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知识宣传PPT模板

合集下载

防震减灾ppt模板 课件

防震减灾ppt模板 课件

快速响应
地震发生后,政府和 救援机构迅速启动应 急预案,组织救援队 伍赶赴灾区。
科学救援
救援人员运用先进的 科技手段,如无人机 、生命探测仪等,提 高救援效率。
民众自救互救
鼓励民众在灾区开展 自救互救,及时发现 并救助受伤人员。
案例总结
该城市在地震灾害应 对中展现了高效、科 学的救援能力,为其 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
完善基础设施
对社区内的建筑、道路等进行抗震加固, 提高抗灾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普 及地震知识和应急技能。
THANKS.
准确性和应急救援的效率。
地震灾害的基本知
Hale Waihona Puke 02识地震的成因和分类
地震的成因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构造板块相 互挤压、碰撞或地壳内部应力释 放而引起的地球表面震动。
地震分类
按照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 地震和陷落地震;按照震源深度 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 源地震。
地震波和地震烈度
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包括纵 波和横波,面波包括混合波和瑞利波 。
信息核实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核实,避免误判和误导。
环境保护
注意保护环境,避免救援行动对环境造成不 良影响。
后勤保障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救援人员的饮食和 休息,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05
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定期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公众普及地震知识,提高他们对地震灾 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地震应急救援
04
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
快速反应
地震发生后,救援队伍 应迅速响应,尽快到达

全国防灾减灾日知识主题PPT课件

全国防灾减灾日知识主题PPT课件

目 录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 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 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 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 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 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 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抵 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 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
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避免排水管 辂堵塞造成损失
将室外的物品移至室内,特别是要将楼顶的杂物 搬进来,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
有关部门要做好户外广告牌的加固;建筑工地要做 好建筑器材的加固,园林部门要加固行道树
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 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 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当流域内发生暴雨或 融雪产生径流时,都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 道的出口断面处。
当近处的径流到达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 水位相应上涨,这时称洪水起涨。 及至大部分高强度的地表径流汇集到出口断 面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称为洪峰流量, 其相应的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
我国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洪水灾害事件,洪水灾害的爆发,常常导致农田被淹没,家园被摧毁 ,人甚至被冲走。而洪水过后造成的生态环境改变,粮食作物绝收、瘟疫的爆发等,更是让 人猝不及防。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预防知识,方能有效的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下面了解发生洪水灾害时的自救措施。
台风带来的暴雨容 易引发洪水、山体 滑坡、泥石流等连 附灾害,发现危险 征兆应应及早转移, 远离山体、林地等
自然危险区域
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 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

临“震”不慌 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原创精品课件(共29张PPT)

临“震”不慌 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原创精品课件(共29张PPT)

目录
一、地震基本知识概述 二、地震前兆识别与预警 三、校园建筑安全与避难场所选择 四、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
01
地震基然现象的一种,指的是大 地突然发生的震动,即地壳某个 部位的岩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 突然释放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 震动的现象。
地震成因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岩石突然断裂和滑动造成的。这种断裂 通常发生在地壳的板块边界附近,因为这里的应力积累到足 够大的程度,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极限。当岩石断裂时,储存 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迅速释放出来,这些波会传播到地 球表面引起地面震动。
难和寻求帮助。
听从指挥,不擅自行动果断,不 要犹豫不决。地震突发性强,从 主震发生到结束一般也就几秒到 十几秒,躲避能否成功,就在千 钧一发之间,容不得你瞻前顾后 ,犹豫不决。时间就是生命。这 句话用在避震的行动上最贴切, 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果断行
动,科学避震,化险为夷。
在教室、图书馆,要躲避在书桌 旁边或下面,远离窗户,在礼堂、 食堂、体育场馆内,躲避在排椅、 桌椅、运动器具旁边或下面。在 宿舍,躲在内承重墙的墙根、墙 角,床旁边或下面。在室外,要 远离围墙、玻璃幕墙,远离可能 倒塌的建筑物和跌落的大型物件 等。破坏性地震过程十分短暂, 如果能坚持熬过这一两分钟,就 有生存的希望。
信息。
服从指挥
在地震发生后,服从政 府或救援部门的指挥和
安排。
03
校园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自救知识常记
记住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应急 避难场所是我们“生命的保护伞 ”,一般建在城市的公园、绿地 、广场和我们学校的操场等,同 学们平时要记住这些应急避难场 所的标志,了解这些应急避难场 所的位置,熟悉从学校或家到应 急避难场所最近的线路,以便地 震发生后及时到应急避难场所避

