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组经济学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N格里高利曼昆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与政策效应
模型运用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比较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 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经济社会的总体供需状况以及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当总需求
大于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上升;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下降。
政策效应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物 价稳定。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 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可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与修正
1
GDP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福利状况。
修正方法
2
3
绿色GDP:在GDP基础上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 的真实国民财富;
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与修正
幸福指数
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 体验,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指标;
VS
人类发展指数(HDI)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包括预期寿命、 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三个方面的综合指标。
04 货币、利率与金融市场
货币的定义、职能与类型
01
02
03
货币的定义
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用于购 买商品和劳务的一组资产。
货币的职能
货币在经济中主要有交易 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 段、价值贮藏等职能。
货币的类型
根据货币的流动性和可接 受性,可分为现金(如纸 币、硬币)、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
01
金融市场的结构
02
金融市场的功能
03
金融市场的监管
金融市场主要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构成。
金融市场具有资金融通、风险分散、价 格发现等功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作用。
微观经济学第10-12章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

生产者D的等产量线是ⅠD、ⅡD、ⅢD,产量水平增加。
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和生产契约线 如图21
水平线表示要素L的数量L, 垂直线表示要素K的数 量D的K。原O点C。为第一个生产者C的原点,OD为第二个生产者
图中任一点a’反映了两种生产要素在两个生产者 之间的分配状况。 a’对于生产者C的生产消费量是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
均衡理论分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分析:只研究单个市场,
把某个市场从市场体系中单独拿出来研究,如某一市 场某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是该商品本身价格的函数, 其他商品的价格假定为不变,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 供给决定了该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一般均衡分析:把所有的互相联系的市场看成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
一、帕累托最优状态
pp345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资源配置最有经济效率的状态。
对于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 一个人的状况变好的同时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如果某种资源配置状态已经达到:任何改变使至少 一个人的状况变好的同时必须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叫 做帕累托最优状态,此时资源配置是最有效率的。
再把生产契约线上的e’点,等产量线ⅠC和
ⅢD的切点,最优产量分别是X2和Y2,转换到产品
图上的e’’(X2,Y2)是两种要素的最优产出量。
这样把生产契约线上的每一点都转换到产品图上 得到生产可能性曲线PP’。表示在既定要素下所能实 现的最大产量组合,又叫产品转换线。增加一种产品 的产量必须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要素均衡价格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完全竞争与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你一定要读的50部经济学经典的读后感

你一定要读的50部经济学经典的读后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自诞生以来就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关注。
经济学经典是业内人士必须熟知的,本文就推荐了50部经济学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了解到这些重要经济学著作的核心思想和价值。
第一部经济学经典:《货币的性质与货币问题》这本书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佛里德里希·哈耶克于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
书中探讨了货币的本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自由市场对货币和经济的影响。
通过其分析,哈耶克呼吁政府不要过度干预货币市场,以保持市场的自由性和竞争性。
第二部经济学经典:《财政学原理》这是一本非常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作者是公认的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格里高利·曼昆。
该书一直被认为是学习财政学的基础教科书,内容涵盖了税收、公共支出和政府债务等重要主题。
第三部经济学经典:《资本论》这是卡尔·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包含三卷。
它讨论了资本主义经济及其发展,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会导致阶级分化和压迫。
这本书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
第四部经济学经典:《国富论》这本书是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探讨了经济学的基础问题,例如贸易和财富的创造。
斯密主张在一个自由市场环境中,个人自利的行为会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繁荣。
第五部经济学经典:《货币金融学》这是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妮·斯卡格斯·弗里德曼的著作,被认为是当前货币和金融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
