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成批伤员救治应急预案
成批伤员_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成批伤员是指在短时间内,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一定数量人员受伤的情况。
为有效应对成批伤员事件,保障伤员生命安全,提高应急救援效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成批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 减少伤员死亡率和伤残率;3. 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成批伤员应急救援工作。
2. 医疗救援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和医疗资源调配;3. 后勤保障组:负责伤员的转运、住宿、饮食等后勤保障工作;4. 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秩序维护等工作;5. 信息报道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紧急报告:事发单位或个人发现成批伤员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员数量、伤情状况等。
2. 启动预案: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组织各救援小组开展救援工作。
3. 医疗救治:医疗救援组迅速到达现场,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同时根据伤情将伤员分类,优先救治重伤员。
4. 转运伤员:后勤保障组负责将伤员安全、有序地转运至就近的医疗机构。
5. 信息报告:信息报道组负责将伤员救治、转运等信息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6. 后续处理:应急指挥部根据伤员救治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后续处理工作,包括:伤员救治、心理疏导、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等。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医疗、救援、安保等人员,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 资源保障:调配应急救援物资,如救护车、药品、医疗器械等。
3. 通信保障:确保现场通信畅通,为救援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4. 交通保障:协调交通管理部门,保障救援车辆优先通行。
六、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预案的实用性。
七、预案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成批伤就诊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了提高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抢救能力,确保成批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2. 本院实际情况及应急抢救能力;3. 本院相关应急预案及经验总结。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在接诊成批伤员时,为保障伤员生命安全、减少伤残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四、组织架构1.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监督整个应急抢救工作;2. 设立现场指挥组、医疗救治组、物资保障组、信息联络组、秩序维护组等专项小组,负责具体实施。
五、应急响应程序1. 发现成批伤员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应急指挥部;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赶赴现场;3. 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和指挥救援行动;4. 医疗救治组负责伤员的检伤分类、救治和转运;5. 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调配和供应;6. 信息联络组负责与上级部门、媒体、家属等沟通联络;7. 秩序维护组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六、应急措施1. 检伤分类:按照伤情严重程度对伤员进行分类,优先救治危重伤员;2. 救治措施:根据伤情采取止血、包扎、固定、止痛、抗休克等救治措施;3. 转运:对危重伤员进行紧急转运,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4. 物资保障: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5. 信息发布:及时向家属、媒体等发布伤员救治信息,做好舆论引导;6. 心理干预:对伤员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缓解心理压力。
七、后期处置1.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2. 对伤员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3. 开展伤员及家属心理疏导;4. 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八、附则1.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成批伤员救治的应急预案

成批伤员救治的应急预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其中包括各种事故造成的成批伤员。
成批伤员的及时救治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应对此类突发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成批伤员救治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的制定是成批伤员救治工作的基础,其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组织机构: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确保协同合作,提高救治效率。
2.指导原则:确定救治工作的指导方针,提高决策水平和响应速度。
3.人员调度:规定人员调度的程序和要求,确保救治专业人员的迅速到位。
4.物资储备: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系统,包括救治设备、药品和物资的储备和管理。
5.协调联动:明确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合作机制,协调救治工作的推进。
6.信息报告:建立有效的信息报告渠道,确保伤员信息的集中汇总和及时通报。
二、成批伤员救治方案针对成批伤员救治,在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需要详细制定救治方案,确保救治过程的科学、迅速和有序:1.场地布置:根据不同的救治情况,确定合适的救治场地,并进行合理布置,确保救治操作的顺利进行。
2.伤员分类:按照伤情轻重和紧急度,对伤员进行分类,确保先救治重伤员,提高生命救治效果。
3.救治流程:明确成批伤员救治的流程,包括伤员接收、伤情评估、急救处理、转运和后续治疗等环节。
4.人员配备:合理配置主刀医生、护理人员和其他救治专业人员,确保救治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5.医疗设备:确保现场救治所需的各类医疗设备齐全,并保持其良好状态以备随时使用。
三、成批伤员救治的注意事项在实施成批伤员救治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优先:确保救治过程中的安全,防范二次伤害和传染病的传播。
