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载体固定亚硝酸盐氧化菌处理养殖废水

合集下载

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以及处理工艺流程

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以及处理工艺流程

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以及处理工艺流程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是指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对于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以及处理工艺流程。

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水进行分解降解的方法。

最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法、生物滤液法和生物膜反应器法)和厌氧消化法等。

通过养殖废水经过生物处理技术的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有机物质和氨氮等有害物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包括过滤、沉淀、吸附和离子交换等方法。

物理处理技术适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重金属等物质,可以有效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3.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对废水进行处理,包括氧化剂、絮凝剂、调节剂和消毒剂等。

化学处理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废水。

处理工艺流程:1.预处理阶段: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固液分离和调节阶段。

通过固液分离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减轻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调节阶段主要是对废水进行调节,使其符合生化处理的要求。

2.生化处理阶段:生化处理是养殖废水处理的关键步骤,通常采用生物处理技术。

废水经过生化处理设备(如活性污泥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等)处理后,有机物质和氨氮等有害物质会被微生物降解、转化为无害产物,使废水得以净化。

3.后处理阶段:后处理阶段主要是对生化处理后的水质进行进一步净化和消毒,以确保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后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消毒和中水回用等。

总之,通过选择合适的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和合理设计处理工艺流程,可以有效解决养殖废水处理的难题,保护水资源,促进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复合微生物降解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初步研究

利用复合微生物降解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初步研究

利用复合微生物降解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初步研究近年来,应用生物处理的方法控制水体中亚硝酸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前人的研究表明,有多个种类的菌株具有降解亚硝酸盐的功能,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假丝酵母,巨大芽孢杆菌,短乳杆菌,也有研究对多个菌株进行复合接种,但由于作用时间较长,降解条件苛刻,降解效率较低,未能达到实际生产中高效快速的降解要求。

笔者利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降解能力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进行最适配比复合接种,筛选出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以达到快速降解水体中亚硝酸盐、硝酸盐,改善水质,减少或预防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量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1材料与方法1.1菌种和培养基芽孢杆菌经16SRDNA测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NO.3261);反硝化细菌在池塘中分离,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的一种;乳酸菌为本实验室秸秆发酵剂中分离提取,经常年使用,无毒无害,属乳杆菌属的一种。

全部经由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分离保藏。

芽孢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反硝化细菌用DM培养基;乳酸菌用MRS培养基。

1.2培养方法将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分别接种于相应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分别于37、30、25℃下恒温培养24~48h,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对应的液体培养基,再于37、30、25℃恒温摇床上扩大培养24~48h,菌液密度为30某108cfu/ml。

1.3水样的预处理试验水样取自天津市西青区水产养殖池,放置2d,使水样杂质沉淀后,取上清液备用,其初始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0.021mg/l。

1.4单株菌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测定1.4.1芽杆菌降解能力的测定将玻璃容器中装3L模拟养殖废水,加入适量亚硝酸钠,使水样中亚硝态氮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3mg/L,接入30 ml芽孢杆菌菌液经7500R/min离心10min后的菌泥,使水体中的菌的密度达3某107cfu/ml,以不加菌为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每日定时取样测定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固定化菌、藻体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固定化菌、藻体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固定化菌、藻体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养殖都需要水的支持,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将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如何有效地净化水产养殖废水,已成为当前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传统的废水处理方式主要是物理和化学方法,但这些方法具有成本较高、效果不稳定和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等缺点。

生态净化技术因其具有环保、经济、可持续的特点,成为当前废水处理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其中,采用固定化菌、藻体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微生物和藻类对水中有机物及营养元素的吸附、吸收和分解作用,达到降解、转化和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目的。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旨在开展固定化菌、藻体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 确定适宜的固定化载体:通过比较不同固定化载体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和稳定性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固定化载体。

2. 筛选合适的微生物和藻类菌种:选用适合养殖废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降解、转化的微生物和藻类菌种,对不同菌种的固定化效果和净化效果进行评价,并选出最佳的微生物和藻类菌种组合。

3. 确定最佳的处理条件:通过对不同温度、光照强度、pH值等处理条件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处理条件组合。

4. 系统地评价固定化菌、藻体系处理废水的效果:对固定化菌、藻体系处理前后的水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处理效果和稳定性,为后续的中试和工业化应用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综合实验、水质分析、统计分析以及现场调查和实验等方法。

