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人教版)第10章 第3节物质的制备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 3 物质的制备与方案设计课件 新人教版

1.基本原则与要求
2.基本思路
3.基本内容
4.基本程序 实验目的―决―定→实验原理―决―定→实验试剂―决―定→实验装置―决―定→实 验操作―决―定→实验现象―决―定→实验结论。
5.化学实验设计要做到“六防” (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 H2、CO、CH4 等)或用 CO、H2 还 原 CuO(或 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入沸石。 (3)防氧化:实验过程中要防止易被氧化的物质与空气中的 O2 接 触,如 H2 还原 CuO 时要“先灭灯后停氢”。 (4)防水解:实验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要在装置的前后 增加干燥装置。
(5)防倒吸:实验中使用或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 NH3、HCl 等)要设置防倒吸装置。
(6)防污染:实验中使用或制取有毒气体(如 Cl2、SO2、CO、NO2、 NO、H2S 等),要进行尾气处理。
6.实验设计类型
类型
内容
(1)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①原料或试剂选择 ②仪器装置 ③操作步骤 ④分离提纯
(7)H2 还原 CuO 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通氢气,再停止 加热( × )
(8)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 )
2.问题思考 (1)设计实验方案证明 H2SO3 的酸性强于 H2CO3。 (2)制取 CuSO4 有以下两个方案,试评价哪个更好? ①Cu浓―H―△2S→O4CuSO4
基础小题速练 ——一定稳拿基础分 1.(2016·试题调研)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是洗气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B.实验室用装置②制取氨气 C.装置③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D.装置④中 X 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2.基本思路
3.基本内容
4.基本程序 实验目的―决―定→实验原理―决―定→实验试剂―决―定→实验装置―决―定→实 验操作―决―定→实验现象―决―定→实验结论。
5.化学实验设计要做到“六防” (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 H2、CO、CH4 等)或用 CO、H2 还 原 CuO(或 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入沸石。 (3)防氧化:实验过程中要防止易被氧化的物质与空气中的 O2 接 触,如 H2 还原 CuO 时要“先灭灯后停氢”。 (4)防水解:实验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要在装置的前后 增加干燥装置。
(5)防倒吸:实验中使用或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 NH3、HCl 等)要设置防倒吸装置。
(6)防污染:实验中使用或制取有毒气体(如 Cl2、SO2、CO、NO2、 NO、H2S 等),要进行尾气处理。
6.实验设计类型
类型
内容
(1)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①原料或试剂选择 ②仪器装置 ③操作步骤 ④分离提纯
(7)H2 还原 CuO 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通氢气,再停止 加热( × )
(8)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 )
2.问题思考 (1)设计实验方案证明 H2SO3 的酸性强于 H2CO3。 (2)制取 CuSO4 有以下两个方案,试评价哪个更好? ①Cu浓―H―△2S→O4CuSO4
基础小题速练 ——一定稳拿基础分 1.(2016·试题调研)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是洗气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B.实验室用装置②制取氨气 C.装置③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D.装置④中 X 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化学实验3物质的制备及性质探究ppt课件

2.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气体(图中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 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气体 a
b
c
CO2 稀盐酸 CaCO3 饱和 Na2CO3 溶液
Cl2 浓盐酸 SO2 稀硫酸
MnO2 Cu
NaOH 溶液 品红溶液
H2 稀盐酸 锌粒
NaOH 溶液
(2)分液式 把导气管末端插入气体溶解度小的液体中,不会发生倒吸,气体 进入上层液体被充分吸收。像 HCl、NH3 均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吸收。
7.防堵塞装置 分类 装置简图
液封式
原理及使用方法 若装置通畅,导气管内外的液面相等;若 装置堵塞,则装置中的压强会增大,压迫 液体沿导气管上升
恒压式
使分液漏斗内的压强与烧瓶内的压强相 同,保证漏斗中液体顺利流出
解析:MnO2 与稀盐酸不反应,A 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盐酸中 Cl 不是最高 价,因此不能判断 Cl 和 C 的非金属性强弱,B 项错误;橡皮管 的作用是使烧瓶和分液漏斗上方的压强相等,有利于液体顺利滴 下,因此不会出现水不能持续流下的现象,C 项错误;铝可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H2,镁不与 NaOH 溶液反应,利用排水法 测定氢气的体积,根据氢气体积得到铝的质量,从而求出铝的质 量分数,D 项正确。
置类型
操作注 意事项
固、液加热 型或液、 液加热型
①烧瓶加热时要
隔石棉网
平衡气压,防 止液体不能 顺利添加
Cl2、 HCl 等
②反应物均为液 体时,烧瓶内要 加碎瓷片(或沸 石)
反应装 反应装 置类型 置图
装置创新
适用气体
操作注 意事项