2.加强沟通:各救治人员之间应及时沟通,保持信息畅通,确保救治工作的协调进行。
3.心理疏导:及时进行伤员的心理疏导工作,缓解他们的紧张和恐惧情绪,提高康复效果。
4.持续跟进:伤员救治不仅是一时之需,还需要对其进行持续跟进和后续治疗,确保康复效果。
大批量伤员应急预案

大批量伤员应急预案在各种突发的灾害和事故中,可能会出现大批量伤员的情况。
为了能够迅速、有效地对这些伤员进行救治,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和伤残,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大批量伤员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一、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在面对大批量伤员的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组织救援力量,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原则1、生命第一原则:始终将抢救伤员的生命放在首位,不惜一切代价保障生命安全。
2、快速反应原则: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和资源。
3、协调配合原则: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4、科学救治原则:按照医疗规范和标准,对伤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救治。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医疗机构负责人等组成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大批量伤员的救治工作。
其职责包括:1、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和决策。
2、协调调配救援资源,包括医疗人员、物资、设备等。
3、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协调。
(二)医疗救治组由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组成,负责对伤员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
具体职责包括:1、实施现场急救和紧急处置。
2、对伤员进行分类、分诊,确定救治的优先顺序。
3、组织开展手术、治疗和康复工作。
(三)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交通、通信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其职责包括:1、筹集和调配医疗物资、药品、器械等。
2、保障救援车辆的调配和道路畅通。
3、确保通信联络的畅通。
(四)信息发布组负责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有关大批量伤员救治的信息,回应公众关切。
其职责包括:1、收集和整理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
2、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渠道发布信息。
三、应急响应流程(一)事件报告一旦发生可能导致大批量伤员的突发事件,相关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性质、发生时间、地点、伤亡情况等。
灾害批量伤员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突发灾害批量伤员的应急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应急工作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中批量伤员的紧急救治工作。
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协同作战;(4)科学施救,确保质量;(5)宣传教育,提高意识。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监督灾害批量伤员救治工作;(2)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现场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工作机构。
2. 医疗救治组(1)负责伤员现场救治、转运、后续治疗等工作;(2)协调医疗资源,确保救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3)组织专家会诊,提高救治质量。
3. 后勤保障组(1)负责物资保障、车辆调配、人员调度等工作;(2)确保救治现场物资充足、设备完好;(3)保障伤员转运、住宿、饮食等需求。
4. 宣传报道组(1)负责及时、准确发布救治信息;(2)加强舆论引导,稳定群众情绪;(3)宣传救治工作成效,提高公众卫生应急意识。
三、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1)密切关注灾害信息,及时了解伤员情况;(2)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及工作机构;(3)开展应急物资储备、人员培训等工作。
2. 应急响应阶段(1)现场救治:组织医疗人员开展现场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2)转运伤员:根据伤员病情,合理调配车辆,确保伤员快速、安全转运;(3)后续治疗:根据伤员病情,转至指定医院进行后续治疗;(4)信息报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救治情况,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四、后期处置1. 伤员救治:对伤员进行后续治疗,确保其生命安全;2. 调查评估:对灾害批量伤员救治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完善预案;3. 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五、附则1.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成批伤员救治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成批伤员救治工作,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成批伤员的救治工作。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建立应急指挥部成立成批伤员救治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伤员救治工作。
2.2 指挥部组成应急指挥部由以下人员组成:(1)指挥长: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全面指挥伤员救治工作。
(2)副指挥长:由卫生行政部门、红十字会、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
(3)成员:由医疗机构、卫生防疫、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负责人担任。
2.3 指挥部职责(1)负责制定伤员救治工作总体方案,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开展救治工作。
(2)负责伤员救治现场的组织、指挥、调度和协调。
(3)负责伤员救治资源的调配,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4)负责伤员救治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上报。
三、应急响应3.1 信息报告(1)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2 紧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
