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西游记大战红孩儿导学案

《西游记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内容、结构、艺术成就。
2、结合课文,分析孙悟空的"三位一体"的形象特征。
3、结合课文,分析孙悟空形象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1、结合课文,分析孙悟空的"三位一体"的形象特征。
2、结合节选课文,分析孙悟空形象的现实意义。
【相关知识】1、作者)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归居故里,放浪诗酒,贫病以终。
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2、内容概述《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西游记》全书100 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3、题材背景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
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
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
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
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孙悟空和红孩儿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3)能够领悟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感悟孙悟空和红孩儿的性格特点;(3)通过分析思考,提炼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正义的品质;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简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讲述了孙悟空在取经路上,遇到善于吐火的红孩儿,两人展开激战。
孙悟空凭借聪明才智和神通广大,最终战胜红孩儿,使其归顺佛教。
2.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2)孙悟空和红孩儿性格特点的分析;(3)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游记》及孙悟空、红孩儿的角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讨论交流: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精彩片段,进一步感悟人物性格。
5. 分析思考: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如勇敢、智慧、正义等。
对学生的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故事,谈谈你对孙悟空和红孩儿的看法,以及他们给你带来的启示;2. 选取《西游记》中的另一个故事,简要介绍情节,并分析其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孙悟空和红孩儿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领悟程度;4.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及对人物的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挑选《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中的典型情节,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高中语文《《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导学案

第3课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作品导读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上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课文节选的部分叙述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给唐僧师徒制造磨难的故事,情节曲折复杂,颇具趣味,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唐僧的迂弱、不辨是非、自以为是,孙悟空的精明能干、大智大勇,猪八戒的贪吃懒惰和沙僧的执着忠诚。
这也成为后文火焰山借芭蕉扇、破儿洞取落胎泉水颇费周折的起因。
课前自主学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兜.缰(dōu ) 燧.人钻木(suì) 搠.(shuò) 掣.钉耙(chè) 金箍.棒(gū) 撮.着(cuō) 掼.杀(guàn) 战战兢.兢(jīng ) 皈.依(guī) 囫囵..(hú_lún) 虔.心(qián) 猕.猴(mí) 石碣.(jié) 卯酉..(mǎo _yǒu ) 2.多音字扛⎩⎨⎧ 扛.枪(káng )扛.鼎(gāng ) 炮⎩⎨⎧炮.羊肉(b āo )炮.制(páo )炮.火(pào ) 撮⎩⎨⎧ 撮.合(cuō)一撮.(zuǒ) 吐⎩⎨⎧ 吐.故纳新(tǔ)呕吐.(tù) 刹⎩⎨⎧ 罗刹.女(chà)刹.车(shā) 诘⎩⎨⎧诘.责(jié)诘.屈聱牙(jí)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mó(摩)天碍日mó(魔)鬼 ⎩⎨⎧ 云xiāo (霄)良xiāo (宵) ⎩⎨⎧ qín (噙)泪qín (擒)拿 ⎩⎨⎧ kē(磕)头唠kē(嗑) ⎩⎨⎧ shè(摄)取shè(慑)服 ⎩⎨⎧石jié(碣)jié(竭)力 三、词语积累1.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导学案【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提防 ( ) 恐吓( ) 奢侈( )( ) 劫掳 ( )( ) 盘诘 ( ) 晦气( ) 伫立( ) 尸骸 ( ) 皈依( )剿除( ) 石碣 ( ) 逊让( ) 破绽( ) 鬼魅妖邪( ) 战战兢兢( ) 回嗔作喜( ) 附葛扳藤( ) 三昧真火( )2. 文学常识填空。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朝人。
《西游记》与《》、《》、《》合称为四大奇书。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其中《》、《》两部小说类似,都是在一定史实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民间流传和曲艺、戏曲、话本等的创作,最后由一位作者做总结性的再创作而后写定。
《西游记》的故事来自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的真实事迹。
唐僧取经的故事,600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经过无数人的创造、取舍、增删、修改、加工,本书作者成了最后的集大成者。
3.《西游记》这部小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请你列举六个你喜欢的或印象深刻的故事。
【文本助读】4.孙悟空、猪八戒等被认为是“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既有人的思想性格,又有动物的外形和属性,还有神怪的神通。
