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共同经营的判断(06.16)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知识点《会计实务》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确认_中级会计师取消2年3门

《会计实务》是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考察考生对会计实务操作和经济业务的运作流程的掌握程度。
其中,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确认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本篇文章中,将对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确认进行详细解析。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出租资产等交换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的增加。
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入等。
在确认收入时,需满足以下条件:收入的发生时间可以确定,收入的金额可以可靠计量,收入与企业的实际收益之间存在经济利益关联。
费用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为获取收益所支出的经济利益的减少。
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在确认费用时,需满足以下条件:费用的发生时间可以确定,费用的金额可以可靠计量,费用与企业的实际支出之间存在经济利益关联。
在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确认中,还需注意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原则。
收入确认原则包括实现收益和业绩完工两个阶段。
实现收益原则是指收入在实际交易中发生时确认,即当企业已经将所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转交给客户,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时,确认收入。
业绩完工原则是指企业已经完成了合同所规定的所有工程或项目,确认相关的收入。
费用确认原则包括费用发生和费用确认两个阶段。
费用发生原则是指费用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实际发生时确认,即费用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确认费用。
费用确认原则是指费用与所期望的经济利益之间存在关联性时,确认费用。
在进行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确认时,还需注意相关的会计制度和法规的规定。
根据中国的会计制度和法规,企业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需遵守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和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如真实性、完整性、并负责其他基本规则,以及权责发生制、货币计量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总的来说,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确认是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科目的重点内容之一、考生需了解会计要素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掌握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条件和原则,并根据相关的会计制度和法规进行会计处理。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中级会计实务企业合作与联营的会计处理

中级会计实务企业合作与联营的会计处理在中级会计实务中,企业合作与联营是常见的商业合作形式。
本文将就企业合作和联营的会计处理进行详细探讨。
一、企业合作的会计处理企业合作是指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实体通过协议和安排来共同开展业务活动的一种形式。
合作企业之间通常会形成一个新的实体,被称为联合企业或合资企业。
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合作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合作形式企业合作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如合资、合作、合作开发等。
合作形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会计处理的方法和准则。
合资企业的会计处理需要遵循相关的合资会计准则,合作企业则需要按照合作协议进行会计处理。
2. 共同出资和权益确认合作企业的参与方通常会进行共同出资,形成各方的权益。
在会计处理上,应该按照各方出资比例确认各自的权益,并建立相应的资本账户。
3. 业务交易及共同控制合作企业通常会进行业务交易和共同控制。
在会计处理上,应该按照各方的权益比例确认业务交易,并记录共同控制的情况。
4. 利润分配和损益共享合作企业的参与方会根据协议约定来分配利润和分享损益。
在会计处理上,应该按照各方的权益比例进行利润分配和损益共享的确认。
5. 编制联合财务报表合作企业需要编制联合财务报表,反映各方在合作企业中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在会计处理上,应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并披露各方的财务信息。
二、联营的会计处理联营是指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实体通过创建一个共同控制的实体来共同开展业务活动。
与企业合作不同的是,联营企业不会形成新的实体,而是由各方共同控制和管理。
