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渗透油藏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其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特点给油气开采带来了挑战。

以往的传统开发方法难以有效开采低渗透油藏中的储层,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不佳。

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国内外石油行业的发展背景下,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我国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开展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指导油田的开发工作,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为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孔隙连通性差,岩石孔隙度低且孔隙喉道狭窄,使得原油无法自然流出或采收率很低的油藏。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油田开发领域的难题之一,如何有效评价和提升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有效开发能够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低渗透油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开发效果,因此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评价方法。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直接影响油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和应用研究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既能指导实际生产实践,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和采收率,同时也为我国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分析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岩石孔隙度较低、孔隙连接性较差,使得油气在地层中难以自由流动的油藏。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石油行业的难点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低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低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勘探开发2016年第12期低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郭超1,21.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2.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田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延安716000摘要:目前低渗油藏已经成为开采开发的重点,低渗储层具有较大的启动压力,需要较高的地层能量进行开发,水驱开发为低渗储层开发的主要方式|1]。

本文对G 油田常规水驱开发、周期注水开发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低渗常规水驱周期注水评价W a te r flo o d in g e ffe c t in lo w p e r m e a b ility r e s e r v o ir e v a lu a tio nG u o C h a o 1,21. Xi'an Petroleum University ,Xi'an 710065A b s tra c t : The exploitation o 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has become the focus o f development,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hasa larger starting pressure to a higher formation energy development , water flooding is the main form o 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G conventional oilfield water flooding ,Key w ords : low permeability;conventional water flooding ;1常规水驱开发潜力评价G 油田压裂均为水平缝。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注水井处地层压力最大,采油井处地层压力最小,油水井处压力 梯度均较大,注采井之间的广大地带压力分布较为均匀, 压力梯度很小。

下寺湾油田长2低渗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下寺湾油田长2低渗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研 究 区域长 2油层 为岩 性构 造油 藏 , 油层薄 , 丰
收稿 日期 :0 1—1 21 2—1 0
②天然微裂缝发育 , 增加 了注水难度 。下寺湾
油 田在 测井 及钻 井过 程 中 出现 的井 漏 、 芯有 见 到 取
天然裂缝 , 然裂缝 在地层 条件 下一般 呈 闭合状 天 态, 但油层经压裂改造 、 注水开发 , 局部井区裂缝开 启后造成平面 及层 内矛盾加 剧 , 加大 了注水 开 发
公式 为 : p rt ( ,)=
避免由于压 力下降造成 的原油性质变 差。当 流体的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 以下时, 地层原油脱气 可 以致使 原 油 粘 度 增 加 , 随之 流 动 性 变 差 , 井 产 单 量 降低 , 含水 率上 升 J 而采 用 超 前 注水 可避 免 这 。

现象 。
D :0 3 6 / . S N 1 0 —6 2 2 2 0 . 7 OI 1 . 9 9 J IS . 0 4 0 X. 01 . 1 0 7
下寺 湾 油 田长 2低 渗 油 藏超 前 注 水 开 发效 果分 析
王聪娥 , 曹 进, 耿传林
(延长 油田股份 有限公 司 下寺湾采油厂开发科 , 陕西 延安 7 60 ) 100
期 油井 产 能 迅 速 递 减 , 期 的 月 递 减 可 达 1 % 以 初 5
上, 年递减率 最高可达 5 %左右。随后逐年递减 , 0 趋于平缓。油藏可采储量得不到最 大发挥 , 采收率
仅 为 1 %左右 。 1
系数为 08 。储层孔隙度平均约为 1. % , .3 36 孔隙度 中值 为 1. % , 要 以粒 间孔 为 主, 57 主 占总 孔 隙 的 7. % ; 47 渗透率最大值为 2 . 1 ~ I , 47× 0 I 最小值为 l 2 00 1 p 平均值为 44 .2× 0 , , m .9×1 p 渗透 中 0 , , m 值为 2 7 × 0 m L .8 1 ~ l z 引。 13 驱动 类型 .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低渗透砂岩油藏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资源之一,其开发效果的评价对于提高石油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概述了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基本特征,包括其地质特征、储层物性、油水分布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驱开发过程中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注水方式、注水强度、注水时机等。