(2)根据伤员数量、伤情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3 救治现场(1)现场救治:医疗机构应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开展现场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2)转运救治:对不能在现场救治的伤员,应立即安排转运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3)救治医院:救治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医护人员开展救治工作。
四、救治措施4.1 伤员分类根据伤员伤情程度,分为重伤、轻伤和疑似病例。
4.2 救治原则(1)先救命后治伤:优先救治重伤员,确保生命安全。
(2)先重伤后轻伤:对伤员进行分类救治,确保救治资源合理分配。
成批伤员应急预案演练

成批伤员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是指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步骤。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伤员应急预案尤为重要,因为突发事件时可能会有大量伤员需要救治和处理。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成批伤员,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是必要的。
1. 演练目的适当增加字数:成批伤员应急预案演练是为了有效组织医疗资源,协调医疗团队,提高伤员救治和处理的能力,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通过演练可以发现预案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增强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能力。
2. 演练内容演练应包含以下内容:- 伤员分类和安置:根据伤员伤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优先级,对伤员进行分类和安置,确保各类伤员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 医疗资源调配:通过演练,了解医疗资源的调配和分配过程,包括医生、护士、设备等,保证资源的合理调配,最大限度地满足伤员救治需求。
- 信息通报与沟通:在突发事件中,信息的传递和沟通至关重要。
演练过程中,要重点模拟信息通报和沟通的环节,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
- 协同作战能力:在应急情况下,医护人员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十分重要。
演练中要模拟不同医疗团队之间的协作,包括紧急手术、心肺复苏等,增强团队协同的能力。
- 应急物资管理:应急演练需要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在各种条件下进行应急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如消防器材、医疗设备、防护用品等。
3. 演练步骤演练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演练前准备:确定演练时间、场地和参与人员,制定演练方案,并提前通知参与人员,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
- 现场演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并进行现场模拟。
演练中需要按照预案的要求,合理分派任务和角色,并对演练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和摄像。
- 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估。
参与人员应对演练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完善应急预案。
- 改进完善:根据演练总结和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重点关注在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如沟通不畅、资源调配不合理等,以提升预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应急预案批量伤员

一、预案背景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或重大事故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批量伤员的情况。
为有效应对此类情况,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减少伤亡,提高救援效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批量伤员得到快速、有序的救治;2. 最大程度降低伤亡,减少次生灾害;3. 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救援工作;2. 指挥部下设医疗救护组、现场指挥组、物资保障组、交通疏导组、宣传报道组等;3. 各小组职责如下:(1)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隔离等工作;(2)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救援指挥、协调各部门工作;(3)物资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的筹备、分发、补充等工作;(4)交通疏导组:负责现场交通管制、车辆调度、救援通道开辟等工作;(5)宣传报道组:负责救援信息的收集、发布、宣传等工作。
四、救援流程1. 接到批量伤员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救援指挥部;2. 现场指挥组迅速了解伤员数量、伤情、分布等情况,向指挥部报告;3. 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救援方案,分配救援任务;4. 医疗救护组迅速开展伤员救治,包括现场急救、转运、隔离等工作;5. 物资保障组根据救援需求,及时调配救援物资;6. 交通疏导组负责现场交通管制,确保救援通道畅通;7. 宣传报道组及时发布救援信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援;8. 救援工作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五、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2. 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确保救援物资充足;3. 完善应急预案,定期修订,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 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的沟通协作,形成救援合力;5. 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普及应急知识。
六、附则1. 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批量伤员救援工作;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解释;3. 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程演练约1小时,预计目标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演练目的:检验、评估我院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各 部门应急预案、重点部位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应急保障措施 (见附件一)。重点旨在强化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 提高为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实战锻炼一支过硬的应 急队伍。
