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继电保护受分布式发电的影响分析
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综述

p e,hi p r c pa e he i p c nt r onn c i r ns o m e c ne ton nd gr ndig nt r on c l t s pa e om r s t m a tofi e c e ton ta f r r on c i s a ou n on i e c ne — to o e to a xpli s t an f nc insofi e c nne to o e to orDG . i n pr t c i n, nd e a n he m i u to nt r o c in pr t c i n f The r s til s r t st t e ul lu t a e ha DG nt r o i e c nne to v m p r a m pa to pr t c i c in ha e i o t nti c n o e ton ofDG .The r s t il t a e t atDG nt r on c in e ul lus r t s h i e c ne to
分布式电源对配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对配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分布式发电(DG)主要指分散式、模块化、发电功率不大(一般30~50MW)的发电单元。
分布式发电清洁无污染,且点多面广,能有效缓解能源危机,也可作为集中式大电网的有效补充(大电网故障时,分布式电源继续工作,可减少停电范围)。
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改变配电网的传统单源辐射状结构,进而改变短路时的潮流参数,最终影响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
因此,推广分布式电源,首先就要研究其对配网保护的影响程度。
标签:分布式电源;继电保护;影响一、配电网继电保护配置现状我国配网的拓扑结构主要分树状、放射状、环网状3类,但就实际运行来说,这3类均可归结为单源型(环网的分段开关是断开的)。
适合单源型的保护配置因无需判断方向,一般都较为简单。
(1)三段式保护。
即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Ⅰ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Ⅱ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Ⅲ段)。
这3类保护中,Ⅰ段保护按躲过本线末端最大短路电流整定,无延时动作,不能保护全线;Ⅱ段保护按躲过相邻线路Ⅰ段保护定值整定,有延时,能保护全线且延伸到下一级线路的一部分;Ⅲ段保护按躲开本线最大负载电流整定,动作时限遵循“阶梯”原则(即比下一级线路的Ⅲ段保护多一个Δt)。
现阶段,Ⅰ段和Ⅱ段一般作为馈线主保护(大多情况下只选Ⅱ段保护),Ⅲ段一般作为本线近后备以及下一级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2)反时限保护。
即動作时限与短路电流大小成反比的一种保护。
在这种保护方式下,故障点距离保护安装处的远近决定了保护动作的特性。
(3)自动重合闸。
对于全架空线路或电缆占比较小的混合线路,一般要投自动重合闸(断路器跳开后1.5~3s启动重合),以确保线路以较大概率躲过瞬时性故障的影响。
二、分布式发电对三段式保护的影响2.1 DG接入馈线中间的情形构建如图1所示含DG的配网结构。
首先对DG1接入系统的情形(将DG2忽略)进行探讨。
(1)若DG1下游处有故障。
当f2点短路,电源ES和DG1均对故障点“贡献”短路电流,这样会造成流经保护P1的短路电流较DG1未接入时要小(DG1起到了分流作用),使P1的动作能力降低,甚至拒动。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 :分布式发 电 配电 网 继电保护 短路故 障 短路 电流 [ 中图分类 号]T 7 [ M7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 3 8 (0 1 0 0 4 0 00— 86 2 1 )4— 0 3— 3
An lss o h mp c n Re a o e t n o ay i ft e I a tO ly Pr t c i f o
Ditiu e n r t n i s r u in Sy t m s r t d Ge e a i n Diti t se b o b o
W a gP n Z u Zq Z a gJa x n n ig h ii h n in u B iXu u n a g a g
( . l tcE gne n o ee N r es D a l U i rt, l 3 0 2, hn ; 1 E e r n i r g C lg , ot at ini n esy f i 12 1 C ia ci ei l h v i in
2 l tcP w r ue uo ig u P n h h i g3 4 0 , hn ; .Ee r o e r ci B a fP n H , i uZ ea 12 0 C ia g jn 3 a aB yO e t n n g m n o oai , h nhnG a g og 5 8 0 ,C ia .D y a p r i sMa a e et r rt n S eze u n d n 1 言
分布式发 电是 指靠 近受 电端附 近的一些 系统 容量较 小 的发
电机组 , 容量约为 3 W ~5 W 左 右 ) 包 括一 些可再 生 能源 0K 0M ,
逆变 型分布式 电源一般 通过 电力 电子 装置经过 D — C的逆 CA 变过程接入 电网 , 其控制方式包括 电流型控制方式和电压型 控制 方式 , 控制方式不 同时其 故 障电流 的输 出能力 也不 同 , 变 型分 逆
分布式发电接入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21 0 0年 2月
供 用 电
1
分 布 式发 电接 人 对 配 电 网继 电保 护 的影 响 分 析
郭 铭 。 艾 芊 ,
(. 1 上海 交通 大学 , 海 上
摘