结合课文谈谈孙悟空的“人性”“候性”“神性”在情节中的具体体现。
5.虽然这篇文章只是节选,但是人物的塑造却非常鲜明。
请你简单概括一下唐僧、猪八戒、沙僧、红孩儿的典型特征,并以其中一个人物为例,结合课文具体情节阐述一下他的形象。
6.《西游记》写的是神幻世界,但有人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讽刺现实。
你认为课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7.课文在主要情节中还穿插了许多游戏笔墨,透露出作者对社会人生诸多现象的调侃,这是《西游记》艺术表现上的一个特点。
例如,嘲笑败家的“红百万”变做“红十万”;讽刺亲戚之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的世态炎凉,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这些顺手点缀的“趣话”,在课文中还有不少,你能再找出一些吗?【拓展应用】阅读《西游记》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三课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单元概述〔目标导航〕1.掌握古代小说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2.掌握古代神鬼小说的特点。
3.学习鉴赏古代小说,鉴赏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内容概说〕本单元选取《西游记》《聊斋志异》两部小说。
引导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和崇“奇”贵“幻”的艺术手法。
这两部小说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代表。
它们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奇幻”因素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在奇幻怪异的人物与故事情节中寄托了丰富的人文情怀。
《西游记》以孙悟空的活动为主线,全书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回到第七回,讲述孙悟空出世的故事。
剩下的是第二部分,讲述孙悟空辅佐唐僧,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的故事。
取经的道路是艰险的,每一次劫难都是对取经队伍里每一个成员意志与品性的考验,更是痛苦的磨炼。
本单元节选的部分是八十一难中的大战红孩儿一节,叙述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给唐僧师徒制造的磨难,而孙悟空最终凭借观音菩萨的力量收服了红孩儿的故事。
《香玉》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中占篇幅最多的是狐鬼故事。
这些狐鬼、花妖、精怪,大多是美丽、善良、聪明、正直的。
他们或吟诗,或嬉戏,或深情款款,或温婉友善,常常给那些落魄的书生带来安慰与帮助。
《香玉》讲述了一个住在崂山玉清宫中的胶州书生黄生与白牡丹花仙香玉恋爱的故事。
在描写牡丹枯死后,黄生日日啼哭,他的真情感动花神,使香玉复生的同时还描写了由宫中耐冬树仙变幻的另一仙女绛雪的贞静、清雅的品格。
《王六郎》描写了一个沉沦水中,帮渔人捕鱼求得几口暖身酒喝的水鬼,上天安排他找替身返回阳世,他却放弃了取代自己的两条生命的极好机会,最后成为一方“土地”的故事。
〔赏析指导〕这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相同的地方,比如都刻画了一系列幻化的艺术形象,描绘了一些奇幻的境界,人物形象塑造都体现了人性和物性的完美结合,都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对现实都有所影射,以及多用幻想、变形、夸张等艺术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第2课《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优质导学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这真实用。”诺伊鲍尔说。
“还有一个内部的小秘密。您瞧,这扇门里有一个小房间,那是储藏室,谁也不会闯进去的。呆在里面,倒叫人感到挺舒服的。如果我们之中有谁喝多了感到不舒服,那他就干脆躺到里面的羊毛毯上睡觉。您可知道这句妙言:办公室里睡觉是最舒服的睡觉。当然,这是不能让老板知道的……”
“这我明白。”新同事说。
哈姆森真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同事,他把一切情况都说明了。“有一点我提出来请您注意:如果您早上睡过了头,就千万别赶来上班。弄得气喘吁吁地跑来,倒可能会迟到几分钟。迟到给人的印象不好。您可以这么办:干脆打个电话来,说您在医生或牙医那儿看病,要来得迟一点。您与其迟来一刻钟,倒不如迟来三小时。您要去理发或者干诸如此类的事,也可照此办理。我们在上班时间理发,这是因为我们的头发是在上班时间长长的。”
“这种见解是合乎逻辑的。”
“是啊,难道不是这么回事吗?您要是知道了这些上班的诀窍,就能在这儿混得很好。”
“嗯,我已尝到了各种诀窍,多谢您的关照。”
“嘿,这是我理应做的,我们是同事嘛。不过,您能对我说说,您是怎样搞到这份差事的?为什么要您熟悉各部门的情况呢?通常这儿雇佣的人只做某一件事。”
伊鲍尔说:“要我熟悉各部门的情况,是因为老板一退休,我就要接替他。那位老板是我的岳父。”
高中语文 2.3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第3课《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一、阅读延伸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
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
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
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
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贻养后人。
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感叹“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
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
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
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教案标题: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和红孩儿人物形象;2. 掌握故事情节及其中的冲突与解决方法;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故事书或故事片;2. 学生绘本或图片资料;3. 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书或故事片,确保内容适合学生年龄;2. 打印学生绘本或图片资料,用于学生个人或小组活动;3. 准备小组活动材料,如纸板、颜料、剪刀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了解他的特点和能力;2. 介绍红孩儿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与讨论(15分钟):1. 分发故事书或观看故事片,让学生跟随故事的节奏阅读或观看;2. 阅读或观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3.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法,让学生思考孙悟空和红孩儿之间的对抗。
