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苏童等书写童年真事
试论苏童近年短篇小说创作新变

苏童在谈及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 花 》时说 :“福克纳要为我们推开的是两扇门 ,推开内心之门是 他的兴趣所在 。”④其实苏童的兴趣也是在推开他小说中人物 的内心之门 。通过言行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人隐秘的内 心成了苏童 2002年后短篇小说创作中另一重要的特征 。苏 童以前短篇小说中刻画心理细腻入微的是 1996年的小说《表 姐来到了马桥镇 》。通过言行描写 ,表姐虚荣 、漂亮 ,棉花狡 黠 、可爱的心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们不得不佩 服苏童的笔力 。
刊于 2004年的《私宴 》写了博士包青回乡和大猫之间发
生的故事 。包青和大猫从小一起长大 ,包青是大猫欺负的对 象 。后来包青成了博士 ,大猫成了大款 。大猫要请包青吃饭 , 小时候受欺负的阴影使包青不断躲避 ,后来 ,他碍于情面就去 了 ,谁知竟是“鸿门宴 ”。在大猫的步步紧逼下 ,酒精使包青坐 在了地上 ,他喝醉了 。“包青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那个 声音夹杂着武力威胁命令他把泥巴擦掉 ,擦掉 ,擦掉 ! ……” “然后他听见啪的一声脆响 ,感到自己的脸上挨了大猫一巴掌 ……包青歪坐在地上 ,与此同时他听见大猫暴躁的吼起来 ,怎 么光擦左脚 ,右脚呢 ,快点 ,擦右脚 ! ”苏童曾说过作家的笔要 像手术刀 ,要刀刀见血 。读到这里 ,在心的刺痛里我们感到了 包青尊严的血 。同时 ,包青的软弱和大猫的凶残都表现了出 来 。那么大猫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 朱光潜先生说 :“在阿德勒 看来 ,人都有一种‘在上意志 ’要比别人优胜 。如果自觉有丝 毫缺陷 ,则心中便生‘卑劣感觉 ’于是极力设法求‘弥补 ’。”⑤ 大猫从小就是一个流氓 ,而这样一个流氓却在我们这个时代 如鱼得水 。他强烈的“在上意志 ”总是要指挥别人 ,要别人臣 服于他 。从小被他踩在脚下的包青却在某些地方超越了他 。 大猫在电视上看到了他 ,邻里也对包青尊敬有加 ,这样大猫心 里就有了死结 。那么它就要费尽心机的侮辱包青 ,从这里可 以得出他的宴请完全是一场有预谋有计划的行动 。大猫在酒 精掩饰下撕开了自己虚伪的假面显出了卑劣的本质 。而在包 青的潜意识里就害怕大猫 。比如包青在下雨的晚上看到大猫 的厂房“打了个寒颤 ”; 服务生把酒搬进来使“包青感到了一 丝恐惧 ”;当他喝醉时听到大猫的声音竟是“是少年时代大猫 的声音 ”。寒颤也罢 ,恐惧也好 ,这同样是大猫留给他的阴影 。 他对恐惧寒战极力掩饰 。维蕾娜说 :“我们把阴影看做是一些 不能处于光天化日之下而被人看到的人格特征 。如果一旦被 公开 ,至少瞬时会令当事人感到难堪 ,大多数人会为此而羞愧 和不安 。”⑥当包青的母亲说大猫小时候欺负他时 ,“包青不乐 意听母亲唠叨这些事情 ……”他对此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而 与大猫平起平坐的包青则成了大猫心头的一个阴影 。维蕾娜 说 :“如果我们能够摆脱自己的权威情结 ,脱离超我的控制 ,许 多阴影就不再是阴影了 。”⑦大猫没有能脱离超我控制就把阴 影进行投射 ,给别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心理描写直指人的尊 严 。只有通过心灵的展示才能深刻地反映人物的精神世界 , 把人物的心灵打开 。
《当代文学》 第八章 90年代小说 读书笔记

《当代文学》第八章90年代小说读书笔记还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最基础的知识,一些细碎的知识点的关键词。
适合于考试之前的复习看一看就行,第二部分就是需要背的、了解的。
每个学校的考点都不一样,教材版本也不一样,但是知识点应该是差不多的。
基础的一些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像《废都》、《浮躁》、《长恨歌》、《小鲍庄》、《白鹿原》、《玫瑰门》等等等等等,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我本来想打出来,想了一下还是不要了。
个人想法是,如果看了作品,自己应该能够复述出来,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还有很多细碎的,在打资料的时候就在想要不要打出来。
比如,契合“人文精神的危机”的作品是?这毫无疑问是《废都》,但是有时候就是容易突然不知道一些细碎的明显的知识点。
90年代小说一定要注意区分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
一定要区分且把这四种类型小说各自特征及代表作记牢,不要混淆。
第八章90年代小说第一节90年代小说概述一、新写实小说1.特征:反浪漫、反理想、反激情、直面现实、直面人生、零度介入、冷漠叙事2.代表作家:池莉:80年代创作《烦恼人生》、《太阳出世》、《不谈爱情》,展示了世俗生存卑微琐碎;90年代创作《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云破处》方方:《桃花灿烂》刘恒:《苍河白日梦》、《贫民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以调侃(kan)和幽默的方式化解生存的苦难。