2 0 4 ;. 海市 电力 公 司 , 0 20 2上 上海
2 10 ) 0 1 o
要 : 布 式 发 电 接 入 配 电 网 后 , 配 电 网 系统 继 电保 护 会 产 生影 响 。针 对 传 统 单 电源 放 射 式 配 电 网络 , 分 对 研
文 献 标 识 码 2 1 ) 1 1 0 —6 5 ( 0 0 0 —4
A n l s s o h nf u n e o nn c i s r bu e n r t o n t a y i n t e I l e c f Co e tng Di t i t d Ge e a i n o he Re a i f Di t i to y t m l y ng o s r bu i n S s e
oft e dit i to y tm t h s rbu i n s s e wih DG onn c e . c e t d
Ke r s: s rb e ne a i y wo d diti ut d ge r ton ( G );pr e tv ea n D ot c ie r l yig;ov r ur e tpr e to e c r n ot c in;s ti g e tn
的功率 潮流 等各 种 控 制器 可 对 其 连 续 调 节 , 并对
大多数 干扰 具有 鲁棒性 。 但 是 , 年 来 随 着 电 网 规 模 的 不 断 扩 大 ,超 近
大规 模 电 力 系 统 的 弊 端 也 日益 凸 现 , 以 适 应 难 用户 越 来越 高 的 安 全 和 可 靠 性 要 求 以 及 多 样 化 的供 电需 求 。因 此 , 了 降 低 电 力 生 产 和 供 电 . 为 成本 、 实现 资 源 的优 化 配 置 , 能 电 网 成 为 了 电 智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影响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摘要:分布式电源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经济的发电方式,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电力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多数的配电网尤其是农村配电网其结构为单电源、放射状,配电网的继电保护是以此结构为基础设计运行的。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配电网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配电网的潮流分布和短路电流分布也将随之改变,因而也将影响配电网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继电保护;并网保护;准入容量;1dg 的定义分布式电源本身并不是一种全新的形式,我国早期的小火电、小热电以及在重要的行业和场所,用户为了增强供电的可靠性自己安装的电源设备都属于分布式电源。
尽管如此,学术界对 dg 的定义仍然存在争议。
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把dg 定义为:最大容量为 50~100mw、通常联接于配电网络并且不受统一调度和控制的发电机组。
根据这一定义,接入输电系统的含上百台风电机组的大规模风电场就不在 dg 之列。
ieee 定义的 dg 是小容量的、可以在电力系统任意位置并网的发电机。
另外还有很多学者对 dg 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dg 的定义很多,总体而言主要基于两个标准:容量和并网的电压等级。
对 dg 的额定容量,ieee、epri 和 cigre 等国际组织都曾撰写过报告对其进行说明,但是三者之间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如 ieee定义的 dg 容量范围≤10mw,epri 定义的 dg 容量范围在几 kw~50mw 之间,cigre 给出的 dg 容量范围≤50~100mw[7]。
从 dg 并网的电压等级考虑,国际上大多数学者认为 dg 包括联接到配电系统和安装在负荷附近联接到输电系统的发电机组。
2 dg 的种类和特点在不同的研究领域,dg 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一般可以根据 dg 的技术类型、所使用的一次能源和电力系统的接口技术进行分类。
分布式电源对配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对配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分布式发电技术是在大力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当分布式电源接入到配电网中,当发生故障的时候会对故障点产生故障电流,进而影响到整个配电网故障电流的水平,对整个配电网的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探究和分析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受分布式电源的影响以及影响评估的方法,能够对现实中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有着更加准确的把握,进而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配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行。
标签: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继电保护;影响和评估一、配电网保护基本原理及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1配电网保护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就是找出正常运行与故障时系统中电气量或非电气量的变化差别,用一种原理来识别这些变化特征,差别越明显表示保护性能越好。