三、预期成果本研究主要预期达成以下成果:1. 确定最佳的固定化载体和微生物、藻类菌种组合,为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确定最佳的处理条件组合,为后续的中试和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 系统地评价固定化菌、藻体系处理废水的效果和稳定性,为水产养殖废水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包埋固定化复合菌低温下处理养猪废水研究

包埋固定化复合菌低温下处理养猪废水研究

2 1 年 9月 01
包 埋 固定 化 复 合 菌 低温 下处 理 养 猪 废 水 研 究
钟成 华 , 文东 刘 张 , 鹏。陈 , 建。
( . 庆 工 商 大 学 环境 与 生物 工 程 学 院 , 庆 4 06 }. 庆 大 学 城 市 建设 与 环境 工 程 学 院 , 庆 4 04 1重 重 0 0 72 重 重 005 3重 庆 市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院 , 庆 4 l 4 ) . 重 O 17
中图分类号 : 1 X7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16 0 (0 1 0 —0 20 10 —6 0 2 1 ) 30 5 —5
当今 , 养殖 业 产生 的废水 由于 C OD和 氨氮 浓度 高E7已成 为主要 的 水体污 染源 之一 。 1] - 特别 是养 猪废 水
在 经过厌 氧处 理 以后 , 在 低 C N 的情况 , 传统 的活性 污 泥法 处理很 难达 到理 想 的效 果 。 存 / 用 固定化 微生 物 技术 具有 占地 少 、 能耗低 、 作简便 等优 点 , 操 处理 养猪废 水潜 力 巨大 , 且经 过 固定化 微生 物处 理后 的废 水 并 可 以直接 用于农 业 生产E 引 。 。 .
起 到保 护作 用 , 这些 作 用会在 小球 内部形 成 一个浓 度梯 度 。当 p 改变 时 , 生物 不至 于快速 失 活 。 H 微
试验 用 养猪废 水偏 碱性 ,H 在 7 O . 范 围内 , 动不大 , p . ~8 4 波 适宜 包埋 体 中微生 物 的生长 繁殖 。 2 5 曝 气 强度及 方式 对包埋 固定 化复 合菌小 球 处理效 果 的影响 . 足够 的溶解 氧对好 氧菌 的 生存是 必要 的 , 过量 曝气 对微生 物去 除氨 氮的贡 献并 不大 , 但 而且 由于 过量

0252.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水产养殖废水

0252.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水产养殖废水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生物技术。

该技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措施将游离微生物细胞或酶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并使其保持活性从而反复利用,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强、反应易控制、对环境耐受力强、保持菌种高效等优点。

目前经常采用的生物固定化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和共价结合法,尤以包埋法和吸附法最为常用。

选择合适的固定化细胞载体是这项技术的关键,固定化细胞载体主要有天然高分子凝胶载体(琼脂、海藻酸钙等)和有机合成高分子凝胶载体(如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ACAM 等)。

因为PVA凝胶具有无毒、廉价、对细胞活性损伤小、抗微生物分解和机械强度高等特点,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固定化载体之一。

Nagadomi等使用由PVA-硼酸和海藻酸材料固定化的光合细菌处理水产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PVA球的水质净化能力比海藻酸盐固定化球强。

目前对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固定化菌株研究得较多的是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

将光合细菌同载体结合并固定化,不仅可以增强沉降性,使水质净化效率提高、稳定性增强,微生物质量分数提高;同时还具有抗环境因子影响能力强,可长期保持包埋菌占优势而防止其它有害菌生长等优点。

郑耀通等[16]净化模拟养殖水质的试验结果表明,经PVA、SiO2、CaCO3、海藻酸钠组成的凝胶液固定化后的光合细菌可显著提高氨氮和COD的去除率,并能增加溶解氧。

加入固定化光合细菌15d后,氨氮含量下降98.9 %,溶解氧增加63.4%,COD去除率为70.6%。

由此可以看出,固定化光合细菌在去除氨氮、有机物质和增加溶解氧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

硝化细菌主要用于生物脱氮。

黄正等选用PVA 作为硝化细菌包埋体,添加适量粉末活性炭包埋固定化硝化污泥,制备固定化小球,经6周驯化后处理养殖废水,COD的去除率为74.9 %,氨氮的去除率达82.5 %。

