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机身C型柱准静态压溃仿真及失效模式

合集下载

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破坏机理及压溃吸能特性分析

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破坏机理及压溃吸能特性分析

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破坏机理及压溃吸能特性分析牟浩蕾;张雪晗;宋东方;冯振宇;解江【摘要】针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试验样件,对[90]16和[0]16试验样件分别进行拉伸、压缩试验,对[±45]4s试验样件进行剪切试验,分析其破坏模式,通过SEM 扫描电镜观察试验样件断口微观形貌,揭示其细观破坏机理.针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薄壁结构,对[±45/0/0/90/0]s圆管、[0/90]3a圆管、[0/90]3s方管和[±45]3s方管进行准静态轴向压溃试验,分析其宏观破坏模式及吸能特性.结果表明:宏观破坏模式是多种细观破坏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包含纤维断裂、基体变形与开裂、层间与层内裂纹扩展等;[±45/0/0/90/0]s圆管为横向剪切破坏模式,比吸能最大;[0/90]3s圆管为层束弯曲失效模式,比吸能次之;[0/90]3s方管为层束弯曲失效模式,比吸能第三大;[±45]3s方管为局部屈曲失效模式,比吸能最小.不同铺层方式复合材料层合薄壁圆管和方管压溃破坏失效模式差异较大,比吸能差距也较大,通过合理设计可以改变复合材料层合薄壁结构破坏模式,改进其吸能特性.【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年(卷),期】2018(037)022【总页数】8页(P194-200,213)【关键词】复合材料层合结构;断口形貌;细观破坏机理;宏观破坏模式;吸能特性【作者】牟浩蕾;张雪晗;宋东方;冯振宇;解江【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民航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0;中国民航大学民航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0;中国民航大学民航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0;中国民航大学民航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0;中国民航大学民航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2相对于金属薄壁结构而言,复合材料层合薄壁结构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比吸能大、可设计性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将其作为缓冲吸能结构能够对乘员起到很好的冲击碰撞安全保护作用[1-3]。

复合材料薄壁管轴向压溃吸能特性数值分析

复合材料薄壁管轴向压溃吸能特性数值分析

复合材料薄壁管轴向压溃吸能特性数值分析牟浩蕾;任健;邹田春;林龙祥【摘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具有不同截面的几何等效复合材料管在轴向压溃载荷下的破坏吸能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将复合材料圆管的准静态压溃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在相同工况下对比分析了典型截面复合材料管的准静态和冲击压溃吸能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管的截面形状会影响其破坏失效模式,加载条件对管的破坏吸能特性具有一定影响.正六边形截面管具有最好的综合吸能性能.【期刊名称】《航空制造技术》【年(卷),期】2015(000)019【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复合材料管;截面形状;准静态压溃;冲击压溃;能量吸收【作者】牟浩蕾;任健;邹田春;林龙祥【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国航股份工程技术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由于复合材料结构的损伤特性与金属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同,其在民用飞机上的大量运用也为适坠性验证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1]。

复合材料结构具有优异的能量吸收特性,在飞机坠撞事故中,复合材料结构能有效地吸收能量,缓冲加速度和冲击力。

但是,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压溃吸能机制比较复杂,吸能特性的影响因素众多,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测试,导致试验周期长、成本高[2],并且复合材料结构的吸能特性对加工工艺和试验条件等非常敏感,试验测试的可重复性较差[3-4]。

因此,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合理建模仿真,对于辅助复合材料结构压溃吸能试验及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复合材料结构吸能仿真已逐步成为研究热点。

Paolo Feraboli等人进行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正弦波纹板、方管、C型试件等的准静态压溃试验,并在试验数据的指导下,采用LS-DYNA中的MAT54材料模型进行了试件的渐进失效仿真分析。

文中对MAT54材料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AT54材料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报此类试件的吸能结果,但是分析对于某些非物理性或非试验测得的材料模型参数(如SOFT值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5-6];M.W.Joosten等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梯形波纹梁的准静态压溃吸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基于PAM-CRASH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结构薄弱环节的建模处理方法、层间接触的设置等内容,结果表明,PAM-CRASH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此类复合材料结构的压溃吸能特性,但目前并不能够完全取代试验手段[7]。