联营企业的会计处理相对复杂,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共同控制联营企业的参与方需要共同控制和管理企业的业务活动。
在会计处理上,应根据各方的权益比例来确认共同控制。
2. 共同出资和权益确认联营企业的参与方通常会进行共同出资,形成各方的权益。
在会计处理上,应按照各方出资比例确认各自的权益,并建立相应的资本账户。
3. 业务交易和共同控制参与方共同控制联营企业的业务活动,并进行相关的交易。
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共同经营◇共同经营的判断◇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一、共同经营的判断共同经营,是指合营方享有该安排相关资产且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的合营安排。
合营企业,是指合营方仅对该安排的净资产享有权利的合营安排。
当合营安排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时,该合营安排为共同经营。
【教材例5-23】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建立了一项共同制造汽车的安排。
协议约定:该安排相关活动的决策需要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一致同意方可做出;甲公司负责生产并安装汽车发动机,乙公司负责生产汽车车身和底盖,丙公司负责生产其他部件并进行组装;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负责各自部分的成本费用,如人工成本、生产成本等;汽车实现对外铕售后,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各自获得销售收入的1/3。
本例中,由于关于该安排相关活动的决策需要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一致同意方可做出,所以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共同控制该安排,该安排为合营安排。
由于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只是各自负责汽车制造的相应部分,并未成立一个单独主体,因此该合营安排不可能是合营企业,只可能是共同经营。
如果合营安排通过单独主体达成,该合营安排可能是共同经营也可能是合营企业。
通过单独主体达成的合营安排,通常应当划分为合营企业。
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满足下列任一条件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合营安排应当划分为共同经营:(一)合营安排的法律形式表明,合营方对该安排中的相关资产和负债分别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二)合营安排的合同条款约定,合营方对该安排中的相关资产和负债分别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三)其他相关事实和情况表明,合营方对该安排中的相关资产和负债分别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如果合营安排同时具有以下特征,则表明该安排是共同经营:①各参与方实质上有权享有,并有义务接受由该安排资产产生的几乎所有经济利益(从而承担了该经济利益的相关风险,如价格风险、存货风险、需求风险等),如该安排所从事的活动主要是向合营方提供产出等;②持续依赖于合营方清偿该安排活动产生的负债,并维持该安排的运营。
会计中级实务-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第三节共同经营

会计中级实务-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第三节共同经营考点7 共同经营的判断以及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考点精讲1.共同经营的判断共同经营是指合营方享有该安排相关且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的合营安排。
合营企业是指合营方仅对该安排的净资产享有权利的合营安排。
当合营安排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时,该合营安排为共同经营。
如果合营安排通过单独主体达成,该合营安排可能是共同经营也可能是合营企业。
合营安排分类的判断如下所示。
⑴如果合营安排通过单独主体完成,则是合营企业,否则是共同经营;⑵如果单独主体的法律形式赋予各参与方享有与安排有关资产的权利,并承担与安排相关负债的义务,是是共同经营,否则是合营企业;⑶如果其他相关事实和情况赋予各参与主享有与合营安排相关资产的权利,并承担与安排相关负债的义务,则是共同经营,否则是合营企业;⑷如果合同安排的条款约定各参与方享有与安排相关资产的权利,并承担与安排相关负债的义务,则是共同经营,否则是合营企业。
2.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⑴共同经营中合营方的会计处理合营方应当确认其与共同经营中利益份额相关的下列项目,并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①确认单独所持有的资产和单独所承担的负债。
②按比例确定共同经营中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
合营方向共同经营投出或出售资产等(该资产构成业务的除外),在该资产等由共同经营出售给第三方之前,应当仅确认因该交易产生的损益中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利得或损失。
如果投出或出售的资产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规定的资产减值损失的,合营方应当按其承担的份额确认该部分损失。
合营方自共同经营购买资产等(该资产构成业务的除外),在将该资产等出售给第三方之前,应当仅确认因该交易产生的损益中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部分。
购入的资产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规定的资产减值损失的,合营方应当全额确认损失。
【案例】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商品流通企业,两公司共同设立一项安排C,即共同出资设立原价公司丙。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共同经营的判断

