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2016年《3507法理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博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博士研究生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professional paper(第一页)2、subjective description(77页)3、technical report(166页)二、简答题1、写出确定题目中的5个基本原则(第5页)2、P21第一题;3、P40页第二题;4、P55第二题;5、P69第一题;6、P88第三题;7、P125第二题;三、论述题1、P49,根据这个例子,分析5A步骤。
(首先写5A指的是什么,然后再写上P49这一段)。
2、P155如何看待剽窃问题。
(可加上自己的观点)名词解释1.Professional paper:A professional paper is a formal printed document in which professional present their views and research finding on any deliberately chosen topic. It is variously known as “research paper”, “course paper”, “thesis paper” or “library paper”.2.Subjective description:subjective description shows the author’s impressions of or responses to what they see. The author does not only want of describe the object itself but also expres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his impressions or opinions of what he is describing.3. Technical report: technical report refers to the papers whose contents involve certain unpublicized key technologies, technical know-how, or traditional Chines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special raw materials, new technologies or methods that may bring about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 as well as technical re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relevant devices, instrument, prototypes, etc.简答题1.Finding topics: (1) It should be a topic within the reach of the author and capable of being finished within the assigned or suggested time limited. (2) It should be a topic of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specialty 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r science in general. (3) It should be a topic for which sufficient materials and documents can be made available either through readings or through investigations. Research work is by nature discovery and creation. (4) It should bear being test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f his research is experimentation and investigation in nature as science demands thoroughness, accuracy and objectivity. (5) It should be a topic free from the author’s personal bias or preference even if it may be a topic of humanistic nature.2. What are the general functions of a title in a professional paper?(1) Generalizing the text; By glancing at the title, the reader will immediately know, incorporating with the abstract, what is mainly dealt with in the paper.(2) Attracting the reader; Ideally, the title should be such that, by reading it, any professional reader can see whether the paper is worth reading at all.(3) Facilitating the retrieval. A good title can help the readerin his search for information.3. What are the writing requirements for an abstract?(1) Integrity; An abstract should include what the writer has done and what he has achieved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topic, such as the research theories, research methods, investig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To differentiate his paper work from others, the writer needs to stress his own contribution.(2) Concise; The writer’s abstract is a miniature version of the body of his paper, self-contained and unambiguous.(3) Consistency; As a mini-paper, an abstract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other parts of the whole paper.(4) Concentration; An evaluation of a new technique or a discussion of the validity of the new results should properly appear in the conclusive section.4. What are the “5 step” in abstract writing?(1) Underlining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Underline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which are often signaled by transitional devices.(2) Listing essential point of the paper; Try to put the same emphasis onto the points of your paper as you did with the original paper.(3) Boiling down each section to a sentence or two;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a descriptive (or indicative) abstract.(4) Drafting the abstract; Use your own words wherever possible.(5) Checking the final draft. Firstly, it should be shorten further to a minimum length. Secondly recheck the abstract until you are satisfied with it. Finally, the abstract should be read critically by your colleagues for objectivity.5. 