单侧电源、辐射型配电网络是我国目前主要的配电网系统,一般配置有瞬时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1.1.1电流速断保护电流速断保护是指仅反应电流增大而能瞬时动作切除故障的保护,为保证动作的选择性,必须从保护装置启动参数的整定上保证下一条线路出口处短路时不启动,所以电流速断保护只保护线路的一部分。
1.1.2限时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是指能以较小的时限快速切除全线路范围以内的故障的保护,其工作原理是:保护范围必然要延伸到下一条线路中去,当下一条线路出口处发生短路时,保护启动;为了保证其动作的选择性,保护就必须带有一定的时限,但是为了尽量缩短时限,其要求保护范围不超出下一条线路速断保护的范围。
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为:保护装置的启动电流应按照躲过下一条线路电流速断保护范围末端发生短路时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
1.1.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是指其起动电流按照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一种保护装置4,其作用主要是作为本线路主保护的近后备以及下一线路保护的远后备。
工作原理为:正常时不应该动作,短路时起动并以时间来保证动作的选择性。
动作整定原则为:按躲过本线路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同时保证在外部故障切除后,保护装置能够返回。
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综述

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综述1. 引言1.1 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分布式发电系统通常具有更高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对环境友好,有利于实现电网的绿色发展。
加大对分布式发电的支持和发展,将对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继电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将会在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1.2 电网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电网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其主要作用是在电网发生故障时,迅速隔离故障区域,保护系统设备和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电网继电保护系统由各种保护设备组成,如继电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能够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系统通常分为主保护和备用保护两种。
主保护是指在电网发生故障时首先动作的保护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快速隔离故障并保护系统设备不受损坏。
备用保护是指在主保护失效或不能准确判断故障时起作用的保护装置,其作用是防止系统发生二次故障。
继电保护系统还包括各种保护动作逻辑和保护信号传输方式,以确保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响应电网故障。
电网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基本概念涉及到各种保护设备、保护动作逻辑和信号传输方式,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
在分布式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的背景下,电网继电保护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应对新的挑战和需求。
2. 正文2.1 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1. 变电站保护策略的改变: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的电网结构已经不再适应新的能源分布情况。
传统的集中式电源对电网的继电保护模式是基于中心控制的,而分布式发电的接入则会使得继电保护策略发生变化。
分布式发电接入点多、分布广,会对电网继电保护的灵敏性和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2. 电网故障识别和处理的困难:由于分布式发电的接入点分散,电网故障的识别和定位变得更加困难。
分布式电源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摘要: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式电源由于具有形式灵活、清洁、高效、可持续等优点,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目前,分布式电源主要接入在配电网中,其接入不仅提高了配电网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使配电网结构由原来的辐射性网络变为分布的点状电源直接和用户相连的网络。
若在电网中大规模接入分布式电源,必然会对原有的配电网产生影响,本文就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继电保护;影响研究分布式发电系统通常指分散在电力负荷附近、容量在几千瓦至数十兆瓦之间的、为环境兼容的、节能的发电装置,如燃气轮机、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风能发电装置等。
