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

具体如下:(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

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

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

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2、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3、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4、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计方法。

5、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身体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变化,包括生长和变老两个方面。

2. 能够简单描述人体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2. PPT或黑板、粉笔3. 实物或图片:婴儿照片、成人照片、老年人照片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婴儿照片、成人照片和老年人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人会变化?我们从小变大有哪些变化?2. 导出教师简单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经验来总结“人体的变化”。

3. 学习a. 通过呈现教材中的图示和文字,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生长和变老两个过程,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个过程是渐进的。

b.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们是如何从小变大的?以及为什么人会变老?c.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

d.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整理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4. 拓展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例如身高的增加可以触碰到更高的东西,年龄的增长可以参加更复杂的活动等。

5. 总结通过讨论和展示,总结出人体的变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从小变大是因为身体不断生长,而变老是因为身体的机能逐渐退化。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找出自己身体变化的例子,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小组合作的结果,考察他们对人体变化的了解程度。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检查他们是否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身体的变化。

参考教案适用于小学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苏教版。

教案设计的主题是“身体的变化”,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的生长和变老两个过程,并能描述人体的变化过程。

教案采用了导入、导出、学习、拓展、总结和作业等教学步骤,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

同时,教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加深他们对人体变化的理解。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本详细目录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本详细目录

一上数学详细目录一、数一数二、比一比三、分一分四、认位置五、认识10以内的数1、认识1~52、认识1~5练习3、认识几和第几4、0的认识5、认识=、>和<6、练习一7、认识6~98、认识6~9练习9、认识1010、练习二六、认识图形(一)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趣的拼搭七、分与合1、2~5的分与合2、6、7的分与合3、练习三4、8的分与合5、9的分与合6、10的分与合7、练习四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5以内的加法2、5以内的减法3、0的加、减法4、练习五5、得数是6、7的加法6、6、7减几7、练习六8、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9、看图计算10、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11、练习七12、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13、求未知加数14、练习八15、连加、连减16、加减混合17、练习九18、复习(1)19、复习(2)丰收的果园九、认识11~20各数1、数数、读数2、数的组成、写数3、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4、练习十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1、9加几2、练习十一(1)3、练习十一(2)4、8、7加几5、练习十二(1)6、练习十二(2)7、6、5、4、3、2加几8、练习十三9、复习(1)10、复习(2)十一、期末复习1、认数和认识物体2、10以内的加、减法3、20以内的进位加法4、综合练习(1)5、综合练习(2)。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课件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课件

3 456 7 12
运梨的车有几 辆,是哪几辆?
运梨的车有 4 辆,是第 1 、3 、 5 、7 辆。
3 456 7 12
小猫前面一 辆车是谁在推? 后面一辆车呢?
小猫前面一辆 车小狗在推。后面 一辆车是小猴在推。
苹果树和梨树 一共有( 9 )棵。
5 + 4=9

12 1
34 5 2 34
苹果一共有( 9 )筐。
综合与实践
丰收的果园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 情境导入
(教科书第80~81页 丰收的果园)
秋天到了, 果园又迎来了丰 收的季节,让我 们跟着动物们一 起去看看吧!
二 活动探究 小鸟也在梨树上。
谁在梨树上? 谁在梨树下?
猴子在梨树上。 兔子在梨树下。
运苹果的车有 几辆,是哪几辆?
运苹果的车有 3 辆,是第 2 、4 、 6 辆。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33 3 3+3+3 =9
梨一共有( 8 )筐。
22 2 2 2+2+2+2 =8
树上有 ( 4 )只鸟。 又飞来( 3 ) 只,一共有 ( 7 )只。
4 + 3=7
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现在小猴和小 鸟一共有多少只?
1+1+7 =9
现在小猴和小 鸟一共有 9 只。
三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利用 10 以 内的加法、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 算来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同学们 也要多练习哦!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全册教案(附教材目录)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全册教案(附教材目录)