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introduction?(1)Introducing the subject; Since the topic in this section is what the paper is going to deal with, the readers, then, can get a preliminary but overall impression before going on with the full text of the paper.(2) Limiting the research scope; Only when an introduction clearly defines the limits of the research scope can readers retrieve the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provided that the subject is introduced correctly.(3) Stating the general purpose; The function of stating the general purpose is aimed at telling the reader of the general purpose of the why to where to start or where to guide.(4) Showing the writing arrangement. The logical arrangement of the writing enables the reader to understand the paper more easily when further reading is necessary.6. What are the main methods of logical development?(1) Developing by chronological sequence; (2) Developing by investigation procedures;(3) Developing the research “from abstract to concrete”; (4) Developing the research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5) Developing by using other logical sequencing.7. Give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riting requirements for results with your own example?(1) Any data shown in this section must be meaningful. (2) The presentation of results should be short without verbiage and be of crystal clarity.论述题1. P49,根据这个例子,分析5A步骤。
湘潭大学法学综合(2000到2009)(无编号)

湘潭大学2000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考试科目:法学综合适用专业:法学各专业注意: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法理学(一)名词解释。
(3*3,共9分。
)1.习惯法2.授权立法3.权利能力(二)简答题(8*2,共16分。
)1.法的基本特征体现在那些方面?2.在司法实践中贯彻“以事实为根据”原则应注意哪些问题?二、宪法学(一)名词解释(3*3,共9分。
)1.联邦制2.庇护权2.特别行政区(二)、简答题(8*2,共16分。
)1.简述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2.简述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三、刑法学(一)名词解释(3*3,共9分。
)1.连续犯2.数罪并罚3.玩忽职守罪(二)简答题(8*2,共16分。
)1.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处罚原则是如何规定的。
2.我国刑法分则的体系是怎样的?其特点如何?四、民法学(一)名词解释(3*3,共9分。
)1.代理2.无因管理3.商标权(二)简答题(8*2,共16分。
)1.试述法人的概念和特征。
2.试述侵权的民事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
考试科目:法学综合适用专业:法学各专业注意: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名词解释(3*12,共36分。
)1.法律规避2.法律价值3.权利能力4.庇护权5.马伯里诉麦迪逊案6.单一制7.物权8.代理9.知识产权10.单位犯罪11.想象竞合犯12.自首二、简述题(8*8,共64分。
)1.简述法律责任的归结原则。
2.如何理解“法律是调整社会行为的一般性规范”。
3.简述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的修改内容。
4.何谓宗教信仰自由?我国现行宪法为什么要确认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5.简述合同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6.简述人身权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7.简述刑法学上的认识错误。
8.简述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三、论述题:(2*25,共50分。
)1.试评析我们当前关于沉默权的不同观点。
全国著名大学考博(博士生入学考试)刑法学真题汇编

全国著名大学考博(博士生入学考试)刑法学真题汇编1.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2018年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考题3.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2018年刑法学考题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中国刑法考题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中国刑法考题6.北师大刑科院2017年部分考博复试真题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刑法学考题8.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刑事法学科考题9.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考博复试部分真题(回忆版)10.清华大学法学院2018年刑法学博士生招生考试笔试真题(2017年9月)11.清华大学法学院2017年刑法学博士生招生考试笔试真题(2016年9月)12.清华大学法学院2017年刑法学博士生招生考试部分面试真题(2016年9月)1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7年博士入学试题(全)1.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刑法部分一.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2500字的论文。
1.试论“口袋罪”的限制适用2.试论适用刑法平等原则在产权保护中的体现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1.试论近代意大利学派的刑法思想2.试论英美法系刑法中法人的刑事责任3.试论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模式的发展2.2018年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考题1.安乐死的争议与抉择2.刑法修正案(九)对恐怖犯罪立法完善的论述3.想象竞合犯的性质和处罚规则4.虚构房屋被预定的事实,要求买家额外支付换房款,主管经理分账款,进行分析解读1.德国刑法量刑根据规则评述2.法人犯罪归责原则3.中外因果关系的比较分析4.中外罪数形态比较分析3.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2018年刑法学考题1.英美刑法中的自愿行为2.民愤是否应该成为量刑的考虑因素3.刑法三大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1.犯罪构成要件对刑事诉讼法的意义2.论述自诉行为的缺陷和完善3.大陆法系中的不能犯4.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部院系代码及名称:031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2280中国刑法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2500字的论文。
