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挥发性杂质的检测

合集下载

甘油出厂检测报告

甘油出厂检测报告

甘油出厂检测报告1. 概述本文档为甘油出厂检测报告,旨在评估甘油的质量状况。

甘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重要化工原料,因此对其质量进行准确的检测非常重要。

2. 测试样品信息•样品名称:甘油•批号:20210801•采样日期:2021年8月15日•出厂日期:2021年8月20日•供应商:ABC化工有限公司3. 检测项目及方法本次检测涵盖了甘油的以下关键指标,并采用标准化的测试方法进行检测:3.1 外观检验使用目视观察法,检查甘油样品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如无明显悬浮物、沉淀等。

3.2 粘度测定采用旋转粘度计,按照GB/T 265-2002标准测试甘油样品的粘度。

结果以毫帕·秒(mPa·s)为单位表示。

3.3 水分含量测定采用千分天平法,按照GB/T 6283-2008标准测试甘油样品的水分含量。

结果以百分比(%)表示。

3.4 含杂质测定使用气相色谱法,按照GB/T 26451-2010标准检测甘油样品中的杂质含量,包括甲醛、丙酮、乙酸乙酯等。

结果以质量分数(%)表示。

4. 检测结果与评价4.1 外观检验经目视观察,甘油样品外观清澈,无明显悬浮物或沉淀,符合要求。

4.2 粘度测定结果根据旋转粘度计测试,甘油样品的粘度为25.3 mPa·s,符合标准范围(20-30 mPa·s)。

4.3 水分含量测定结果根据千分天平测试,甘油样品的水分含量为0.12%,低于标准限制(不超过0.3%)。

4.4 含杂质测定结果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甘油样品中甲醛、丙酮、乙酸乙酯的含量分别为0.02%、0.05%、0.03%,均低于标准限制(不超过0.1%)。

5. 质量评定综合以上检测结果,甘油样品在外观、粘度、水分含量和含杂质方面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因此,可以确认该批甘油符合出厂质量控制标准,适合使用于制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

6. 结论本次甘油出厂检测显示,样品的外观良好,粘度、水分含量和含杂质指标均处于标准范围内。

甘油检验规程

甘油检验规程

标题:甘油检验操作规程分发部门:总经理室、质量技术部,行政部(存档)甘油检验操作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甘油的检测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甘油的质量检测。

2 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二部3 检验方法3.1 感官检测打开产品包装,通过外观检测判定:本品为无色、澄明的黏稠液体;味甜,随后有温热的感觉;。

3.2 相对密度应按照公司制定的《相对密度测定法》(QC-O-047)的方法测定。

3.3 炽灼残渣3.3.1 定义和原理供试品经炭化后加入硫酸,炽灼使有机物破坏,生成硫酸灰分,称残渣重,计算出供试品中炽灼残渣的量。

3.3.2 试剂和溶液a) 变色硅胶;b) 硫酸。

3.3.3 仪器和设备a) 高温炉;b) 瓷坩埚;2/2 甘油检验操作规程QC-O-010c) 不锈钢长柄坩埚钳;d) 分析天平;e) 干燥器。

3.3.4 操作3.3.4.1 坩埚的准备新坩埚按不同重量分别编号(用蓝墨水与三氯化铁溶液的混合液涂写),置电炉上烘烤至字迹牢固地附于坩埚上,洗净擦干,置高温电炉中于700~800℃炽灼至恒重。

按编写的顺序放入干燥器内。

3.3.4.2 操作方法3.3.4.2.1 取供试品20g,置已炽灼至恒重的坩埚内,加热至发火,停止加热,使自然燃烧后,放冷,置排风橱内电炉上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至室温;3.3.4.2.2 于上述供试品炭化物中加硫酸0.5~1ml使湿润,低温加热至硫酸蒸气除尽后,放入高温炉中于700~800℃炽灼使完全灰化(约2小时),待温度降至400℃以下时取出(室温较低时将坩埚钳先在炉口烘烤片刻,再夹持坩埚以防裂开),移置干燥器内,放冷至室温(约40分钟左右放置时间与空坩埚一致)取出迅速精密称定后,再在700~800℃炽灼至恒重,即得。

3.3.4.2.3 如需将残渣留作重金属检查,则炽灼温度必须控制在500~600℃。

3.3.5 计算遗留残渣(mg)=(m2-m1)×1000式中m1―炽灼前空坩埚质量,gm2―炽灼后坩埚和残渣质量,g本品遗留残渣不得过2mg。

甘油的检测方法汇总

甘油的检测方法汇总

甘油的检测方法汇总在发酵行业中,甘油作为底物,是发酵液中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会影响外源蛋白的启动表达效率,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产物的发酵单位,是决定菌种取舍的重要指标,是提高工程菌的发酵密度,提高产品生产率的关键。