10.3 物质的制备-高考总复习化学选择性考试复习课件(共121张PPT)

一、制备原理
气体
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 O2
(或 2KMnO4==△===K2MnO4+MnO2+O2↑)
NH3 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
Cl2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②实验室用如图 2 所示装置除去 Cl2 中的少量 HCl
图2 ③除干燥 CO2 中混有的少量 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 过盛有酸性 KMnO4 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如图 3,瓶中盛满水,从 b 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 NO2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10.3 物质的制备-2021届高考总复习化学选 择性考 试复习 课件(共 121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10.3 物质的制备-2021届高考总复习化学选 择性考 试复习 课件(共 121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10.3 物质的制备-2021届高考总复习化学选 择性考 试复习 课件(共 121张PPT)
1.(2019·舟山东海中学月考)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是( )
从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学生暴露的问题主要是不清楚 实验目的、对实验现象描述不全面、基本实验操作不会表 达、不清楚每个装置的作用等。平时训练时要注意培养理 解和概括题意的能力,学会分析仪器装置的特点和作用、 装置图中每一步的作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避免不 必要的失分。
考点展示
素养链接
1.掌握常见物质制备的 基本方法。 2.了解控制化学实验条 件的一般方法。 3.掌握分析或处理实验 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的 一般步骤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第3节 由实验套装到实验组成 连接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NH3
Ca(OH)2==△===CaCl2 +2NH3↑+2H2O
A
__A__接
c
__c__
第五页,共26页。
2.连接仪器还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先与后 (1)装配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 (3)实验开始时:先查仪器的气密性,再加药品,后点酒 精灯。 (4)有些实验为防倒吸,往往最后停止加热或最后停止通气。 (5)有些实验为防氧化往往最后停止通气。 (6)仪器拆卸的一般过程:从右到左,自上而下,先拆主体, 后拆部件。
第二页,共26页。
(3)利用(1)(2)提供的装置连接组装以下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装置。
气体
相应的 化学反应原理
2KClO3M==△n=O==2
2KCl+3O2↑
O2
△ 2KMnO4====K2MnO4
+MnO2+O2↑
2H2O2=M==n=O==2 2H2O
+O2↑
发生 (fāshēng)
装 置的选择
第二十三页,共26页。
(2)G 中 b 瓶内宜加入的液体是________,怎样检验装置 G 的气 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后 B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 装置中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若 E 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写出 E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 F 中,紫色石蕊溶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 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高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课件: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3节 物质的制备(共37张PPT)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222021/11/222021/11/222021/11/22
4.气体的收集方法
装置③中如果 X 为苯,因为苯的密度比水的小,故苯应该 在上层,且不能用于吸收 NH3 或 HCl,C 选项错误。装置 ④中先用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然后用 排空气法收集 NH3,最后用防倒吸的装置吸收多余的 NH3, D 选项正确。
考点二 几种常见非气态物质的制备
1.氢氧化铝的制备 (1)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Al3++3NH3·H2O===Al(OH)3↓+3NH+ 4 。 (2)注意事项: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氢氧化钠溶 液,但不溶于氨水,制备时一般用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
答案:(1)BDE acdh (2)NH3 b CaCl2 + CO2 + 2NH3 + H2O===CaCO3 + 2NH4Cl (3)取少量样品和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照射,若出现 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是纳米级,否则不是
A.①⑤⑧ C.②⑤⑥
B.③⑤⑦ D.③④⑧
解析:选 D。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选用③装置作为 制取装置。除去 CO2 可选用④或⑤装置,要收集 CO 只能 用⑧装置,故合理的装置组合为③④⑧或③⑤⑧。