分布式电源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相比传统的大功率发电机组,其具有环境影响小、可再生等优势,对现在的配电网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但是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以后,会直接改变配电网原有的结构和接线方式,使单电源供电变为多电源供电,供电系统改变得更为复杂。
一旦发生故障,多电源同时发生短路电流,扰乱原有的继电保护配置方式,对继电保护产生不利的影响。
1.分布式电源简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是指功率为数千瓦到50 MW之间的,不直接和输电系统相连的独立电源系统。
分布式电源电压等级在35 kV及以下,呈小型模块化,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以及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等储能设备。
分布式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后,具有调峰、可持续利用、降低电网投资、提升供电可靠性等优点,通常以35 kV及以下的电压等级接入配电网运行。
2.配电网结构与保护配置现阶段国内很多中低压配电网基本上属于单侧电源、辐射型配电网络。
馈线保护装置通常来说都位于变电站中接近母线的断路器处,通常采取三段过电流保护的措施,即电流速断保护作为第一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作为二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网继电保护受分布式发电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告诉发展,分布式发电在世界各地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同样会给配电系统带来一些影响,本文就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分布式电源接入所造成的各种弊端。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继电保护
1 引言
不同于传统配电网的单电源的放射状链式结构,分布式发电DG(Distributed Generation)将原来放射式的无源网络转化为一个分布有中小型电源的有源网络,潮流也因此不仅仅是单向地由变电站母线流向各负荷。
这些变化令电网的各种保护机理和定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
原先的继电保护是假设配电系统均为呈放射状的链式结构,以此为基础设计的。
DG设备大量接入配电网后,使得相对应的供电系统的结构方面受到较大的影响,短路电流在配电网中的分布也发生了改变。
除此之外,在该区域配置安全自动装置和整定动作及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提升,这将更大可能地使得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发生误动或者拒动。
2分布式发电的概述
当今世界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分布式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方式在全球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
分布式发电通常以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内燃机、燃料电池、燃气汽轮机和微型燃气汽轮机等)进行发电,也包括使用垃圾或生物质等物质发电。
应用分布式发电主要是用户自行安装的小型发电机组,其供电时既可以脱离公共电网,也可接入公共电网。
DG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的优势有:(1)稳定性较强,弥补了大电网在此方面的不足;(2)能够实现冷热联产;(3)能源利用率高且环保;(4)无需要建设配电站及架设长距离输电线路,降低了成本。
但是,DG接入配电网后会对其故障电流的大小和分布等等产生影响,且配电网潮流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受分布式发电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3 分布式发电接入引起的配电网保护问题
3.1 分布式发电对故障电流水平和过电流保护的影响
可以用短路电流水平fL来表示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这两个表征短路故障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fL= i =1| zth| (1)
式中: Zth代表配电网的等效阻抗的标幺值,i则是配电网的短路电流标幺值,该短路电流与额定电流相关联;。
当电流基准值等于配电网的额定电流时,通常的短路电流标幺值水平范围是10—15。
要使不同种类的过电流保护系统均能正常工作,必须要满足一个前提:即发生短路故障时,要产生一个远大于额定电流或者运行电流的故障电流。
在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之前,有一个持续工作的电源维持故障电流,才能实现过电流保护的正常工作。
但由于分布式电源内存在的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并不能长时间地维持有故障电流,这就使得过电流保护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与此同时,当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时,等效阻抗Zth会有所降低,这不仅增加了短路电流水平,还升高了故障电流。
如果没有想到分布式发电接入所带来的影响选择过电流保护元件,会导致开断容量达不到要求。
在配置继电器时还应考虑到分布式发电接入后带来的影响,正确测量实际的故障电流才能进一步保证过电流保护系统能够正常动作。