20XX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共同经营的判断(06.16)知识点:共同经营的判断共同经营,是指合营方享有该安排相关资产且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的合营安排。
它区别于合营企业,后者是指合营方仅对该安排的净资产享有权利的合营安排。
合营方应当根据其在合营安排的正常经营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来确定合营安排的分类。
对权利和义务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该合营安排的结构、法律形式以及合营安排中约定的条款、其他相关事实和情况等因素。
1.合营安排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应当划分为共同经营单独主体,是指具有单独可辨认的财务架构的主体,包括单独的法人主体和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但法律所认可的主体。
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合作企业等。
某些情况下,信托、基金也可被视为单独主体。
在这种情况下,合营方通常通过相关约定享有与该安排相关资产的权利、并承担与该安排相关负债的义务,同时,享有相应收入的权利、并承担相应费用的责任,因此该合营安排应当划分为共同经营。
2.合营安排通过单独主体达成,通常应当划分为合营企业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满足下列任一条件并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合营安排应当划分为共同经营。
(1)合营安排的法律形式表明,合营方对该安排中的相关资产和负债分别享有的权利并承担义务。
而不是参与方享有该安排的净资产的权利。
(2)合同安排的合同条款约定,合营方对该安排中的相关资产和负债分别享有的权利并承担义务。
(3)其他事实和情况表明,合营方对该安排中的相关资产和负债分别享有的权利并承担义务。
而不是参与方享有该安排的净资产的权利。
如果合营安排同时具有以下特征,则表明该安排是共同经营:①各参与方实质上有权享有,并有义务接受由该安排资产产生的几乎所有经济利益(从而承担了该经济利益的相关风险,如价格风险、存货风险、需求风险等),如该安排所从事的活动主要是向合营方提供产出等;②持续依赖于合营方清偿该安排活动产生的负债,并维持该安排的运营。
共同经营的相关财务案例

共同经营的相关财务案例共同经营是指两个或多个人共同合作开展经济活动的一种合作形式。
在共同经营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财务方面的问题,如资金投入、收益分配、财务管理等。
下面将介绍几个共同经营的相关财务案例。
案例一:小龙和小明共同经营小吃摊小龙和小明是好朋友,他们决定共同经营一家小吃摊。
为了开展经营,他们每人投入了10,000元作为初始资金,并决定将利润按照投入资金的比例分配。
在经营过程中,他们每天的收入为1,000元,每天的成本为800元。
经过一年的经营,他们共赚了100,000元。
根据投入资金的比例,小龙占60%,小明占40%。
根据这个案例,我们可以计算小龙和小明的各项财务数据:1.每人投资的初始资金:-小龙:10,000元-小明:10,000元2.利润分配:-小龙的利润:100,000元*60%=60,000元-小明的利润:100,000元*40%=40,000元3.收益率:-小龙的投资回报率:60,000元/10,000元=600%-小明的投资回报率:40,000元/10,000元=400%4.收入和成本:-每天的收入:1,000元-每天的成本:800元-每天的利润:1,000元-800元=200元案例二:共同经营公司的融资问题小李和小张决定共同组建一家公司,他们将个人的资金投入到公司中。
小李投入了30,000元,小张投入了20,000元。
为了扩大公司规模,他们希望通过融资来获得更多的资金。
他们向银行申请了一笔10万元的贷款,并承诺在一年内还清本息。
根据这个案例,我们可以计算小李和小张的财务数据:1.初始资金投入:-小李:30,000元-小张:20,000元2.融资额度:-银行贷款:100,000元3.贷款利率和期限:-年利率:5%-还款期限:1年4.利息计算:-利息:100,000元*5%=5,000元5.利润分配:-小李的利润:未确定-小张的利润:未确定案例三:共同经营公司的财务管理小王和小赵合作开设了一家服装店。
共同经营会计知识点

共同经营会计知识点共同经营是指两个或多个个体共同承担业务风险并共同从事经营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共同经营中,会计知识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务必要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共同经营的含义、会计主体、会计记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共同经营的含义共同经营是指两个或多个个体在共同承担业务风险的基础上共同从事经营活动的组织形式。
共同经营可以是合伙制或合资制,既可以是个人之间的共同经营,也可以是企业之间的共同经营。
共同经营的核心在于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
二、共同经营的会计主体在共同经营中,会计主体可以是个体或企业。
个人共同经营的会计主体是合伙人,合伙人通过合伙协议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企业共同经营的会计主体则是各个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合资协议来共同经营和管理企业。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的共同经营,都需要依据协议来规范会计核算。
三、共同经营的会计记录在共同经营中,会计记录需要表现个体或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
个人共同经营的会计记录需要分别归集每个合伙人的权益和收支情况,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企业共同经营的会计记录则需要以公司为整体进行核算,体现各个企业的投资、利润分配、并购等情况。
四、共同经营中的会计要求在共同经营中,会计要求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