复合材料层合圆柱壳体缓冲吸能的实验与模拟

复合材料层合圆柱壳体缓冲吸能的实验与模拟

线见图2.由图2可见,与标准型试件相比,花瓣型
结构的试件能有效地引发渐进破坏,极大地降低了
60
50
40
曩,。
稼 20
10

10
20
30
40
50
位移/nun
Hg.2
图2两种试件的典型荷载一位移曲线
Typical load—displacement CUl"VeS of two types 0f test pieces
Fig.3
图3两种类型试件相似的破坏模式 Similar failure modes of the tWO types of test pieces
表l两种试件关键性实验数据的对比
Table l
Comparison of the key experimental data of two types of test pieces
总之,花瓣型试件的引发效能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降低初始峰值荷载和减缓到达初始峰值的进 程.这主要是因为在破坏初始阶段,引发部分由于其 轴向强度的降低首先发生压溃和屈曲破坏,并引导 荷载渐进增加,在引发长度完全压实之后,荷载才到 达一个与标准型相比较低的峰值.
万方数据
142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柱壳体在引发方式上的改进使得材料在比吸能上有所提高,而且能极大地降低初始荷栽
峰值并延长到达峰值所需的压溃位移长度.利用基于Chang—Chang失效准则判断的模型
可准确模拟压溃过程和材料的失效现象.
关键词:复合材料;层舍圆柱壳体;ANSYS/LS-DYNA;冲击;仿真
中图分类号:TBl2
文献标识码:A
试件的尺寸规格及试件样品见图1.其中花瓣 型对称引发结构部分的轴向长度为15 mill,结构呈 轴对称分布.

复合材料波纹板轴向压溃仿真及机身框段适坠性分析

复合材料波纹板轴向压溃仿真及机身框段适坠性分析
结构的适坠性能 。
关 键 词 :复合 材料 波纹 板 ; 适坠性 ; 有 限元法 ; 破坏模式 ; 加 速 度 响 应
d o i : 1 0 . 1 1 8 6 8 / j . i s s n . 1 0 0 5 — 5 0 5 3 . 2 0 1 5 . 4 . 0 0 9
中 图 分 类 号 :V 2 1 1
美国 N A S A L a n g l e y研 究 中 心 对 B e e c h S t a r s h i p 、 C i r - r u s S R . 2 0 、 L a n e a i r 等几 种 不 同 型号 的 复合 材 料 飞 机
国内外 学者也 开展 了大 量 的复合 材料 结构 有 限元仿 真研 究 。华 盛顿 大学 F e r a b o l i 等¨ ’ ” 基于“ 积
段, 将机 身框 上抬 , 在 下部 沿纵 向布 置复合 材 料波纹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1 - 0 6 ; 修 订 日期 : 2 0 1 5 02 - 05 - 基金项 目: 中国 民航局 科技 项 目( MH R D 2 0 1 4 0 2 0 7 ) ; 中 央 高
展 与成 熟 , 采用数 值 仿 真 与 少 量试 验 相 结 合 的方法 成 为研 究 复 合 材 料 飞 机 结 构 适 坠性 的 一 个 有 效 途 径¨ ' 。因此 , 建立 满 足 要 求 的飞 机 复 合 材 料 结 构 适坠性 仿 真分 析方 法成 为一项 重要 的研 究工 作 。 美 欧 等 国较 早 地开展 了复合材 料 飞机结 构适 坠 性 的试 验 及 仿 真 分 析 研 究 工 作 。2 O世 纪 9 0年代 ,
长、 费用 高 、 可重 复性 差 。随着 商业 有 限元 软 件 的发

飞机复合材料长桁压损失效的渐进损伤分析

飞机复合材料长桁压损失效的渐进损伤分析

飞机复合材料长桁压损失效的渐进损伤分析郑双;何续斌;贾大炜【期刊名称】《航空计算技术》【年(卷),期】2016(046)001【摘要】A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progressive damage theory,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and analyze the crippling failure of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stringer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stringer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Hashin′s criterion,the crippling critical loads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nonlinear solution of ABAQUS baqus software. At the same time,three kinds of of T section stringer with different sizes was manufactured and tested. Compar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predict by using progressive damage mode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FEM analysis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tes-ting results.%针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长桁的压损失效,提出了一种以渐进损伤理论为基础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以较常见截面的长桁为分析对象,建立了有限元模型。