该书探讨了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以及政府对货币市场的干预对经济的影响。
第六部经济学经典:《货币、信用和银行》这本书是奥地利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著作,于20世纪20年代出版。
此书探讨了货币和信用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它们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
米塞斯支持自由市场和金本位货币制度,反对政府干预。
第七部经济学经典:《人口论》这本书是托马斯·马尔萨斯的著作,于18世纪末出版。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曼昆(N. Gregory Mankiw)是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他在其著作《宏观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十大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不仅对经济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们理解经济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启示。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十大经济学原理。
第一条原理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任何决策都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
第二条原理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这一原理与第一条原理相呼应,它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放弃某种东西所带来的成本。
第三条原理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指的是一种额外的量,理性人会比较边际量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这一原理对于理解人们的决策行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四条原理是“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激励是人们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人们会对各种激励作出反应,这一原理对于理解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条原理是“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能够让每个人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互利互惠,这一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第六条原理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一原理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七条原理是“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尽管市场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但有些时候政府的干预也是必要的,比如修正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产品等。
第八条原理是“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经济增长是提高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这一原理强调了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九条原理是“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过多的结果,这一原理强调了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十条原理是“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一种短期的权衡取舍关系,这一原理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

Q
“传统公司”和“绿色公司”的短期
微观经济学
§10-2 外部性与环境经济
四、解决外部性的措施
政府的税收(庇古税)和补贴
罚款 确定所有权 合并企业 政府规制 公众参与
微观经济学
根据最优污染程度,如果企业的污染超出这一标 准,政府将予以重罚,处以高额罚金。 对污染企业收费的办法控制企业的污染,使其污 染量符合社会最优标准。污染费是按照平均每 一单位污染量征收的。
二、投票悖论 假设甲乙丙三人,面对A、B、C三个备选方案,有如的偏好排
序 :甲(A > B > C)
> B)
乙(B > C > A)
丙(C> A
三个社会偏好次序——(A > B )、(B > C )、(C> A )
(矛盾)
阿罗不可能定理:在非独裁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 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即满足所有个人偏好的社会偏好选
1、消费上不具有排他性
2、供给上不具有竞争性
微观经济学
边际成本为0
非竞争性是指,对于任一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 平,增加额外一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引起产品 成本的任何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 的产品边际成本等于零。 非排他性是指很难或禁止他人不付代价消费该种 产品。非排他性表明要采取收费的方式限制任 何一个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非常困难、 甚至是不可能的。
牛群数量(头) 1 2 3 4 5 6 边际成本 (万元) 1.0 1.05 1.15 1.3 1.5 1.75 养牛人的边际收益 (万元) 2.2 2.1 1.95 1.75 1.5 1.2 菜农的边际成本(损失) (万元) 0.36 0.38 0.41 0.45 0.5 0.56
微观经济学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10th edition pdf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10th edition pdf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经济学原理第10版PDF》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经济学教材,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课程中。
本教材在传授经济学原理的基础知识的也涵盖了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
下面将结合该教材的内容,详细分析其教学特点和学习价值。
第一,该教材明确了经济学的核心原理。
通过介绍供需关系、市场竞争、货币政策等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整体框架。
通过学习这些原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这些原理进行经济决策。
第二,该教材结合了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