“含泪的微笑”新写实小说是先锋创作与传统的写实手法相互妥协的结果。
二、新历史小说代表作家:苏童:《1934年的逃亡》、《我的帝王生涯》、《十九间房》、《红粉》陈忠实:《白鹿原》莫言:《丰乳肥臀》、《红高粱》余华:《鲜血梅花》三、新生代小说欲望化的经验是新生代小说的主要表征。
哲学:毕飞宇、鲁羊私语:陈染、林白写实:朱文、韩冬、述平诗意:何顿四、女性小说《方舟》《在同一地平线上》铁凝《玫瑰门》徐坤、斯妤(yu)、海男:解构性女性写作倾向陕西作家:贾平凹(陕南)、路遥(陕北)、陈忠实(陕中)第二节贾平凹陈忠实“人文精神的危机“的讨论,是九十年代初期最为热烈的全国范围的论争。
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二调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二调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讲解试题的视频。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
年十二能文。
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
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
方今小人在位,毒痛四海,而公顾屏弃田里。
智此行非为科名,欲上书天子,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
”恕奇其言,笑而不答。
明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遂上疏曰:“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恋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隆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报.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
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
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复上书曰:“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
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
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兹刚毅可寝大奸,都御史彭韶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
”帝得疏,颔之。
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
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侍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
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
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名词解释(1)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材料—贝利马丽斯名词解释:(3个)1、地下文学:在“文革”期间,与“遵命文学”相对立的,还有一种文学倾向,那就是“地下文学”,与当时公开出版物所体现的文化专制迥然不同的是,“地下文学”完全是由群众自发进行创作,通过非公开渠道以手抄、油印等手段进行传播的文学,真诚的创作态度、独立的思考、多元的艺术探索,构成了它的主要特征。
“地下文学”的主体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文革”初期,他们大多是革命热情甚高的“红卫兵”。
同时在书籍的交流中,俄苏的小说和诗歌占有最大的比重,俄罗斯文学特有的沉郁、凝重和忧伤传达着当时青年们内心的失落感,同时也孕育了他们最初的文学冲动。
如食指的《相信未来》、张扬的《第二次握手》。
2、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写实主义小说是批评家对某种创作倾向的概括。
1989年《钟山》杂志主动倡导并提出这个名称,其卷首语中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这一思潮较为公认的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叶兆言、王安忆、刘恒等。
代表作品有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主要描写下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拒绝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手法,采取拉拉杂杂叙家常的手法;取消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无常化的生活流;采取零度叙事,叙事人以平淡冷漠的口吻讲述而不介入故事。