湘大法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经济法

湘潭大学2006年招收硕士生入学考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法学 适用专业:经济法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总共六题,每题 25 分,共计 150 分,考试时间 3 小时
一、 试论研究经济法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二、 试论我国企业法体系。 三、 试论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 四、 试论消费者权利诉讼的解决途径。 五、 试论我国宏观调控法的基本框架。 六、 试论政府救助的经济法思想
湘潭大学2005年招收硕士生入学考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法学 适用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济法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总共六题,每题 25 分,共计 150 分,考试时间 3 小时
一、
一、分别对经济法与民法、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作出比较分析,说明 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 二、 试论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的基本类型与现实方式。 三、 试论社会保障的特征和社会保障法的体系。 四、 试论市场管理法与宏观调控法的关系。 五、 试论外国反垄断法的理论与时间对我国的启示。 六、 结合实际,谈谈产业法的法律特征与体系构成。
二、问答题(共 75 分) 1、试述我国现行《公司法》有关公司资本的规定多体现的原则(20 分) 2、试述市场管理法与宏观调控法的关系。 (25 分) 3、对“无论是单个的经济法规范还是这些经济法规的总合,都不能构成独立 的法的部门,因此,经济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观点作出评析, 同时,说明你对经济法是否为独立的法的部门的看法。 (30 分)
湘潭大学2004年招收硕士生入学考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法学 适用专业:经济法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简答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75 分) 1、国家经济管理主体经济职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我国现行《消费着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应保护的消费者权利具体有哪 些? 3、矿产资源法的具体法律制度主要有哪些? 4、试述财政法的概念和财政法体系的结构。 5、我国现行《劳动法》对社会保险结构所做的设及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各大学刑法学博士入学考试历年试题

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入学考试历年试题(1999-2009)20XX年一、中国刑法1、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基础2、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3、组织卖淫罪二、外国刑法1、论共犯的本质2、论遗弃罪三、西方刑法学说史1、论贝卡里亚的刑法观2、论宫本英修不作为犯罪的思想20XX年一、中国刑法1、未遂犯的成立条件2、我国刑法中的减刑3、我国刑法中的受贿罪二、外国刑法1、日本刑法中的共谋共同正犯理论2、德日刑法中的单纯赌博罪和常习赌博罪三、西方刑法学说史1、费尔巴哈的刑罚理论2、威尔哲尔的目的行为论20XX年一、中国刑法1、论犯罪的基本特征2、论刑罚的目的3、结合刑法分则的规定,论述法条竞合的概念、表现形式以及法律适用的原则。
二、外国刑法1、论述西方刑法中的不作为犯2、论述日本刑法中的受贿罪类型三、西方刑法学说史1、简述李斯特的犯罪观2、简述日本新派与旧派的刑法理论之争3、简述团藤重光的死刑废止论20XX年一、中国刑法1、想象竞合犯及与法条竞合的区别2、论我国的刑罚消灭制度3、论绑架罪以及与非法拘禁罪的界定二、外国刑法1、论西方刑法中的行为理论2、评短期自由刑3、论日本刑法中的放火罪三、西方刑法学说史1、西方刑法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2、李斯特的刑罚目的观3、新社会防卫论的主要观点20XX年一、中国刑法1、论中止犯2、论罚金刑3、诈骗罪二、外国刑法1、论违法性本质2、赃物罪三、西方刑法学说史(空)20XX年一、中国刑法1、论教唆犯2、论数罪并罚原则3、论交通肇事罪二、外国刑法1、论共犯的本质2、同意杀人三、西方刑法学说史1、费尔巴哈的刑法思想2、植松正的刑法思想3、安塞尔的刑法思想20XX年一、中国刑法1、论犯罪对象2、论追诉时效的计算3、论绑架罪二、外国刑法1、论违法性的本质2、论自由刑的统一化3、论遗弃罪三、西方刑法学说史1、比较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的异同2、比较贝林格与小野清一郎的构成要件理论20XX年一、中国刑法1、论犯罪对象2、论立功制度3、论诬告陷害罪二、外国刑法1、因果关系论2、短期自由刑以及存废3、论背信罪三、西方刑法学说史1、启蒙思想的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之演变2、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3、菲利的犯罪三原因论4、牧野英一的犯罪征表说5、论贝林格的构成要件理论6、论团藤重光的人格行为论、人格责任论及构成理论20XX年一、中国刑法1、论防卫过当2、论时效制度3、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二、外国刑法1、论原因自由行为2、论罚金刑3、论抢劫罪三、西方刑法学说史1、古典学派的刑法思想2、李斯特的刑罚观3、宫本英修的犯罪未遂论2000年一、中国刑法1、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2、论刑罚权的根据3、论挪用公款罪二、外国刑法1、论过失学说2、论外国刑法中刑罚权的根据学说3、论德日刑法中的脱逃罪三、西方刑法学说史1、论贝卡利亚的刑罚适用原则2、牧野英一的目的刑论3、后期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1999年一、中国刑法1、论特殊主体2、论假释制度3、论故意杀人罪二、外国刑法1、论德日刑法中的法益2、论外国刑法中的前科消灭制度3、论德日刑法中的强奸罪三、西方刑法学说史1、试论贝卡利亚的死刑废止观2、论小野清一郎的构成要件理论3、试述近代学派刑法理论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入学考试历年试题刑法学1999年1、从罪刑法定原则论述犯罪的实质定义与形式定义的关系。
法理学博士入学试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2009年法理学博士入学试题法理学:1、评说一下类比法律推理方法。
2、介绍一下中国法学研究方法的体系。
3、张五常有一次到黄河边上游玩,看见一群纤夫正在拉纤,而且后面有一个监工手持鞭子,发现有偷懒的就拿鞭子去抽,后来经询问,张五常才知道这个监工居然是纤夫们自己雇来督促自己的。
请用1-3种法学理论分析其中反映出的法律问题。
4、1999年、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进行了两次司法改革,请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分析这两次改革的社会、文化、阶级根源。
并分析“法律职业化”与“让人民群众满意”之间的关系。
西方法律思想史:1、评说法条主义与实用主义审判模式的利与弊。
2、通过西塞罗、霍布斯、哈特的自然法思想,阐释一下自然法思想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
3、托马斯•阿奎那的法律思想对整个西方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9年法理学博士入学考试试题法理:1、评“法律是政策的具体化”2、试论法律的价值标准、规范标准、社会标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特征西方法律思想史1、圣经中的法律思想及意义2、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3、功利主义法学源流部分高校法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试题吉林大学19 99年法理:1、评述中国20年法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和成就2、法的价值体系3、任选(1)法理学和部门法的关系(2)市场经济和法治的关系综合:1、评法人拟制说2、代理中的连带责任3、民事责任的主要归责原则4、证据规则(这个题目有点不对,关于它的准确表述,待查。