在生物柴油生产中,它是副产物,其含量直接影响生物柴油的使用性能,是衡量生物柴油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外,甘油能与水结合以防止红细胞的冷冻损伤,能延长红细胞的保存期,被普遍用作细胞内冷冻保护剂等。

由于甘油用途很广,因此其含量的测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甘油含量的测定方法较多,主要有高碘酸氧化法、Cu2 +络合比色法、酶比色法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近红外光谱法以及原子吸收法等。

下面将对其进行简要概述:一、高碘酸法二、酶比色法1.原理:它是利用酶的特异性催化反应建立的测定甘油的一种酶学方法,是指甘油在甘油激酶作用下转化为3-磷酸甘油,后者由磷酸甘油氧化酶催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过氧化氢,然后过氧化氢和4-氨基安普比林、4-氯酚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下反应生成紫兰色、能在500 nm 左右有特征吸收峰的醌亚胺,通过颜色深浅即吸光度的变化测定所生成的H2O2,甘油的含量与生成的H2O2成正比,这样用比色法就可以测定甘油的含量。

2.操作步骤波长:500nm(480~520nm)反映温度:37℃比色杯光径:1cm取一定量R1(参看R2瓶签)加入1瓶R2中,溶解后即为工作液,工作液预先保温至测试温度。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1.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的原理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利用色谱柱对待测混合物先进行分离,然后再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因而其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较高,目前已成为检测生化分子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2.操作步骤(1)首先用水将发酵液稀释2.5倍,然后加H3PO4调pH至5.5,在转速8000r/min、温度4℃下离心10min,经微孔滤膜过滤用于HPLC分析;(2)将甘油标准系列溶液在最佳色谱条件下进行HPLC分析,以峰面积外标法定量得到甘油标准曲线;(3)按照样品预处理方法处理后进样5微升,记录峰面积,代入线性方程中,计算其测定值。

甘油检验操作规程

甘油检验操作规程

江西欧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GMP文件1 目的:为规范质量检验人员对甘油的检验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2 范围:适用于辅料甘油的检验。

3 责任人:QC人员(化验员)对实施本规程负责,QC主任(质量控制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质量部部长负责抽查执行情况。

4 内容:4.1 检品名称及代码4.1.1 物料名称:甘油4.1.2 物料代码:F0024.2 质量标准编号:STP-ZL-02-002-00。

4.3 取样规程编号:SOP-ZL-03-017-00。

4.4 检验项目及操作方法4.4.1【性状】4.4.1.1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锥形瓶4.4.1.2操作方法:4.4.1.3记录:记录观察到的辅料的行状、颜色、色泽,味道、溶解等。

4.4.1.4结果与判定:本品为无色、澄清的黏稠液体;味甜,有引湿性,水溶液(1→10)显中性反应。

本品与水或乙醇能任意混溶,在丙酮中微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均不溶。

4.4.2相对密度4.4.2.1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比重瓶、干燥箱、恒温水浴锅4.4.2.2试液与试剂:纯化水名称甘油检验操作规程编号SOP-ZL-06-002-00码2/74.4.2.3操作方法:取本品,照《相对密度测定法》(编号:SOP-ZL-01-023-00)检查,4.4.2.4记录与计算:记录每次称量数据,并按下述计算公式计算相对密度:相对密度= W1-WW1-W式中:W0为比重瓶重(g);W1为供试品+比重瓶重(g);W2为水+比重瓶重(g)。

4.4.2.5结果与判定:在25℃时不小于1.2569。

4.4.3【鉴别】4.4.3.1仪器与用具:红外分光光度计等4.4.3.2试液与试剂:无水乙醇4.4.3.3操作方法:取本品,照《红外分光光度法》(编号:SOP-ZL-01-013-00)检查,4.4.3.4记录:记录供试品的红外色谱图并附图4.4.3.5结果与判定: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77图)一致。

甘油的检测方法汇总

甘油的检测方法汇总

甘油的检测方法汇总甘油的检测方法汇总在发酵行业中,甘油作为底物,是发酵液中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会影响外源蛋白的启动表达效率,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产物的发酵单位,是决定菌种取舍的重要指标,是提高工程菌的发酵密度,提高产品生产率的关键。

