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同步训练(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凝重(nínɡ)众人注视(zhǔ)纳粹(suì)焚尸炉(fén)B.婆娑(suō)堪称典范(kān)嬉笑(xǐ) 明媚暖和(méi)C.枯萎(diāo) 步履蹒跚(lǚ)装载(zài)紫荆花(jīnɡ)D.戕害(qiānɡ) 雏菊怒放(chú)嚼蜡(jué) 重蹈覆辙(fù)【解析】A项,“粹”读cuì;B项,“嬉”读xī,“媚”读mèi;D项,“嚼”读jiáo。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漂扬蒙蒙细雨撤离降旗仪式B.掩映众人注视汽艇阳光明媚C.帐蓬草地碧绿详细情不自禁D.追逐表情茫然窒息绿树成茵【解析】A项,“漂扬”应为“飘扬”。

C项,“帐蓬”应为“帐篷”。

D项,“绿树成茵”应为“绿树成阴”。

【答案】 B3.顺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________在南海的夜幕中。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________阳光明媚暖和,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邻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3)还有一些参观者________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由于他们不知道这是干什么使的。

A.消逝竟然凝视B.消逝竟然凝视C.消逝竟然凝视D.消逝竟然凝视【解析】消逝:事物逐渐减少以致没有。

消逝:同“消逝”,侧重时间上渐渐成为过去。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竟然:同“竟”,表示出于意料之外。

“竟然”程度更重一些,语气较重。

凝视:全神贯注地看。

凝视:注意地看。

【答案】 D4.(2012•江西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安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4.10 《短新闻两篇》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4.10 《短新闻两篇》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10 短新闻两篇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降.落(jiàng)接载.(zǎi)撤.离(chè)蒙.蒙细雨(méng)B.港督.(dū)旗帜.(zhì)号角.(jiǎo)面色凝.重(níng)C.赠.言(zhèng)油漆.(qī)停泊.(bó)世人瞩.目(zhǔ)D.紫荆.(jīn)汽艇.(tǐng)悬.挂(xuán)冉.冉升起(rǎn)解析:A项,“载”应读“zài”;C项,“赠”应读“zèng”;D项,“荆”应读“jīng”。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3)还有一些参观者着毒气室和焚尸炉。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A.心智竟然注视B.心志竟然凝视C.心志居然凝视D.心智居然注视解析:“心智”,思考能力,智慧;“心志”,意志。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吃惊的程度比“竟然”重;“竟然”,同“竟”,表示出乎意料。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注视”,注意地看。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横跨东西的沪昆高铁,将以其高速度、大运力,突破中部、东部、西南地区的交通瓶颈,成为提高东西部区域经济共进的“金钥匙”。

B.各成员国强调,要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起核心协调作用,维护世界和平,在国家平等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双边和多边合作不断发展。

C.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有不安定因素,如问题蔬菜、地沟油、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D.木偶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键点就是它要靠操作者的技巧来塑造木偶形象,而每种情绪如何用动作表现都经历了几代人的摸索。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必修1) 专题10 短新闻两篇(测)(提升版)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必修1) 专题10 短新闻两篇(测)(提升版) Word版含解析.doc

(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每小题3分,共9分)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

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中国月球车车身上的这一图像,是由当天凌晨释放它的着陆器拍摄的。

23时许进行的首次互拍成像试验中,着陆器和月球车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相拍照。

照片显示,在虹湾地区布满砾石和尘埃的灰黑色月面上,着陆器被阳光照得一片金色,月球车“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

约一分钟时间的互拍,并非简单的“留影”。

从几小时前驶向拍摄点开始,月球车成功验证了月面行走、地形建立、视觉定位、感知规划等遥操作技术和车体控制、原地转向、相机使用等工作模式。

未来几天还将进行的4次互拍及后续科学探测,将是这些技术和模式的重复应用。

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搭载长征三号乙火箭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这是继2007年嫦娥一号、2010年嫦娥二号之后,我国发射的第3颗月球探测器,也是首颗月球软着陆探测器。

嫦娥三号携带有一台无人月球车,重3吨多,是我国设计最复杂的航天器。

12月2日发射升空以来,嫦娥三号先后突破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等关键技术。

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两器”成功互拍意味着它们携带的载荷顺利工作,这次任务“实现软着陆、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勘查”的目标已经实现。