防震减灾应急知识宣传活动PPT课件

防震减灾应急知识宣传活动PPT课件

室外避震
室外避震
当遇到次生灾害时
万一被压埋
在地震中被困时应当
1
尽量保持神志清醒
2
让自己平静下来,保持冷静
3
不要慌乱、烦躁
4
树立勇气和自信
5
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积极寻求被救机会。
地震后的心理干预
与遇难者或受伤 人员有密切联系
的个人
失去亲人的 幸存者
参与救援的 人员
失去亲人的 幸存者
第五部分
制作家庭应急包
制作家庭应急包
✓ 避难时能迅速找到应急包是十分重要的, 最好放在寝室、门口等容易拿到的地方。
✓ 注意带上有效的身份证明!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如果发生地震,关键是要有清醒的头脑, 镇定自若,先分析是远震还是近震。
室内避震
就地就近 保护自己
室内避震
室内避震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地 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地球 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地球的
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构造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 核,它们的分层结构就象鸡蛋的蛋壳、蛋 清和蛋黄。
地震是怎么发生的?
7大洲在2亿4千万 年前,还是一个完
整的大陆。
地震是怎么发生的?
中国地震烈度表
全球地震统计情况
人感觉不到的地震 占99%
有感地震占1%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 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 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
第三部分
绝不要轻信地震谣言
地震某某的特点
地震某 某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 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安全宣传主题PPT课件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安全宣传主题PPT课件

地震时如何自救
如果你在户外
如果你在户外,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 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 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 大。地处野外者要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 流等。要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地震时如何自救
如果被埋
地震时如何自救
如果你在平房内
如果你在平房内,应尽快钻到床下、桌下。 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 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 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 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 待救援。
地震时如何自救
地震安全宣传
—强化安全意识,学会避险自救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 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演示
20xx.xx
前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地 震共造成7万人死亡,37万人受伤,1.7万人失踪,5335名四川学生在地震 中遇难,已经办理残疾证明的有546名学生,直接经济损失8437.7亿人民币, 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国务院决定每年的5月12日 确定为“防灾减灾日”。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应急求生方法
地震逃生
•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 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 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

精美512防灾减灾日ppt课件(2024)

精美512防灾减灾日ppt课件(2024)
地震
由于降雨过多或河流水位上涨导致洪水泛滥,淹没农田、房屋,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洪涝
热带海洋上的低气压涡旋,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台风
8
2024/1/29
短时间内大量降水,容易引发城市内涝、山洪爆发等灾害,对交通、农业等造成不利影响。
暴雨
大量降雪导致交通受阻,农作物受损,甚至引发冻害等灾害。
精美512防灾减灾日ppt课件
1
2024/1/29
目录
512防灾减灾日背景与意义自然灾害类型与特点家庭安全防范措施与技巧校园安全教育内容及实践企业单位风险防控策略探讨社会公众参与防灾减灾途径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2
2024/1/29
01
CHAPTER
512防灾减灾日背景与意义
3
2024/1/29
3
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器材,以及如何判断火势、选择逃生路线等。
火灾逃生基本知识和技能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火灾模拟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逃生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火灾模拟演练
结合近年来发生的校园火灾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案例分析
16
18
2024/1/29
05
CHAPTER
企业单位风险防控策略探讨
19
2024/1/29
20
2024/1/29
对企业单位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排查,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设备故障、操作不当、危险品管理等。
安全隐患排查
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如设备维修、操作规范制定、危险品存放规范等。
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包括防火、防灾、应急逃生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能力。

