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有关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如图所示,调节蓝牙音箱上的“ + - ”按钮改变音量的大小,是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3.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探究的目的是()A.声音产生的原因B.音调与频率的关系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古诗中有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能分辨出猿和鸟的叫声,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声速D.响度5.中国古乐中一般使用“宫、商、角、微、羽”五个音阶,如图是跨学科实践小组用切割成不同长度的水管制作的“宫、商、角、徽、羽”五音排箫,这五音指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6.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时,先向清洁器的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再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滋滋”的声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比超声波的音调高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C.人听到的“滋滋”声就是超声波发出的声音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7.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幅声音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与图丙的频率不相同B.图甲和图乙的响度相同C.图甲与图丁的声音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D.只有图甲和图乙的音调相同8.最近流行一种音乐棒棒糖,只要将棒棒糖的音乐开关打开,它就会振动,只有把它含在嘴里时,该振动就能通过骨头传至耳蜗,从而听到清晰的音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乐在骨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音乐棒棒糖的声音是由于舌头振动产生的C.含着棒棒糖听音乐是为了听到超声波的信息D.含着棒棒糖才能听到清晰音乐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二、填空题9.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产生的,该声音是通过传播到学生耳中的。
第二单元《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关于乐音和噪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不会成为噪声B.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乐音有可能成为噪声C. 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械发出的声音D. 乐音使人心情愉快,噪声使人烦躁不安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乐音是指40dB以下的声音;噪声是指40dB以上的声音B. 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 波形有规律的声音都是乐音D. 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3.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用较大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合理的是()A. B.C. D.4.下面事例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②声呐捕鱼③超声波碎石④B超探病⑤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A. ①②③⑥B. ①②④⑥C. ②④⑤⑥D. ③④⑤⑥5.如图所示,用超声波洗镜器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A. 具有能量B. 穿透能力强C. 传播距离远D. 遇到障碍物能反射6.石子投入水中发出声音,岸上的人和水中的鱼到石子的落点距离相等,如图所示,先听到声音的是()A. 鱼B. 人C. 一样快D. 无法确定7.如图所示,在B处有一观察者,他和山崖CD间的A处有一爆破点A。
当A处发生爆炸,观察者看到爆炸闪光后经过1.5s听到了第一次爆炸声,又过了2s后听到了第二次爆炸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则()A. BD间距离约为850mB. AB间距离约为255mC. BD距离约为1190mD. AD间距离约为680m8.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B. 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C. 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D. 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9.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只能靠空气来传播B. 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C.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D. 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种类无关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真空不能传声B. 超声波的声速一定比次声波的声速快C. 地震时,产生的声波的传播速度是3xl03m/sD.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1.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 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12.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速为340m/sB.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液体中的块C. 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D. 声音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声速变小13.如图所示是微信的登陆界面,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是依据声音的()A. 音色B. 响度C. 音调D. 都可14.要想提高二胡的音调,二胡的弦应当()A. 松一些B. 紧一些C. 松紧不变,用力拉弦D. 松紧不变,轻轻拉弦15.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播出时,小敏没有看屏幕,听声音就知道是主持人董卿在说话。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物质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真空2.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3.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4.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5.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6.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真,音响高保真主要是指()A.音调和响度 B.响度和音色C.音调和音色 D.音调、响度和音色7.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8.以下四种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
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 B.②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
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10.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实验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系好白毛巾、舞起红绸带、敲响红腰鼓……安塞腰鼓队是国庆庆典群众游行方阵中唯一的京外队伍,如图所示鼓声是由于鼓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八物理 第2章《声现象 》单元检测(附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班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一、选择〔答案填在反面的表格内,2*15=30〕1.〔2021益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真空不能传声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2021广东〕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3.〔2021襄阳〕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4.〔2021广州〕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 音调B. 频率C. 响度D. 音调及响度5.〔2021泰安〕使用复读机学习英语,调节音量按钮时改变了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6.〔2021烟台〕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下列图,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7.〔2021福建福州〕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局部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8.〔2021江西〕如图6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9.(2021江苏泰州)关于声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l08m/s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0.〔2021遵义〕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B.“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11.(2021四川眉)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340m/s12.〔2021湖北恩施州〕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的是A.白光B.激光C.超声波D.电磁波13.〔2021湖北武汉〕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14.〔2021宜宾〕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15.(2021梅州)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二、填空〔2*20=40〕16. 〔2021兰州〕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4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C.站在圜丘上说话时,声音传播得更快D.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2.南通板鹞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面缀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如图。