题组二 考查气体的净化和尾气处理 3.为制备干燥、纯净的 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 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依 次装入( ) A.饱和 NaHCO3 溶液;碱石灰 B.饱和 NaHCO3 溶液;浓硫酸 C.浓硫酸;饱和 NaHCO3 溶液 D.饱和 Na2CO3 溶液;浓硫酸
4.气体的收集方法
装置③中如果 X 为苯,因为苯的密度比水的小,故苯应该 在上层,且不能用于吸收 NH3 或 HCl,C 选项错误。装置 ④中先用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然后用 排空气法收集 NH3,最后用防倒吸的装置吸收多余的 NH3, D 选项正确。
考点二 几种常见非气态物质的制备
1.氢氧化铝的制备 (1)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Al3++3NH3·H2O===Al(OH)3↓+3NH+ 4 。 (2)注意事项: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氢氧化钠溶 液,但不溶于氨水,制备时一般用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
答案:(1)BDE acdh (2)NH3 b CaCl2 + CO2 + 2NH3 + H2O===CaCO3 + 2NH4Cl (3)取少量样品和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照射,若出现 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是纳米级,否则不是
A.①⑤⑧ C.②⑤⑥
B.③⑤⑦ D.③④⑧
解析:选 D。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选用③装置作为 制取装置。除去 CO2 可选用④或⑤装置,要收集 CO 只能 用⑧装置,故合理的装置组合为③④⑧或③⑤⑧。
题组二 考查气体的净化和尾气处理 3.为制备干燥、纯净的 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 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依 次装入( ) A.饱和 NaHCO3 溶液;碱石灰 B.饱和 NaHCO3 溶液;浓硫酸 C.浓硫酸;饱和 NaHCO3 溶液 D.饱和 Na2CO3 溶液;浓硫酸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10.3《物质的制备》ppt课件

【解析】 Cl2、HCl 都与 NaOH 溶液反应,A 项错;纯 碱为粉末状,且易溶于水,不能放于带孔的板上,同时制得 的 CO2 中会混有 HCl 和 H2O, B 项错; Cl2 氧化 FeCl2 生成 FeCl3,洗气时长进短出,C 项正确;HCl 和 NaHCO3 溶液可 以反应生成 CO2, 引入 CO2 新杂质且 Cl2 也能被饱和 NaHCO3 溶液吸收, D 项错。
第三节 物质的制备
[ 考纲展示]
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包括所用试
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2.掌握几种重要的有机物 和无机物的制备。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考点一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 [考题引领] (2013· 安徽高考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 处理装置如图所示 (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 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答案】 C
2.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
编 气体名 实验原 气体发生装 号 称 理 置 H 2O 2→ ① 氧气 O2 NH4Cl→ (1) 上述气体中,从制备过程看,必须选择合适的氧化剂 ② 氨气 NH3 才能实现的是________(填气体的化学式)。 ③ 氯气 HCl→Cl2
(2)根据表中所列实验原理,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气 体发生装置,将其编号填入上表中的空格内。
2.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1)装置连接顺序
(2)操作顺序
(3)实验操作的先与后 ①装配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②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 ③实验开始时:先查仪器的气密性,再加药品,后点酒 精灯。 ④有些实验为防倒吸,往往最后停止加热或最后停止通 气。
⑤有些实验为防氧化往往最后停止通气。 ⑥仪器拆卸的一般过程:从右到左,自上而下,先拆主 体,后拆部件。 ⑦净化气体时,一般先除去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后除去无毒、无气味的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十单元第3讲物质的制备课件新人教版

3.常见干燥剂
气体干燥剂 选择的原则
不减原则:通过干燥操作之后,目标气体的量不能 减少; 不反应原则:干燥剂不能与目标气体反应
气体的干燥方法
酸性干 燥剂
浓H2SO4、P2O5
可以干燥H2、O2、N2、CO2、CO、Cl2、HCl、 SO2、CH4等气体
碱性干燥剂
碱石灰
主要用于干燥NH3,但也可干燥H2、O2、N2、 CO和CH4等
3.下图是由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六种实验装置,均可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在其中加入 不同的液体或固体试剂完成相应的实验。请用合适装置的字母完成下列填空:
(1)既能用于收集Cl2,又能用于收集NO的装置是 B 。
(2)能用于干燥CO2气体的装置是 AEF
。
(3)在实验室制取Cl2并检验Cl2部分性质的实验中,用于除去Cl2中HCl杂质的最佳装置
小试管内盛有液体反应物,起液封的作用,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这样设计可 节约试剂
该装置可通过伸入或拉出燃烧匙,做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该装置通过倾斜Y形管使液体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便于控制反应的进行
4.几个“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制气装置