个人共同经营需要按照合伙协议来进行会计核算,在会计操作上要确保合伙人的资金流动准确无误。
企业共同经营则需要依据合资协议来制定会计政策和制度,并定期进行审计核算,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五、共同经营的会计分析在共同经营中,会计分析是评估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会计分析可以了解共同经营的盈利能力、财务稳定性和发展潜力,帮助合伙人或股东做出正确的决策。
基本的会计分析方法包括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等。
六、共同经营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共同经营不仅带来了风险和责任的共担,也为个体和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共同经营可以集中各方的资源和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合作伙伴之间的成长。
中级会计师职称实务重点: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中级会计师职称实务重点: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2020年度全国中高级会计资格考试于2020年9月9日至10日举行。
为指导广大考生复习应考,为大家提供“2020年中级会计师职称实务重点: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更多请关注我们的更新。
2020年中级会计师职称实务重点: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对合营安排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被称为“合营方”;对合营安排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被称为“非合营方”。
(一)共同经营中合营方的会计处理1.一般会计处理原则合营方应当确认其与共同经营中利益份额相关的下列项目,并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一是确认单独所持有的资产和单独所承担的负债;二是共同经营中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按比例确定。
【例题22】A公司、B公司通过单独主体的形式共同达成了一项合营安排C公司,A公司和B公司享有C公司中资产的权利并承担其负债的义务,C公司属于共同经营。
因此.A公司和B公司应当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对与C公司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合营安排C公司的合同条款规定,A公司享有C 公司资产中厂房相关的所有权利,并承担向第三方偿还与厂房相关负债的义务;A公司和B公司根据各自所占权益的比例(各50%)对C公司的所有其他资产享有权利,并对所有其他负债承担义务。
以下是C公司的简化资产负债表:A公司应当在其财务报表中记录下列与C公司中资产和负债相关的信息:2.合营方向共同经营投出或者出售不构成业务的资产的会计处理业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负债的组合,该组合具有投入、加工处理过程和产出能力,能够独立计算其成本费用或所产生的收入,但一般不构成一个企业、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比如分公司。
一般对于两个企业之间,如果能够达到控制,就是形成企业合并的。
不构成业务,就是指不符合上述条件。
举个例子理解,比如甲公司购买了乙公司的一个办事处,该办事处并不构成业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2016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共同经营的判断(06.16)知识点:共同经营的判断
共同经营,是指合营方享有该安排相关资产且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的合营安排。
它区别于合营企业,后者是指合营方仅对该安排的净资产享有权利的合营安排。
合营方应当根据其在合营安排的正常经营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来确定合营安排的分类。
对权利和义务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该合营安排的结构、法律形式以及合营安排中约定的条款、其他相关事实和情况等因素。
1.合营安排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应当划分为共同经营
单独主体,是指具有单独可辨认的财务架构的主体,包括单独的法人主体和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但法律所认可的主体。
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合作企业等。
某些情况下,信托、基金也可被视为单独主体。
在这种情况下,合营方通常通过相关约定享有与该安排相关资产的权利、并承担与该安排相关负债的义务,同时,享有相应收入的权利、并承担相应费用的责任,因此该合营安排应当划分为共同经营。
2.合营安排通过单独主体达成,通常应当划分为合营企业
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满足下列任一条件并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合营安排应当划分为共同经营。
(1)合营安排的法律形式表明,合营方对该安排中的相关资产和负债分别享有的权利并承担义务。
而不是参与方享有该安排的净资产的权利。
(2)合同安排的合同条款约定,合营方对该安排中的相关资产和负债分别享有的权利并承担义务。
(3)其他事实和情况表明,合营方对该安排中的相关资产和负债分别享有的权利并承担义务。
而不是参与方享有该安排的净资产的权利。
如果合营安排同时具有以下特征,则表明该安排是共同经营:①各参与方实质上有权享有,并有义务接受由该安排资产产生的几乎所有经济利益(从而承担了该经济利益的相关风险,如价格风险、存货风险、需求风险等),如该安排所从事的活动主要是向合营方提供产出等;②持续依赖于合营方清偿该安排活动产生的负债,并维持该安排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