图1为配电系统,
以此为例进行说明。
图1 DG接入配电网对过电流保护的影响单线图
图1中,母线b3处接入的分布式电源用于为系统中部分负荷供电。
假定在点a 发生短路,无穷大电源提供一部分电流,分布式电源也提供以部分电流,这两部分电流共同组成了短路电流。
If= Inw+Idg (2)
如果继电保护装置R仅测量从配电网馈线流过的电流Inw而不考虑DG接入的影响,则会由于实际故障电流的测量一部分而非全部而无法正确动作。
尤其是高阻抗故障,接入分布式发电会影响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系统,可能出现在整定时间内无法动作的情况。
Ifb2= Inw-Idg (3)
当母线b2处短路,分布式发电接入会使得故障电流出现另种情况。
参考图1,b2短路时分布式发电对短路电流的贡献会从b3到b2的方向流过过电流保护装置R。
式(3)表述的是b2短路时流过R的电流。
如果方向过流保护的构成中R选用方向继电器,分布式发电的贡献电流会对保护动作产生不利影响。
由此我们可知,短路电流幅值、方向和持续时间都会因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而产生影响,对短路持续时间的影响主要由过电流继电器的反时限特性造成。
3.2 分布式发电对自动重合闸的影响
电源的放射性结构,瞬时性故障线路迅速恢复供电后,配电网并不会遭受自动重合闸的任何有害影响。
相比之下,DG的接入后,若遭受故障跳闸,线路就会与系统电源断开,保证由分布式电源和负荷所形成地电力孤岛能使保持功率和电压在额定值附近运行。
然而,电力孤岛看似正常运行,却也给自动重合闸带来了双重威胁[2]。
一方面是故障点电弧重燃。
在失去系统侧电压后,分布式发电可能继续供电给故障点,进行重合闸时,故障点电弧的熄灭受到了DG所提供的电流的阻碍,引起故障点电弧重燃,令绝缘击穿,此时瞬时性故障将进一步扩大为永久性故障[3]。
另一方面是非同期合闸。
以图2为例,图二为某次非同期重合闸产生的冲击电流的波形。
DG 有可能在系统侧电源断开至自动重合闸动作这段时间内加速或者减速运转,系统侧电源保持完全同步是有一定困难的,在两者之间会有一个相角差出现。
相角差逐渐增到直到一定程度时,馈线保护可能在由非同期重合闸引起的冲击电流的作用下出现误动作,使自动重合闸丧失迅速恢复瞬时故障的能力。
与此同时,冲击电流对配电网和DG设备也可能带来致命危害。
图2 非同期重合闸产生的冲击电流波形图
因此,只有保证系统侧重合闸继电器需检线路无压,DG侧检同期,才能避免非同期重合闸给配电系统和DG设备带来的冲击。
同时,自动重合闸的正常工作也会由于DG的接入而产生巨大的影响。
低周、低压的解列设备应被安装在DG侧。
3.3 分布式发电对分支电路的影响
3.3.1 熔断器保护的原理
图3为配电网局部结构图(不含DG),熔断器保护是我国配电网常用的保护形式。
熔断器的作用是,当超额的大电流出现在分支线时,熔体或者熔丝会被电流经过熔体时产生的热量熔断,故障线路由此被切除。
DG接入前,当K1点故障时,熔断器F4动作切除故障,而F5不应动作。
图4显示的即为F5~F4之间的时间-电流曲线[4],其中TC(Total Clearing)代表熔断器的最小溶解曲线。
图4中,F4的MM和TC均在F5之下,当F5和F4感受到同样强度的故障电流,F5熔断比F4更费时,所以总是F4先熔断后F5再熔断,这就实现了熔断器保护的选择性。
同样地,F3和F2、F2和F1的配合可参照F5~F4。
图3 配电网熔断保护器的设置
图4 熔断器F5~F4之间的时间-电流曲线
3.3.2 DG对熔断器保护的影响
若DG接入分支线上,则熔断器保护将受到影响。
如图3所示,在CD段接入DG,当k1点发生故障时,DG的接入会从两个方面威胁到保护熔断器。
一方面,故障点k1的反向故障电流是由DG通过F2和F3提供的,当DG有足够大的容量时,因为熔断器不能判断电流的方向,这个反向的故障电流可能会过大,导致F2或F3损坏或熔断,这在保护设置的原则中是不允许的。
另一方面,根据保护的选择性原则只需F4熔断,F5不受影响,当DG和系统侧电源都为故障点k1贡献故障电流,由图4可看到,这个电流值超出一定值时,上级F5和下级F4可能会同时损坏甚至是熔断,显然,熔断器保护的配合关系因DG的引入而被破坏了。
4 结语
分布式发电这样一种新兴的高效、清洁的发电方式,一定会广泛地应用于未来的电力系统中。
然而,配电网的内部结构以及配电网的短路电流的流向、大小及其分布必将因为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而产生深刻地影响,对配电网继电保护产生不同方面的影响。
因此为实现配电网供电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有所提高,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及其动作行为受分布式发电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分布式发电的推广和应用是有重大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Ackerman T,Anderson G,Seder L.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
Definition[J] .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search,2001,57(6):195-204.
[2] 王希舟,陈鑫.分布式发电与配电网保护协调性研究[J].继电器,2006,34(3):15-19.
[3]Kumpulainen L K, Kauhaniemi K T.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on Automatic Reclosing [ J ] . IEEE,2004
[4] Girgis A, Brahma S.Effect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on Protective Device Coordination in Distribution System [C]//2001 Large Engineering Systems Conference on Power Engineering, Canada, 2001: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