国旗展现在屏幕上的那一刻,北京飞控中心掌声骤起。

这面五星红旗接近B5纸大小,特殊材质能够经受月球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

着陆器上的彩色相机,还原了它的“中国红”。

10年前的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的第7圈飞行中,同样展示了一面五星红旗。

那次飞行,让中国得以跻身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

10年后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10年间,以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在实现规模拓展、技术跨越的同时,带动了高新产业和基础学科的发展。

高中 第十课短闻两篇同步训练 必修1 试题(共13页)

高中 第十课短闻两篇同步训练 必修1 试题(共13页)

第四单10 短新闻(xīnwén)两篇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冉.冉( ) 汽艇.( ) 雏.菊( )窒.息( ) 婆娑.( ) 明媚.( )2.根据拼音组词。

3.解释以下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

(2)五星红旗伴着?义勇HY进展曲?冉冉..升起。

(3)他们表情木然..。

4.填空。

(1)新闻有广义和HY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HY的新闻那么专指________。

(2)新闻的构造,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结语五局部。

5.?别了,“不列颠尼亚〞?以独特的方式把细节勾连在一起,把现实场景和历史场景编织在一起,字里行间蕴涵着什么深意?阅读下面(xià mian)的文字,完成6~9题。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假如不说些什么或者写些什么就分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如今,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络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HY,使他终生难忘。

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10课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10课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10课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 学完了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之后,大家在思考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B . 多数动物不像蓑鮋的兴趣那样折中,它们只选其一:要么斑纹,要么斑块,要么斑点。

C . 宋徽宗赵佶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开封),移植宣和殿(《三山志》)”。

D . 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怎样担当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面对着逆境厄运的考验,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鲁迅的回答是——直面人生。

2.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②④3. 下列各项中,画线的词与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蓄积的内在力量,像一把利剑,让他对世界对人生的体悟如此深入,以至他非写下它们不可。

B . 新成立的歌德拍卖公司一鸣惊人,在举行的首次拍卖会上将齐白石的一件《花卉草虫》以2464万元成功拍出。

C . 她对一系列角色的成功演绎,让观众看到她不但可以诠释好花旦角色,而且对青衣角色的把握也显得驾轻就熟。

D . 《中外儿童科普精品书系》是从建国60年来产生较大影响的少儿科普读物精品中遴选出来的,它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办“未来之声”活动,将邀请来自各经济体的约百名学生代表和指导老师来参加。

B . 季羡林老先生即使在病榻,仍然忆往述怀,思考人生,写下了富有思想性的佳作《病榻杂记》,完全可以说是季老“思想不老”的极好写照。

C . 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欣赏者要自己体悟,一经点破,那含蓄蕴籍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doc

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doc

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凝.重(nínɡ)纳粹.(suì)焚.尸(fén)雏.菊怒放(chú)B.婆娑.(suō)嬉.笑(xǐ)撰.写(zhuàn)明媚.温暖(mèi)C.沼.泽(zhǎo)凋.谢(diāo)废墟.(xū)步履.蹒跚(lǚ)D.戕.害(qiānɡ)窒.息(zhì)祷.告(dǎo)世人瞩.目(shǔ)【答案】C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凝重隐秘折磨阳光明眉B.嬉笑凋谢绞刑终身难忘C.残状接载颠倒心智健全D.废墟噩梦复原蒙蒙细雨【答案】D【解析】A项,“阳光明眉”应为“阳光明媚”;B项,“终身难忘”应为“终生难忘”;C 项,“残状”应为“惨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_________在南海的夜幕中。

②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_________的。

③导游也_________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④参观的人们一个个心情_________,他们一声不响地走出陈列室。

A.消逝序幕无需凝重B.消失帷幕无须沉重C.消失序幕无须沉重D.消逝帷幕无需凝重【答案】C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B.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眼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C.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D.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答案】A【解析】谓语并列要用逗号,顿号应改为逗号。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手拿一本书请杨振宁签名,后者欣然提笔应约。

