、英特尔、 Yahoo、Google就是显著例子。另一个就是在20世纪后 期,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几乎占了2/3, 甚至是3/4。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现象。
三大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
50年 第一产业 6%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95年 2% 27%
71%
36%
58%
3、表现:

历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人教版必修2)111

历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人教版必修2)111

会服务。
探究 :请同学们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西方国家要实行高福利政策?欧洲的福利制度 有什么特点?“福利国家”的实质是什么? 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如何? 如何认识福利国家的利与弊?
2、内容:
①原因: 二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 少因为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5、分组讨论:
伟人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 好猫。又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 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与市场具 有互补性”。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评价)资本主义国 家的经济干预政策? 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 性,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消极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加剧了矛盾的发展,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97年金融危机、美01年经济衰退)
(2)原因: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3)表现:
①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②产值和就业人数超过物质生产部门。
(4)作用:
①、 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②、 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 源配臵 ③、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A、二战后得到极大发展 B、生产所有制发生变化 C、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经济发展的计划性增强
3.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 果 B.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C.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 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 D.这些变化解决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堂知识巩固】
2.(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
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
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
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2)国家过度干预经济,国家财政支出过大,企 业对市场的自主适应力差,缺乏活力。
二、建立“福利国家”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 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②》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1)积极作用: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 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的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的作 用。
二、建立“福利国家”
5.评价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 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 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2)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 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3)表现: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 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4)作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 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单元 第19课时 战后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单元 第19课时 战后

第19课时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识记20世纪50~7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70年代的经济“滞胀”与“混合经济”、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的出现;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掌握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2.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及新变化的学习,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学习的重点是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况及其成因;学习的难点是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利用教材和相关史料,提高归纳、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提高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懂得分析历史现象要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

1.通过介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提问: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2.本课的重点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变”“新”,概括为经济政策的新调整、社会政策的新变化、经济运行机制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发展(1)时间: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2)理论: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①经济理论。

(3)表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4)结果:取得了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调整(1)原因: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②”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2)措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9课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9课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国家干预经济(1)原因①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②二战对西欧经济的破坏。

(2)政策:二战后到70年代初期,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理论支持: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4)成果: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混合经济”(1)原因: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2)对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结果:美英等国出现“混合经济”。

[误区警示] 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是垄断组织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经济成分,是垄断资本主义同国家政权在经济领域的联合或融合。

二、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

3.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4.历程(1)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2)完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3)受挫: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

(4)缩小: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5.评价(1)利: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弊: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也降低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知识点拨] “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福利制度的实质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6.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6.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

能够运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措施来理解战后出现的新变化;通过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史学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用多媒体显示二战后留下的垃圾和废墟。

在满目疮痍的氛围中,问“如何重建家园”,导入新课。

采用“回顾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对“昨天”的回顾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好历史知识点,以“今天”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以“明天”的思辩延伸展望历史的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的脉搏。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调整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正确看待国家政策的调整。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世界的新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

二、重难点
重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干预经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原因有()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②“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③凯恩斯主义的盛行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A.①②③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3.戴高乐曾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据此,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做法是()A.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B.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C.进行福利改革,保障劳动者利益D.大力革新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4.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主要背景是()A.二战导致经济衰退B.出现“滞胀”现象C.“福利国家”的建立D.“新经济”出现5.“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入再次分配给穷人。

”这一主张属于()①平均主义②“福利国家”制度③民生主义④凯恩斯主义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7.(2011年广东佛山一中高一期末)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下列关于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措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②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社会福利政策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④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20世纪70年代后,美英法等国缩小了福利的规模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含答案)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B.进行社会改革,改善生活条件C.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D.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解析】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迎来了黄金时期,主要原因在于推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故A项正确。

【答案】A2.优越的社会制度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腐朽的社会制度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西方各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改变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D.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解析】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答案】B3.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

下列对“滞胀”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B.生产停止发展,通货膨胀不断发展C.生产的停滞导致通货膨胀不断发展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生产停滞【解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普遍进入到“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的状态即“滞胀”状态。

【答案】A4.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但与此同时,“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向右转”。

为此,里根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C.降低个人和企业税率D.增加福利支出【解析】1973年后,欧美国家纷纷采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同理,1973年后,欧美国家纷纷出售国有企业,减少国家干预,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里根政府通过降低个人和企业税率等手段,提振美国经济,故C项正确;1973年后,欧美国家纷纷降低福利开支,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作业一、选择题1.沃尔特·拉菲伯在《美国世纪》中写道:“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时则用他的脚踩下它的制动器或加速器。

”这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D.扩张政府行政权力答案 B解析从材料“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中可以看出,国家在干预经济方面的力度大大增强。