选用合理的材料受损后的刚度折减方案,基于Hashin失效判断准则,利用ABAQUS软件进行非线性求解后得到了长桁压损失效临界载荷。

复合材料增强铝管压溃吸能特性仿真研究

复合材料增强铝管压溃吸能特性仿真研究

管吸能特性的影响规律 。
复合材料增强铝管有限元建模仿真与验证
复合材料 增强铝管的截面几何形 状如图 2所示 。铝管的 外截面尺寸为 2 5 . 4X2 5 . 4 mm ,铝管壁厚 ( t a)为 1 . 6 mm, 复 合材 料管 分为 两个 铺层 ,其总 壁厚 ( t c)为 1 . 2 mm,铺
层 角度 为 ±4 5 。 :管 的总 高度 为 1 2 7 mm。刚性 墙质 量 为 1 0 0 k g,采用 1 0 0 mm/ s匀速加载来模拟试验的准静态加载 。
金属薄壁管件 吸能能力和吸能特 性的较便利的方法 。相 关研 究表明 ,复合材 料增强金属管 的轴向压溃性能 ( 初 始峰值 、
粘 结 通 过 CONT ACT TI EBREAK NODES ONL Y接 触
— — —
复 合材料 增强 铝管 压溃 吸能理 论模 型
H a n e i 和 Wi f e r z b i c k i 建立 了如图 1所示 的复合材 料增 强金属 管轴 向; 佳静态 压溃模型 ,获得了较好的理 论预 测结 果 。
5铰点 表现为压缩 ;复合材料 增强金属管 的压溃主要通 过管 壁 的弯 曲变形和拉压变形 吸收能量 。 研究表 明 ,将 H a n e f i 和 Wi e r z b i c k i 的复合材料 增强金
属 管 轴 向准 静 态 压 溃 模 型 扩 展 到 撞 击 条 件 ,也 可 获 得 较 好 的 效 果 。本 文 根 据 Ha n e f i 和 Wi e r z b i c k i 所 建立的理论模 型对
◎2 0 1万 一 5 0 0万
中 国 科 技 信 息2 0 1 6 年 第2 3 期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D e c 2 0

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准静态低周疲劳多尺度力学响应与损伤分析

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准静态低周疲劳多尺度力学响应与损伤分析

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准静态/低周疲劳多尺度力学响应与损伤分析与传统层合板复合材料相比,三维正交机织物复合材料具有有效层间分层阻抗、显著断裂韧性、较高面内强度和损伤容限。

在轻质飞行器、舰艇和高速车辆等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进行三维正交机织物复合材料准静态/循环拉伸循环载荷下力学响应与损伤机理多尺度有限元分析。

本文研究思路如下:(1)将三维正交玻璃纤维机织物和不饱和树脂在室温下采用VARTM成型技术加工成三维正交机织物复合材料;(2)依据纤维束(经纱、纬纱和Z纱)体系结构、纤维等体积含量原则和周期性边界条件,建立细观/中观/宏观跨尺度几何单胞模型;(3)以几何单胞模型和其内纤维/基体性质为起点,用Fortran90语言编写含有裂纹生成和损伤演化及交换准则多尺度用户定义材料子程序(User-defined material subroutine, UMAT);(4)将用户定义子程序(UMAT)导入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Standard分别计算准静态/循环拉-拉循环载荷力学响应和损伤演化;(5)对比分析预测和实验结果,二者比较吻合;此外,该多尺度材料破坏失效和循环加载行为预测子程序模型适应性和可靠性还需进一步试验验证,尤其是复合材料复杂异形构件多轴向/循环载荷加载。