Kim等为评估固定化硝化细菌处理海水循环养殖系统废水的脱氮特性,以PVA-硼酸法制备凝胶固定硝化细菌,试验结果表明,运行30~40 d后,氨氮的去除率达98%,亚硝酸盐的累计质量分数从6 mg/L降到0.1 mg/L以下;当海水盐度不同时,硝化细菌的活性恢复时间相同;在条件适宜、RHT为0.3 h时,氨氮的最高去除率可达82 g/m3.d。

养殖废水处理流程

养殖废水处理流程

养殖废水处理流程
随着人们饮食水平的提高,各种种类的养殖业也逐渐兴起。

但是,养殖业所产生的废水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养殖废水处理流程变得越来越重要。

养殖废水处理流程一般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阶段。

预处理阶段是养殖废水处理的第一步,主要是通过简单的物理处理方式去除养殖废水中的固体、油脂等杂质,将废水处理为可进入生化处理阶段的水质。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式包括格栅、沉淀池、泡沫分离器等。

生化处理阶段是将预处理后的养殖废水进一步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稳定的无机物质,从而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常用的生化处理方式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法、人工湿地法等。

深度处理阶段是对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主要是通过高级氧化反应或者其他物理化学处理方式,彻底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从而使废水达到更高的处理标准,甚至可以实现回用。

常用的深度处理方式包括臭氧法、紫外线法、超滤法等。

养殖废水处理流程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比如,处理过的养殖废水可以作为灌溉用水,或者用于农田的肥料,为农田提供养分。

同时,处理后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以作为肥料再利用。

总之,养殖废水处理流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得到养殖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通过完善的废水处理流程,可以保护环境,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中南大学——环境工程课论文

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中南大学——环境工程课论文

养殖废水处理技术XXX(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3)摘要:简述了国内外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包括污染状况、处理方法、标准法规、工艺流程、主要装置等。

根据相互之间的对比,选择了一种个人认为技术较为先进、治理成本较低、稳定性较好、操作管理较为方便、无二次污染的RBS系统污水处理技术,并简单介绍其处理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技术经济指标等。

关键词:规模化养殖废水处理RBS系统污水处理技术一.前言对于规模化的养殖,常见的可大致分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包括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在畜禽养殖方面,随着大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快速发展,每年畜禽养殖的废水排放量波动大,含渣量、有机物和氮磷浓度高,处理技术不够成熟,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环境空气的恶化。

在水产养殖方面,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方法,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需要的土地和水资源相对较少,但是其给养殖水体带来的有机物、氨氮、NO2-N及其它过量的污染物。

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主要由残饵、浮游生物的代谢产物及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分解产生,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时常造成水质恶化,导致鱼类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或泛池。

养殖水体中NH4+-N为主要形式存在时,水偏酸性,其毒性表现在鱼的亚致死量和免疫活性受迫,具体症状是鱼极度活跃或抽搐,失去平衡,无生气或昏迷。

NO2-N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NO2-N的存在导致鱼、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亚铁血红蛋白,而后者不能运载氧气,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鱼类摄食能力降低甚至死亡。

因而,这些污染加剧了当前严峻的的水污染问题。

为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控制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废渣和恶臭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养殖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进步,维护生态平衡,国家制定《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和《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等法律法规。

固定化亚硝酸菌反硝化菌协同除氨氮废水及生物膜观察的开题报告

固定化亚硝酸菌反硝化菌协同除氨氮废水及生物膜观察的开题报告

固定化亚硝酸菌反硝化菌协同除氨氮废水及生物膜观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氨氮废水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废水,由于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必须进行有效地处理,达到国家标准。

传统的氨氮除去方法是生物法,其中反硝化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除氨氮方法之一。

但是,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固定化亚硝酸菌反硝化菌协同除氨氮技术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固定化亚硝酸菌反硝化菌协同除氨氮废水的可行性,并观察其去除氨氮效果与生物膜的形成情况,为氨氮废水的生物法处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基础。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实验装置设计:采用一种连续式反应器系统,包括进水口、反应器、生物膜支撑、反应器出口、气体收集器和在线分析器等。

2.实验方法:通过密闭反应器进行实验,探究固定化亚硝酸菌反硝化菌协同除氨氮的工艺参数优化,包括反应器的载体材料、厚度、反应器内菌群种类、生物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等。

3.实验框架:在控制好反应器的基本条件后,运用COD、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参数在线监测系统,观察反应器内废水中各物质的光谱、过程变化和烟雾排放的变化情况。

同时,进行生物学检测,以研究反应器内对氨氮的降解、反应器内菌群的结构和组成等。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该研究力图从废水处理技术的角度出发,通过固定化亚硝酸菌反硝化菌协同除氨氮技术,对氨氮废水进行高效的生物处理。