角色扮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如孙悟空、红孩儿等;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分配角色台词,准备表演;3.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表演的精彩之处。
创作绘本(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关键时刻进行绘制;2. 学生可以使用学生绘本或图片资料作为参考,发挥他们的创造力;3. 学生完成后,可以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自己的绘本作品。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情节;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喜爱或不喜爱的理由;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选择其他中国神话故事进行阅读和讨论;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编写自己的神话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阅读与讨论、角色扮演、创作绘本等多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2、了解作者吴承恩及写作背景。
3、把握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
明确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及人物形象意义。
【学习难点】
体会作品中传达出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学习时间】1课时
【学法导航】
1、依托文本理清情节线索;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
【学习过程】
一、作品及作者
1、《西游记》的作者是__ ,字,
号,___ 代人。
先世江苏涟水,后徙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吴承恩自幼敏慧好学,聪明过人,博览群
书,年轻时即以文名著于乡里。
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归居故里,放浪诗酒,贫病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吴承恩一生诗、文、词创作甚多,死后大部亡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
2、题材背景: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
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为防止经文被盗,玄奘在唐王的帮助下修筑了大雁塔,保存经文。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
话色彩。
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3、简介作品
《西游记》,长篇小说,是__ 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 _,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
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多种文字流行于世。
4、《西游记》这部小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请你列举六个你喜欢的或印象深刻的故事。
二、解读文本
1、注音:
扢腾腾()恐吓()奢侈()()劫掳()()盘诘()伫立()
尸骸()皈依()剿除()石碣
()破绽()鬼魅妖邪()战战兢兢()回嗔作喜()哏()
2、请把小说缩写为300字的故事梗概
3、分析课文中,唐僧最终被劫走,红孩儿的阴谋之所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4、从本文的选段中,你认为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5、孙悟空、猪八戒等被认为是“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既有人的思想性格,又有动物的外形和属性,还有神怪的神通。
结合课文谈谈孙悟空的“人性”“候性”“神性”在情节中的具体体现。
6.《西游记》写的是神幻世界,但有人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讽刺现实。
你认为课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三、延伸探究
仿照示例一,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200字左右的人物简介。
猪八戒红孩儿
示例一: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
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
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
他嫉恶如仇,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参考答案:
一作品与作者
3、章回体神话小说神怪唐僧取经大闹天宫八十一
二、解读文本
3、原因之一,红孩儿的精明与其审时度势
原因之二,他能抓住唐僧的心理。
原因之三,红孩儿抓住了取经队伍中矛盾,尤其是孙悟空和师傅唐僧的矛盾。
4、明确:唐僧:迂弱、不辨是非、刚愎自用
三、示例二: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到人间,错投猪胎。
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后被孙悟空收服,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
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
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示例三:红孩儿——红孩儿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
红孩儿是他的乳名,是牛魔王的儿子,铁扇公主养的小妖怪,使用一杆八丈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练三百年,练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
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用狂风卷走唐僧,用计骗擒八戒。
孙悟空战之不胜,请来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
后来他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终成正果。
黄书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