在生物柴油生产中,它是副产物,其含量直接影响生物柴油的使用性能,是衡量生物柴油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外,甘油能与水结合以防止红细胞的冷冻损伤,能延长红细胞的保存期,被普遍用作细胞内冷冻保护剂等。

由于甘油用途很广,因此其含量的测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甘油含量的测定方法较多,主要有高碘酸氧化法、Cu2 +络合比色法、酶比色法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近红外光谱法以及原子吸收法等。

下面将对其进行简要概述:一、高碘酸法二、酶比色法1.原理:它是利用酶的特异性催化反应建立的测定甘油的一种酶学方法,是指甘油在甘油激酶作用下转化为3-磷酸甘油,后者由磷酸甘油氧化酶催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过氧化氢,然后过氧化氢和4-氨基安普比林、4-氯酚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下反应生成紫兰色、能在500 nm 左右有特征吸收峰的醌亚胺,通过颜色深浅即吸光度的变化测定所生成的H2O2,甘油的含量与生成的H2O2成正比,这样用比色法就可以测定甘油的含量。

2.操作步骤波长:500nm (480~520nm) 反映温度:37℃比色杯光径:1cm取一定量R1(参看R2瓶签)加入1瓶R2中,溶解后即为工作液,工作液预先保温至测试温度。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1.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的原理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利用色谱柱对待测混合物先进行分离,然后再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因而其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较高,目前已成为检测生化分子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2.操作步骤(1)首先用水将发酵液稀释2.5倍,然后加H3PO4调pH至5.5,在转速8000r/min、温度4℃下离心10min,经微孔滤膜过滤用于HPLC分析;(2)将甘油标准系列溶液在最佳色谱条件下进行HPLC分析,以峰面积外标法定量得到甘油标准曲线;(3)按照样品预处理方法处理后进样5微升,记录峰面积,代入线性方程中,计算其测定值。

甘油的检测方法汇总

甘油的检测方法汇总

甘油的检测方法汇总甘油(Glycerol)是一种无色、无臭、甜味的化合物,用途广泛,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制药原料、化妆品等的成分。

因此,对甘油质量的检测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甘油检测方法。

1.密度测定法密度测定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甘油检测方法。

使用密度计或比重管测量样品的密度,与已知浓度的甘油溶液进行对照。

该方法适用于纯甘油或含有甘油的溶液的浓度测定。

2.折光测定法折光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甘油检测方法。

通过使用折光仪测量样品的折射率,将结果与标准甘油溶液进行比较。

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甘油溶液的浓度。

3.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GC)是一种高效、灵敏度高的甘油检测方法。

样品经过适当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GC可以检测到极小量的甘油,并且可以用于复杂样品中甘油的定量。

4.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常用的甘油检测方法。

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准确度高,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甘油样品。

5.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甘油检测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区的吸收情况,可以识别和定量甘油。

该方法操作简便,且对样品制备要求较低。

6.核磁共振波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NMR)是一种准确、无损伤的甘油检测方法。

样品通过核磁共振仪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甘油的结构和浓度。

NMR对于纯甘油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非常适用。

7.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甘油检测方法之一、通过将甘油样品与适当的试剂反应后,根据产生的颜色变化进行比色测定。

常用的试剂有硫酸铵和硫酸亚铁等。

该方法简便,但对于样品的选择性较差。

综上所述,甘油的检测方法有多种选择,可以根据需求和样品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甘油分析报告

甘油分析报告

甘油分析报告引言甘油,也称作丙三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它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粘稠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塑料等行业。

为了保证甘油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甘油的分析。

本报告旨在对甘油的常见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1. 理化性质的分析1.1 外观与性状的分析甘油外观为无色或微黄色,呈粘稠液体。

在分析时,可以通过肉眼观察甘油的色泽和粘稠度来评估其外观和性状。

1.2 密度的分析甘油的密度可以通过测量甘油在一定温度下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确定。

常见的密度测量方法包括比重瓶法和密度计法。

1.3 粘度的分析甘油的粘度是衡量其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粘度测量方法有旋转粘度计法、滴定法和圆柱凸度法等。

2. 成分的分析2.1 含水量的分析甘油常常存在着一定的水分,因此对甘油中的含水量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可以通过色谱法、滴定法和干燥法等方法来测定甘油中的水分含量。

2.2 酸值的分析甘油的酸值是评判其纯度和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常用的酸值测定方法有酸碱滴定法、电位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2.3 酯值的分析酯值是甘油酯化反应过程中的重要参数。