风筝升空后哨口发出低、中、高音,声音的这一特征指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3.向水面某点扔一块石头,和这点距离相等的岸边的人、鸟和鱼,最先听到声音的是()A.人B.鸟C.鱼D.同时4.监测器离发声体甲、乙的距离相同,测得甲、乙发出声音的数据如图所示,0~t这段时间发声体甲()A.振动幅度比乙大B.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低C.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乙大D.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多5.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能量大的是()A.医院利用“B超”检查体内情况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C.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6.现代生活里,有的人爱养狗,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驱狗器的开关,狗好像感觉到了巨大的刺激而躲开,旁边的人却什么也没听见。
这是因为驱狗器()A.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B.发出的声波只会向着狗传播C.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D.发出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感受范围7.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具有相同的()A.振幅B.音色C.响度D.音调8.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2024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不断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9.古道西风、胡人乐舞。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一、单选题1.编钟是中国传统的古老打击乐器,由青铜铸成,它由不同的钟依照大小排列,并列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编钟常与编磬组合使用,“金石之声”中的“金”就是指编钟,“石”指编磬.亦传至东亚其它地区.现有四个编钟,如图所示,它们按大到小的顺序由左至右排列,其中有一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示波器中,显示出对应的波形图,则下列关于敲种时用力大小和判断裂痕的有无,说法中正确的是()A.敲甲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B.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C.敲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D.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2.一场大雪过后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过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过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音B.声音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C.声音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4.在下雨打雷时,每一次雷电后,雷声总是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A.声音的反射B.多次打雷的原因C.双耳效应D.雷声分裂所致5.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具有较小的()A.传播速度B.传播能量C.振动幅度D.振动频率6.昆虫飞行时它们的翅膀都要振动,生物学家研究发现:蝴蝶飞行过程中每秒翅振仅振动5~6次,而蜜蜂飞行过程中每秒翅振动达300~400次,当它们从你身边飞过时,凭听觉()A.能感觉到蝴蝶飞过B.能感到蜜蜂飞过C.都能感觉到它们飞过D.都不能感觉到它们飞7.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二、填空题8.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在密封罐中,再将罐内空气慢慢抽出,这时听到密封罐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______ ;进一步推理,如果将密封罐内的空气抽尽,将听不到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说明 ______ .9.如下图所示,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10.如下图是小明所做的一个听声的实验,他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请小华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使声音通过___________传入他的耳朵.接着,小明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来听敲打衣架的声音,通过比较发现,固体传声的本领比空气________(强/弱).11.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___.12.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一时疏忽,在听到发令枪响后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为12.35s,请问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是_____s (声速为 340m/s).13.弹吉他时,拨动琴弦可以听到琴声,此时琴弦看上去好像变粗了,这是因为琴弦在_______;若用手掌按在琴弦上,琴声立即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14.在物理课上,我们用图所示的方法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做 ______ ,如果我们想证明用手指甲轻敲的桌面也在振动,最好的做法是 ______ .三、实验题15.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 ______ .(2)选用序号为 ______ 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 ______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 ______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 ______ (选填“C”或“D”).16.音乐会上各种乐器奏出了美妙的音乐.结束后,小超和小菲都知道了乐器改变发出声音音调的方法,可是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发生了改变?(1)请你根据上图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做一个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超的做法是:首先拿一把吉他,观察吉他上的各琴弦有什么不同.他发现各琴弦的粗细不同,当他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后,发现声音的音调不同.然后,他又转动吉他上的旋钮以拧紧或放松琴弦,结果,他发现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最后,小超又用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的不同位置,以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短,结果,他发现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又改变了.分析与论证: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______、______和______有关.(3)小菲的做法是:找音乐老师借了一支笛子,经过反复实验后,她发现笛子是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当用手指按住笛子上不同位置的孔,就能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请你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回答:①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②在吹响笛子时,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越长,它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选填“高”或“低”).17.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明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音叉如图所示:①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观察__________;②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他听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④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四、计算题18.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请计算要能区别自己的叫声和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距离悬崖多少米?19.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求该处海深是多少?五、阅读理解题20.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短文:⑴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⑵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⑶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迷”,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⑷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问题:(1)请你将上面短文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__,②_________(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3)从短文⑶中可以分析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________左右.(4)①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________(上/下)拐弯.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________(上/下)拐弯.21.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____kHz到________kHz.(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在10s后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1500 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__________.(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振幅最大的是丙图,因此敲丙编钟用力最大,故AC错误;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丁的质量最小,故丁的振动频率最快,音调最高,而图中丁的音调不是最高,因此丁编钟有裂痕,故B正确,D错误.2.【答案】B【解析】大雪蓬松且多孔,声波进入后在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因此对噪声有吸收作用.3.【答案】D【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声音在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快,所以当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时,另一个人会先后听到由铁管和空气传过来的声音,则听到两个敲打声.4.【答案】A【解析】雨天,云层之间放电,同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产生雷声,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5.【答案】D【解析】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次声波的频率较小.6.