语文必修一10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习题1 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必修一10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习题1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课《别了,不列颠尼亚》练习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有错别字的一项()A.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B.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

C.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D.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恶劣的经济形势冲击下,公司终于宣告破产。

B.这次考试很难,但他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C.他沉默地走进来,一脸的凝重已经说明了一切。

D.我们之间的友谊建立在彼此信赖的基础上。

3、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现代新加坡之父李光耀:“1997年之后香港将遭遇什么?”李光耀答道:“1998。

”李光耀话语的言外之意是:。

4.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学习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5.在1997年6月26日这一天,英国米字旗在香港总降下了多少次,其中最后一次降下的具体时间是什么?6.“日落”除了表明具体时间概念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是什么?7、选文第一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8.选文第四段中“一百五十六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一句交代了有关的背景材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答案解析1、解析:B项中“旗秆”的“秆”应该为“杆”。

答案:B2、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词语的使用。

做此类型题要先弄清每个词语的准确意思。

宣告:宣布。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10)短新闻两篇-word文档资料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10)短新闻两篇-word文档资料

短新闻两篇1..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序幕漂扬细腻终生难忘B.掩印噩梦易帜绿树成阴C.心智健全巨辖表情木然D.致敬装修紫荆金发碧眼答案:D解析:A项,漂扬一飘扬。

B项,掩印一掩映。

C项,巨辐-巨幅。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对美好的、高尚的力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出言讥讽,要么肆意打压,而对负面的信息则摇旗鼓噪,如蚁附膻....。

②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③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④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⑤往往越单纯专一的人,就越容易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而那些想法很多、在许多方面都想显露一手的人,则往往终其一生而无所事事....。

⑥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A.②⑤⑥B.②③④D.①③④如蚁附膻:像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形容许多人纷纷追求某种恶劣的事物或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使用正确。

②大而化之:形容做事情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此处将其误用为“通过放大问题去解决问题”,望文生义。

③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④移樽就教: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

符合语境。

⑤无所事事: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指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不合语境,应改为“无所作为”或“一无所成”。

⑥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放在句中褒贬不当。

3.下列词语中存在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祷告纳粹颠倒难以想象B.废墟掩映绞刑惊惧万分C.阴庇嬉笑肯求心智健全D.隐秘窒息凝重表情木然答案:C解析:“肯求”应为“恳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凝.重(nínɡ) 世人瞩.目(zhǔ)纳粹.(suì) 焚.尸炉(fén)B.婆娑.(suō) 堪.称典范(kān)嬉.笑(xǐ) 明媚.温暖(méi)C.凋.谢(diāo) 步履.蹒跚(lǚ)装载.(zài) 紫荆.花(jīnɡ)D.戕.害(qiānɡ) 雏.菊怒放(chú)嚼.蜡(jué) 重蹈覆.辙(f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漂扬蒙蒙细雨撤离降旗仪式B.掩映世人瞩目汽艇阳光明媚C.刍菊草地碧绿详细不由自主D.追逐表情茫然窒息绿树成茵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________在南海的夜幕中。

②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________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③还有一些参观者________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A.消失竟然注视B.消逝竟然凝视C.消逝居然凝视D.消失居然注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日本媒体报道,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日本广告、影视界都受到非常严重的冲击,电视剧制作费用骤减,很多片酬曾经很高的女星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B.南京汉中门大桥北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C.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五六月份。

D.在东风风神品牌即将发布前夕,备受关注的东风风神首款轿车荣膺“2009年十大期待车型”,并位列“2009年十大期待车型”榜首。

二、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

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

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

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5.选段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引用“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和“数以千计的照片”的中间的一张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别让春晚流行语成了话语暴力每年春晚都会诞生一句流行语,2007年是“你太有才了”,2008年是“为什么呢”。

作为春晚金句,出自蔡明小品《梦幻家园》的这句“为什么呢”刚一露面,便被媒体和网民灵活引用于热点事件和话题的讨论中,这四个字说不定会频频现身于各类媒体标题和导语中,让2008年成为一个“疑问年”。

不过,糟糕的是,“为什么呢”自身也遭遇到了“为什么”的质询。

据媒体报道,这句话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台词,十年前冯小刚的贺岁电影《不见不散》中已经有过一模一样的桥段。