在教学内容中,本教材通过引入大量的实际案例和相关数据,帮助学生将理论原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和实际意义,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该教材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在讲解经济学原理的本教材还融入了一些关于未来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展望,帮助学生对未来经济趋势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这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和职业规划中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该教材还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本教材帮助学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经济分析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本教材也帮助学生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他们在实际经济领域中的操作能力。
《经济学原理第10版PDF》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经济学教材,它的内容丰富,涵盖了经济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经济学原理,提升其经济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本教材,深入了解经济学领域,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篇示例:《经济学原理第十版PDF》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经济学教材,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地的大学课程中。
本书由经济学家曼昆(N. Gregory Mankiw)编写,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简述十大经济学原理

简述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公式,它们是理解经济学的基础。
下面是十大经济学原理的简述: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总是需要选择,并且我们的选择往往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
这种权衡取舍的问题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任何东西的成本都是已放弃的其他东西在做出任何决策时,我们都需要考虑成本。
这就是说,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必须放弃其他选择。
3.理性人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下一个步骤的成本和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
4.人们对激励的反应当人们面临激励时,他们有一定的倾向去做出反应。
经济学家利用这个原理来探讨市场和政策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5.贸易有利于双方国际贸易是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
按照经济学原理,各国之间的贸易应该互惠互利,这意味着两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6.市场是有效的分配资源的机制市场是经济学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如果市场能够自由运作,它能够为资源的分配带来效率和公正。
7.政府可以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物品,例如公共道路和公共卫生设施。
政府可以在市场无法提供这些物品时提供它们。
8.政府可以干预市场尽管市场是有效的分配资源的机制,但有时市场会遇到问题。
这时候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解决问题。
9.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下降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价格上升,需求会下降。
这是因为消费者会更加节约地使用资源,或者寻找其它更便宜的替代品。
10.社会成本要比个人成本高个人成本是指为个人做出某种选择的成本,而社会成本则是整个社会为某项选择所支付的代价。
从某种角度来说,社会成本比个人成本更加重要,这是因为社会成本影响了整个社会。
以上是十大经济学原理的简述,这些原理是理解经济学的基础。
下面将对其中几个原理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首先是权衡取舍的问题,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在面临选择时,我们需要在各个选项之间进行权衡,并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高级计量经济学 第十章 消费行为模型[精]
![高级计量经济学 第十章 消费行为模型[精]](https://img.taocdn.com/s3/m/22d3ef2ab7360b4c2e3f645e.png)
边际消费倾向满足0<<1 Ct=+Yt+ut
相对收入假说
消费水平不仅受消费者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还受其 过去最高收入水平的影响。
Ct=+1Yt+ 2Ytmax+ut 当收入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时,可能会有Ytmax=Yt-1。
3
宏观消费函数:理论基础
?支出弹性??????bpj??ap2lnlnnijijjkkijkmmp????????????????????????????????????????????????i????????10ijij?????????????bp??ap12?1lniiiimw????????????????分层消费模型弹性计算?前面给出的计算公式针对不分层的模型可以看作是有条件弹性取决于类支出计算基于总消费支出的无条件弹性需要做必要的假定
CPt=YPt+ut
YP可以用现期和过去收入的加权平均值来表示,过去收入的效应 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小到零。
Ct=+tYt+ut
4
宏观消费函数:理论基础
相对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均可以用几何分布滞后模型 来反映:
Ct=+1Yt+ 2Ct-1+ut
对该模型也可以直接解释为,消费行为的变化非常缓慢,前期消 费行为和现期可支配收入共同影响现期消费行为。
局部均衡分析框架(假定该商品市场上发生的变化不 会影响到其他市场)
应用模型常常根据研究需要扩展进其他解释变量
持久收入(家庭资产) 政策干预(定量供给、补贴…) 人口学特征(年龄、教育、家庭人口构成…) 市场环境
15
单一商品需求模型: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四、膨脹的通貨危害
個人:實際收入水準下降 個人財富水準縮水 社會:把大部人拖向極貧,財富轉移到少部分人
手中
國家:造成國家經濟的混亂甚至崩潰 資源財富外
流
5
五、大陸通脹情況
1、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4 萬億投資計畫以及一系列擴大 內需的刺激措施 2、貨幣超發
6
7
六 、解決通脹的方法
1、 解決成本推動通貨膨脹:採取節能原 材料、技術創新、抑制租金 2、解決需求拉動通貨膨脹:提高利率, 減少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
8
謝 謝 聆 聽
Thanks for your time
9
通貨膨脹
第十組
簡報人:鄭權 組 員:黃仕德 、方乃寶 指导老师:邱瑞深
1
一、通貨膨脹的定義
定義:一般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 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現 象
實質受通貨膨脹之苦!
3
三、通貨膨脹的種類
1、成本推進通貨膨脹:供給方發生通脹,原材料、匯率 、進口材料上漲 2、需求拉動通貨膨脹:需求遠超過供給,物價全面上 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