论文主要工作有:(1)准静态拉伸和三点弯曲测试:测试其准静态拉伸和三点弯曲性能,获取其载荷-挠度曲线、最大强度、损伤和断裂形貌等特征;初步分析准静态拉伸和三点弯曲加载方式试样力学响应特征和损伤失效机制;(2)循环拉伸疲劳测试:在应变控制加载下,用MTS-810试验机测定哑铃形状试样循环拉伸疲劳力学响应和损伤演化过程。

根据不同应变水平下一定周期载荷后局部损伤分布和特征分析试样疲劳损伤机制;(3)多尺度几何单胞模型:三维正交机织物复合材料面内呈周期性分布,依据其经纬纱密度、纤维束层数和Z向厚度等尺寸参数和纤维束交织结构形态,首先,建构含有树脂基体纤维束层次中观单胞几何模型(Meso-RUC);其次,根据试验试样和多尺度单.胞几何模型中纤维等体积原则,建立仅含有纤维和基体两相组分细观单胞几何模型(Micro-RUC),其中单纤维在树脂基体中呈正六边形周期性分布;为充分研究三维正交机织物复合材料表而和内部区域内在结构差异,因其经纬纱系统在内部区域沿厚度方向周期性排列,分别提取内层单胞几何模型(Inner meso-RUC)和表层单胞几何模型(Surface meso-RUC)。

复合材料薄壁管准静态压溃精确建模及分析

复合材料薄壁管准静态压溃精确建模及分析
Changsha Hunan 410082,China)
ABSTRACT: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al structures,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is a strong designable kind of energy absorbing stru cture.Due to the anisotropic properties of mater ials,accurate modeling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tru ctura l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hi layer str u cture of carbon f iber reinforced con —
Accute Thin-W alled
Tube under Quasi-Static Crushing
ZHANG Hui·-xin,LEI Fe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 ing for Vehicle Body,Hunan University,
KEYW ORDS: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Quasi-static cr ushing;Multi-layer shell element;Failure criter ion;
Failure mode;Energy absorp tion characteristics
posite thin-walled tube,two-layer finite element model based on f iber W OO and resin QY89 1 1 was established to a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37卷 航空材料学报2017,V〇1.37第 2 期第 73 - 80 页 JOURNAL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No. 2 p p.73 - 80复合材料机身c型柱准静态压溃仿真及失效模式解江,马骢瑶,周建,牟浩蕾,冯振宇(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0)摘要:为了研究复合材料机身薄壁C型柱结构轴向压溃吸能特性、失效模式及C型柱多层壳单元建模方法,建立多层壳单元有限元模型,基于准静态轴向压溃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结果表明:C型柱多层壳单元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层间分层失效及压溃过程中的局部弯曲变形和层束弯曲失效模式;仿真与实验的载荷-位移曲线吻合性较好,压溃初始峰值载荷,比吸能以及压溃均值偏差较小;但C型柱结构压溃初始峰值载荷较大,载荷效率较低,需通过优化设计进一步降低其初始载荷峰值。

关键词:复合材料薄壁C型柱;多层壳模型;失效模式;吸能特性d o i:10. 11868/j.issn. 1005-5053. 2016. 000163中图分类号:V257;TP391.9 文献标识码:A适坠性(crashworthiness)是指航空器在发生坠 撞或其他意外事件时具有保护机上乘员生命安全的 能力。

为了保证乘员安全,各国适航当局对民用航 空器适坠性都有严格要求,以我国运输类飞机适航 规章C C A R25—R4为例,虽然没有集中明确给出适 坠性要求,但是将适坠性要求分散在众多条款中,例 如25.561/25.562等。

通过在民用飞机地板下部设 计吸能结构,可以在飞机坠撞时吸收大部分冲击能 量,保证坠撞后客舱结构的完整性,限制传递给乘员 的冲击力,进而保证乘员生命安全[1~,满足适航要 求。

近年来,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比例越 来越大,并逐渐应用于主承力结构中。

其中,以复合 材料薄壁C型柱为代表的开放式吸能结构,因质量 轻、安装及检修难度小,在航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图1所示。

图1(a)为典型民用飞机机身框段结 构截面示意图,图1(b)为货舱地板下部坠撞压溃区 域,图1(c)为货舱地板下部C型支撑杆结构[3]。

复 合材料C型支撑杆结构在渐进压溃载荷和失效引 发形式的共同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破坏吸能过程,降低传递给乘员的冲击力。