【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蜜蜂振动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蝴蝶振动频率是5~6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知不到蝴蝶飞过,故选B.7.【答案】A【解析】喇叭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前传播.肥皂膜会左右的振动,类似于人耳的鼓膜的振动.8.【答案】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在抽气的过程中,罐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果把罐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成为真空,没有传声介质,因此不能听到声音,表明了真空不能传声.9.【答案】振动【解析】敲击鼓面,我们听到鼓声时,看到鼓面上方的小纸片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可以归纳出: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0.【答案】空气;强【解析】第一次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时,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气体)传播到他耳朵里;第二次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此时敲打衣架的声音是通过细绳(固体)传到耳朵里,所以声音要强些.11.【答案】(1)物质种类;温度;(2)1531m【解析】(1)观察表中数据可得:声音在水、海水、冰、软橡胶、软木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5℃、15℃、20℃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2)由表中数据知声音在:25℃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声音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为,则海水深度12.【答案】12.64【解析】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了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所测运动员的跑步时间减少了,所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测得的百米成绩加上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运动员的实际时间:13.【答案】振动;琴弦的振动停止了.【解析】琴弦发声时,琴弦在快速地振动,所以看上去好像变粗了;按住琴弦后,琴弦停止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14.【答案】转换法;在桌面上放一些塑料泡沫颗粒【解析】音叉发声时振幅很小,无法直接观察到音叉的振动,所以利用转换法,把乒乓球触及发声的音叉,通过观察乒乓球的弹起,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要想证明用手指轻敲桌面发声时桌面的振动,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细小的塑料泡沫颗粒,观察塑料泡沫颗粒的振动.15.【答案】(1)横截面积(或粗细);高;(2)A、D(或B、E或C、F);长度;低;(3)D.【解析】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由此可得,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D的声音强度.16.【答案】(1)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粗细、松紧和长短有关;(2)粗细;松紧;长短;(3)①短;紧;细;②低.【解析】根据小超的做法可得: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后,发现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转动吉他上的旋钮以拧紧或放松琴弦,发现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说明音调高低与弦的松紧有关;用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的不同位置,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短,发现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改变了,说明音调高低与弦的长短有关.根据小菲的做法可得:用手指按住笛子上不同位置的孔,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说明笛子的音调高低与空气柱的长度有关.可以根据两个同学的做法,针对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进行提问.17.【答案】①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②听到音叉的响度越大,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③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④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解析】①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与敲击的力度有关.敲击的力度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实验中通过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判断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小.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以便了解音叉的振幅.②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音叉的振幅增大,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他听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是:听到音叉的响度越大,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③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④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18.【答案】解: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需要的时间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解析】要想从听觉上区分自己的叫声和回声,声音来回传播的时间至少0.1秒,则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需要的时间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19.【答案】解: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1500m/s,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由得,此处海水的深度:答:海底的深度是3000m.【解析】利用回声计算海水深度:先找到超声波从水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公式计算海水的深度.20.【答案】(1)超声;音调;(2)次声波;(3)20Hz;(4)①上;②下【解析】(1)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探测信息和定位,所以①应是:超声波;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杯子中的水量不同,杯子与水振动的快慢不同,杯子与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②应是:音调;(2)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3)只有当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时才能产生共振现象,亚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所以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20Hz左右;(4)①声音传播时会向上拐弯,因为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人的说话声会拐向高空,其结果就是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听不清对方的喊叫声了;②深夜空气温度较地表温度高,即寺内温度高而枫桥河畔的温度较低.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寺内的钟声会偏向地表,沿地表传向数里外的枫桥河畔.21.【答案】(1)10;20;(2)①7500 m;②8700 m;(3)不能,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环境,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题综合性很强,在计算距离时,注意回声测距需要计算单程的长度.(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000Hz~20000Hz;(2)①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t=10s÷2=5s,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vt=1500m/s×5s=7500m;②根据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潜艇B远离声呐.潜艇B运动的距离s=vt=20m/s×60s=1200m,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s+s1=1200m+7500m=8700m(3)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声呐技术无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2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共45分)1.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真空 B.木头 C.空气 D.水2.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3.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到2万次4.有一根比较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声音 B.两次声音 C.三次声音 D.四次声音5.下面关于音调和响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音调高就是响度大B.音调低就是响度小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低声细语”中的“低”实际是指音调低6.让钢琴和手风琴都发出C调的“do”,我们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手风琴的声音,这是依据()A.它们声音的高低的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C.它们的响度不同 D.它们的音色不同7.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超声波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运用超声波的是( )A.B超成像 B.声呐测距C.一种速度测定器 D.分贝仪9.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变响度 B.改变音调C.改变音色 D.减小声音的分散10.在电影院内听不到回声,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墙壁反射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B.墙壁吸音性好,传向墙壁的大部分声音被吸收了C.墙壁吸收了全部声音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1.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12.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个防噪声耳罩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13.