常见的酯值测定方法包括色谱法、化学分析法和质量测定法等。

2.4 含氯量的分析甘油中的氯离子含量是考察甘油纯度和品质的指标之一,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氯离子滴定法和离子色谱法等。

3. 杂质的分析3.1 硫酸盐的分析硫酸盐是甘油中常见的杂质之一,可以通过沉淀法和离子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分析。

3.2 重金属离子的分析重金属离子是甘油中不可忽视的污染物,对于保证甘油质量至关重要。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草酸酐法等。

3.3 其他杂质的分析除了硫酸盐和重金属离子外,甘油中还可能存在其他杂质,如醛类、酮类和酚类化合物等。

对这些杂质的分析可以使用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质谱法等。

结论甘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甘油检验操作规程

甘油检验操作规程

甘油检验操作规程一、实验目的检验甘油的纯度和质量指标,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比重计、标准色板、分光光度计。

2.试剂:甘油、去离子水、浓硫酸。

三、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1)将比重计、标准色板、分光光度计清洗干净并晾干。

(2)准备甘油样品和去离子水。

(3)做好实验记录表格。

2.主试剂制备:(1)取一定量的浓硫酸,注入已清洗干净的试剂瓶中,封闭好瓶盖。

(2)将试剂瓶标上“浓硫酸”。

3.样品检验:(1)取适量的甘油样品,注入比重计中,记录下质量。

(2)使用标准色板,将样品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判断其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3)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甘油样品的吸光度,记录下数值。

(4)将甘油样品倒入试剂瓶中,添加适量的去离子水,封闭好瓶盖。

(5)将试剂瓶摇匀,置于比重计中,测量比重计读数。

(6)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和比重计读数,计算甘油的质量分数和密度。

4.结果处理:(1)将实验记录表格中的数据整理清楚。

(2)比较样品的颜色和标准溶液的颜色,判断样品的纯度。

(3)根据吸光度和比重计读数计算甘油的质量分数和密度。

(4)将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判断甘油的质量是否合格。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使用浓硫酸时要戴好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2.操作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甘油溅出。

3.分光光度计和比重计操作时要注意正确使用方法,避免损坏仪器。

4.实验结束后,彻底清洗仪器和容器,确保安全和卫生。

五、实验质量控制1.实验前仪器和试剂的检查。

2.测量过程中的仪器校准。

3.比对样品和标准溶液的颜色判断方法的准确性。

4.实验结果的正确计算和比较。

六、实验结果报告实验结果应详细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如有发现样品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实验室主管或相关负责人。

七、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经验,对实验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并对今后的实验工作进行规划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油挥发性杂质的检测
样品批号:
检测日期: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检测仪器:岛津GC-14C
检测器:FID
进样方式:直接进样法
色谱条件:
1.色谱柱:Rtx-624 30m×0.53m×3.0um,(固定液: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中极性)。

2.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100℃,维持4分钟,以每分钟50℃的速率升温至120℃,维持10分钟,再以每分钟50℃的速率升温至120℃,维持20分钟;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00℃。

3.色谱图记录时间至少为主峰保留时间的两倍。

试验溶液配制:
1.系统适应性溶液制备:取二甘醇、乙二醇、1,2-丙二醇、正己醇约0.1g,精密称定,用甲醇稀释至200ml,再精密量取5.0ml至25ml装有精密称定为10g 甘油的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到刻度,摇匀即可。

2.内标溶液制备:取正己醇约0.1g,精密称定,置于2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即可。

3.供试品溶液制备:取样品约10g,精密称定,置于25ml容量瓶中,精密加入5.0ml内标溶液,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即可。

4.对照品溶液:取二甘醇、乙二醇、1,2-丙二醇约0.5g,精密称定,置于50ml 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再精密量取5ml至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再精密量取5ml,置于25ml容量瓶中,精密加入5ml内标溶液5ml,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即可。

测定
1.系统适应性检查: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中各组分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取对照品溶液1μl,重复进样三次,记录色谱
图,二甘醇和乙二醇的峰面积与正己醇峰面积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5.0%
2.样品测定: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甘油的有关物质。

检测结果如下:
1.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色谱图结果显示,各组分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都大于
1.5,符合规定。

2.对照品溶液色谱图结果显示,二甘醇与正己醇峰面积比值相对标准偏差为
2.3%,乙二醇与正己醇峰面积比值相对标准偏差为
3.1%,都小于5.0%,符
合规定。

3.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色谱图结果显示,供试品中含二甘醇为0.001%,乙
二醇为0.003%,1,2-丙二醇为0.03%,单个最大未知杂质为0.02%,杂质总量为0.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