收稿日期:2016-09-27 ;修订日期:2016-11-04基金项目:中国民航局科技项目(MHRD201402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民航大学专项项目(3122016C011);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通讯作者:解江(1982—),男,博士,主要从事结构动力学及结构破坏分析,(E-m ail)xiejiang5@ 126. com。

文章编号:1005-5053(2017)02-0073-08从2005年开始,Boeing公司对B787飞机进行机身框段结构坠撞仿真分析,基于仿真结果重新设 计货舱下部结构,在货舱地板下部布置一系列短C 型支柱,通过其渐进失效来吸收坠撞冲击能量,并从 2007年起,波音公司对B787机身结构进行了 3次 实验:客舱地板下部结构(带货物箱)的压缩实验;客舱地板下部结构倒置冲击实验;10 ft(3 m)长的 机身下部框段结构30 ft/s(9. 14 m/s)的坠撞实验。

同时,FAA联合华盛顿大学采用积木式研究方案,针对B787货舱地板下部吸能结构开展了大量的实 验、仿真及结构优化分析研究[4_7],为B787的验证 及适航审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并已初步完成复合材料手册(Composite Materials Handbook-l7H)中第16 章(Crashworthiness and Energy Management)白勺编写。

其中,华盛顿大学的FemboH等研究了外圆 角半径和截面尺寸对C型柱吸能特性的影响,研究 表明,在材料和铺层固定的情况下,减小外圆角半径 和截面尺寸可以有效提高C型柱的吸能能力[8];还 通过准静态轴向压溃实验研究了丢层(ply drop-offs)设计的复合材料薄壁 C 型柱吸能特性,通过 LS-DYNA仿真软件研究了复合材料薄壁C型柱的 屈曲与失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当屈曲载荷小于失效 载荷时,C型柱压溃出现屈曲,压溃失稳,吸能较少;当屈曲载荷大于失效载荷时,C型柱压溃为渐进失 效,压溃进程稳定,吸能效果较好[9]。

此外,Deepak 通过准静态轴向压溃实验和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失 效引发形式对复合材料薄壁C型柱结构吸能特性 的影响,研究表明,顶端失效机制,即在试件顶端设74航空材料学报第37卷图1机身框段结构及坠撞压溃区域U)机身框段结构截面示意图;(b)货舱地板下部坠撞压溃区域;(c)C型支撑杆Fig. 1Fuselage section structure and crash zone (a) schem atic diagram of fuselage se c tio n;( b) crash zone u nder cargo flo o r;( c) C-channel specim en置45°倒角引发形式,能够使C型柱获得较低的初 始峰值载荷,进而获得较高的比吸能[1°]。

国外对于 C型柱的吸能特性研究比较全面,部分研究成果已 经在民用飞机结构设计、验证及适航审定中得到应 用[11]。

而国内方面,对于复合材料结构吸能特性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合材料薄壁圆管[1244]、方 管[16_17]、波纹梁[14_15’18_21],以及其他结构等[22],对于 复合材料薄壁C型柱的实验及仿真分析研究相对 较少。

复合材料c型柱在B787上的大量应用,说 明复合材料薄壁C型柱在保证飞机坠撞安全方面 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破坏 吸能特性。

本工作基于文献[10]中复合材料薄壁C型柱 准静态轴向压溃实验结果及数据,运用显式动力 学有限元软件LS-DYNA研究多层壳单元有限元建模方法,建立C型柱多层壳单元有限元模型,通 过对复合材料薄壁C型柱准静态轴向压溃实验进 行仿真,根据评价指标将获得的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多层壳单元有限元建模方法及多层壳单元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薄壁C型柱准静态轴向压溃失效模式分析,给出结构设计优化 建议,为航空C型柱吸能结构的设计和应用提供 技术储备。

1实验研究对象为1〇层复合材料Hexcel IM7/8552 层合而成的C型柱薄壁结构[1°],试件横截面尺寸 和试件外形图如图2所示,其腹板宽度为76. 2 mm,左右两侧缘条宽度为25.4 mm,腹板与缘条过 渡圆弧内半径为3. 2 mm,外半径为4. 7 mm,试件 高度为101.6 mm,厚度为1.52 mm。