1.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气体(酒精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
选项
①中药品
②中 品
③中药品
④中药品
A 浓盐酸 MnO2 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B 稀硝酸 Cu 烧碱溶液 浓硫酸
饱和
C 浓盐酸 大理石 Na2CO3 溶液
浓硫酸
D 浓盐酸 Zn
水
浓硫酸
制备 气体 Cl2 NO
⑥中药品及作用
NaOH溶液,尾气吸收 NaOH溶液,尾气吸收
CO2 澄清石灰水,检验
新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物质的制备

选项 气体 ①
②
③
A NH3 B Cl2 C NO2 D SO2
浓氨水 浓盐酸 浓硝酸 硫酸
生石灰 浓硫酸
MnO2 铜屑 Na2SO3
H2O H2O 浓硫酸
解析:NH3 能被浓硫酸吸收且收集 NH3 应该用向下排空 气法,A 错误;MnO2 与浓盐酸加热才能制得 Cl2,且 Cl2 能 与 H2O 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净化 Cl2,B 错误;NO2 能被 水吸收,应用浓硫酸洗气,C 错误;硫酸与 Na2SO3 固体反应 生成 SO2,用浓硫酸洗气,D 正确。
A.①⑤⑧ B.③④⑦ C.②⑤⑥ D.②④⑧
解析:用H2O2制O2的反应原理为2H2O2
2H2O
+ O2 ↑,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选②作为制取装置。
干燥 O2 可选用④或⑤装置,要收集干燥的 O2 只能用⑥装置,
故合理的装置组合为②⑤⑥或②④⑥。
答案:C
2.如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用于发生、干燥、 收集和吸收有毒气体,下列各组物质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 验的是( )。
A.制备收集C2H4:连接a→d→f B.制备收集NO2:连接a→c→f C.制备收集Cl2:连接a→d→e D.制备收集NH3:连接b→d→e
解析:制取乙烯需要用温度计控制温度为 170 ℃,A 错 误;实验室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备二氧化氮,反应无需加热, 且生成的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 错误;氯气能与碱石灰反应,所以不能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C错误;实验室可用浓氨水和CaO固体反应制备NH3,反应 式为NH3·H2O+CaO===Ca(OH)2+NH3↑,浓氨水易挥发, CaO 固体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氨气逸出,制得的氨气中 含有水蒸气,可用碱石灰干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需用向 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连接 b→d→e 可制备收集氨气,D 正 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物质的制备
[ 考纲展示]
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包括所用试
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2.掌握几种重要的有机物 和无机物的制备。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考点一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 [考题引领] (2013· 安徽高考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 处理装置如图所示 (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 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3)“块状固体+液体―→气体”的创新装置
①图 1 和图 2 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类似 启普发生器的装置特点,即打开活塞反应进行,有气体生成, 关闭活塞,反应会自动停止。
②图 3 大试管中的小试管中盛有液体反应物,起液封的 作用,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这样设计可节约 试剂。 ③图 4 装置可通过伸入或拉出燃烧匙,做到控制反应的 发生和停止。 ④图 5 装置通过倾斜 Y 形管使液体与固体接触发生反 应,用于控制反应的进行。
选项
A
a中的 物质 浓氨水 浓硫酸
稀硝酸
b中的 物质 CaO Na2SO3
Cu
c中收集 的气体 NH3 SO2
NO2
d中的 物质 H2O
NaOH溶 液 H2O NaOH溶 液
B
C
D
浓盐酸
MnO2
Cl2
பைடு நூலகம்
【解析】
A. 可以利用题目提供的试剂制取氨气,氨
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收集氨气时,c 中的导管应“短进长 出 ”,所以错误。 B.实验室可以用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 取二氧化硫,且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均正确。 C.稀硝酸 和铜反应生成的是 NO 而不是 NO2,要制取 NO2 应选择浓硝 酸和铜反应,所以错误。 D.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可以制取 氯气,但此反应需要加热,而图中并没有加热装置,所以错 误。
A. CO2:大理石和稀硫酸、澄清石灰水 B. Cl2: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品红溶液 C. O2:二氧化锰和双氧水、带火星的木条 D. NH3: NH4Cl 固体和 CaCO3 固体、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
【解析】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 CaSO4 微溶于水, 附着在大理石上使硫酸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不能持续生成 CO2,A 选项错误;制取 Cl2 应用浓盐酸且检验 Cl2 应该用湿 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B 选项错误;制取 NH3 应该用熟石灰 与 NH4Cl 反应, D 选项错误。