2.(2017·安徽合肥学测模拟)下图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轨迹。

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呈增长的总趋势B.70年代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发展缓慢C.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艰难曲折发展历程D.国家干预经济是发展的根本因素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二战后美国总体呈增长趋势,主要因为二战后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滞胀”,经济发展几乎陷于停滞,所以美国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所以D 项错误,国家干预不是万能的,在不同的时期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是不同的。

3.以下是1850—1990年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内战使其经济实力迅速上升B.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削弱其经济实力C.二战中大发战争财使其经济达到最高峰D.二战后经济实力下降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答案 D解析二战后,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没有动摇。

4.(2017·浙江台州学测模拟)戴高乐指出:“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

因此,(政府)必须领导经济……这便是我的政府采取国有化、国家监督和现代化措施的主要动机。

”此番言论应发表于()A.大危机时期B.二战中C.二战后D.20世纪70年代答案 C解析政府“领导经济”“采取国有化”,说明法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是在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以后,面对“滞胀”,资本主义各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5.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在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二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

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采取自由主义政策B.实行国家干预政策C.实施福利国家政策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国家干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6.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

此结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B.推行“以工代赈”的原因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D.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答案 D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美国总统)肯尼迪……帮助众多的穷人……保全少数的富人”可知这应为二战后美国推行的旨在缩小贫富差距的福利政策及其“保全富人”的实质。

故选D项。

A、B两项应为应付失业危机的需要,与题意不符;C项早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即被废除,与题目中的时间“肯尼迪时期(二战后)”不符。

7.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下列图示信息是1971年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错误的选项是()A.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实行福利制度B.福利支出造成了某些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的增加C.1971年意大利经济在四国中最发达D.社会保险是各国福利支出的主要表现答案 C解析材料显示了四国社会保险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从图表中可看出意大利社会保险支出所占国民经济比重最大,但这不能说明意大利是四国中经济最发达的,故C项错误。

8.(2017·湖北荆门模拟)下图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曲线图,当“滞胀时期”来临后,各国采取的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是()A.自由竞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D.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答案 C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以后,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出现了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9.1966年英国奇想乐队The 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答案 A解析注意材料关键信息:“1966年”“英国”“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并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这一情况的出现是由于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故A项正确;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与材料中“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不符,故C项错误;“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故D项错误。

10.下图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变化示意图。

它反映出()A.美国产业结构畸形发展B.美国丧失了世界制造业的优势C.美国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D.高新技术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答案 D解析材料反映了美国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结合时间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美国产业结构健康发展,故A项说法不正确;美国仍具有世界制造业的优势,故B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产业结构变化,不是外向经济,故C项不正确。

11.美国伯克利大学校长指出:“知识产业将成为国家发展的焦点,而大学则是知识产业的中心。

”材料表明美国大学教育着眼于() A.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B.注重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C.培养第一、二产业发展后备人才D.加大对知识经济产业的研究答案 A解析分析材料,判断“知识产业”的战略地位,提出大学成为“知识产业的中心”的任务,即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培养人才。

12.格林斯潘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合并后优势得到了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创新也开始改变我们创造价值的方式。

”他认为美国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A.企业合并重组、国家垄断经营B.企业制度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信息技术运用、传统产业生产率提高D.新兴产业出现、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答案 B解析此题需要前后两点的观点概括都准确,B项符合题意。

A项中“国家垄断经营”没有体现;C项只涉及“信息技术”的观点,“传统产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没有体现“企业合并”这一观点,不全面。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

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

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耶金等《制高点》材料二2010年6月,德国柏林和斯图加特多达3万名示威者响应在野党、工会和社会组织的号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撤回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计划。

材料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根据材料一,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计划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背景。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如何认识。

答案(1)调整: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适度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原因:芝加哥学派的主张逐渐被英美等国采用;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使个人独创精神减弱,财富创造意识削弱。

(2)背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趋缓;全球化造成资本外流,税源减少;老年人的比例加大;欧洲一体化的挑战等。

(3)现象: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认识:社会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前提;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

要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

解析本题涉及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福利制度,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第(1)问,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被英美等国用以……”,由此概括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发展模式的调整,结合“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等概括原因。

第(2)问,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要根据材料说明社会福利制度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原因应从多角度分析;第(3)问,第一问是内涵式问题,先依据材料信息,说明我国福利制度的特点;然后,依据自己的认识,谈谈福利制度,言之有理即可。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

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要从实际出发制止对小房产和农场取消偿还抵押所造成的悲剧和日益严重的损失。

要坚持由联邦和各州以及各地方政府立即采取行动支持大量削减抵押的要求。

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

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就职演说材料三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

……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

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亚当·斯密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罗斯福提出了什么经济政策?他提出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撒切尔夫人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1)自由竞争。

通过市场自由竞争;政府不应干预经济活动。

(2)国家干预经济;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

(3)紧缩货币,削减开支;企业民营化;减少对福利的投入。

抑制了通货膨胀,经济开始复苏。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和体制的调整与创新,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由资本主义到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国家干预经济到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间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