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灯阅读及答案
列夫 托尔斯泰《阿尔培特(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阿尔培特(节选)列夫·托尔斯泰外面确实很冷,但乐师阿尔培特并不觉得冷,这是因为他喝了酒,又吵了一架,浑身感到很热。
他走到街上,回头望了望,快乐地搓搓手。
街上空荡荡的,一长排路灯还发出红光,天上星光灿烂。
“怎么样?”他对着杰列索夫家灯光明亮的窗子说,接着双手插进斗篷里面的裤袋里,弯曲的身子向前冲着,迈着沉重踉跄的步子向街道右边走去。
他感到两腿和胃里都非常沉重,头脑里嗡嗡作响,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他左右摇晃,但他还是朝安娜家的方向走去。
他的头脑里掠过种种奇怪的不连贯思想。
他忽而想起刚才同扎哈尔的争吵,忽而不知怎的想起大海和他乘轮船初次抵达俄国的情景,忽而想起同一个朋友顺路在一家小酒店里度过的快乐夜晚,忽而心里唱起一支熟悉的曲子,他想起了热恋的对象和剧院里那个可怕的夜晚。
尽管这些回忆都不连贯,它们却鲜明地浮现在他的眼前,他闭上眼睛,不知道什么更真实:是他所做的还是他所想的?他不记得也没有感觉到他怎样勉强举步,怎样踉踉跄跄撞在墙上,怎样茫然四顾,怎样走过一条条街道。
他只记得和感觉到,他的浮想古怪离奇,错综交织,层出不穷。
阿尔培特在走过小滨海街时绊了一跤。
他猛地清醒过来,看到前面有一座雄伟豪华的建筑物,就继续向前走去。
天上没有星星,没有曙光,没有月亮,街上也没有路灯,但各种物体却显得清清楚楚。
①那座矗立在街头的建筑物,窗内灯火通明,但那些灯火却像倒影似的不断晃动。
这座建筑物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楚地呈现在阿尔培特面前。
但他一走进宽阔的大门,里面的灯火就熄灭了。
房子里黑漆漆的。
拱顶下重重地回响着孤独的脚步声。
当他走近时,一些影子就溜掉了。
“我上这儿来干什么?”阿尔培特想,但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把他向前拉去,拉到大厅深处……那里有一座高台,周围默默地站着些矮小的人,“谁要讲话?”阿尔培特问。
没有人回答,只有一个人向他指指高台。
这时台上已站着一个瘦瘦的高个子,头发硬得像鬃毛,身上穿着一件花袍。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03(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时练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A.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zèng)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zhòu)。
B.你的眼睛也许会觉得有些倦怠(juàn dài),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qiǎn)滋暗长了。
C.全图内容庞大,却长而不冗(rǒng),线条遒劲(qiújìng),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D.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zhēn zhuó)着光和影,摄成称(chèn)心满意的照片。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提升训练解析版)

第08课列夫·托尔斯泰【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指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黝.黑(yǒu) 滞.留(zhì) 颔.(hàn)首B.愚钝.(dùn) 轩.昂(xuān) 广袤.(mào)C.侏儒.(rǔ) 炽.热(zhì) 犀.利(xī)D.禁锢.(ɡù) 锃.亮(zènɡ) 尴尬..(gān g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改为“侏儒(rú)”,“炽热(Chì)”,2.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胡髭.(zì)长髯.(rán)鬈.发(quán)B.黝.黑(yǒu)滞.留(zhì)穹.顶(qióng)C.可憎.(zēng)蒙昧.(mèi)酒肆.(sì)D.掠.过(lüè)颔.首(hàn)锃.亮(zèng)【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
A. 胡髭.(zì)—(zī)。
3.下面句子中关联词语填充正确的一项是(), 我()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不写,我()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 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A.,虽然… …但… … ,不但… …而且… … ,如果… …就..........B.,不仅… …而且… … ,因为……所以… … ,虽然… …但… …C.,如果… …就.......... ,因为… …所以… … ,虽然… …但… …D.,因为… …所以… … ,如果… …就… … ,虽然… …但… …【答案】D【解析】关联词语常见的考查形式有在句中填写恰当关联词和辨析具体的语境中关联词语运用是否恰当两种类型。
9《复活(节选)》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

《9 复活(节选)》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
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年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地美丽。
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灵。
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部长篇巨著。
读完之后,我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
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才华实在太了。
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
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扉页上,有时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
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额头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
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他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副深沉而忧郁的表情。
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
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罗曼·罗兰为他写的传记,才慢慢地理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伟大之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异乎寻常惟妙惟肖卓越对于B.无与伦比栩栩如生卓著关于C.无与伦比惟妙惟肖卓著对于D.异乎寻常栩栩如生卓越关于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众多教育主体之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要为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这就决定了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拥有教育智慧,积极担起教育责任,而不是把育儿之责让渡给第三方。
“双减”之下,教育留给家长的空间也在增大,这就意味着家长要跟上教育新变化,比如,教育观有必要及时升级,既要在宏观上紧跟社会发展,①,明白孩子深层的心理需求,掌握激励孩子超越自我的方法。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列夫·托尔斯泰作品阅读练精选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列夫·托尔斯泰作品阅读练精选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安娜之死[俄]列夫·托尔斯泰①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
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②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
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③“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
十点钟我就回来。
”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④“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⑤“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
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
“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
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⑥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
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
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
“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
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
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
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⑦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
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
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看她的时间。
⑧“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
“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⑨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
第08课列夫·托尔斯泰(基础训练)(解析版)