试件铺层角 度为[0A)/ + 45/ - 45 A)]s,其中轴向压溃方向为纤维〇°方向。

试件压溃端采用45°外倒角引发形 式。

实验轴向压溃速率为7.6 mm/m in,最大压溃 进程为50. 8 mm,实验后试件的破坏形貌如图3所 7K 〇主要采用比吸能(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初始峰值载荷(^_)、平均压溃载荷(^_)和载荷效率U A E)作为对试件吸能能力的评价指标。

R4.776.2R3.225.4Fig. 2图2C型柱试件横截面尺寸及试件外形示意图Size of cross s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C-channel specim en0°90°第2期复合材料机身C 型柱准静态压溃仿真及失效模式75图3C 型柱试件准静态压溃实验后的形态 Fig. 3C -channel specim en qu asi-static crushing test on post-testFig. 4图4 C 型柱试件准静态压溃载荷-位移曲线L oad-displacem ent curve obtained from qu asi-static crushing test1)比吸能(&):指在结构有效破坏长度(/)内 单位质量(W )吸收的能量(£A),是衡量元件吸能能力最重要参数。

由压溃力(F )对压溃距离进行积分 得到在整个压溃过程中所吸收的总能量。

J e a j f d i j f d i smmpAl()式中:/为压溃距离,mm ;F 为压溃载荷,kN ;P 为材料密度,g /cm 3为有效横截面面积,mm 2。

2)初始峰值载荷(F max):结构被压溃破坏的门槛值,用于评价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坏吸能难易程度的指标,是载荷-位移曲线的初始峰值。

3) 平均压溃载荷(F m_):整个压溃过程的载荷 平均值。

|F d s^mean ~ ~^~(^ )式中:F 为压溃载荷,kN ;s 为压溃位移,mm ; S 为整 个压溃过程的压溃总位移,mm 。

4) 载荷效率h AE):平均载荷与峰值载荷的比值。

实验所得载荷-位移曲线如图4所示。

从图4 可以看出,其初始峰值载荷为33 kN ,通过式(1)计 算得出压溃比吸能为38 J /g 。

根据式(2),(3)计算 得到平均压溃载荷为10. 93 kN ,载荷效率为 33. 12% 02复合材料薄壁C 型柱多层壳单元建模2.1有限元模型为了模拟复合材料薄壁结构在压溃过程中,层 间分层失效的破坏模式,采用多层壳有限元建模方法。

采用多层壳建模会导致网格数量成倍增加,计算时间急剧增加,因此,为了节省计算成本,采用5 层壳单元建模来模拟10层铺层方式,在HyperMesh 中建立复合材料薄壁C 型柱5层壳单元有限元模 型,如图5所示,每层壳单元具有不同铺层角度;同时为了模拟45°外倒角的引发形式,在压溃顶端 采用逐层递减高度的方式建立45°外倒角,表1分 别给出了 C 型柱5层壳单元对应的不同高度和不同铺层角度。

由于在压溃过程中,复合材料薄壁C 型柱结构破坏较为剧烈,故选用尺寸较小的单元网 格,网格尺寸为1.27 mm x l . 27 mm ,单元类型采用二维Belytschko-Tsay 壳单元,模型总计45M 1个单J L i 〇图5 C 型柱多层壳有限元模型Fig. 5M ulti-layered FE m odel of C -channel com posite表1复合材料C 型柱5层壳壳单元的高度和铺层角度Table 1H eight and angle of layer for 5 shell elem entsShell elem entH e ig h t/ mm Angle of layer1101.600[0]22101.296[+45/ -45]3100.992[0]24100.688[-45/ +45]5100.384[〇]276航空材料学报第37卷2.2材料模型及失效判据LS-DYNA白句MAT54 _ Enhanced _ Composite _Damage材料模型中[23],材料在弹性范围内的应力-应变关系如下:^a b^b b)(4)i((T hh ~'^b a^a a)(5)1=7^T a b^a b, 3(6)在式(5)中,a参数是非线性剪切应力项的加权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