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陆游《秋思》阅读训练及答案

陆游《秋思》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思
陆游
雁阵横空送早寒,白头病叟住江干。

风林脱叶山容瘦,霜稻登场野色宽。

万里关河惊契阔,一尊邻曲话悲欢。

书生饿死寻常事,那得重弹贡禹冠。

【注】这首诗作于陆游因不得重用辞官闲居山阴期间。

霜稻登场:即晚稻收割后都堆到了晒场上。

贡禹冠:即贡禹弹冠。

贡禹与王吉友善,汉元帝时,王吉被召任谏议大夫,贡禹听到这个消息,就把自己的官帽取出,弹去灰尘,准备戴用,果然没多久贡禹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前两联写“秋”,境界苍凉,后两联写“思”,感情深沉。

写景抒情,妙合无垠。

B. 颈联写诗人惊觉与沦陷的国土阔别已久,无奈中只能自斟自饮唱歌解忧。

一个“惊”字, 把对别离的感慨写得淋漓尽致。

C. 诗歌借用贡禹弹冠的典故,感叹自己没有机会像贡禹那样重回官场为国效力,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郁闷和不得志的心境。

D. 全诗首句入韵,中间两联对仗工稳;语言苍劲生动,彰显清旷淡远的诗歌风格,充满苍凉的人生感慨。

15. 请结合全诗,赏析颔联中“瘦”和“宽”二字的表达效果。

(6分)
参考答案:
14.B(“自斟自饮”错,而是跟“邻曲”即邻居一起。

)
15.“瘦”用比拟手法写秋山景象。

秋风起,树叶落,秋山萧条,较之夏季像是瘦了;“宽”是写原野的空阔。

晚稻收割,堆到了晒场,整个原野变得空荡荡的;两个词共同表现了秋天充斥整个空间的萧条衰败感,渲染了心忧国事的诗人沉重苍凉的内心世界。

(每点2分)。

陆游《秋思》阅读答案

陆游《秋思》阅读答案

陆游《秋思》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秋思
陆游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注]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

并州,东汉州名,古时并州以产剪刀著名。

1.本诗作者描绘了何种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炼字炼句角度,点评“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的妙处。

【参考答案】:
1.作者借物写景,以富有代表性的典型景物,如乌桕、菊花、鸿雁、天空等,生动明快地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形象鲜艳的秋景图。

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之情。

2.作者以“并刀”比喻“诗情”的敏锐,新颖别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一个“剪”字,锤炼精当,化无形为有形,形象逼真,充分表现了诗人构思的敏捷和技巧的娴熟。

(意对即可)。

《秋思》阅读答案15篇

《秋思》阅读答案15篇

《秋思》阅读答案《秋思》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思》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思》阅读答案1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2.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边塞秋天的景象与江南一带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然寒冷,但有羌管奏鸣,生活很有情趣并不艰苦。

2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范仲淹的名句,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并简析理由。

(2分)参考答案:22. D (2分)23. 答案示例一:喜欢前一句。

这个词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将士们戍边的艰辛和他们因为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非常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示例二:喜欢后一句。

这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写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观,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效命,为人民效力。

(符合文意即可)(2分)《秋思》阅读答案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8.《碛砂唐诗》云: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

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

(5分)9.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请鉴赏诗的三四句。

(6分)阅读答案:8.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

(1分)秋风无形,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一样,秋风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秋思》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秋思》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秋思》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秋思陆游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

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

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

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

[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

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

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闲适自在的心情。

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

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

2.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案】1.B2.含意:诗人随意漫步,推门出去,只见碧波万顷,湖光秋色扑面而来。

不禁想起西晋的张翰,为了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竟辞官还乡;而自己连官都不用辞,眼前这湖中多的是莼菜和鲈鱼。

(意思答对即可)思想情感: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反用其意,体现了诗人对闲居的不甘心,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理想。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语言和情感的能力。

B.“闲适自在”错误,颔联“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表达的是不甘心闲居,再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思考,陆游是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句中“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尾联“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的意思是诗人随意漫步,推门出去,只见碧波万顷,湖光秋色扑面而来。

不禁想起西晋的张翰,为了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竟辞官还乡;而自己连官都不用辞,眼前这湖中多的是莼菜和鲈鱼。

注释是说“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

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据此可知,“季鹰不用忆莼鲈”是用典,运用“莼鲈之思”的典故,张翰的“莼鲈之思”是躲避乱世;而陆游心里想的却是在天下纷乱之际,如何建功立业、收复中原。

《秋思》阅读答案最新

《秋思》阅读答案最新

秋思阅读答案引言《秋思》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抒发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歌。

杜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并通过富有感情的词句表达了离乡别井的忧思之情。

本文将从诗歌的情感表达、意象的使用以及主题的延展等方面进行阅读答案的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秋思》这首诗歌。

诗歌的情感表达杜牧通过《秋思》这首诗歌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先,诗歌的题目即是“秋思”,“思”字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其次,在整首诗中,杜牧运用了大量描绘秋天景色的词句,其中包含了对乡村的描绘。

例如,诗中提到了隆冬时节的寒风,“北风卷地白草折”,深秋时的落叶,“秋草独寻人去后”,这些描绘深秋景色的词句无疑引起了杜牧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另外,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达了离乡别井的忧思之情。

杜牧写道:“年年阁亭相对下,卷尽残杯独自眠。

”这里通过描述年年都在亭子里饮酒眠息的情景,与现在独自离乡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杜牧通过这种对比,更加强调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意象的使用《秋思》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首先,杜牧使用了秋天的景象来象征乡愁。

例如,“北风卷地白草折”,“秋草独寻人去后”等等,这些描绘了秋天景色的意象,与诗人的离乡之情相互呼应,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的忧思之情。