“为什么呢”不算是对冯小刚电影的抄袭,作为更为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对于各种流行文化的借鉴与聚合是小品所特有的特征,十年前“为什么呢”没能流行起来,一是当时那部电影表达的重点不在这个环节,二是这四个字没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紧密地契合,不足以调动观众的敏感度。

在2007年发生了“华南虎照”、“厦门PX”、“交强险暴利”等公共事件之后,公众对假象的质疑和对真相的追问,达到空前高涨的状态,而蔡明小品中带有诙谐和调侃色彩的“为什么呢”,颇为符合网络时代的表达,它借助春晚平台的强大影响力,使得公众找到了一种“共同的语言”,让集体情绪得到了恰如其分的释放。

春晚流行语有它的社会价值,这值得肯定,但对于小品本身而言,过度着重于流行语的创造,也让小品丧失掉了娱乐背后的内涵,成了堆砌笑话和俏皮话的“集装箱”。

从“没病走两步”到“下蛋的公鸡,公鸡中的战斗鸡”,从“忽悠,接着忽悠”到“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个多事的女人”……纵观这些年堆积下来的春晚流行语的生成,在套路上没有任何变化,要么是对名言的改编,要么是纯粹为了合辙押韵的“抖机灵”。

几年下来,人们已经进入了对春晚流行语的审美疲劳期,对于春晚流行语大规模滥用,也使得这寥寥数语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话语暴力。

流行语的巨大影响力改变了小品的创作走向,一个小品无论质量如何,只要留下一个金句,就足以让该小品和表演者收获掌声,小品像依赖毒品一样迷恋上了对台词的打磨,这一点在“为什么呢”的出台前后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与以前春晚流行语的无意形成相比,2008年的“为什么呢”带有明显的人为痕迹。

春晚还未开始,小品还未演出,就有无数新闻和消息预测,“为什么呢”会成为今年流行语。

这种舆论引导,加速了这四个字的走红速度,这不禁让人猜测,明年春晚会围绕流行语怎么制造、制造出什么样的句子?在进入审美疲劳期之后,小品还能带给观众多少新鲜感?以赵本山小品为代表的北方小品独霸春晚天下,南派小品成了陪衬,甚至连陪衬都算不上——过不了初审关便被纷纷拿下了。

很多南派小品立意不错,构思精巧,演员的表演也恰到好处,但就是“包袱”抖得不够多,“笑”果比不上北方小品的好,所以,小品的南北相争上春晚,总是以南派小品的失败而告终。

但北方小品就真正成功了吗?未必见得,每年赵本山的小品观众期望值最高,最后的反馈意见也表明,单个地看这些小品的确也不错,但在整体上,赵本山小品有着重复自己、表现手法单一等诸多缺陷,“卖拐、卖担架、卖轮椅”连卖了三年,“白云黑土”系列也进入了4.0版本,赵本山的农民形象十数年不变,忽悠残疾人屡试不爽……2008年春晚的《火炬手》得到的评价并不高,但这不能影响它继续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春晚小品节目,赵本山进入了小品创作的灵感匮乏期,其他小品作者和表演者的表现更是不敢恭维。

究其原因,还是和小品创作者远离生活、没有创新意识分不开的。

有多少笑话和冷幽默都在网上泛滥成灾了,还被小品津津有味地引用,完全是嚼人家剩下的馍,在逗人短暂一乐的同时,却冷却了观众对于小品持续的热情。

9.下列关于文本的理解和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认为“‘为什么呢’自身也遭遇到了‘为什么’的质询”不能表明出自蔡明小品《梦幻家园》的这句“为什么呢”是抄袭。

B.话语暴力主要表现为春晚流行语大规模滥用。

C.公众对假象的质疑和对真相的追问也是“为什么呢”流行的原因。

D.南派小品立意和构思强于北方小品,但就是“包袱”抖得不够多,“笑”果比不上北方小品的好。

E.本文在论述上最大的特点是善于充分运用事例。

10.文中“连卖了三年”“4.0版本”“十数年”等词语有何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08年春晚“为什么呢”能够流行起来的原因有哪些?(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的写作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试作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