接着,本文综述了当前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如采收率、注水效率、油藏压力变化等,并指出了现有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

该方法结合了多种评价指标,包括地质因素、工程因素、经济因素等,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还探讨了综合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总结了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渗透砂岩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难点低渗透砂岩油藏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具有其独特的地质特征与开发难点。

低渗透砂岩油藏通常表现出以下显著的地质特征:储层物性较差,渗透率低,孔隙度小,这导致了油气的流动性差,难以有效开采。

储层非均质性强,这表现为渗透率、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存在明显的变化,给油藏的准确描述和有效开发带来了挑战。

低渗透砂岩油藏中的油水关系复杂,油水界面不清晰,常常存在油水同层的现象,增加了开发的难度。

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存在以下难点:由于渗透率低,油气的流动阻力大,常规的注水开发方式难以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导致采收率低。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孔隙结构狭小、孔隙度较低的油藏。

由于这类油藏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开采难度大,通常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开发技术进行开发。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是评价和改进低渗透油藏开发工艺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该方法及应用进行综合讨论。

1. 产量评价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产量。

产量评价主要通过生产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产出油气的速度和稳定性,判断开采效果的好坏。

通常可以通过建立产量曲线、产量预测模型等手段来对产量进行评价。

2. 彩色扫描电子显微镜(CSEM)技术评价CSEM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储层样品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观察岩石结构、孔隙分布、孔喉连接等微观特征,对渗透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CSEM技术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渗透性进行评价。

3. 地震反演技术评价地震反演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数据对储层进行成像的方法,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储量和分布进行评价,结合地震反演技术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储量评估结果。

4. 水驱效果评价对于含水低渗透油藏,水驱效果是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水驱曲线、水驱效率等参数可以评价水驱效果的好坏,指导进一步的开发工作。

5. 水驱加密评价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加密技术,可以通过观测水驱加密前后的产量变化、渗透率变化等指标进行评价,评估水驱加密的效果。

综合考虑以上方法,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全面评价,了解油藏的储量、渗透性、产能等情况,为进一步的优化开发工艺提供指导。

1. 优化开发工艺通过综合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优化开发工艺提供依据。

通过产量评价发现产量下降速度过快,可以采取措施减缓产量下降;通过CSEM 技术评价发现孔隙连接性差,可以采取酸化处理等措施改善孔隙结构。

2. 指导井网布局低渗透油藏的井网布局对开发效果有重要影响,通过地震反演技术评价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藏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指导合理的井网布局,提高开采效率。

超前注水提高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

超前注水提高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

收稿日期:2002209229作者简介:车起君(1961-),男,甘肃定西人,工程师,从事石油开发研究。

文章编号:100023754(2003)0120020203超前注水提高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车起君1,雷均安2,冉玉霞1,贺治勇2(11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 710021;2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001)摘要:安塞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储量最大的整装级大油田,也是世界著名的特低渗透油田。

因此,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及最终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首要任务。

安塞油田在大面积同步注水开发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不断探索开发的新途径。

通过对超前注水机理的研究及现场试验,建立了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使地层压力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降低了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抑制了油井的初始含水率,从而提高了投产初期油田的产量,使得油田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期,减缓了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

关键词:超前注水;理论依据;特低渗透油田;开发试验效果中图分类号:TE35716 文献标识码:A 低渗透油田由于岩性致密、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一般天然气能量都不足、油井自然产能低,如果仅仅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油井投产后,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大,一次采收率很低,而且压力、产量降低之后,恢复起来十分困难[1]。