抗震救灾主题班会 课件(29张PPT).ppt

抗震救灾主题班会 课件(29张PPT).ppt
在行驶的车上时,要抓 牢扶手,低头,以免摔 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 ,躲在座位附近,耐心 等待停车脱险。
学校应急行动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阳台
千万不要再次回到教室去 室外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家庭防震准备
合理放置家具
1.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2.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地震时藏身。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 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 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 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 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地震现象
地震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 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
的晃动。
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 和建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 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
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 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
断层和地震裂缝
地震震波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 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因为地 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 先到达。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 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 害的主要原因。
目录
01 介 绍 地 震 相 关 知 识
02 介 绍 著 名 地 震
03 逃 生 法 则 及 自 救 常 识
04 地 震 正 确 逃 生 方 法
05 地 震 时 应 急 防 震 工 作
06 家 庭 防 震 准 备
介绍地震相关知识
什么是地震?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
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 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班会PPT课件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班会PPT课件

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 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地震救援知识
外援抢救队伍应当首先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是 医院、学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救援需讲究方法。首先应使头部暴露。迅速清 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 利器刨挖。
对于埋压废虚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 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 幸存者的眼睛。
X年级 X班
目 录
contents
01 防灾减灾日简介 02 地震篇 03 防雷篇 04 消防篇 05 防泥石流篇
X年级 X班
防灾减灾日图标
防灾减灾日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 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 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 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全之意。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 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为全国第十六个“防灾减灾日”。
在公共场所
如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候车 室、地铁等场所的人员、切忌乱逃, 要保持冷静,就地择物(排椅、柜 架等物)躲避,伏而待定,然后听 从指挥,有序撤离。
地震时 自救知识
被困时
保持头脑清醒,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消除压 在身上的物体,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 等待求援。
想方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若无力自救脱 险时,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
台风
龙卷风
面对自然灾害你准备好了吗
沙尘暴
洪水
被困时
避免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外 界联系,保存体力,延长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 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 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 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地震知识知多少
时间分布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为 在一定时间段内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称为 地震活跃期;而另一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相对来 讲频率少,强度小,称为地震平静期。 地理分布——地震带 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 地区,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本带是 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 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 亡边界上。 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古今地震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少
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发生地震。这是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 大地震。 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是目 前世界已知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山东郯 城大地震震级为8.5级郯城大地震,波及8省161县,是中国历史上地震 中最大的地震之一,破坏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以上,史称“旷古奇 灾” 。 1867年12月18日,台湾基隆近海发生地震。这是中国地震史 中引起海啸最大的一次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 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1927年 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死 亡4万余人。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发生震 级为7.6级的大地震。死亡7万人。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黄土墙头 “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 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
地震知识知多少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 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 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 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当某地发 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 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 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 余震。
古今地震知多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 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 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 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 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 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止4月25日下午17时 造成2220人遇难,失 踪70人。
地震知识知多少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震释放 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就越大。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 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万千瓦的发电厂2年的发电量 。 里氏地震分级 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
者是微震 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
地震知识知多少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引 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 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 诱发地震 人工地震
地震知识宣传全国防灾减灾日
national day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national day of earthquake and mitigation national day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古今地震知多少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测地震的案例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7.3级地震
据新华社报道,1976年7月28日凌晨3 时40分,我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 7.8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吉祥路 一带,即北纬39°,东经118° ,在这次 地震中,有24万人伤生,是有史以来地 震给人类造成的特大灾难之一。
汇报人:当图网 时间:20XX.XX

01、古今地震知多少

02、地震知识知多少
03、地震防护知多少
04、地震无情人有情
第一部分
古今地震知多少
national day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national day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地震知识知多少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 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 动。中国地震火 山分布带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 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 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 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 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 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 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 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
为破坏性地震
地震知识知多少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次地 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 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 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 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第二部分
地震知识知多少
national day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national day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地震知识知多少
中文名称:地震 英文名称:earthquake 定义: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在 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 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 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