3、百花文学: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尽管“双百方针”仍未摆脱阶级斗争的大前提,但它确实标示着文艺政策向宽容和相对自由的方向作出了实际调整。
敏锐感受到文学环境变化的作家、批评家很快响应繁荣和发展文艺的号召,受压抑的创造力被释放出来,一批探索性、批判性的新作品问世,不少观点新颖大胆,甚至质疑既有规范的理论文章得以发表,一时文学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变化与新局面。
《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期末复习指导的填空题1.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2.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
3.一般认为,出现在“文革”前的“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始于(1958)年。
4.京剧《沙家浜》是从沪剧(《芦荡火种》)移植的。
5.在20世纪8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黄修己)在《传统要发扬特征不可失》一文中指出,“反封建”是赵树理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容”。
6.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开设专栏,主要围绕着舒婷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7.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本中(洪常青)与琼花的爱情描写。
8.(北岛)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中他曾以“文珊”的笔名创作过小说〈〈波动〉〉。
9.赵树理因1943年9月创作的(〈〈小二黑结婚〉〉)而一举成名。
10.京剧“样板戏”的配器,吸引了多种中国其他乐器和西洋乐器,形成了中西乐器混合编队,但仍以传统京剧的“三大件”为主,这三大件是指高胡、二胡和(月琴)。
11.当年在〈〈红灯记〉〉的扮演李铁梅的演员是(刘长瑜)。
12.京剧〈〈红灯记〉〉的编剧和导演分别的翁偶虹)和阿甲。
13.“朦胧诗”虽然是人们的一种误解,但这一诗派的得名,最初却来自于(章明)那篇有名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14.较早对朦胧诗人的创作进行整体检阅的文章是(谢冕)的〈〈失去平静之后〉〉。
15.在赵树理研究中,对赵树理作品的再认识有着重要意义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1962)年召开于大连。
16.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在全国最具权威性的诗歌刊物〈〈诗刊〉〉上发表之前,曾在非正式刊物(〈〈今天〉〉)上发表过。
17.公刘的〈〈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星星〉〉)。
第168练_2022年高中语文_语言文字运用_古诗词鉴赏_现代文阅读_文言文阅读_专项练习题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68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2200多年过去,仍旧生机盎然,堪称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因为它的出现,岷江一改水患频繁的故辙,从此浩浩流淌在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默默滋养着天府之国的代代子民;它输送的汩汩清流甚至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的川行化章。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文化精髓吧。
在都江堰,一直都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
仁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追踪李冰的足迹,,使它青春永驻,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
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
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1.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划双横线句引号用法一致的是()(3分)A.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B.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的体积、温度及运动方式。