因此,低渗透油田为了提高开发效果,必须采取保持压力的开发方式,实行早期注水。

安塞油田油藏评价、水驱油试验和开发结果,实施早期注水,水驱采收率为20%~25%,较自然能量开采提高215~310倍。

在同步注水采油保持压力水平开发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下。

经过室内研究和试验,生产实践中部分超前注水井的分析总结,得出超前注水是提高低渗透油田最终采收率的又一重要途径。

1 超前注水提高单井产量机理及作用(1)超前注水建立了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根据渗流流体的理论,在极限供油半径内,可动原油的动用程度与渗透率、压力梯度的关系为[2]F =1-51714K -12[A /(Δp/L )n ]+81613K-1[A 2/(Δp/L )2n ]式中 F ———可动油动用程度;K ———渗透率;Δp/L ———压力梯度。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于15%、渗透率小于0.1mD的油藏。

由于其地质特征不利于
油气开发,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被认为是一项技术难题。

本文将介绍低渗透油藏开
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1. 储量评价
储量评价是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的重要部分。

储量评价方法包括:采油实验
现场试开井法、油藏物理模型试油法、数值模拟法等。

采油实验是最直接的储量评价方法,它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准确的储量数据。

油藏物理模型试油法和数值模拟法则更加科学、严格和灵活,能够在储量评价的各个方面提供更详细、更精确的数据。

2. 生产效率评价
评估生产效率是评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产能评价是评估生产效率
的主要手段。

产能评价方法包括:产能测试、侧孔试油、试井评价、模型模拟等。

产能评
价不仅能够评定油藏开发效果,更可以评价油藏物理特性和储量分布特性,为优化开发方
式提供指导。

3. 经济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评价是评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包括:油田前景分析和预测、经济参数评价、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现金流量分析等。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预测油田未来开采产值和投资收益,并建议相应的资源调配和找寻更可行的技术
方案。

综上所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储量评价、生产效率评价和经
济效益评价。

应用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最终制定出
更有效的油田开发方案。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小于0.1mD的油藏。

由于其地质条件是典型的岩石骨架致密、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因此传统的开发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需要采用先进技术,综合评价方法对于开发中的效果评估非常重要。

一、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地质评价:地质评价是评估低渗透油藏开发期望值的基础,包括地质构造、地质沉积层、地层属性、岩石物性等方面的评估。

2.油藏学评价:油藏学评价是指对藏内物质分布、储量、渗透性等相关参数进行评估,为后续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地面设施评价:地面设施包括采油井、注水井、储罐、管道等设施的设计和布局,地面设施评价对于提高采油效率至关重要。

4.生产技术评价:生产技术是指提高储层采收率的技术手段,包括增渗、改造、提高采集效率等方面的技术评价。

5.经济评价:经济评价是指根据储层物性、采油方式、油价等因素计算出油田的利润和回收期,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综合评价方法需要采用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且评价结果需要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性、可验证性等特点。

二、应用低渗透油藏开发在大规模应用中仍存在困难和挑战,因此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1.地下导向技术:通过对油藏地质环境的评估和仿真分析,采用先进的地下导向技术进行注水和采油。

2.增加油水接触面积:通过注水技术、调节开发方式,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采油效率。

3.破坏性技术:采用破坏性技术,包括压裂、酸化等技术,破坏储层中的岩石骨架,改善储层渗透性,提高采油效率。

4.注水技术:增加水驱法的注水井数量,通过分布式注水技术提高储层的渗透性。

除此之外,综合评价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开发工程中的方案评估、生产工艺优化、地质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在开发低渗透油藏时对储层进行综合的评估和分析,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的开发方案。

同时,也能够从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对企业在开发过程中的投资和运营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前注水作为一种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方式已被广泛认可,目前理论分析已比较深入,但对已投产的超前注水区块受效特征评价较少。