(2) 建立组织演练各方面保障; 院长吴远志担任总指挥,主管院长许平担任付总指挥,职能部门分 成八个组各司其责,负责演练各方面保障工作。 1、联络组: 院办、医务科 责任人 卢义华 严明
刘艳、熊焰宏、杨丽华、田海燕 精神科:黄永祥、王皓、徐英、汪长旺、钱博文、徐红林、 向华荣、
高平、曹佩岚、 感染科:胡晓东、陈复娟、胡掌珠、肖正运、邹翠芳、刘新平、钟敏、
陈欢欢、 康复科:杨雄、向海深、司志旭、王玲、王翔、刘美、彭清华、
张智萍、沈静、刘永春 、罗燕 各科应急医疗队伍应该在接到突发事件一级响应命令后,迅速集结 至集结区(见附件二)。其中外科、内科、康复科、肿瘤科、妇产科应 该根据设备科应急设备调配预案,准备平车、轮椅、心电监护仪各一件 (台)与应急人员一起至集结区做好准备。上述工作应该在下午2点15 分完成。 3、模拟仿真角色:40名病人由护理部组织人员扮演 上述人员于当天下午1点必须到达电教会议室报到领取角色。
4、 检伤分类进行明确标识; 对成批伤员和病人应首先进行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 对所有病人,由急诊护理单元上腕带识别标识,由急诊医生上现场检伤 分类标识(红、黄、绿、黑)。 现场检伤分类 : a) 红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 意识障碍;休克;抽搐。 b) 绿标,具有下列指标者: 出现胸闷、心悸、乏力、口唇、指端发绀、恶心、呕吐等症状。 c) 黑标,同时具备下列指标者:
突发事件成批伤员救治应急预案 及实战演练角本
(1) 拟订演练方案 1、 突发事件预设为:
下午2点接到上级通知,有30余名不明原因的伤员欲送到医院。医 院紧急启动突发事件一级响应应急处置预案,立即开启了位于门诊楼一 层的分诊急救区、留观区、家属等候区。
院领导亲临现场进行督导,院长吴远志担任总指挥,职能部门分成 八个组各司其责。联络组、医疗组、护理组、保卫组、后勤组、院感 组、宣传组及临床科室主任、副主任、二线医生、护士长近100人,以 最快的速度陆续到达抢救现场,分别模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应急处置突 发事件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紧张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分将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中的职责进行分解,各组负责人应该在一级应急 响应后10分钟内组织相关人员赶到现场。
(3) 考评组、应急医疗队伍以及模拟仿真角色配置; 1、考评组 :由院医疗专家组抽调3名成员加1名医务科成员组成:潘 华锋、李璐涛、刘树钢、张毅 2、 应急医疗队伍: 以各临床科室主任、副主任、二线医生、护士长 为核心,每科室均成立一支应急医疗队伍。 外科: 潘华锋、刘光华、刘阳光、范春明、夏甘霖、徐婷玉、杨艳
琴、刘淑芳、张焰洪、张慧。 内科: 姜文清、石珍、孙惠文、李兰、张英、王秀红、李军、
胡静、刘芳、李丽 妇产科:姚蕾、吴妍、钟平娇、李彦春、李丽芳 直属门诊:魏湘君、汪艳琴、戚明芳、曲远东、吴力、张洁、 史晓燕 急诊科:蒋若愚、吴刚、郑堃、付文虎、艾霞、周珊珊、易晓梅 肿瘤科:王建中、尹向前、王国华、张长春、李湘云、杨勇、 施萍、
意识丧失,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 5、 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合理转诊、分流病人进行医院内
救治; 6、 病人转送、病人交接; 病人转送、病人交接要有序进行,合理安排医护力量。危重患者必 须一医一护,确保安全。 7、 应急反应的终止; 所有病人检查、治疗处理完毕,病情稳定。
(5) 演练结束后进行分析考评、总结、修订预案。 1、 专家组的考评意见; 2、 吴院长点评与总结
人员协助抢救工作;设备科要做好医疗设备和器械的调配、维护和管
理。 7、院感组: 院感科 责任人 林辉 院感科负责现场消毒隔离、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取证、预防服药等
工作。 8、医疗组:医务科、医技科、药科 责任人 周丽红 马秀兰 医技科保障各项检查的实施;药科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药品
保障。 本预案主要依据《武钢二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职能部门的划
物质和设备的安全保护;维护绿色通道通畅;拉警戒线;协助落实强制
隔离措施,维持疫点、疫区秩序,协助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工作顺
利开展;在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
态,维护社会稳定。 6、后勤组: 总务科、设备科 责任人 刘广 毕新刚 总务科要保障电梯使用;保障水电供应,车辆保障;调配支助中心
武钢二医院医务科 2012年11月20日
附件一: 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总体响应程序
医疗卫生应急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响应分准备、救援与处置和后果管 理三个阶段,医疗卫生应急队伍对突发事件总体响应程序如图所示:
准备 阶段 救援 处置
阶段
后果
管理
阶段
转送病人进行院内治疗 急诊分诊检伤;合理分流病人 接受上级处置突发事件任务 动员人员、器材、设备;启动应急任务 根据警示信息概略事件级别
以任何理由阻塞该通道;保卫科、医院保安人员应该随时保持其通畅。
2、应急救援通道规定为住院部至医技楼至直属门诊;直属门诊门厅外
西侧露天场地为集结地。原则上避开绿色通道,避免双向人流堵塞。
3、应急状态下,支助中心应保持电梯通畅,合理分流人员,保证危重
伤员的转送。
4、危重伤员的转送必须有支助人员或医务人员在场,并做好交接记
(4) 现场实景模拟实施急救 演练流程:
1、 依据《武钢二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接上级通知,启动 突发事件一级响应;
2、 动员应急医疗队伍人员,进行急救设备的调配,组织实施抢 救;
3、 紧急分流急诊科病人,建立工作分区,优化就诊流程;
20分钟内,分流急诊科病人到儿科病房;在急诊科设置分诊急救区、 留观区、家属等候区,保卫科配合设置警戒线。
道、危机心理干预和防病知识普及。 3、考评组: 医务科 责任人 卢义华 王清 检验、评估我院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各部门应急预案、
重点部位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应急保障措施。 4、护理组: 护理部 责任人 刘芹 组织、实施护理工作、现场模拟组织工作。 5、保卫组: 保卫科 责任人 杜少华 负责医院治安维护,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重要
决策响应级别 把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持续评估处置效果、风险,不断进行改进;及时向上级反馈,至任务结束 考核、评价前期执行情况 进行全面总结;对预案持续改进 结束处置任务;向上级总结报告
医疗卫生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响应程序
附件二:
应急救援通道以及维护
1、绿色通道是急诊转送病人的紧急通道。任何时候、任何人员都不得
负责组织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应急
医疗救治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向当地政
府和武钢公司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2、宣传组: 党工部 责任人 鲁翠华 负责制定信息发布方案及统一对外口径,组织、协调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信息发布,积极主动地正确引导舆论。加强应急处理的宣传报
பைடு நூலகம்
录。
集结地
援救通道
医技楼
援救
住院部
绿色通道
直属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