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B.磁性物质 C.真空带D.绝缘物质14.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1)(2)B.(2)(4) C.(1)(3)D.(3)(4)15.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而产生的,并经传入人耳.17.下列有关声音的语句中,各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 ;(2)“雷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3)“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18.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说明声音具有.19.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钢丝发出的.寻声而去,其不变,但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在15℃的空气中琴声的传播速度是.20.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通常在 Hz,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m∕s.21.人的手臂不停地上下振动能形成波,人耳(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22.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因为它们在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外,现在医生利用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也可以利用它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能.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2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有关.24.在声音的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请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声音大小声音靠什么传播两张课桌紧挨时大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固体和气体分析与论证:声音靠传播到远处.25.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四、计算题(5分)26.某人对着一口枯井大叫一声,经过0。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有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有答案)[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余音未止”是回声现象 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C.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 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2.下面几种现象中,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A.用光将鱼吸引到渔网里 B.鱼被岸上说话的人吓走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波浪拍击海面发出轰鸣声3. 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配置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
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A.真空带 B.半导体网 C.绝缘体网 D.磁性物质网4.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5.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6. 某电视台举办了这样一套综艺节目:众多知名歌手戴着各种面具蒙着脸在舞台上演唱自己从未唱过的歌,观众只凭声音来猜测演唱的是哪一位歌手。
由于歌手故意将自己的声音进行了“包装”,观众猜测的难度较大。
节目中,观众往往容易猜出自己最熟悉的歌手,是因为观众熟悉歌手唱歌时发出的声音的( )A.音调B.频率 C.响度D.音色7.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说法正确的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8.声波能够传递能量,下列不是应用这一原理的是 ( )A.利用“声呐”装置在海洋中探测鱼群的位置B.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C.工业上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的微小部件D.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B.表演者模仿歌星演唱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调C.球迷看球赛时的呐喊声很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D.考试期间学校附近道路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0.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在图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 __,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靠__ __传播,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可以听到__ __次响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编辑人:袁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12安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2012凉山)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3.(20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 C.弦柱D.空气
4.(2012菏泽)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
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5.(2012白银)春节联合会上,有一名节目主持人出场时,“闻其声,而知其人”,张华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著名主持人朱军的声音,这是他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6.(2012泰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次声波是入耳听不到的声音
7.(2012益阳)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真空不能传声 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 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2012广东)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9.(2012梅州)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10.(2012眉山)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11.(2012东营)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
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12.(2012盐城)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13. (2011内江)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
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长笛小提琴手风琴二胡
A B C D
14.(2011宁夏)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
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
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5. (2012大理)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16.(2012兰州)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____。
高是指____。
17.(2012德州)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____,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
18.(2012南充)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Hz,人类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9.(2012广安)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___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____减弱噪声.
20.(2011山东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21.(2010江苏常州,19题)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22.(09贵阳).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23.如图2-2-7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
24.(2012济宁)如图2-1-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___________。
(23题)(24题)三.实验题(25题5分,26题8分,共13分)
25.空气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会发现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
26.图1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_________.(4)如图2所示的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表明:_________.
(25题)(26题)
四.计算题(27题3分,28题6分,共9分)
27.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340m/s计算)
28.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
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B 5,C 6.D 7.A 8.B 9.C 10.B 11.C 12.D 13.B 14.A
二.填空题
15.振动空气
16.音调响度
17. 振动音调
18. 350 能
19.声源处;传播途中.
20.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2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22.超声波声呐(或超声波雷达测速仪、B超等)、雷达、超声波探伤
23.甲、乙甲、丙
24.空气可以传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等
三.实验题
25.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变小,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变大
26.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音叉的振动放大;响度与振幅有关空气
能传声(声能传递能量)
四.计算题
27. 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光传播到人
眼的时间可
以忽略不计,根据公式s=vt可求出距离.s=340m/s×5s=1700 m
28. 3000m 原因是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