截至目前,超前注水示范区已生产20个月,根据现场实际生产数据,研究超前注水受效特征。

选取某油田低渗透区块中具有代表性的同步注水区块以及滞后注水区块,与超前注水区块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注水方式区块基础参数见表1。

1 地层压力根据超前注水区块、同步注水区块、滞后注水区块的实际测压数据,统计不同注水方式区块地层压力及压力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不同注水方式开发初期的地层压力变化情况,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得,超前注水试验区原始地层压力9.9MPa,压力系数0.87,超前注水阶段地层压力达到12.10MPa,为原始地层压力的1.22倍,压力系数1.08,注水18个月地层压力保持在10.44MPa,为原始地层压力的1.05倍,压力系数0.93,均高于同步注水井区及滞后注水井区,说明超前注水能建立起有效驱动体系,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高。

2 采油强度采油强度指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日产油量,它是衡量油层生产能力的一个指标,可用来分析各类油层动用状况。

根据不同注水方式区块开发初期单井日产油量数据,绘制各区块单井日产量随时间变化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计算不同注水时期各区块采油强度,计算结果见表3。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王帅1 张绍辉2 张利军1 李娜1 殷代印31.中海油研究总院 北京 100027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3.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 大庆 163318摘要:本文立足大庆某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区块生产数据,选取与超前注水区块物性相近的同步注水、滞后注水井区,从不同注水方式井区的地层压力水平、采油强度、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等五个方面,分析采用不同注水方式的油田开发效果。

通过上述开发初期的开发效果分析可知,与同步注水、滞后注水方式相比,超前注水可保持较高的地层压力水平和压力系数、较高的采油强度,同时具有单井产量递减幅度低、含水上升率低等特点。

关键词:超前注水同步注水滞后注水开发效果评价Effect evaluation for advanced wat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Wang Shuai1, Zhang Shaohui2, Zhang Lijun1, Li Na1, Yin Daiyin31.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27, China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 evaluation for advanced injection development in Daqing low permeability oilfield. The synchronous injection and delayed injection blocks that have similar physical properties with the block were selected for comparison from formation pressure, oil production, water content and degree of recovery in different injection wa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dvanced water injection can maintain a higher formation pressure, pressure coefficient and oil production per well compared with synchronous and delayed injection. It also features small single well production decline rate and water cut rate. Keywords:advanced injection; simultaneous injection; delayed injection; development effect evaluation表1 不同注水方式区块基础参数区块面积/km2储量/104t油井数水井数有效厚度/m孔隙度/%渗透率mD含油饱和度%粘度/(mPa.s)密度/(t·m-3)原始地层压力/MPa饱和压力/MPa超前注水 2.187401512.7158.655 6.10.889.9 4.8同步注水 2.310744138.8148.94616.60.797.3 4.5滞后注水9.36101155611.41711.05923.90.859.97.4表2 不同注水方式区块地层压力对比区块原始压力/MPa 投产前注水12个月注水18个月地层压力/MPa压力系数地层压力/MPa压力系数地层压力/MPa压力系数超前注水9.9012.10 1.0810.390.9310.440.93同步注水7.307.300.81 6.990.78 6.800.75滞后注水9.909.900.87 6.100.57 6.690.62153154图1 不同注水方式井区单井产量变化曲线表3 不同注水方式区块采油强度t/(d·m)区块超前注水井区同步注水井区滞后注水井区注水12个月0.190.130.12注水18个月0.180.130.11从图1和表3分析可知,超前注水区块投产初期单井日产油2.7t,比同步注水井区的1.7t高1.0t,比滞后注水井区的2.0t高0.7t,区块初期采油强度0.23 t/(d·m)。

目前投产12个月,单井日产油2.1t,采油强度0.18t/(d·m),递减幅度为22.2%,分别比同步注水井区和滞后注水井区同时期低13.1和27.8个百分点,其开发效果明显好于同步注水井区以及滞后注水井区。

3 采液和采油指数采油指数是指单位采油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油量,是一个反映油层特性、流体性质、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综合指标。