2.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1)装置连接顺序
(2)操作顺序
(3)实验操作的先与后 ①装配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②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 ③实验开始时:先查仪器的气密性,再加药品,后点酒 精灯。 ④有些实验为防倒吸,往往最后停止加热或最后停止通 气。
⑤有些实验为防氧化往往最后停止通气。 ⑥仪器拆卸的一般过程:从右到左,自上而下,先拆主 体,后拆部件。 ⑦净化气体时,一般先除去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后除去无毒、无气味的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深度挖掘】 气体制备实验中应注意的五项安全问题 (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 (如 H2、CO、CH4、C2H4) 或用 CO、H2 还原 Fe2O3、CuO 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 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或酒精中;加热液体混合物 时要加沸石(或碎瓷片)。
【答案】 C
2.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
编号 气体名称
① ② ③ 氧气 氨气 氯气
实验原理
H 2O2→ O2 NH4Cl→N H3 HCl→Cl2
气体发生装置
(1)上述气体中,从制备过程看,必须选择合适的氧化剂 才能实现的是________(填气体的化学式)。
(2)根据表中所列实验原理,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气 体发生装置,将其编号填入上表中的空格内。
3.气体制备装置的改进 (1)固体加热制气体的创新
该装置用于加热易液化的固体物质的分解,这样可有效 地防止固体熔化时造成液体的倒流,如用草酸晶体受热分解 制取 CO 气体。
(2)“固(液 )+液―→气体”的创新装置
①图 1 的改进优点是能控制反应液的温度。 ②图 2 的改进优点是使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 强相等,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答案】 C
4.用如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 (a、b、 c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其中可行的是( )
(3)防堵塞:生成的蒸气易凝结、生成气体的同时产生粉 尘等。 (4)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 度较大的气体(如 NH3、HCl)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 瓶。 (5)防中毒: 制取有毒气体(如 Cl2、CO、SO2、H2S、NO2、 N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 B
[要点精析] 1.实验设计 (1)基本思路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药品选择→反应装置→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形成方案 (2)原理选择 一种气体可能是多种反应的产物,但并不都适用于该气 体的实验室制取,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反应物容易获得;② 反应条件容易实现;③反应容易控制,副反应少;④生成的 气体易于分离和收集。
[题组突破] 【题组一】 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 1.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取、干燥和收集装置。若 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则合理的装 置组合为( )
A.①⑤⑧ C.②⑤⑥
B.③④⑦ D.②④⑧
MnO2 【解析】 用 H2O2 制 O2 的反应原理为 2H2O2===== 2H2O +O2↑,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选②作为制取装置。 干燥 O2 可选用④或⑤装置, 要收集干燥的 O2 只能用⑥装置, 故合理的装置组合为②⑤⑥或②④⑥。
(3)若用上述制备 O2 的装置制备 NH3,则选择的试剂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l2 (2)①D ②B ③A 或 D
(3)浓氨水、生石灰(或碱石灰,NaOH 固体)
【题组二】 气体制备原理及试剂的选择 3. 有关气体制备所用试剂及检验气体所用试剂完全正确 的组合是( )
[ 考纲展示]
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包括所用试
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2.掌握几种重要的有机物 和无机物的制备。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考点一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 [考题引领] (2013· 安徽高考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 处理装置如图所示 (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 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3)“块状固体+液体―→气体”的创新装置
①图 1 和图 2 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类似 启普发生器的装置特点,即打开活塞反应进行,有气体生成, 关闭活塞,反应会自动停止。
②图 3 大试管中的小试管中盛有液体反应物,起液封的 作用,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这样设计可节约 试剂。 ③图 4 装置可通过伸入或拉出燃烧匙,做到控制反应的 发生和停止。 ④图 5 装置通过倾斜 Y 形管使液体与固体接触发生反 应,用于控制反应的进行。
选项
A
a中的 物质 浓氨水 浓硫酸
稀硝酸
b中的 物质 CaO Na2SO3
Cu
c中收集 的气体 NH3 SO2
NO2
d中的 物质 H2O
NaOH溶 液 H2O NaOH溶 液
B
C
D
浓盐酸
MnO2
Cl2
பைடு நூலகம்
【解析】