C.古人对写文章的基本要求是有物有序,“有物”指要有内容,“有序”即要有条有埋。
D.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2.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段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南方的秘密》的“立”与“破” ——论刘诗伟《南方的秘密》

《南方的秘密》的“立”与“破”论刘诗伟《南方的秘密》刘 艳 阅读刘诗伟《南方的秘密》,一下子就想起贾平凹的《带灯》,《南方的秘密》在“新乡镇中国”的审美书写领域,与《带灯》有着一致性;但它又开启和呈现了《带灯》所不曾带给我们的书写维度和审美思考以及精神探寻。
如何书写当代中国经验,呈现新时期以来中国曾发生和正在发生着的前所未有的经济、时代和历史巨变,是新世纪以来中国作家无法回避也亟需回答的问题。
《南方的秘密》的价值在于,它在一个看似“地域性”的南方的文学书写当中,将一个江汉平原农民企业家周大顺的故事,拓展为几乎是全中国的农民企业家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直到现在、当下的一个创业的历史———企业和个人的盛衰起伏及其命运的流转变迁史;将江汉平原的故事,拓展为几乎是全中国的乡村以及由其关涉的城市在几十年间的整体性空间叙事、时间叙事及其现代性命运的一个全息性精神呈现。
作家刘诗伟在文学叙事、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新的艺术探索,而小说的价值和意义,就体现在小说在很多方面表达了作家在这个小说中,确立和破解了很多的“立”与“破”的书写难题。
一、确立了一个独属于江汉平原的“南方”的文学叙事现代文学作家,像鲁迅、郁达夫、沈从文、萧红等人的创作,都带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地域性与当代作家尤其当代文学的文学性的关系和密切关联,更是毋需置疑,从贾平凹、莫言、苏童、王安忆、迟子建等人的创作当中清晰可见。
地域性又往往和作家的童年经验和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童年经验与地域性特征的民生、日常、风情、宗教、文化等的种种,是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苏童在《创作,我们为什么要拜访童年?》中,曾结合作品具体阐释:“马尔克斯是如何拜访消失的童年,利用一些确定的和不确定的童年记忆,抵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文学命题的核心,人的恐惧感。
”苏童作品中“香椿树街”和“枫杨树乡”的故事,恰恰是苏童沉溺于童年经验,“回头一望,带领着大批的读者一脚跨过了现实,一起去暗处寻找,试图带领读者在一个最不可能的空间里抵达生活的真97 DOI院10.16551/ki.1002-1809.2018.01.0092018年第1期 当代作家评论. All Rights Reserved.相。
在“新”与“旧”之间的挣扎或沉沦——论葛亮的小说《北鸢》

在“新”与“旧”之间的挣扎或沉沦——论葛亮的小说《北鸢》施冰冰大概是由于风致典雅的古白话文,以及行文中摇曳的民国情调,葛亮的小说《北鸢》被冠以“新古典主义小说”。
尽管这一名号尚需时间的检验,但光从起命名便可窥见葛亮小说的美学底色:新与古。
两个原本对立的特征在他的小说中和谐共生,激荡出了独特的小说美学。
在同时代作家普遍描写都市及当下,普遍求新求异的情况下,葛亮的“古”让他成为当今文坛中相对特殊化的存在,也让他的小说《北鸢》成为充满症候性的文本。
在这个文本里,葛亮显现了他钩沉历史、诉说家族的野心与能力,但与此同时,可能也暴露了他塑造人物的苍白无力,以及预设历史的倾向。
《北鸢》以葛亮的外祖父作为原型,讲述了民国年间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经历,其中贯穿着卢家、冯家两大家族的沉浮命运。
人物形形色色,政客、军阀、寓公、文人、商人、伶人等渐次登场,构成了一幅云谲波诡的历史画卷,器物也丰富驳杂,据说葛亮曾经花了几年时间考据论证,从京剧到纸鸢,再到建筑、各种礼仪风俗典礼,他几乎以工笔的方式精雕细琢出想象中的民国风华。
在当代文学史上,有关民国与历史的作品不乏少数。
叶兆言追寻民国前尘往事的作品,被誉为“从民间的角度来书写民国”,苏童的小说幽远的时空、腐旧的气息也在反复诉说着那个时代的人性之恶。
还有王安忆,王琦瑶的年轻时代被她视为上海最后的繁盛与荣光,在凉薄的世事中透着衰败的启示。
和这些小说一样,《北鸢》的主要特色也是“旧”,或者说一种历史感。
然而,与这些小说不同的是,葛亮在诉说“旧质”的同时还隐藏着“新质”,他所写的是一群“半新半旧”的人物。
一、器物、声色与“旧人”詹明信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曾提及怀旧电影,“通过重新创造一个旧日特有的艺术对象的感觉和外形,它尝试唤醒一种和这些对象相联系的昨昔之感。
”①和所有描写民国时期的小说一样,《北鸢》首先勾起了人们的昨昔感与怀旧欲。
那些与当下迥然不同的过去,那些经由文学润色与升华的虚构,散发着迷人的诱惑,吸引着人们不断地陷入对历史的缅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