它代表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可用来判断油井工作状况及评价增产措施的效果。

采液指数是指单位采油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液量,它代表油井见水后生产能力的大小。

根据不同注水方式区块测压资料,统计日产液及含水率,计算各测压时间点的采油、采液指数,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注水方式采液、采油指数计算区块测压日期静压/MPa流压/MPa日产液/m3含水率/%采液指数(m3·(MPa)-1采油指数(m3·(MPa)-1超前注水2011.087.97 3.77 2.71 2.220.650.63 2011.099.02 3.37 2.57 4.510.450.43 2012.0310.04 2.60 2.70 1.500.360.36 2012.068.46 2.96 3.57 3.810.650.62同步注水2009.096.87 1.64 3.4733.230.610.44 2010.094.43 1.95 1.6839.190.680.41 2010.107.150.84 4.0653.040.640.30 2010.126.49 1.64 2.5434.410.520.34滞后注水1992.066.68 1.79 1.808.100.370.34 1992.097.150.84 4.0653.040.640.30 1993.036.94 1.57 2.6536.280.490.31 1993.086.47 1.32 2.5634.980.500.32分析对比各注水方式区块开发初期采油、采液指数可知,超前注水井采油指数为0.63 m3/MPa,同步注水井区采油指数的0.44 m3/MPa,滞后注水井区0.34 m3/MPa。

超前注水井采液指数为0.65 m3/MPa,同步注水井区采液指数为0.61 m3/MPa,滞后注水井区0.37 m3/MPa。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采用超前注水方式后,采油指数和采液指数均高于同步及滞后注水方式,说明采用超前注水方式后油井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开发效果较好。

4 含水率与采出程度油田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直接反映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含水率上升规律和开发状况,可以反映开发过程中实施开发调整后的效果和最终开发效果。

实际曲线与理论曲线对比,可以评价油田各开发阶段的开发效果,反映油田发挥其应有开发潜力的程度。

由相对渗透率曲线可以计算出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采出程度[1],采出程度的计算式为:w wcwc1S SRS−=− (1)式中:w S——岩心中平均含水饱和度;wc S——岩心中的束缚水饱和度。

水驱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可以比较简便地表达成饱和度的函数[2-3],根据提供的相渗资料(图2)和f w与K ro/ Krw的关系计算出含水率,然后由公式(1)计算出岩心不同含水率下的采出程度。

将超前注水示范区、同步注水区块及滞后注水区块的实际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与理论含水率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

从图3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岩心理论曲线可得出,对于该类物性的区块水驱采收率在20%左右。

图2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图3 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从图3可以看出,超前注水区块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实际数据点在理论曲线最右侧,相比于同步注水及滞后注水井区相同含水率时采出程度最高,说明该区块通过超前注水开发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同步注水区块实际采出程度与含水率数据点在理论曲线左侧,相同含水率时采出程度较理论值低,表明该区块还存在一定的调整潜力,应进一步制定合理开发方案,保证在相同含水率时获得较高的采出程度。

(下转第182页)182入HSE“两书一表”中应用。

通过HSE“两书一表”有效落实基层岗位培训矩阵的内容,通过基层岗位培训矩阵不断充实完善和更新HSE“两书一表”。

2.6 HSE“两书一表”与属地管理的关系HSE“两书一表”中属地管理的表现形式是“一表”,即现场记录检查表。

现场记录检查表是用作检查、整改物的不安全状态,让每一位岗位员工对照检查各自岗位所使用或管理的机器、设备、作业面等工作岗位周边物的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整改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工具。

它与HSE作业指导书相似,是相对稳定的,随着所使用、管理的设备、设施等物的改变而改变。

通过现场记录检查表在基层岗位的实施,可有效明确和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3 结束语通过实施HSE“两书一表”管理,既可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可检查物的不安全状态,有效防控生产作业过程中的风险,从而防范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