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制定较为科学和完善的固定化亚硝酸菌反硝化菌协同除氨氮工艺参数和优化方案,所得结果可为生物法处理方法提供借鉴。

2.探究生物膜的形成过程、菌群结构和组成,为未来废水处理技术的改进提供基础。

3.对比反应器系统中各物质的光谱、过程变化和烟雾排放的变化情况,以验证系统中各参数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反应器系统的内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性。

4.最终得出反硝化菌协同除氨氮技术对氨氮废水去除的效果,为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0卷 第 5期 2 0 1 3年 1 O月
生 物 学 杂 志
J OURN AL OF BI OL OGY

Vo L 3 0 No . 5 0e t .2 01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1 7 3 6 . 2 0 1 3 . 0 5 . 0 8 9
i mm o b i l i z e d wi t h a s s e mb l e d il f t e r s
MA S h o u — g u a n g , G U O A n — n a n , Z H A N G We n - j u n , Z H A N G D e — mi n
Ab s t r a c t :Ni t r i t e — o x i d i z i n g b a c t e r i a w e r e i mmo b i l i z e d o n t o a s s e mb l e d i f l t e r s f o r a q u a c u l t u r e w a t e r t r e a t i n g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r f b i o f i h n
复 合 载 体 固定 亚 硝 酸 盐 氧 化 茵 处 理 养 殖 废 水
马寿光 ,郭安南 , 章文军 ,张德 民
( 宁波 大学应 用海 洋生物技 术 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宁波 3 1 5 2 1 1 )
摘 要: 利 用新 型 复合 裁 体 固定 亚 硝 酸 盐 氧化 菌 , 确 定 了挂 膜 条件 , 考 察 了水 力停 留 时 间对 N O 2 - 一 N去 除 率 的影 响 ,
(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Ap p l i e d Ma r i n e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Mi n i s t y r o f E d u c a t i o n ,N i n g b o U n i v e r s i t y ,N i n g b o 3 1 5 2 1 l ,C h i n a )
r e mo v a l r a t i o o f n i t r i t e i n a s y n t h e t i c w a s t e w a t e r wa s 1 0 0 % ,9 8 . 7 7 % ,9 0 . 5 9 % a n d 5 9 . 0 2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W i t h a HR T o f 1 h ,a b o u t 7 5 % o f t h e N0 一 N w a s r e mo v e d f r o m ma r i n e s h r i mp w a s t e w a t e r .
f o r m i n g a n d t h e e f f e c t o f h y d r a u l i c r e t e n t i o n t i me( HR T )o n N 0 — N r e m o v a l w a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 T h e n i t r i t e — o x i d i z i n g b a c t e r i a w e r e w e l l
关键字 : 亚硝 酸盐氧化菌 ; 复合 载体 ; 水力停 留时间 ; 养殖废 水
中 图分 类 号 : X1 7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2 0 9 5—1 7 3 6 ( 2 0 1 3 ) 0 5~ 0 0 8 9— 0 4
Tr e a t me n t o f a q u a c u l t u r e wa t e r b y n i t r i t e — o x i d i z i ng ba c t e r i a
i m mo bi l i z e d o n t o t he il f l e r s a t 30o c, pH 7. 0 —7. 5 i r l a e r a t e d me di u m wi t h i n 7 d.W h e n t h e HRT wa s s e t a t 1 2 h.6 h,3 h o r l h,t h e
并进行 对虾养殖水处理 。结果表明 , 新 型 载体 可 以 较 好 地 固定 亚硝 酸 盐氧 化 菌 , 在 水力停 留时间为 1 2 h 、 6 h 、 3 h 、 1 h的条 件 下 , N O ; 一 N 的 最 大去 除 率 分 别 为 1 o 0 %、 9 8 . 7 7 %、 9 0 . 5 9 %、 5 9 . 0 2 % 。在 H R T为 1 h时 , 固 定化 的 亚 硝 酸 盐 氧 化 茵 可 以 高效 去 除 养 殖 水体 中的 N O 2 一 N, 去 除 率达 7 6 . 9 4 %。
K e y w o r d s : n i t r i t e — o x i d i z i n g b a c t e r i a ;a s s e m b l e d i f l l e r s ; h y d r a u l i c r e t e n t i o n t i me( HR T ) ; a q u a c u l t u r e w a t e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