A. 可以利用题目提供的试剂制取氨气,氨
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收集氨气时,c 中的导管应“短进长 出 ”,所以错误。 B.实验室可以用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 取二氧化硫,且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均正确。 C.稀硝酸 和铜反应生成的是 NO 而不是 NO2,要制取 NO2 应选择浓硝 酸和铜反应,所以错误。 D.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可以制取 氯气,但此反应需要加热,而图中并没有加热装置,所以错 误。
A. CO2:大理石和稀硫酸、澄清石灰水 B. Cl2: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品红溶液 C. O2:二氧化锰和双氧水、带火星的木条 D. NH3: NH4Cl 固体和 CaCO3 固体、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
【解析】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 CaSO4 微溶于水, 附着在大理石上使硫酸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不能持续生成 CO2,A 选项错误;制取 Cl2 应用浓盐酸且检验 Cl2 应该用湿 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B 选项错误;制取 NH3 应该用熟石灰 与 NH4Cl 反应, D 选项错误。
2.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1)装置连接顺序
(2)操作顺序
(3)实验操作的先与后 ①装配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②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 ③实验开始时:先查仪器的气密性,再加药品,后点酒 精灯。 ④有些实验为防倒吸,往往最后停止加热或最后停止通 气。
⑤有些实验为防氧化往往最后停止通气。 ⑥仪器拆卸的一般过程:从右到左,自上而下,先拆主 体,后拆部件。 ⑦净化气体时,一般先除去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后除去无毒、无气味的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深度挖掘】 气体制备实验中应注意的五项安全问题 (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 (如 H2、CO、CH4、C2H4) 或用 CO、H2 还原 Fe2O3、CuO 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 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或酒精中;加热液体混合物 时要加沸石(或碎瓷片)。
【答案】 C
2.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
编号 气体名称
① ② ③ 氧气 氨气 氯气
实验原理
H 2O2→ O2 NH4Cl→N H3 HCl→Cl2
气体发生装置
(1)上述气体中,从制备过程看,必须选择合适的氧化剂 才能实现的是________(填气体的化学式)。
(2)根据表中所列实验原理,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气 体发生装置,将其编号填入上表中的空格内。
3.气体制备装置的改进 (1)固体加热制气体的创新
该装置用于加热易液化的固体物质的分解,这样可有效 地防止固体熔化时造成液体的倒流,如用草酸晶体受热分解 制取 CO 气体。
(2)“固(液 )+液―→气体”的创新装置
①图 1 的改进优点是能控制反应液的温度。 ②图 2 的改进优点是使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 强相等,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答案】 C
4.用如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 (a、b、 c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其中可行的是( )
(3)防堵塞:生成的蒸气易凝结、生成气体的同时产生粉 尘等。 (4)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 度较大的气体(如 NH3、HCl)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 瓶。 (5)防中毒: 制取有毒气体(如 Cl2、CO、SO2、H2S、NO2、 N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 B
[要点精析] 1.实验设计 (1)基本思路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药品选择→反应装置→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形成方案 (2)原理选择 一种气体可能是多种反应的产物,但并不都适用于该气 体的实验室制取,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反应物容易获得;② 反应条件容易实现;③反应容易控制,副反应少;④生成的 气体易于分离和收集。
[题组突破] 【题组一】 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 1.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取、干燥和收集装置。若 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则合理的装 置组合为( )
A.①⑤⑧ C.②⑤⑥
B.③④⑦ D.②④⑧
MnO2 【解析】 用 H2O2 制 O2 的反应原理为 2H2O2===== 2H2O +O2↑,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选②作为制取装置。 干燥 O2 可选用④或⑤装置, 要收集干燥的 O2 只能用⑥装置, 故合理的装置组合为②⑤⑥或②④⑥。
(3)若用上述制备 O2 的装置制备 NH3,则选择的试剂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l2 (2)①D ②B ③A 或 D
(3)浓氨水、生石灰(或碱石灰,NaOH 固体)
【题组二】 气体制备原理及试剂的选择 3. 有关气体制备所用试剂及检验气体所用试剂完全正确 的组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