其次,诗中还运用了酒的意象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杜牧写道:“年年阁亭相对下,卷尽残杯独自眠。

”这里的“阁亭”与“残杯”都是与饮酒相关的意象,通过描述常年在故乡饮酒眠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的延展《秋思》以思乡之情为主题,但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中写道:“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这里通过描述塞上长城的孤独与镜中衰老的情景,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人意识到时光的流转,自己已经步入中年,同时也在思考离乡之后的人生轨迹。

除此之外,诗人还通过运用一些描写乡愁景物的手法,展现了对社会动态的关注。

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红颜白发两相催。

古代诗歌陆游《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重庆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

古代诗歌陆游《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重庆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思陆游南郑归来①二十霜,背人岁月去堂堂。

破裘不补知寒早,倦枕无憀②厌夜长。

年少若为评宿士?狂生曾是说高皇。

慨然此夕江湖梦,犹绕天山古战场。

[注]①南郑归来:这里指从战场上回来。

②无憀:无所依赖,空闲而烦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首联中的“二十霜”指时间二十载,“背人岁月”写出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B.颔联中的“破裘不补”“厌夜长”体现了诗人十分“无憀”的心绪,真切动人。

C.颈联运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从而写出了诗人对少不更事、狂妄无知的后悔。

D.诗人将叙述与议论、抒情相融,能够做到情由事出,情至论随,流畅自然。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答题时要读懂诗歌,从不同角度分析,把握作者的感情。

【解答】(1)C.“从而写出了诗人对少不更事、狂妄无知的后悔”分析错误,这里通过设问手法,表明了自已年少时志向远大,而不是“少不更事、狂妄无知”,更没有后悔之意。

故选:C。

(2)“南郑归来二十霜,背人岁月去堂堂”首联写作者南渡归来已经二十多年,但岁月无情,光阴易逝,抒发了对光阴逝去的感慨。

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破裘不补知寒早,倦枕无憀厌夜长”,写出了疲倦无聊,夜不成寐但又无可奈何之态,抒发了对现实的无奈。

“慨然此夕江湖梦,犹绕天山古战场”,尾联写自己虽然身在江湖,但做梦依然是想着上战场,能够报效国家,抒发了作者报效祖国之志。

答案:(1)C(2)①对光阴逝去的感慨。

首联写南渡归来二十多年,但岁月无情,任由光阴逝去,有着无尽的感叹。

②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现实中只能是无所依赖,十分烦闷,但又无可奈何。

陆游《秋思 半年闭户废登临》阅读训练及答案

陆游《秋思 半年闭户废登临》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思陆游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

【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

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围绕“秋思”二字展开,塑造了一个体弱多病却依然心忧国家、情系天下的爱国诗人形象。

B.诗人久病缠身,闭门谢客,“昏灯”“寒雨"渲染了凄清的意境氛围,也影射出人世间的世态炎凉。

C.诗人心念山川壮美、关河依旧的中原,期盼南宋统治者如历代圣明君主一般忧心国事,泽被天下。

D.诗人最后以“秋帖"萦绕都城开封之景收束全诗,流露出挥之不去的浓浓愁绪,言有尽而意无穷。

16.本诗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均出现了“遗民”形象,两首诗中的“遗民”形象及塑造“遗民”的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B(“影射出人世间的世态炎凉”错。

)16.(1)本诗中“遗民”形象:(身在旧都故土),但被外敌统治,痛苦垂泪,(1分)思念流离失所的亲人(1分)。

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遗民的同情,以及对故国的思念。

(2分)(2)辛词中的“遗民”形象:在佛狸祠前擂鼓祭祀,欢度社日,已经安于异族统治,不思收复(1分)。

诗人通过这一形象地塑造,告诫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警醒百姓不忘国耻家恨。

(三个方面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

陆游《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12.阅读下边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

秋思①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②,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③。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土。

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双角绑上利刃,尾巴绑上易燃物点燃
令其冲向敌军,最初春秋时齐将田单破燕军时用了火牛。

③元龙百尺楼:汉末许汜去下邳探望陈登( 字元龙 ) ,陈不搭理他,自卧高处的大床上,让许卧下床。

以后刘备对许氾说:“我假如陈登,当卧百尺楼上,让你以地为床。

”以后便用“元龙百尺楼”形容崇敬的形式,或
表示高低悬殊。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说说你对颈联的理解? (4 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6 分)
12.(1) 参照答案:经过西沉的残月、凋落的井梧 ( 上下句各写出一个典型光景并归纳出特色,得 1 分,单单写出“月”“井梧”不得分 ) 等肃杀冷清之景 ( 归纳出境界得 1 分,其余如凄清、悲凉等亦可 ) 表达了作者的寥寂悲凉之情( 归纳出感情得 1 分,其余如沉痛无奈、孤单
凄凉等亦可 ) ,融情于景 ( 点出成效 1 分,情形交融亦可 ) 。

(2)参照答案:诗人对国家前程的担忧之情 2 分;不服年迈,壮怀强烈的情怀 2 分;已入晚年的无奈 2 分;报国无门的难过 2 分。

( 四点中的随意三点即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思阅读答案
诗歌重要的是体会描写的意境和思想。

《秋思》是一首唐代绝句,其实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秋思阅读答案”,要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需要同学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的——秋思阅读答案,赶紧练习一下。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①这首诗的体裁是,唐代另一种著名的诗歌体裁是。

(2分)
②三、四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20.(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3分)
答: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

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4分)
答:
秋思阅读答案由语文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0、(1)绝句律诗
(2)三、四句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担心自己要说的话没能在信中一一表达,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件打开,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20(l)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3分) (2)“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4分)
以上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思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秋思》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