)2000年法理:1、试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素(或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2、试评社会主义法律发展、法制现代化的本土化与国际化3、任选(1)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2)西方经济分析法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
综合:1、试述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与功能2、试述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与解释方法3、试述法人人格否定的含义、意义及适用条件4、试述99修宪的基本内容、意义及缺陷5、试述刑事诉讼法中的人权保护原则2001年法理:1、从经济市场化、知识化、可持续化、全球化四个维度谈法律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
湘潭大学《法学综合一(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2016年湘潭大学709法学综合一(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考研真题2015年湘潭大学709法学综合一(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考研真题2014年湘潭大学709法学综合一(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考研真题2013年湘潭大学707法学综合一(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考研真题2012年湘潭大学707法学综合一(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考研真题2011年湘潭大学706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考研真题2010年湘潭大学706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考研真题2009年湘潭大学法学基础课(含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总论、刑法总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08年湘潭大学法学基础课(含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总论、刑法总论)考研真题2007年湘潭大学法学基础课(含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总论、刑法总论)考研真题2006年湘潭大学法学综合(含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总论、刑法总论)考研真题2005年湘潭大学法理学考研真题2004年湘潭大学法学综合(含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考研真题2003年湘潭大学法学综合(含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考研真题2002年湘潭大学法学综合(含法理、宪法、民法、刑法)考研真题2001年湘潭大学法学综合(含法理、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考研真题2000年湘潭大学法学综合(含法理、宪法、民法、刑法)考研真题2008年湘潭大学法理学考研真题2007年湘潭大学法理学考研真题2006年湘潭大学法理学考研真题2005年湘潭大学法理学考研真题2004年湘潭大学法理学考研真题2016年湘潭大学709法学综合一(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考研真题湘潭大学2QL6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法学综合一709适用专业:法学各专业注意:所有答题-炸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如第一部分法理学〜、概念辨析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公法与私法2.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3.执法与司法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掉分)1.简述法律概念对于法律的运作和法学研究的意义2-守法的根据和理由有哪些?3.简述正当法律程序的历史发展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说,法治就是规则之治2.论述法律推理、法律解释与法律论证之间的关系四、材料分析题(共计20分)【材料】梅因在《古代法》一书中说:“迄今为止,所有社会进步运动都是一场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问题】请运用法律演进的观点分析你对梅因关于“从身份到契约"这句名言的理解口第二部分中国法制史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嫡长子继承制2、公室告3、义绝4、枷号5、“五五完草”二、试论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
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学综合复习题

法学辨析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
在阶级社会中,“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只能是在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
但应当指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不是统治阶级的所有意志,通常只有与统治阶级根本利益一致的意志,才需要上升为国家意志并通过法的形式表现出来。
另外,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不是阶级内部某个人的意志或意志的简单相加。
这种根本意志、共同意志是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的反映。
2.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和程序法是依据法所规定的具体内容的不同而对法的形式进行的一种分类。
3.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法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具有阶级性,但它不同于以往剥削阶级的法律.而是有着更为广泛的人民性。
体现了以万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
4.法系:当代主要法系有三个: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社会主义法系。
5.两大法系比较:第一,法律渊源木同。
第二.法的分类不同。
第三,立法技术不同。
6.法律关系的要素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以权利、义务为主的内容。
7.物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支配的、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客观实体。
并不是一切天然存在的物都可以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8.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9.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规范规定的,以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
10.正义的概念:正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它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可变的概念,并不是指不存在判断是否正义的客观标准。
11.正义与法律的关系:一个不正义、不道德的法律、只要是合法地制定的,仍应被认为具有法律效力。
12.利益也是法律的实现的动力和归宿:首先,利益决定着法律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法律对利益的形成、实现和发展有能动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