第08课列夫·托尔斯泰【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面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转学一年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学校,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是万象更新的面貌。
B.近几年的股市风波,让他家徒四壁,他已无力负担沉重的债务。
C.法院开庭了,人们正襟危坐,他们紧张下一刻将发生什么。
D.她的成功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她为此付出了无数汗水和时间。
【答案】A【详解】A项有误,“万象更新”的意思是“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在这里用错了对象。
“家徒四壁”形容家中十分贫穷,空无所有。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2.下列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B)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C)但我觉得,人们在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的同时,也会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
(D)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
C项有误,语序不当,应该将“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和“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对调。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胡髭.(zì)长髯.(rán)一绺.绺(liǔ)鬈.发(quán)B.黝.黑(yǒu)粗劣.(liè)滞.留(zhì)穹.顶(qióng)C.可憎.(zēng)蒙昧.(mèi)貂.皮(diāo)酒肆.(sì)D.掠.过(lüè)颔.首(hàn)【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托尔斯泰灯阅读答案

托尔斯泰灯阅读答案【篇一:2014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class=txt>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方格内。
(2分)(摘自包利民《花开的方向》)2.默写。
(8分)(1),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2)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3),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4)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5)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弄判官归京》)(6),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3.名著阅读。
(6分)(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保尔离开哥哥阿尔青的家,不知不觉来到烈士公墓前,摘下帽子,悼念革命战友,思考生命的意义,决心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奉献自己的一切。
c.刘四过寿日那天,车夫们在酒席上多次取笑祥子和虎妞的关系,祥子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和他们打了一架,事后他有点后悔,觉得不应该这样。
d.蓓姬在那洞里因迷路号啕大哭,汤姆安慰她,鼓励她,后来汤姆用风筝线探路,手脚并用地在通道里往前爬,终于看到一个亮点,爬出了山洞。
(2)阅读《西游记》选段,在横线中补写原文的名号。
(1分)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个甚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3分)次日,蔡九知府升厅,便唤当案孔目来分付道:“快教叠了文案,把这宋江、戴宗的供状招款粘连了。
一面写下犯由牌,教来日押赴市曹斩首施行。
自古谋逆之人,决不待时,斩了宋江,戴宗,免致后患。
①蔡九下令将宋江、戴宗斩首的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答:②宋江、戴宗二人又是如何获救的?(1分)答: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3分)5月3日,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落下帷幕,①本次动漫节,有近600多家中外企事业单位参展参会。
《列夫·托尔斯泰》习题(精选16篇)

《列夫·托尔斯泰》习题(精选16篇)《列夫·托尔斯泰》习题篇1【基础练习】1、下列加黑字中声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绺丑陋酝酿滥造b、烁烁射线酒肆狮子c、皱纹覆盖滞留侏儒d、粗制纠缠粗糙粲然2、解释下列词语:a、器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禁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轩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运用下列成语造句:a、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广袤无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鹤立鸡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颔首低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词语中不含贬义的一项是()。
a、藏污纳垢矮小敦实引人注目意趣盎然b、粗制滥造无可置疑麻木不仁名门望族c、鹤立鸡群文坛泰斗颔首低眉正襟危坐d、诚惶诚恐天才灵魂郁郁寡欢丑陋可憎5、依据课文,为下面一段话选择一组最合适的动词填空()。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__________了过来,又稳又准,_____要害。
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仿佛被催眠术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任何掩饰都抵抗不住。
a、刺切中掌握探究b、刺击中掌握探寻c、扎击中抑制探寻d、扎切中抑制探究6、下列句子中未使用比方修辞的一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及答案
托尔斯泰灯
蒋子龙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的屋顶上。
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
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
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出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
最初这张
大桌子上只有三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
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
为他生下了1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13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都必须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
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
教育的意义不全在
内容,也包括教育的手段和方式。
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
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多了。
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孩子们
自己围着灯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于是,久而久之便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了一盏灯。
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
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
只有阅读能最有效
地培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
这需要有“长性”。
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长性”的人,他从12岁开始写日记,直到82岁去世,没有一天中断过。
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其它地方。
(《读者》2008年第10期)
1、“托尔斯泰灯”有过怎样的演变过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托尔斯泰灯”具有怎样丰富的寓意?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说“阅读培养精神生活习惯,好的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文中有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作者的这个感悟,试作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孩子性格的培养需要“长性”,这种“长性”在文章中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最早是一盏悬在屋顶上的大号煤油灯,后来换成了汽油灯,后来又换成了电灯。
②都悬在屋顶上,且都通过隔板与桌子相连,是一种“连桌灯”(或“桌连灯”)。
(意对即可)
2、它喻指托尔斯泰高明而独特的教育方法,是托尔斯泰的智慧之灯;它又喻指托尔斯泰用来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灯——人类的智慧——书籍。
(答对一点,意对即可)
3、起初全家人必须坐到灯下阅读,这是生活习惯的有意培养;后来这成了孩子们的自觉行动,孩子们常常充满期待地等着全家的共同阅读,形成了热爱阅读享受阅读以此
为乐的性格;至今托尔斯泰的后人们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的其它地方,
这是性格决定人生。
(意对即可)
4、若干年如一日,托尔斯泰家的灯下阅读从不间断;托尔斯泰自己则身体力行,以身作则,70年写日记不缺一天。
(可以围绕“坚持不懈,必有所成”或“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优良的环境,科学的方法及持之以恒”等方面来写,内容合理,语句通顺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