(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 (2)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录。 (3)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三、巩固练习 我们也来做实验:滚小球 学生两人一组做滚小球实验,把小球放置在斜面的不同位 置,观察小球滚出。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每人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 常遇到的,使我们懂得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 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 会有科学。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五、布置作业 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 10 个科学问题 六、板书设计 小小科学家 袁隆平 爱迪生 伽利略
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 机,电饭煲灯日常用品,也是工程师发明的。工程师的性质 是以制造产品为目的的;而科学家的性质是什么?是发现自 然的秘密。这两个 显然是不一样的。 活动三:学做小小工程师 1、创设一个情景:出示一直短的铅笔不好写了 怎么办?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老师这儿有一些材料: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 废旧纸张、剪刀、胶带……,小朋友们能不能来做一个铅笔 加长器? 【设计意图】做这个活动的时候有几点要特别注意的:第一 个就是给小朋友们的铅笔头要足够的短,因为只有足够的 短,在设计的时候才能体现出铅笔加长器的公用性。 4、学生汇报,师讲解铅笔加长器的做法: 可以直接用纸卷成纸筒包在铅笔的一端再用胶带粘牢。也可 以选择合适的管管径的粗细管或塑料管直接套在铅笔的一 端。还可以利用一次性筷子或小木棒古城铅笔周围形成加长 笔筒。 5、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6、请小朋友交流自己做得铅笔加长器 7、观察自己做的铅笔加长器和同学哪个好?老师这里 有买 来的现成的铅笔加长器,同学们你们看看,与你们自己做的 有什么不同?他们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比较的时候不是一味的说买来得好,如果是那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目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目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目录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备注(计划、进度、课时、安排)一数一数
二比一比
三分一分
四认位置
五认识10以内的数
六认识图形(一)
有趣的拼搭
七分与合
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丰收的果园
九认识11-20各数
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十一期末复习
-1-。

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

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
小学语文(苏教版) 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
人有两个宝
1、十个小伙伴, 分成两个班, 大家齐努力, 共同把事干。 2、站着在上面, 用它来思考, 我们看不见, 智慧在里面。
1 人有两个宝
人有 两 个宝, 双手 和 大脑。 双手 会 做工, 大脑 会 思考。 用手 又 用脑, 才能 有 创造。

用餐

yòu
就 像 三 角 鱼 , 小 嘴 张 开 吐 泡Fra bibliotek泡 。字

才干 才能
cái
腿 高 台 , 不 要 落 下 来

人才 口才
个人 个别

头 像 把 伞 , 伞 把

两个 宝

双手 人手
shǒu
有 长 短 , 指 尖 空 相 等

手工

大人 大衣

写 得 开 , 双 脚 都 落 地

大小 大脑
工人 工作
gōng
竖 写 中 间 , 横 画 两 边 都 相 等

做工 木工

公用 用处
yòng
长 , 框 框 正 短 横 两 边 都 不 碰
Yong shou you yong nao ,
cai neng you chuang zao .
用 手 又 用 脑,才 能 有 创 造。
liǎng
两 脑 宝 会 创 造 双
nǎo bǎo huì
chuàng zào shuāng
大人 好人 人口
rén
捺 分 开 左 右 对 称

,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6-9的认识》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6-9的认识》
苏认教识版6-9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6-9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认识6-9
课前导入
小朋友们正在玩套圈游戏!
认识6-9
二 新课探究 (教科书第23页例6)
6
1 个小朋 友在套圈。
认识6-9
123 4 5
5 个小朋 友在观看。
认识6-9
1 23 4 5
一共有 6 个小朋友。
认识6-9
一共有 8 个套圈。
8
认识6-9
图里有些什么? 数一数,说一说。
套圈
8
“8”像葫芦,从右上碰线到左线成半圆, 拐向右下面成圆碰右线,下线、左线,在 向上,在中线以上和原线相交,最后,线 到右上角附近稍离起笔处为止。
认识6-9
一共有 9 个动物玩具。
9
认识6-9
图里有些什么? 数一数,说一说。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们今天一起认识了6、7、8、9这几个 数,还会运用这些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认识6-9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6.
各套中几个?谁得第一? 套中3个 套中4个
套中5个
小猴得第一。
认识6-9ຫໍສະໝຸດ 7.在○里填“>”或“<” 。
6< 8
9>7
7>6
8< 9
认识6-9
8.
比 多( 4 )个, 比 少( 4 )个。
认识6-9
9.
答:够。
认识6-9
10.
9> 6 7 8
6< 7 8 9
8= 8
7< 8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有趣的拼搭》教学案例
高慧敏
此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

并且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能作出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

【案例描述】
一、激趣导入
计算机出示茄子老师,并说:“今天,有4种立体图形正在比本领,你们看,它们进场了!”(4种立体图形一一进场)
你们能说出它的名字吗?
4种立体图形发生争吵,都说:“我的本领最大!”球说:“那我们进行比赛吧!”其余图形都说:“好!”
二、实践操作
1、“滚一滚”
茄子老师说:“第一个比赛项目是滚一滚,看哪一个滚得快?”
4种形体跳着说:“好!”
你能预测一下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哪一个滚的快?(指名答)
我们预测得对不对呢?下面老师请六人小组进行实验。

请四位小朋友分别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的顶端。

另两位小朋友喊口令:“预备,放!”大家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滚下的情况。

你们组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圆柱和球都有圆圆的面,我们叫它“曲面”(学生摸一摸曲面)(把圆柱竖起来)同样的圆柱体,这样为什么滚不下去了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平平的,我们叫它“平面”(学生摸一摸平面)还有哪些形体也有平面?(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利用曲面滚得比较快,赢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

你们能帮助长方体和正方体滚下去吗?
(小组实验汇报)
2、“堆一堆”
茄子老师说:“第二个比赛项目是堆一堆。

看哪一个堆得稳?”4种立体图形都说:“好!”立即召集来自己的伙伴。

请各组商量先堆什么,再堆什么?然后6个人合作把几个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分别向上堆,最后讨论在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通过活动你们组发现什么?
哪一种最难堆?为什么?
3、总结归纳,引入生活
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我们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有本领,具有平面的物体堆得高堆得稳,具有曲面的物体滚得快。

为什么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
圆柱和球也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火球呢?”(学生自由说)为什么它们的形状都是圆柱或球呢?
4、“摸一摸”
刚才的比赛紧张而激烈,下面茄子老师也想让全班比比赛。

(出示魔术袋)先任意摸一个物体,不用眼睛看,说出你摸出来的是什么?(指名摸)(小组活动)小组长拿出口袋,其余5人顺次去摸。

师:你能摸出一个吗?(指名摸)(小组活动)小组长拿出口袋说出名称,其余5人顺次摸出。

5、“搭一搭”
茄子老师说:“最后一个比赛项目是搭一搭,搭出一辆小汽车。


师:你们瞧,这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搭出的汽车(圆柱和球搭出的汽车)请你们评价一下。

你们能搭出一辆汽车吗?”你们用了哪些物体?为什么?
(2)你还能搭出什么?(小组商量一下)请大家一起来做回“小小设计师”。

师:搭完后可以请别人参观,介绍你的作品。

师:你们组搭的是什么?是用什么物体搭成的?(全班交流)
6、“数一数”
师:4种形体也想考考小朋友们。

▲数一数,有几个?(图中每个正方体可以活动)
师:4种形体合作拼成了小火车。

▲数一数,有几个?有几个?
有几个?有几个?
师:数的时候要仔细观察,按顺序数。

师:数数刚才小组拼搭的作品中4种形体的分别有多少个?
三、活动小结
⑴、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⑵、在小组共同活动中,又知道了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